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升學壓力探源

壹、 壓力之定義

壓力為人所必然面對的,周文欽(2010)以三個層面加以定義,一是視壓 力為刺激;二是視壓力為反應;三是視壓力為歷程,壓力通常是中性的,黃惠 惠(2003)指出除了壓力源及壓力反應,另有一重要中介因素—即個體的人格 特質、認知歷程等。常個體感受到威脅,會產生生理變化如:心跳加速、血壓 升高、呼吸急促…等;心理方面感受緊張、焦慮、迷惑等。

中外學者對壓力之定義雖有用語上之差異(周文欽,2010;翁文彬、陳淑 娟,1993;Jodi, Olshevski, Anne, Katz, Bob,1999),如表 2-5-1。然綜言之,

壓力的產生來自於人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之事件,與個體的主觀判定自我反應能 力是否足以負荷有關,而產生的影響可為生理性以及心理層面的。

心理學家大都同意心理健康的人就是適應良好的人(林美珍,2009)。生 活中若沒有壓力,我們就無法適當地成長(翁文彬、陳淑娟譯,1993;黃惠惠;

2003)。對正值青春期身心劇變的青少年而言,壓力的調適與否也代表身心健 康的程度。有健全人格的人,能有良好的學習適應和社會適應,能瞭解自己,

面對現實,也能接納自己(歐慧敏,2002)。根據研究顯示,升學壓力低於負 荷值時,學生的學習成效會維持在高峰值,反之則學習成效會隨升學壓力升高 而下降(許護馨,2011),壓力之影響學習成果可見一般。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西元 2000 年的研究報告指出,憂鬱症是導致個體失 能的首要原因,臺灣好發年齡的年輕化與罹病率正逐年上升(引自林美芳,

2009),陳宗逸(2005)指出,據調查 45%以上國小學生不快樂,甚至有自殺

下所造成個體身心相當程度的變化或反應。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貳、 國中生面對之壓力源及反應

探究引起壓力的外在事件,可以 Pearlin & Schooler(1978)指出之「壓力 源」(stressor)代表之,以「壓力感」(strain)來代表因壓力所產生的內在狀態

(引自林美芳,2009)。以升學機制為例,入學制度如果是具有壓力性質的「壓 力源」,則個體將經由知覺、認知、並評估而成為主觀之「壓力感」。

壓力源可為生活環境中發生的重大改變;或是長期持續性,由社會和環境 因素引起,會引起人們生理、心理和認知上的問題;或為日常生活的挫折,經 常遭受頻繁、強烈的挫折會導致身體健康下降(王美緒,2010)。

壓力之傷害始於我們長期處於高壓力的狀態下生活及工作(翁文彬、陳淑 娟譯,1993;黃惠惠,2003)。Caine & Caine 於 1994 年指出,大腦處於慢性 壓力之下,短期記憶及記憶新的事物的能力將停滯,我們尤其應注意學生所受 到之長期壓力的影響,不但對一般健康及生理功能、思考、問題解決、及理解 各方面之認知功能也會受阻(Corbin,2008;Olshevski, Katz, Knight,1999)。

由與國中生的壓力源相關之研究(蘇靜如,2009;林美芳、2009;李逢 堅、2010),整理如表2-5-2,正如陳鳳麗(2008)所指,升學壓力為少年學 業煩惱的主要原因之一。

追溯中國學生之所以有如此高於西方國家的學習壓力,根據一項傳統文 化對中國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指出,除了家長及教師的高度投入與參與、學 生將學習成果歸因於努力(effort)而非潛能(innate ability),還有職業體系 對文憑價值的肯定等,皆引發學生高度的成就動機(Lee Wing-On,1999),因 而非得積極努力奮發向上不可,整個社會文化、家長、教師、個人生涯規劃 等皆為學習壓力之來源。父母的期待、自我抱負水準過高、及同儕競爭為升

學壓力之主要來源(吳綿,2001)。

不確定,以及自己的興趣志向和父母期待有落差。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根據以上國中生壓力源的研究,歸納青少年主要壓力來源,包括因升學 壓力所引發來自社會方面來自老師與家長之期待,教育環境方面升學體制下 必然出現的激烈同儕競爭、及超過負荷的課業壓力、尚包括而更關鍵的是對 自我及生涯的期待。

自我期待達成則受重要他人與自我知覺影響,重要他人在求學階段包括 父母、教師、同儕(洪榮鴻,2010)。周文欽(2010)指出壓力感來自於競爭、

期限(時間壓力)、超負、及人際關係,亦不出此一範籌。

在與壓力抗衡的因素之中,社會支持被視為個體援以因應壓力之來源(楊 惠貞,1990),家庭幸福感有助於學生成就表現(林聖峰,2009)。此外,

文化價值及信念也同等重要的(Olshevski, Katz, Knight,1999)。無論如何,個 體對外在事件是否視為壓力是重要關鍵。

對壓力的容受度為一主觀的認知過程,常有個別差異(蘇靜如,2009),

考慮的層面包括之個人特質如:樂觀(林美珍,2009)、幽默感(蘇靜如,

2009)外,內外控信念歸因方式(黃惠惠,2003)、個人因應策略(林美珍,

2009;蘇靜如,2009)、情緒管理能力(林美芳,2009),以上皆對心理及 生活適應能力具預測力。在反應方面則可分為生理、心理、認知、人際與行 為、健康等方面,茲將壓力之模式圖示如圖2-5-1。

可能的反應與影響

參、 升學壓力之測量

基於「課業壓力」向來為國中生之最大困擾來源,國內研究多將升學及生 涯之壓力併入「課業壓力」之變項之一,如果就各因素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

詹志禹(2011)認為考試壓力的因子是考試後果,如圖 2-5-2,包括短期的面 子、自尊、獎懲、父母反應、學期成績;中期後果包括升學機會、升學滿意 度;長期後果包括就業機會與人生發展。

圖2-5-2 考試壓力之短、中、長期成果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然而所有因子其間皆因果相連。Finn 在 1972 年提出「期望網」的模型,

見圖 2-5-3,所有因素產生交互作用,而對個體形成整體的影響,他人期望可 以形成成就動機,但是過度的期望也會形成壓力與負擔(洪榮鴻,2010)。

壓力之測量因其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可由廖添地(2010)的研究得到驗 證,其研究指出,成績焦慮與升學壓力源、家庭壓力呈現正相關,楊環華(2010)

的研究亦顯示家長期待與壓力反應之正相關。便呼應了以上壓力源之研究結 果。

基於壓力為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壓力是個體面對環境刺激的主觀認知 過程(蘇靜如,2009),本研究將升學壓力分為社會期待、身心負荷、生涯發

展,主要統整自壓力定義中之「壓力源」及「反應」二部份,也融合了升學壓 力之短、中、長期的壓力源進行研究變項設計,並將 Fin 之期望圖的概念融入,

社會期待代表環境中的外在期待所形成的壓力源:包括師長期待、家長期待、

同儕競爭;身心負荷代表已產生的壓力反應:包括課業負擔造成之生理、心理 壓力;生涯發展代表個體自我期待與升學議題之互動認知:包括因自我期待與 環境的落差、生涯發展不明確等因素,以下分述之。

圖 2-5-3 Finn 的期望圖 資料來源:洪榮鴻(2010)。

一、社會期待

社會因素包含社會文化教師、家長、同儕競爭等外在的壓力,特別是人 文化傳統和需求

個人被知覺到的特性(年齡、種族、能力、以往成就)

同儕期望 父母期望 教師期望 他人期望

自我期望

成就表現

直接影響

自我概念

與人互動所產生的壓力。

(一)師長期待

許多研究證實比馬龍效應的存在,就教師而言,教師應對學生設立特定 目標(specific targets),清楚解釋學習要求及期待(Yount, 1996),而期待之目 的是在鼓勵學生正向發展邁向成功的,在學生焦慮和教師的研究方面,英國 一項針對教師期待的研究結果指出,受到教師低期待的學生除了對自我成功 的預期、自我概念較低下,還會產生較高的考試焦慮,教師通常對低期待的 學生認為學生會較滿足於低分,學習動機低落(Urhahne, Chao Sheng-Han, Florineth, Luttenberger, Paechter,2011)。林聖峰(2009)之研究也證明教師期 待與學生學習成就有正相關。

教師既是壓力的來源,也是社會支持體系之一環。歐慧敏(2002)針對 國小學生行為調查的研究指出:教師若能善用增強,給予立即鼓勵,強化學 生的自我效能,培養其積極的歸因方式,可減少其行為困擾,對生活適應有 幫助。社會支持對壓力可產生緩衝效果,社會支持程度增加時,個人的生理 及心理適應愈佳(林美珍,2009),亦即,教師如果發揮正面角色,可積極 引導學生紓緩壓力。

教師的價值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尤其在課業方面的要求。國內的研究 顯示導師期待越肯定升學考試功能,學生的升學動機愈強且心理困擾越少(引 自李逢堅,2010)。反之,謝宏福(2008)的研究指出受到教師的負向語言 將使學生有自尊受損、不公平的感受,而原因多是因為課業或成績,表示課 業成績不符教師期待常成為師生關係之惡化之原因。

李逢堅(2010)針對臺北市北區的國中生的研究指出國中教育對學生的 態度並未受到家長社經地位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家長教育程度越低,學 生越能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可能因我國教師多出身勞工背景。研究者推論,

也因為多數教師雖然出身勞工階層,但也因為教育制度而改變其本身的社會

地位,對教育的篩選機制認同的程度應高於一般人,是否也會將此價值灌輸 於學生,教師的殷切期待間接形成學生之升學壓力則有待考驗。

(二)家長期待

家長期待不但影響學生的學習成就,也是學生形成自我概念的來源之 一,家長對學生的期待除了表現在對課業的要求,也表現在最高學歷及職業 地位的取得,其中以課業期待最高(楊環華,2010)。

家長對成績的期待是青少年一個重要的壓力來源(李逢堅,2010)。根 據兒福聯盟於2011年針對台灣本島五至八年級的調查結果顯示,63%的學童表 示課業壓力來自家長(朱芳瑤,2011)。家庭壓力來自於家人對成績的期望 或要求過高,較少正向的鼓勵,經常做比較(廖添地,2010)。

家長對課業的期待常影響家庭氣氛。對子女考試的過份關心,過份的督

家長對課業的期待常影響家庭氣氛。對子女考試的過份關心,過份的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