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諮詢專家發展健康科技素養預試量表

第四章 研究工具之發展與分析

第一節 諮詢專家發展健康科技素養預試量表

壹、諮詢專家檢驗量表內容效度

94 年 7 月 1 日起三個月內先後訪問諮詢專家,一則確立論文題目及研究方向,

另則為建立健康科技素養內涵之相關因素,諮詢醫護、健康科技、技職教育專家,

以為編製技術校院學生健康科技素養量表之參考。專家名單如表 4-1 所示。

表 4-1 專家諮詢名單

編號 專家學者 服務單位 職稱 諮詢方式

01 朱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副教授兼系主任 訪談徵詢量表意見

02 林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銘傳大學 教授 訪談徵詢量表意見

03 羅教授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教授 訪談徵詢量表意見

04 鄭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 學務長 訪談徵詢量表意見

05 溫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 教授兼教務長 訪談徵詢量表意見

06 高教授 輔英科技大學 副校長 訪談徵詢量表意見

07 曾教授 美和技術學院 講座教授 量表內容效度檢驗

08 邱教授 輔仁大學 副教授 量表內容效度檢驗

09 周教授 交通大學 教授兼教育所所長 量表內容效度檢驗

10 張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 副教授 量表內容效度檢驗

一、諮詢大綱

研究工具之發展與分析

發展健康科技素養預試量表 Delphi 法確立正式量表 正式量表分析

針對題目及健康科技素養內涵之相關因素,先後諮詢 10 位學者。在題目方面,

皆建議盡量避免太大,過於空泛,宜聚焦於健康科技素養內涵方面。

在諮詢題目(大綱)方面,如下所述:

1.當前技術校院學生置身於科技環境下對其健康衝擊如何?

2.請問您對以科技專業為主軸之技術校院學生應具備健康科技素養的看法為何?

3.建立技術校院學生健康科技素養之內涵有何理論可依據?

4.衡量技術校院學生健康科技素養有何指標可依循?

5.您認為技術校院學生健康科技素養的內涵應有哪些因素?

6.您認為技術校院學生對健康科技素養應有的基本認知為何?

7.您認為技術校院學生的健康科技素養內涵是否須具創新傾向?

8.您認為技術校院學生的健康科技素養內涵是否須具健康信念?

9.您認為技術校院學生的健康科技素養內涵是否須具知識分享?

10.以結構方程模式(SEM)建構技術校院學生健康科技素養內涵之創新模式可行性 如何?

11.您對健康科技素養的研究價值性為何?

12.技術校院學生健康科技素養之推廣性、前瞻性可預測否?

13.技術校院健康科技素養嵌入教學實驗可行性意見?

二、專家諮詢意見彙整

經前後三個月諮詢專家期間,陸續將諮詢意見加以整理出要點。

經過以上諮詢專家所提供之意見,可歸納如下的要點,以為擬定健康科技素 養量表之指標(構面)、指標分項之參考。

1.當前技術校院學生置身於科技環境下對其健康衝擊值得關切,要付出行動,

可從健康科技素養加以研究起。

2.對以科技專業為主軸之技術校院學生,具備 健康科技素養的看法多持肯定的 態度。以網路教學可以帶動創新能力的發展,但宜注意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隨 時現身說法,強調創新科技對健康的正面影響,避免負面的衝擊。

3.建立技術校院學生健康科技素養之內涵可依據的理論,諸如社會認知理論、

計畫行為理論、科技接受模式、創新擴散理論、健康信念模式等,皆可為研究科 技領域內與健康素養有關解釋學生對科技的行為表現,是可參考的常用理論。

4.衡量技術校院學生健康科技素養可依循的指標或構面,主要的有如創新傾 向、健康信念、知識分享、健康認知等;次構面,如身體保健、心靈保健、身體 醫療、心靈醫療、創新環境、創新動機、創新構思、創新應用、覺知感染性、覺 知效益性、覺知嚴重性、分享意圖、分享態度等。可嘗試利用這些構面、次構面 發展適當量表作因素分析、信度、效度分析,如此比較有把握在健康科技的獨特 領域開拓。

5.技術校院學生健康科技素養的內涵應包括健康科技的認知、信念、創意、知 識應用等因素,這些因素彼此間都有相當程度的相關。

6.技術校院學生對健康科技素養應有的基本認知乃就科技環境下對其健康之

衝擊,能做好身體保健醫療及心靈保健醫療之工作,使科技對健康有正面幫助,

避免造成負面的影響。

7.技術校院學生的健康科技素養內涵當具創新傾向,由於科技不斷創新,健康 醫療創新對身心的影響當正視之。

8.技術校院生的健康科技素養內涵也須具健康信念,覺知感染性、覺知嚴重 性、覺知效益性、覺知限制性等都該考量。

9.技術校院學生的健康科技素養內涵必須具知識分享行為,由於健康知識傳輸 普遍,透過網路更迅速便捷,因此主觀規範、行為控制、分享意圖、分享態度都 可引用計畫行為理論加以解釋。

10.以結構方程模式(SEM)建構技術校院學生健康科技素養內涵之創新模式是 可行的,也是勢在必行。但須考慮對統計軟體,如 LISREL 或 AMOS 的熟稔操作 情形,運用得當,可以建構模型。

11.對健康科技素養的研究有其價值性,值得再接再厲繼續做下去,可創先機,

帶動鑽研健康科技領域的熱潮。

12.技術校院學生健康科技素養可予以推廣,當具有前瞻性。以目前研究與健 康有關的論文雖不少,但著眼於科技素養者尚屬鳳毛麟角,因此可以預測其研究 領域深廣,若能獨創一格,可創新機。

13.當前技術校院欲發展特色,在教學上無不卯足勁研發具有競爭力之教學模 式,而健康科技素養創新模式可利用嵌入教學方式予以驗證,有相當的可行性。

假以時日利用學期正常教學期間可進行實驗,若成效不錯,也可加以推廣至健康 相關課程上。

三、量表草案專家意見彙整

參考上述諮詢專家所歸納之要點,研究者將擬好之大專學生健康科技素養量 表 110 題(草案),以親自拜訪(朱教授、羅教授、溫教授、曾教授、鄭教授、高 教授)或利用電子郵件方式(林教授、周教授、邱教授、張教授),請上列專家過 目修訂。從 94 年 10 月 16 日至 11 月 15 日,回收各專家意見後加以彙整分析。如 表 4-2 所示。

表 4-2 量表草案諮詢專家意見彙整情形 指 標 、

題項

保留、修改、刪除部分 指標(指

標分項)

創新動機(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創新風格(人格特質、多元思考、獨立思考)、

創新環境(父母管教、師生互動、學習環境)、創新認知(通暢流利、變通靈活、

獨創新穎、精進細密)、創新情感(好奇善問、進取冒險、開放自信、冒險挑 戰)、多媒體運用(科技認知;科技情操、科技運用)、身心靈保健(整體概念、

身體保健、心理保健、心靈保健)、身心靈醫療(身體療養、心理療養、心靈 療養)、自然養生(回歸自然、天然食品)、天然療養(天然藥物、自然療法)、

健康管理(時間管理、健康認知)、健康信念(自覺信念、自覺行動)、自我學習 風格(自我學習)、知識移轉(主觀規範、移轉態度、移轉意圖、察覺控制)等均 予以保留。「環境學習」建議改為「學習環境」。

10、58、

62、63

建議刪除 其餘 題項保留

2 題 改為:我不斷擷取有關健康科技新知

5 題 改為:我研讀健康科技的相關議題,是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9 題 改為:我願付出合理的代價去解決有關健康科技的問題 11 題 改為:我對解決健康科技的問題深具信心,會嘗試解決問題 12 題 改為:我常關懷他人與自己的健康,並隨時掌握創新的健康資訊 17 題 改為:我喜歡培養解決健康科技議題的能力

24 題 改為:學校的圖書讓我有機會接觸許多健康科技領域的知識

增列 學校常舉辦有關健康科技領域的研討會,讓我有機會吸收到最新的資訊 27 題 改為:我能思路通暢地撰寫或談論有關健康科技的議題

28 題 改為:我能適時按健康科技議題之輕重緩急加以分類

33 題 改為:我對健康科技常提出精密構想,不僅產生新的作品,且加以發揚光大 增列 我會主動參與健康科技相關研究,並有學術論文產出

37 題 改為:多媒體系統應用將扮演核心角色

40 題 我認為以科技促進健康沒有「不可能」的,人類平均壽命甚至可達 100 歲 (兩種以上概念不宜)

48 題 改為:透過網路諮商,可促使當事人善用網路科技促進健康

51 題 改為:我認為保健醫學器材產業,將成為全球最具潛力的產業之一 52 題 改為:我常以適當的運動量保健自己的身體

增列 我常以保健食品來維持自己健康的狀態

增列 當我身體出現異常情形,我會尋求醫療人員的協助 60 題 部分修為:追求靈性需求的滿足

67 題 部分修為:對於專家學者的建議,我會親自體驗

增列 我認為高等技職教育不僅要提升專業知識,更須具備健康科技素養 71 題 改成肯定方式敘述

72 題 修為:我覺得利用現代科技可以促進心靈療養 77 題 自然食物改為天然食物

增列 天然食品提供人類各種營養素,不需加工食品的補充 80 題 部分修為:中藥為我國的國粹,我認同

82 題 部分修為:治療並非局部,而是全面性,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83 題 部分修為:坊間運用天然食材所配製的排毒餐,強調 增列 然藥物並非完全無副作用,我在使用時會慎重考慮 88 題 改為:「藥即是毒」,能夠不使用是最好

增列 既是團隊的一份子,就有義務與同儕分享健康知識 增列 為了促進團隊健康,我樂意與他人分享知識

增列 我願意主動分享健康知識,因為同儕也會分享知識給我

從表 4-2 經訪談專家後,題目加以增刪、修訂,呈現如【附錄 1】之預試 127 題。

貳、預試量表題目分析

一、預試量表參酌之問卷量表

本量表題項乃參考以下之相關量表編定而成。國內莊立民(2001)組織創新 量表;鄭金謀(2001)創思自我評量;詹志禹(2004)有利於發明的變項:內在動機、

問題發現、多元主義、內化判準、辯證思考及環境機會,六個量表;陳振明(2003),

影響科學創造力的因素,家庭環境、學校環境、人格特質、思考風格、內在動機、

影響科學創造力的因素,家庭環境、學校環境、人格特質、思考風格、內在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