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六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本節將統整各節之主要數據,進行綜合討論

壹、免試入學方案實施內涵之綜合分析與討論

免試入學方案實施內涵因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的部分,整理如表 4-6-1,雖然各背景變項間顯著程度有所不同,然而,整體而言呈現一致的趨 勢。對照先前之研究結論相符者,亦即學校規模愈大、學業成績愈優異、家庭 社經水準愈高者,以及學校所在地位於台北市者,對免試入學方案實施內涵之 認同程度愈低,性別方面則未有顯著差異。

經由學生背景之交叉表結論可知,因為基北區學生之學業成就與家長社經 水準之間具有高度關連性,而學校所在地又與家長社經水準具關連性,因此,

在基北區國中學生對方案內涵之反應模式,方呈現上述一致之趨勢,亦可得知 基北區學生社會階層結構,印證賴銀奎(2001)之研究,台灣對如何減少「再 製」現象之論述及措施不足,改善學校教育作為宰制階級的再製機制未見成效。

基北區新北市學生在教育資源較不利的情況下,對免試入學方案之認同度 仍為最高,顯見新北市在推動均質化優質化及宣導方面之努力,對推動免試入 學方案具有正面意義,對教育資源重分配以促進社會流動代表一項重要契機。

小型學校認同度極高與教學資源分配及師生比有關,亦與方案的入學模式 有利於小型學校有關,維持小型學校的優勢,但同時保障大型學校具有競爭公 平性是需要再努力的。

免試入學方案四大目標的達成仍有待努力,尤其是教師教學專業的提升,

對於各種背景的學生而言,將對政策目標的達成具基礎、關鍵且長期的影響 力。短期方案之合理性及宣導已較之前的研究顯示出令人滿意的結果,顯示教

育主管行政機官在政策落實時之積極溝通已漸入佳境,略有成效。

貳、升學壓力現況之綜合分析與討論

基北區國中生所感受之升學壓力程度,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的部 分整理如表4-6-2。

整體而言,升學壓力在學校規模及學校所在地此二變項並無顯著差異,受 性別、學業成就及家庭背景之影響較為顯著,變項間顯著程度有所不同。

女生之升學壓力在「身心負荷」、「生涯發展」之感受,皆顯著高於男生,

符合黃絢質(2010)之研究結果;家庭社經水準愈低者,所感受到的升學壓力 愈低,此結論不但符合林俊傑(2010)之研究結果顯示,中、低學業成就者壓 力紓解之程度較為明顯。賴幸妮(2010)針對中部教育人員的調查研究結果亦 指出,對學習意願較簿弱的學生將導致更加放棄的垷象,校園讀書風氣呈現M 型化現象,反應在本研究內涵中即是明顯低於其它水準之升學壓力現況。可見 免試入學方案在降低國家競爭力的疑慮上,應擔憂的是學業中等以下學生的學 習狀況,而不是整體之壓力紓解而導致學習品質低落。

基北區國中學生之升學壓力與免試入學方案實施內涵之認同度無關,與林 俊傑(2010)之研究相符。升學壓力的主要來源在於「生涯發展」之壓力,缺 乏自我概念及升學選擇之茫然,免試入學方案之適性發展措施對紓解生涯發展 壓力具微弱相關,持續努力將可使學生優勢明朗化,協助學生建立自我概念。

其次感受最深者為「社會壓力」,尤其是家長對升學目標的要求,以及同 儕之間的競爭對於學生所感受到的外在期待與壓力,而由於此一因素乃惟一未 與免試入學方案實施內涵之認同度呈現負相關者,顯示其改善有賴於政策推動 時針對家長的持續宣導,針對學業優異及中等以上之學生家長,協助建立對子 弟之適度期待至為重要。

表4-6-2 升學壓力現況各因素內背景變項差異綜合摘要表

表 4-6-3 研究結果比較分析一覽表

可提昇就近入學比例

相符 升學壓力因不同學業成就、地

區、及學校規模的學生而有不同 影響

大致相 符

升學壓力因不同學業成就及 學校規模而有不同影響,但是 三市學生之升學壓力未達顯 著差異

對方案的支持度及瞭解程度對

減輕學生課業壓力有正相關 不相符

對方案之認同度與學生升學 壓力之間為無相關或微弱相 關,不具效果量。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分析與討論,大致而言,基北區國中學生對免試入學方案之認同 程度屬於中上程度,但是,認同程度因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學業成就、及 家長社經水準有極大差異。學校規模愈大、學業成就愈高、學生家長社經水準 愈高者,對於免試入學方案之認同程度愈低,台北市對方案的認同度低於其它 兩市,與台北市學生家長背景偏中高社經水準有關。

基北區國中學生所感受之升學壓力程度屬中上程度,升學壓力程度因學生 之性別、學業成就、及家長社經水準有所不同。學生性別為女生、學業成就愈 高、家長社經水準愈高者,升學壓力愈高。

國中學生對免試入學方案內涵之認同程度,與升學壓力之程度未達相關,

亦即免試入學方案內涵尚無法對學生升學壓力之紓解達到顯著效果,但是各因 素之間達微弱相關者之啓示如下:教師教學專業亟待提升,是方案中實施最不 理想,也是對升學壓力紓解最不具影響力的項目;適性輔導對於降低升學壓力 將有顯著迫切及關鍵性;升學壓力中的外在社會期待與政策之方向背道而馳,

顯見政策應加強針對家長的部份進行宣導;方案的規畫與宣導有助於紓解身心 負荷及生涯發展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