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免試入學方案之相關研究

以下分二節,第一部分將統整免試入學方案之四篇實證研究,第二部分將 就背景變項,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研究結果進行探討。

壹、 免試入學方案之實證研究

免試入學方案之實施依時程仍處於擴大實施階段,103學年度才正式實 施,相關實證研究仍多以十二年國教方案為主題,再針對方案中之免試入學 方案此一子方案進行可能性評估,以免試入學方案為研究主題者共四篇,歸 納此四篇論文,比較其差異並分析各層面重點,與本研究對照如下:

一、研究主題

以上研究多針對方案之目標、精神及入學方式進行探討,與升學壓力相 關者為林俊傑及方曉青於2010年之研究,林俊傑之研究重點在探討課業壓 力,而方曉青係以深度訪談之質性研究方式探討升學壓力。

本研究以量化相關方式進行研究,可與其它質性研究進行佐證,提供進 一步之具體數據。其次,本研究以探討紓解升學壓力此一目標為核心,就免 試入學方案之四項目標之內涵於現場落實情形、方案規畫之合理性及加強宣 導活動等六個面向,期能理解免試入學方案之達成預期效能之狀況,以提出 階段性改進之建議。

二、研究對象

以上研究調查對象多以八、九年級學生、教育人員及家長為主,背景變 項對方案主題皆呈現有差異之研究結果。研究者以為方案既以國中生為實施 對象,而不論未來入學條件如何訂定,包括會考、小聯考、在校表現等入學 條件,受影響程度仍以九年級學生最大,亦即九年級學生為最終利害關係人。

以升學壓力而言,國二、國三的學生學習困擾較高(許定邦,2002)。

壓力來源及是否紓解亦以國三學生感受最深,九年級學習態度最佳(蘇揚志,

2009),表示九年級在面臨基測的壓力時,會產生較好的學習態度,以上的 結果顯示,九年級學生的課業壓力、學習困擾、身心不健康及感受到的教師 壓力之程度皆高於其它年級,研究者據此決定以國三學生為研究對象,應最 能理解國中學生在面對升學時所感受的升學壓力。

三、研究區域

以研究地區而言,目前尚未有針對北部地區之實證研究,僅有零星之教 師支持度調查,基北區既為同一分發區,研究調查之對象乃以基北區所有學 生為對象,而台北為首善之都,亦是全國明星高中集中之地區,基北區學生 數比例最高,對免試入學方案的認同度,將對政策整體成效之達成具有關鍵 影響力。對於方案在學區劃分、教育資源投入及入學方案等層面的公平性進 行考驗,對方案內涵之修正應具啓發性。

四、研究方法

以上研究多以問卷調查為方法,問卷內卷以「方案目標」、「入學方案」

為重點,本研究為了解方案內涵之落實現況,將四大目標佐以「入學方案之 合理性」及「加強宣導及溝通」為面向,於文獻中分析其內涵將之具體化,

並採貼近國中生之用語為問卷題目之內容,可具體檢核方案目標之達成之成

效。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貳、 背景變項之相關研究

基於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免試入學方案及升學壓力二大主題,以下將分別 就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性別、學業成就、及家長社經地位等背景變項,

已進行之實證研究,與本研究內涵相關者進行探討。

一、學校規模

學校規模影響教學品質,促進學生適性發展的程度應有所不同,根據石佩

容(2006)針對北部四縣市的研究顯示,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效能的認知,會 因學校規模及學校位址而有顯著差異。劉盛佑(2009)之研究顯示,台北縣教 師之教學信念會因學校規模而有顯著差異。

徐毓襄(2007)針對台北市公立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研究結果顯示,強調 課業表現的價值觀與教師不採行資訊融入教學有關連,以中、大規模學校較明 顯。顯示教師專業發展受到教師價值觀之影響,此外,在規模偏小的學校裡,

重視學生學習困難的情形較普遍,也就是小校學生可以受到的個別化教育程度 較高,適性發展程度可能相對較高,以上研究皆顯示出學校規模與教師行為的 關係。

其次,學校規模的大小可能具學校競爭力的意含。廖菁芬(2010)針對新 北市國民中學學校規模之變動及相關因素之研究結果顯示,規模成長型的學校 不但在上級補助、學校聲望、社區關係、教師教學準備、及學校效能等各方面 皆具相對優勢,顯示其教學品質受到肯定,方能成為社區居民所偏好的學區。

在升學競爭方面,由於免試入學方案的實施,採計之第一比序為在校學業 成績百分比,學生若入學大校人數眾多、及聲望較佳的明星國中,升學競爭應 較小校及成長萎縮的學校為高,方曉青(2010)的質性研究亦顯示,免試入學 方案強勢分配公立及明星學校名額給偏遠地區學校,對市區及大型學校學生將 產生競爭激烈的現象,其升學壓力之程度,則有待考驗。

二、學校所在地

學校所在地可能影響學生對升學壓力及對方案的看法,可以從張鈿富與

吳舒靜(2008)的研究窺知一二,其研究指出要達成高中職學生普及入學、

就近就讀、適性發展以及減輕學生升學壓力,合理規劃學區實屬必要,學區 劃分依下列原則進行:1.學校類型多元(公立、私立、高中、高職);2.資源 均衡(每一學區學校數分布);3.生活機能;4.通學車程適度。

以學校類型多元及校數檢視101學年度之免試入學基北區各市招生名額

(基北區101學年度高中高職免試入學招生簡章,2012),如表2-4-2,分析其 就近入學機會,可明顯看出新北市學生在升學該市各類學校的機會皆遠低於 台北市,其資源不均可見一般。

表2-4-2 基北區學生可就近入學各類學校之比例

學校類別 公立高中 公立高職 私立高中 私立高職

城市別 新北 台北 基隆 新北 台北 基隆 新北 台北 基隆 新北 台北 基隆

總招生數 4707 6230 939 2501 3410 1047 3212 4216 222 13821 13012 1886 佔該市畢

業生比例 9.4 19.0 16.7 5.0 10.4 18.6 6.4 12.8 3.9 27.6 39.6 33.5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如果以學校類型、資源均衡、生活機能、通學車程適度等項目檢驗三市 學生之就學機會公平性,林鳳琪(2009)針對基隆市三所高中所進行的調查 指出基隆區仍有4.8%的學生無法60分鐘到學校,其影響學校選擇的程度高於 學校的升學率,未能就近入學顯示出高中資源分佈之不均情形。國中學生面 臨升學與課業壓力時,存在著城鄉差異(黃政傑,2006),因此,減輕升學 壓力之政策及配套措施之重點之一乃在改善整體教育環境與資源投入。

就近入學與入學選擇權之間之爭議仍大。基北區雖為同一分發區,但是,

明星高中仍集中在台北市,也將造成其他縣市高中聯升學競爭壓力,並影響 應屆畢業生就學高中的機會(吳清明,2010)。

明星高中之免試入學名額係依據三市分別招收,標準不一是否公平見人 見智。若以101年免試入學放榜情形分析,一者,各市即使因招生名額比例分 配不同,比序皆為前3市前1%~2%的學生,二者,建中方面新北市比序至第5 項社會科(石文南、游婉琪, 2012),見表2-4-3,顯見免試入學競爭之激烈。

表2-4-3 基北區免試入學15%俱樂部錄取情形一覽表

校別 建國中學 北一女中 師大附中

城市別 北市 新北 基市 北市 新北 基市 北市 新北 基市

報名人數 256 229 24 337 207 18 539 470 25

錄取人數 103 54 7 91 50 5 67 48 4

錄取率 40.23% 23.58% 29.2% 27% 24.15% 13.9% 12.4% 10.2% 16%

錄取比序 前2% 前1% 前1% 前1% 前1% 前1% 男前2%

女前1% 前1% 前1%

資料來源:石文南、游婉琪(2012)。

就菁英高中或特色高中招生學區劃分進行探討,自101年起,當名額集中 於免試入學,明星學區預期將成為高社經人士競相遷入的區域,出現「戶籍 遷移潮」(賴光祺,2010)。如果將特色高中視為培養優秀人才,關乎國家

整體競爭力的教育機制,明星高中應採大學區,廣泛延攬人才,目前教育部 以行政區進行規劃的作法將可避免戶籍遷移的問題。楊環華(2010)的研究 指出市鎮區的學生學業壓力高於鄉鎮區壓力,在免試名額分配中,是否激化 或紓解此一現象有待觀察。

高中採學區制之社會支持度調查見表2-4-4,學區劃分受明星學校及升大學 之入學機會影響極大。

表2-4-4 學區制之社會支持度調查一覽表

研究者 發表年 研究結果

張鈿富 2000 贊成高中高職學區制者占58.8%,反對者占38.8%

聯合聯 2007

六成民衆對十二年國教可降低升學壓力沒信心,對免試進入 社區高中就讀、高中職也用學區劃分來決定就讀學校兩項的 支持度最低

遠見雜誌 2011

選校抉擇方面不到四成會讓孩子念學區高中,三成二讓小孩 自己決定,一成四將遷戶口至明星高中學區,二成會擇升學 率高之私立高中就讀。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教育資源投入影響多元學習的機會,黃俊榮(2007)針對台南市之調查研 究結果顯示實施游泳教學面臨最大困境是缺乏教學場地設施,可見硬體設施 之重要性。比較基北區三市國中階段國中生所分配到教育資源(教育部統計 處,2012b),以全台22個縣市進行評比,分析如表2-4-5,新北市學生在教育 資源分配及學習機會皆處於劣勢,是否影響免試入學方案目標之達成有待檢 驗。

表2-4-5 99學年國民教育資源現況-基北區三市比序一覽表

活動

中心 游泳池 圖書 冊數

校舍面

積配置 師生比 教師碩 士學歷 新北市 22 14 19 18 17 21

台北市 16 4 14 4 9 5 基隆市 11 10 18 16 7 3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然而,新北市教育局表示,今年新北市「社區生」報名情況非常踴躍,報 名人數都是錄取人數的2~5倍(李光儀,2012),是否意謂著高中職優質均質 化成效顯著,漸漸獲得社區人士的認同,與升學壓力之關係有待考驗。

三、性別

性別對升學壓力是否具影響力眾說紛紜,周意茹(1995)的研究顯示影 響適應力之因素中,預測力由高而低依序為:自我觀念、內外控傾向、教師

性別對升學壓力是否具影響力眾說紛紜,周意茹(1995)的研究顯示影 響適應力之因素中,預測力由高而低依序為:自我觀念、內外控傾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