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信度與效度

本研究選擇以 質性方法進行研究 ,因此格外重視 人們不同的背景 ,以 及其在特有文化社會脈絡下產生的 經驗和解釋 ;質性研究方法的 信度效度 考量有別於 量 化研究典範的 檢驗方式。本研究對信度與效度考量主要是利 用適當的資料蒐集 、 反覆檢視的理論建立 、長期現場觀察 、同僚會商 ,與 成員間的檢核 五種方式 ,以下分別敘述之 :

1.適當的資料蒐集:資料蒐集 的部份,參考 Maxwell提出一份檢核表內容 選擇適宜本研究資料蒐集之檢核方式包含 :

(1)找尋負面案例 :尋找並分析矛盾的證據及負面的案例 , 是判別結論有 無錯誤的主要作法 。 基本原則是保留矛盾和負面的案例資料內容 ,細 心評估這些內容是否對於結論造成影響 , 並檢驗保留這些資料對於結 論的修正是否有所助益 。筆者在參與觀察的過程中 ,對於同一事件的 看法,徵詢不同志工個人的意見 。

(2)三角驗證 :從不同的角度或使用不同方法蒐集資料 ,可以獲得不同觀 點和情境的資訊內容 。本研究中 , 筆者除以客觀研究者角度進行資料 蒐集外 ,並以主動積極參與者的經驗角度描述研究場域中發生的現象 事實。同時, 除了以文字記錄資料蒐集 , 也輔以部份錄音及攝影記錄 之資料檔案 , 為求三角驗證不同種類之資料呈現結果 。 三角驗證法的 使用策略減少了因為只是用單一方法 ,因而產生聯想或是系統化偏誤 的可能性 ,並且提升研究結論的推論性 。 參與過程中 , 筆者除了聽取 研究對象本身的說法 ,另外,也參考其家人 、工作夥伴的意見 。

(3)回饋:來自 不同領域或是同一領域的回饋都是研究過程中重要的資 產,因為多方的意見有助於修正筆者本身的預設立場或是偏見 。回饋 的來源包含指導教授的意見 、研究場域中主要研究對象外的參與者意

見等。

(4)參與者查證 : 研究過程中筆者除了重視他人對研究內容和過程參與的 建議,特別著重於參與者 ,也就是研究活動中學習者的意見 。 將學習 者,也就是主要研究對象的意見放置為資料蒐集內容重要分析輔佐 , 試圖增加研究結論推論的正確性和符合真實性 。

(5)豐富的資料 : 豐富的資料內容來自不同時間的蒐集以及不同形式的資 料蒐集 。本研究過程參與研究活動次數與參與觀察資料內容 的數量成 正比;此外, 研究參與之學習活動中 ,筆者蒐集活動過程之相關印刷 及攝影資料存檔 ,以增加資料分析之豐富性 (高熏芳 、 林盈助 、王向 葵,2001:138-145)。

2.反覆檢視的理論建立:本研究採用之紮根理論 建立的方式來進行 資料分 析,有關理論的產生須重視研究結果的經驗性基礎 。根據 Struss所提出 的幾項具檢驗功能的問題 ,筆者須考慮下列幾項問題 :「概念是萌生出 來的嗎 ?」、「 概念之間有系統性關聯嗎 ?」、「 在紮根作品之中,是否有 許多概念的連結,範疇是否妥善的發展 ?」、「 概念聯繫與範疇是否以達 到稠密 ?」、「理論裡含涉 許多歧異性嗎 ? 」、「會影響所研究現象的大環 境條件 ,是否納入紮根理論作品的解釋裡 ?」、「 有無將過程列入考 慮?」、「 理論發現顯著嗎 ?」、「顯著到什麼程度 ?」。 進行資料分析和 理論建立的過程中,筆者考慮上述問題,修改、刪除及補充收集分析資 料內容 。

3.長期現場觀察:長時間的參與觀察和交談有助於和研究對象間建立信賴 關係,同時也協助筆者掌握研究場域。本研究盡可能地參與研究對象在 志願服務團體中的活動,不定期地參加主要服務團體外的活動 ,避免先 前對研究情境所持有的偏見與態度

4. 同僚會商:筆者 在 研 究進行的同時 ,與 指 導教授、學 姊、同學 討論 研究 中觀察的心得、發掘的問題、或洞察,重新思考 自己的思考 方向,提出 缺點並詳細討論可能未察覺的問題 等,以檢視研究進行未 妥善之處,及 時修正。此外,筆者亦與志願服務團體中的其他成員 ,如講師和志工們 討論本研究進行的概況 。

5. 成員間的檢核:筆者 在參與觀察進 行過程 中將整理好的 觀察紀 錄 ,與研 究場域中的成員討論,是否正確。訪談筆記同逐字稿完成,與訪談對象 確認是否進行修改或定正。編碼部份,則由指導教授檢視訪談資料編碼 的適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