•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壹、研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由於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eneral Head Quarters)

所要求的憲法第九條和平條款的規範下,日本在國際紛爭上無法以武力解決任何 爭端,以及在安全防衛上必須依賴美國之保護,成為特殊現象。雖然說戰後的日 本在國內一直都存在著「親中派」和「親美派」的爭論,但是在國際現實上及意 識型態上使日本不得不重視以吉田主義(Yoshida Doctrine)強化美日同盟來維護 日本的國家安全。1

惟隨著 70 年代的尼克森震撼(Nixon shock)之後,美國在無預警的情況下 訪問共產勢力的中國,並且取消金本位制,造成日本在國家安全上的不安,以及 財政金融上的影響。使日本在 1972 年 9 月 29 日田中角榮擔任首相時期,跳脫了 過去傳統的吉田主義外交路線,完成了中日聯合聲明。2也因為日本與中國的建 交搶先在美國之前,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以歧視性言語批評 日本人是背叛者(The Jap Betrayal)。3本文認為,美國和日本是二戰戰勝國和戰 敗國的關係,再者戰後日本的追隨美國路線在安全防衛方面必須仰賴美國,使美 國面對日本時有戰勝國的驕傲以及優越感的心態。田中角榮在未知會美國的情況 下跳脫過去傳統追隨美國路線去接觸共產勢力的中國,不但有破壞美日同盟穩定 的可能性,並且讓美國喪盡顏面,致令季辛吉憤怒而口出惡言。本文認為,日本

1 趙建民、何思慎,日本外交中有關中國或美國優先之論爭-兼論日、中、台新安全架構,

《問題與研究》,第 43 卷第 1 期,2004 年 1、2 月,頁 86。

2 五百旗頭真,《戦後日本外交史第三版》,東京:有斐閣アルマ,2014 年,頁 152~159。

3 米公文書,「ジャップは裏切り者」キッシンジャー氏 72 年、日中外交で,2006 年 5 月 27 日,《東京新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的此一行為是為試圖修正日本戰後外交過度的追隨美國路線,及意圖增加日本更 多的自主外交。雖然說日本的自主外交並非此時才開始,以跳脫對美軸心路線的 外交戰略框架而言,早在 1956 年鳩山一郎政權時期就與共產勢力的蘇聯完成日 蘇共同宣言。而這些日本的自主性外交,都可視為日本係為了走向「正常國家」

所鋪的道路。

正常國家的概念起源來自於小澤一郎的『日本改造計画』,當時小澤一郎使 用之(普通の国)一詞,美國翻譯成(Normalization);台灣、中國大陸則是翻 譯為(正常國家、普通國家)。本文凡在談及有關小澤一郎的「普通の国」的概 念時,一律都以正常國家一詞取而代之。另外,正常國家尚有完整的定義及討論,

因此本文主要將強化自衛隊的功能、脫離美國追隨路線以及提升日本外交自主權 等三部分視為是日本的正常國家進行探討分析。另外在日本國內其正常國家的概 念因美蘇冷戰瓦解之後,由於雙方意識型態上的對立逐漸減弱,小澤一郎表示日 本處在國際社會上,必須在外交政治上及軍事上扮演著一個獨立的角色。4此觀 念的出現,使日本各界開始認真面對日本在國際上該擁有的政治影響力,特別是 在國際社會上承擔的責任及義務,增加日本的國際貢獻,藉此找回日本國民從戰 敗國的自信心及改善二戰中的日本國際形象,並且要擺脫過去過度仰賴美國在軍 事上面的保護,試圖建立強而有力的日本。5

隨著蘇聯瓦解的同時,「中國威脅論」的論說也開始被熱烈的討論。自從 1979 年中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力日益擴大,並且非常迅速。1989 年的 六四天安門事件,1996 年的台海飛彈危機以及中國核子試爆等等,都已造成西 方國家及日本巨大的威脅,擔憂其未來將超越日本甚至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大國。

蘇聯的瓦解對中國而言消除了「北方威脅」,有學者認為中國接下來將會以中國

4 小澤一郎,《日本改造計画》,東京:講談社,1993 年,頁 102~105。

5 1991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波斯灣戰爭中,日本自衛隊沒有參與聯合國的作戰行動,但是支 出 130 億美金資金援助,卻受到國際上只出錢不出力的批判。事後科威特在華盛頓郵報登報感 謝參與國時並沒有提到日本,使日本國內輿論出現要更積極參與國際協助及強化軍事的想法。

6 何思慎,《擺盪在兩岸之間:戰後日本對華政策(1945-1997)》,台北:東大圖書,1999 年,頁 167~170。

7 雁型理論請參閱,小島清,《雁行型経済発展論・赤松オリジナル:新興国のキャッチア プ・プロセス》,世界経済評論,第 44 期,2000 年,頁 8~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本在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上面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日本欲加入常任理事國的議 題上取得中國的支持不可或缺。

貳、研究動機

由於日本在二戰後一直都存在著正常國家的問題,致使日本國內一直都存在 著「親中派」和「親美派」的爭論,在外交政策上也因此分別發展出以強調日本 自主性外交為主軸的「等距外交路線」,以及強調美日同盟為主軸的「追隨美國 路線」。本文認為,從田中角榮時期中日關係正常化的「等距外交路線」,至小 泉純一郎時期的「對美軸心路線」的轉變的主要原因為何?其當時之中日關係對 小泉對中政策的影響為何?試以從當時國際、國內以及個人等三大層次去加以分 析探討。

再者,小泉是近年來在日本執政時間最久且最穩固的首相,因此在資料上的 蒐集較為充分完整。小泉的追隨美國路線將美日關係拉到最高點,但同時也將中 日關係降到最低點。而日本在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上極需要中國的支持,但在 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上則會影響到中日關係,小泉在兩者政策之間如何進退拿捏,

如何相互影響,本文認為更是值得去探討的地方。

參、研究目的

日本在 1972 年 9 月 29 日完成了中日聯合聲明,與中國建立了正常國家關 係。當時日本跳脫以吉田主義的傳統外交路線的原因及歷史背景為何?從田中角 榮時期的自主外交路線如何轉變至小泉時期的追隨美國路線?

小泉政府時期極力配合美國的反恐活動,透過追隨美國路線強化美日關係並 推動正常國家政策,進而在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強化自衛隊權限、北韓問題 等議題上,如何影響中日關係?又對小泉政府的對中政策影響為何?

小泉在參拜靖國神社以及修改歷史教科書等歷史問題上,激起了中日兩國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民族主義,造成中日關係政冷經熱,其中主要考量因素有哪些?中國的反日運動 是否會影響日本的對中政策?

小泉個人對中國有什麼想法?小泉的領導人權力以及領袖魅力在對中政策上 有什麼直接的影響?本文將以層次分析小泉時期對中政策之轉變,因此本文將以 上重點整理出下列四點研究目的:

一、探討 1972 年後中日關係的歷史與轉變。

二、探討小泉政府時期對中政策之國際層次分析研究。

三、探討小泉政府時期對中政策之國內層次分析研究。

四、探討小泉政府時期對中政策之個人層次分析研究。

肆、主要論點

過去有關小泉時期的對中政策或是中日關係的研究,主要著重在美日同盟的 重要性,也就是以美國的影響力為主,或多是以國際關係理論現實主義安全困境 的角度去分析中日兩國之間的矛盾。而在對中政策的制定上從內環境及外環境的 角度去解釋分析中日關係的研究較為不足。因此本文將以新現實主義作為研究的 分析途徑,並且以 Waltz 的層次分析,8來探討東亞區域環境、日本國內政治以及 日本領導人意志的三個層次去分析小泉時期的對中政策的產出過程。

8 Kenneth Waltz, “Man, the state, and war : a theoretical analysis”,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