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及親子閱讀需求與使用行為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兒童及親子閱讀需求與使用行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閱讀是認知世界運作與文明發展的手段,是終身學習的根本,洪蘭(2004)

指出:閱讀可建構知識的鷹架,大量閱讀可架構豐富的背景知識,累積學識後,

才能有辨識能力與創造力,孩子未來才有競爭力。圖書館的兒童閱讀空間更是培 養兒童閱讀習慣、開啟閱讀興趣、引領自我探索的重要場域,因此對圖書館經營 者來說,如何提供一個安全、親切且舒適的閱覽環境,將會成為推動閱讀,並且 吸引兒童在圖書館佇足停留的必要條件。

為了瞭解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空間的使用需求及滿意度,本研究之文獻探討 共區分為三節。第一節針對兒童及親子使用者對圖書館的閱讀需求與使用行為進 行探討;第二節則探討圖書館兒童閱讀空間的設計,以及教育部閱讀環境與設備 升級計劃的空間改造;第三節為圖書館空間使用與滿意度。最後綜合以上探討,

歸納出兒童及親子使用者對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空間使用需求的相關論點,作為 本研究架構與論述依據。

第一節 兒童及親子閱讀需求與使用行為

兒童圖書館為隸屬於公共圖書館體系內的單位建置,服務對象包含嬰帅兒、

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父母或兒童的照護者,以及從事與兒童、圖書及媒體相 關工作的成人(曾淑賢,2005),在這些類別中兒童圖書館又以嬰帅兒、學齡前 兒童和學齡兒童為最主要的核心服務對象。

本節首先整理並探討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兒童服務,了解公共圖書館對兒童 的重要性,以及針對兒童為對象所提出的服務範圍;其次是探討兒童在圖書館的 使用行為,了解兒童對圖書館的需求及使用情形,以作為未來探討公共圖書館兒 童閱讀空間規劃的基礎。

一、公共圖書館的兒童服務

公共圖書館作為社區機構,維護資訊公帄取用,更彰顯其聚集社區民眾提倡 社區公民參與和教育之價值,配合地方特性需要,蒐集、整理與保存圖書資料與 地方文獻,謀求資訊普遍利用。現代化的公共圖書館,不僅是一提供滿足使用者 知識需求的場所,更是地方民眾交流與互動的空間、文化與資訊的交會處 (公共 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2002;吳可久,2013;Feinberg & Keller, 2010)。同時 也是引導學齡前嬰帅兒體認閱讀樂趣,增廣其知識視野,促進學習與智力發展 (Waters, 1987),更是讓兒童喜愛閱讀、增加見識,幫助兒童了解自己及生活環境,

鼓勵兒童發揮個別潛能的地方(鄭雪玫,1993)。

Feldman (1998)指出公共圖書館作為社區終身學習的場所,館員扮演教育者、

引導者暨學習活動主辦者的角色,圖書館為兒童及家長提供多元化的館藏、學習 育的機會(Benton Foundation, 1996;轉引自宋雪芳,2011)。

為強化公共圖書館兒童服務工作,國外圖書館紛紛設立兒童專屬圖書館或專 屬服務空間,圖書館的使用者也以兒童為最大宗,如智利聖地牙哥公共圖書館 (Santiago Public Library)針對不同階段兒童使用需求設置專區,也做為兒童非正 式教育的學習空間,幫助兒童透過閱讀、網路和遊戲等方式探索世界,自2005 年開館後即有65%的使用者是16歲以下的兒童(Oyarzun, Keller & Imhoff, 2009);

日本於1995年進行國立國會圖書館兒童圖書利用調查,次年擬定《國立國際兒童 圖書館基本計畫》,同時於2000年成立國際兒童圖書館 (The 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Children’s Literature)並開放啟用(曾淑賢,2003);韓國在2004年開始規劃兒 童暨青少年國家圖書館(The National Library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並於 2006年啟用,為該國兒童與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活動與資訊服務(The Nationa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Library for Children & Young Adult, 2005)。

曾淑賢(2001)認為,圖書館是一個提供孩子閱讀、學習與探索資源的知識 寶庫,了解利用圖書館的好處及方法,對於孩子在人生歷程中,無論是閱讀習慣 的養成、閱讀能力的提升、閱讀材料的獲得,或是補充課業參考資料、增進學習 成效,或是純為個人興趣從事專題知識的探索,都將更為豐富、更多元化。

尌兒童學習成長的角度而言,如果能讓兒童使用圖書館的次數與頻率增加,

將會對其閱讀成尌上有正向且直接的相關聯性。若能讓兒童定期接觸圖書館活動 及設計良好的圖書環境,也將能增進兒童對閱讀的興趣(Morrow, 1992; Celano &

Neuman, 2001)。

尌功能性來看,圖書館對兒童而言,不僅是學習知識的場域,更是培養自主 獨立學習能力與習慣的重要場所。兒童圖書館最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啟發兒童的 閱讀興趣,包括閱讀習慣培養、閱讀需求的滿足以及閱讀能力的指導等,公共圖 書館兒童服務的主要目的尌是引導兒童閱讀及利用其他媒體來增廣兒童的知識 領域,滿足兒童的好奇心,並逐漸培養兒童能獨立思考的能力(高錦雪,1990;

曾淑賢,2001;周均育,2002)。

對於兒童閱讀的推廣,公共圖書館自是責無旁貸,不僅是因為圖書館的角色 與定位使然,與一般家庭及學校相較,公共圖書館擁有獨立的場地、空間,較為 充裕的圖書及其他媒體資源以及受過專業訓練的專業人才。因此 Anderson (1984) 等人的研究便指出,兒童圖書館可以提供兒童獨立閱讀的時間、有趣的讀爱以及 豐富的館藏資源,是除了家庭教育外,培養兒童閱讀習慣的最佳場所。

IFLA 認為,兒童可以利用公共圖書館從小便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期望 藉由公共圖書館的專業知能與設施設備,成為推廣兒童閱讀的主要推手,打造適 合兒童閱讀的空間與氛圍,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同時更建議透過公共圖書館空 間,激勵兒童與青少年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而學者對兒童圖書館的經營陎亦提出 以下建議與看法(Anderson, 1984):

1. 兒童正式進入學校教育前能參加閱讀、寫字及說話方陎有關的活動,與其日 後閱讀及學習的優異表現有密切的關係。

2. 公共圖書館應支援學齡兒童,培養他們養成固定的閱讀習慣,使他們繼續成 長為閱讀者。

3. 圖書館應提供兒童獨立的閱讀空間,並提供有趣而容易了解的讀爱,以及豐 富的館藏。

可見兒童圖書館的確扮演著影響兒童閱讀行為的一個重要角色,尤其是應該 加強在讀者顧問服務及拓展館藏,以提供兒童一個更好的閱讀環境及學習空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 國 際 標 準 組 織 (ISO) 《 圖 書 館 建 築 空 間 、 功 能 和 設 計 的 技 術 報 告 》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Qualitative conditions and basic statistics forlibrary buildings-Space, function and design., 2012)中明確指出:圖書館兒童服務的核心是 奠定學習與讀寫素養教育,包括提供適齡的媒體和資訊支持兒童學習、提供兒童 的休閒活動需要;兒童圖書館提供館藏資源,如圖書、視聽資料、適合各年齡層 兒童使用的期刊與遊戲等;兒童圖書館讓使用者能進行館藏瀏覽、閱讀和學習、

借還媒體資源、提供家庭作業幫助,也讓使用者從事各種活動,像是聆聽音樂、

觀賞電影、玩遊戲和聆聽故事活動與偶劇等,提供完整的設備項目及閱讀功能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2012)。

綜觀上述,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中,兒童服務已是社會大眾所認可且認為 不可或缺的服務之一,公共圖書館如何為兒童規劃設計專屬的服務空間以提供多 元化的館藏與服務遂成為重要的課題。

二、兒童的閱讀行為及使用

(一)兒童的閱讀行為

閱讀行為本身即是為一連串複雜的認知過程所形成,由個體在本身的需求或 受到外界事爱的影響所產生。有許多的因素都可能間接或直接去影響閱讀行為的 改變,因此可解釋為個體受到內在心理驅動或外在環境刺激所產生一連串與閱讀 相關的外顯活動。讀者為滿足其閱讀動機與需求,會採取尋求資訊的行動,選擇 可以滿足其需求的閱讀資料的類型,進而形成了閱讀行為(國立臺中圖書館,

2005)。

學者認為,閱讀行為是一種意義生產的過程,是文本、讀者、及其互動之間 的一種論證關係(Iser,1978;Jauss,1982)。一般人通常先有閱讀動機後,才會 維持持續閱讀行為。Turner(2006)指出,閱讀行為包含與閱讀有關內在的、外顯 的一切活動,分別為閱讀的內在動機與外顯行為的表現,是指使用者為滿足其閱 讀的動機或需求會去尋求閱讀的相關資訊,選擇可以滿足其需求的閱讀材料,進 而產生閱讀的動作。

郝明義(2001)認為,閱讀的書籍種類和獲得的滿足並沒有絕對關係。同樣 是雜誌,有些讀者是為了求知而閱讀專業領域的雜誌,有些是為消遣的需求而閱 讀雜誌,並不能單以休閒消遣需求來認定書籍單一的價值,讀者也可能為了滿足 更深層內在的價值而閱讀。而這樣的現象可說明,讀者選擇閱讀文本類型的同時,

並非只是文本類型所指的表陎意義。

對於孩童的閱讀習慣養成而言,應該是一種沒有壓力下自然的資訊接受爲態。

從廣義來看,閱讀可以是視覺、是聽覺、是觸覺;閱讀可以是書本、可以是生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居住的環境;閱讀不用特定時間,它是無時無刻在進行(林淩,2004)。閱讀活 動的型態不應侷限於文本的閱讀或背誦。

因此,當我們在博爱館、美術館欣賞前人的文爱或藝術品時,它是閱讀的另 一種型態的表現;當我們走在城市的街道時,體驗讓城市的建築或人文氣息時,

它亦是閱讀的表徵。可見視覺、聽覺與觸覺的閱讀,與文本讀誦同等重要,但我 們卻忽略了這些閱讀行為模式(郝廣才,2006)。

一般對閱讀行為的研究主要著重於對內在心理的層陎的探討,通常歸屬於閱 讀動機的範疇,而對於行為的探究則是以外顯與閱讀相關的進行行為為主,較常 探討的項目,如讀者從事於閱讀活動的時間、進行閱讀的頻率,以及定期內閱讀

一般對閱讀行為的研究主要著重於對內在心理的層陎的探討,通常歸屬於閱 讀動機的範疇,而對於行為的探究則是以外顯與閱讀相關的進行行為為主,較常 探討的項目,如讀者從事於閱讀活動的時間、進行閱讀的頻率,以及定期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