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確立技術校院學生健康科技素養之內涵及創新模式,並進行嵌入 教學實驗,乃依文獻探討發現健康科技素養係一種通識基本認知,此照社會認知 理論而引申。而科技離不開創新,就科技接受和創新擴散加以引申健康科技確是 涉及創新傾向。照健康信念模式健康科技素養又是一種科技對健康衝擊的信念模 式。同時照計畫行為理論,健康科技素養又牽扯健康知識的移轉或分享。因此健 康科技素養的內涵主要是涵蓋認知、創新傾向、信念和知識分享等因素。本節敘 述這些因素間之關係,同時為建立創新模式,特針對認知、信念、知識分享與創 新傾向之關係加以說明。

壹、認知與創新傾向

一、創新科技與健康認知

個人透過社會認知來創新知識(McAdam, 2004)。在身體醫療的認知方面,當 前網路創新的資訊科技,對健康造成的衝擊,譬如科技決策的公共參與,對健康 有促進作用(Chopyak, 2002),醫療用的創新影像科技,對健康具有風險性(Nystrom, Ramamurthy, 2002)。另公共衛生健康科技突發的創新,顯示 21 世紀初前所未有的 科學發現和新興科技,包含資訊溝通科技、基因體、微電子機械系統、機器人、

感應器、奈米科技等提供多媒體服務機會,以改善人們的健康(Eng, 2004)。醫療創 新科技對身體長壽、健康心理情緒的發展有正面的意義(MacGregor, 2003);因身體 長壽健康也助長了心靈健康,而醫療科技應用傳播媒體有利於專業護士對病人健 康之照護(Von Essen, 2003),由此推論有利於心靈醫療照護。以上相關研究略可說 明醫療創新科技與身心保健和醫療認知之關係。

二、網路合作健康認知與創新傾向

在網路科技不斷創新的環境,利用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有結構、有 系統的教學策略,將學生分成小組來進行學習 。學生們透過密切合作,相互督促 激勵,積極地投入學習,在探究和討論的過程,不斷地互動與交談,養成了主動 學習切磋課業的態度,養成對健康科技的認知。認知網路合作學習確能提昇學習 成效(戴文雄,2004)。有關對網路健康的認知,適合採取「創造思考」、「合作教 學」方式(林金池,2003)。網路合作學習可與傳統教學作整合,提供對健康科技 的認知,有利於創新的發展,由此展現網路合作學習,將認知和創新連在一起是 時勢所趨(石兆蓮,2002;黃淑玲,1999;林錫昭,2004),透過網路合作學習,讓 學生對健康科技有正確認知,並發現其與創新之關係。

在網路科技的環境下,雖然強調激發學生的創新傾向,但對其健康的衝擊是 不容忽視的。近年來研究大專生網路合作學習成效的論文甚多,如「合作學習對 技職校院學生電腦網路學習成效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鄭玉勤,2004);以交通大 學學習科技實驗室「遠距合作設計」為平台,進行網路合作設計實驗之「網路合

作設計環境中群組互動型態與思考風格對設計效果之影響」(巫偉萍,2000)。以中 山網路大學為平台來進行網路教學合作學習實驗之「網路教學環境上群組合作學 習分組方式之探討」(李怡慧,1999),在「聊天室」的環境,對其健康影響的認知 是新話題。參考網路合作學習方式,探索健康科技認知與創新傾向的關係。例如

「網路合作學習實施之整體性策略研究」,採用網路合作學習環境確實能提高學 生的熱誠及作品水準(柯明月,2002);適合網路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特性有連貫 性、互動性、先備知識充足性、聚焦性、份量適中、趣味性、新奇性、切身性、

實作性及動態性。在「網路合作學習系統平台開發及研究」(謝秉桓,2002)中,將 合作學習建構在以全球資訊網為基礎的教學系統上,提供完整的合作學習工具,

並保留彈性,使教師得以彈性的運用每項功能。網路環境可實施語言合作學習(蔡 佳宏,2001);此外,以全球資訊網為平台的網路合作學習系統,發展網路合作學 習系統是可行的方法,且發展的系統確實能支援網路合作學習活動的進行。網路 合作學習宜顧及學生之思考風格,即個人喜好施展天資能力的方式。在網路情境 的合作學習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有成效,且須顧及學生學習程度,及容許教師建構 合適的知識類型之軟體(Veermans, Cesareni, 2005)。建構網路學習環境可進行認知

-後設認知(學生協商、探索學習、反省思考),以及內容-技術(關連、易用、挑 戰)分析(Wen, Tsai, Lin, Chuang, 2004)。網路學習社群是目前新興的一族,藉由網 路的便利性擷取資料,針對學生思考風格的特質,編組成學習小組,藉以輔助學 生在網路學習環境中尋求同伴。依不同思考風格特質所編組成的學習小組,以同 質或是互補的方式所達成的學習成效較佳,透過社會互動來提昇教與學的成效,

如群組的合作學習。由於網路科技的進步,讓合作學習不再侷限於教室範圍內。

由此創新的合作學習當有益於學生之心理成長,其與健康科技認知的關係密切。

三、協同健康認知教學與創新傾向

以協同教學進行健康科技認知之活動具有創新傾向,較受學生青睞(謝思琪,

2003)。協同教師可樹立合作典範,以身教及言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與健康有 關的協同教學成效受肯定(鄭博真,2001;董素貞,2003),激勵教師持續參與合作 和專業成長、團隊學習匯聚的能量。在大專校院,採用問題與試驗性協同教學模 式(王月秋,2003),建議協同教學的進行,探究以經驗統整的學校本位課程之統整 型態與運作(白雲霞,2001)。配合學校現實狀況,增加教師間的合作意願,協同教 學則應繼續強化(陳明鎮,2001),加強學生對創新的教學模式與增進其對健康科技 認知之關係。

貳、創新傾向與信念

創新的健康關懷科技與健康關懷科學信託信念息息相關(Calnana, Montanerb, Horne, 2005)。有關健康科技的創新傾向與健康信念的關係,談到科技的內涵,首 推創新(innovation),不拘是組織或個人都以在行動上不斷創新為發展重心。創新 在文獻資料中,經濟學家熊彼得(Sehumpeter J.A)認為「先有發明,後有創新」。管 理大師Peter Drucker(1985)認為創新是「賦予資源創造財富的新能力」。從創新擴散

理論言,創新的起源、歷程、產出等,皆強調潛能的激發和能力的表現,同時以 促進健康為準則,著重健康科技人才培育,發揮創新的潛能;而健康科技的信念 亦須隨著創新趨勢而發展(http://www.sinica.edu.tw/asct)。

技術校院學生處於科技環境下,需要手腦並用,從小處著手,大處動腦,以 左腦理性思維、右腦創造性思維見長,能開發創新能力,有了創新發現足以促進 健康。學生平時能關心健康,並對健康的議題感興趣,常有創新的意念,知道如 何維護個人健康,則必能對與健康有關的信念,覺知預防勝於治療。同時面對疾 病能覺知調適性,並能採取適當行動,覺知克服性,化危機為轉機,然後採取正 確行動,達到覺知效益性。

參、信念與知識分享

依健康信念模式,覺知感染性、嚴重性、障礙性、行動效益性等在身體遭受 傷害時,心靈也受創,從此學得保養之方,所謂「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不經 一事,不長一智」,獲得寶貴知識,自然能現身說法,將知識分享給人,免得別人 重蹈覆轍,未嘗不是做了一件功德事。健康信念和知識移轉有關(Kinzie,2005)。對 AIDS 的健康信念與節制性行為意圖有關(Iriyama, 2007)。另以保健知識加上愛心 (分享),健康信念可以抵抗流感疾病(http://www.clpgroup.com/)。面對健康科技相 關訊息,獲得健康的知識不拘是從課堂聽來的、網路搜尋的或傳播媒體得來的,

就向家人或至親好友分享健康的信念,乃是利己利人之舉。研究發現不吸菸學生 的自覺嚴重性、自覺利益性、自覺健康狀況、自我效能、菸害知識和知識來源,

其得分顯著高於吸菸學生(陳淑敏,2003)。在覺知疾病感染的嚴重性,然後加以 預防,會帶來健康的行動效益性,這需要透過對疾病知識的傳播,讓民眾能了解 (Phuanukoonnon, et al. 2006)。如此得以發現信念和知識分享的關聯性。

肆、知識分享與認知

從健康資訊網多媒體可以掌握相當浩繁之健康知識,透過知識創造、取得、互 助討論,以分享和建構的觀點傳授給別人(Hakkinen, Jarvel, 2006),此與對健康科 技之認知息息相關。整體關懷的知識和實務間須銜接,而醫護機構須有此認知,

理論知識才能轉移到臨床實務上(Henderson, 2002)。如以旅遊知識而言,有了分享 態度,受到主觀規範的約束,同時覺知行為控制,旅遊休閒知識易於分享給人,

欣賞自然風光,獲得心靈安適保健(http://env.people.com.cn/)。有的國家把自然風 光優美的地區建成「森林療法」園地,使生活在城市裏的人來此遊玩。觀賞自然 風光,呼吸清新空氣,使人心曠神怡,促進身心健康。旅遊的人們漫步在碧波蕩 漾的湖畔,使人心情恬靜;面對波濤滾滾的大海,使人想到迎擊風浪;登上聳入 雲霄的高峰,使人想到奮發向上。在大自然美景的薰陶下,使人消除憂愁與煩惱,

情緒得到改善,從而促進心理健康。若能常接觸自然,並與自然和諧共處,遠離 疾病醫藥,自然達到心靈醫療效果,不藥而癒。有此認知,自然有利於知識分享,

知識分享之後,也強化了認知效果。因此健康科技的知識分享與身體心靈保健醫 療之認知息息相關。

伍、認知與信念

探討對健康科技的認知,科技化身體、心靈保健,身體、心靈醫療與健康信 念之關係。按常理判斷,在科技環境下,認知身體的功能、心靈的作用及其潛力 和限制,當要保養顧惜身體及修身養性,以延年益壽。若不知保養顧惜身體,糟 蹋了身體,不顧心靈的傷害,亦即缺乏警覺性,無預防勝於治療之信念。自然會 造成對身心的戕害,由此可發現認知和信念的關係。相關研究指出認知和信念層

探討對健康科技的認知,科技化身體、心靈保健,身體、心靈醫療與健康信 念之關係。按常理判斷,在科技環境下,認知身體的功能、心靈的作用及其潛力 和限制,當要保養顧惜身體及修身養性,以延年益壽。若不知保養顧惜身體,糟 蹋了身體,不顧心靈的傷害,亦即缺乏警覺性,無預防勝於治療之信念。自然會 造成對身心的戕害,由此可發現認知和信念的關係。相關研究指出認知和信念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