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兒童繪畫表現之探討

在針對兒童繪畫表現做鑑賞與評估之前,勢必需要探究兒童在各年齡階段所 涉及之發展問題與表現特質,以理解其繪畫表現之意涵與能力,因此,本節將綜 合相關理論來探討兒童繪畫發展;接著討論兒童繪畫與想像力的關係;最後則以 兒童繪畫表現之評量為探究重點,以下分別詳述之。

壹、兒童繪畫發展相關理論

國內外學者對於兒童心向表現、繪畫創作能力發展的研究不在少數,其中大 多以各時期的兒童繪畫作品來進行類型與造型特徵之分析,又以羅恩菲爾(Viktor Lowenfeld)的繪畫發展階段論最為人所知、且是現今兒童美術發展階段的分期基 礎,因此,研究者選擇以 Lowenfeld 所提出的階段論為重點,詳述各年齡層兒童的 繪畫發展表現與特徵,以了解兒童繪畫從無到有的整體進展歷程;接著針對本研 究之對象:約十一歲的國小五年級學生,綜合比較著名學者所提出的繪畫發展理 論、並歸納主要特質;最後提出兒童繪畫的創作歷程與環境影響觀點,探究除了 階段性之外的繪畫發展理論,俾使本研究對於兒童繪畫表現之發展情形探討更具 客觀性。

一、Lowenfeld 繪畫發展階段論

Lowenfeld 在其「創造與心智的成長」(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一書中提 出:人天生即有創造及自發的學習能力。發揮創造力的最佳辦法即兒童透過所有 感官去發掘生活素質,經由視覺、聽覺、觸覺等直接體驗,使想像力與知覺能力 得以順利發展(郭禎祥譯,1991)。Lowenfeld 認為兒童的美術表現反映其心智成 長,當智力與認知有所改變時,美術表現亦隨之改變,因此,針對不同年齡階段 之兒童的發展特徵所產生的繪畫特徵也不盡相同,他將兒童繪畫創作的發展依不 同特徵分為六個階段,敘述如下:

61

(一)塗鴉期(scribbling stage):2至4歲

在幼兒的塗鴉階段裡,進一步分為未分化的塗鴉、縱線塗鴉、圓圈塗鴉、與 命名塗鴉四個歷程,其繪畫表現從無意識的雜亂線條,進展至反覆有意識的上下、

左右畫線,再發展至更複雜動作的圓圈線條,最後則達到將塗鴉內容與環境事物 做連結並為之命名的階段。

(二)前圖式期(preschematic stage):4至7歲

此時期繪畫之人物特徵以圓圈代表頭、兩條線代表腿,形成「頭足人」形象;

而色彩表現則完全憑個人喜好使用、無特定意義與關連;至於構圖空間則以自我 為中心、常是無秩序且侷限於自己周邊的描繪。

(三)圖式期(schematic stage):7至9歲

此階兒童正值國小低年級,以造形為樂、享受創作之喜悅重於作品之精美程 度,通常具有如下特徵:1.自我主觀意識強烈,將個人自認重要之部分誇大呈現,

並出現主觀加入擬人化的現象;2.以「基地線」表現空間概念,並將所有主題並列 式呈現;3.由線至面的發展未完全分化,因此將視覺上可見與不可見之內容同時呈 現而產生「X 光畫法」、由上而下的視點表現之「摺疊式畫法」、與正面和側面混 和的「多視點畫法」;4.將不同時間與空間同時融合呈現;5.以特定圖式符號代表 事物,並脫離主觀用色而以色彩圖示的方式對物體重複使用某固定色彩解釋之;

6.根據裝飾性本能從事繪畫,亦會在圖中展現心中的報仇慾望。

(四)寫實萌芽期(stage of drawing realism):9至11歲

相當於國小中年級階段,逐漸發展社會意識、脫離圖式表現而往貼近寫實的 方向發展,人物部分出現較多細節、少有誇張或省略的表現方式;空間表現則由 象徵轉為寫實、重疊物體表現前後空間關係;而用色考量則受主觀與情緒作用影 響,逐漸以色相變化來表現立體感、對色彩感覺更敏銳。

62

(五)擬似寫實期(pseudorealistic stage):11至13歲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即為此階段之國小高年級學生,自上一階段黨群時期進入 推理年齡、產生批判意識,對物體採客觀觀察與思考,但表現能力與自身要求難 以達成正比,其中偏向視覺型的兒童之繪畫表現特徵如下:1.人物造型趨向寫實,

會注重正確比例與動態、描繪細節;2.空間表現可做理性客觀的描繪,包含遠近、

三度空間等型態;3.色彩表現上則能接近自然、注意光影變化,以視覺印象調整色 彩運用。若屬於觸覺型的兒童則傾向皆以自身情感觀點來描繪事物。

(六)寫實決定期(realistic stage):13歲以上

此時期兒童邁入青春期危機,能明確辨別個人性向類型,對作品要求提升但 時常眼高手低,也由於創造性表現遭遇瓶頸,而造成對個人作品失去興趣與信心,

若無法突破此困境,將使其繪畫發展遭受挫折而停滯。

綜上所述,以階段論來歸納兒童繪畫發展特徵趨勢,大致從無意識地塗鴉享 受到主觀意識操控創作、從簡單線條到複雜細節、自抽象圖畫進展為圖式化而到 達寫實描繪;在人物、空間、色彩等繪畫表現上皆隨年齡增長而趨向具體與真實 現象的擬真描繪;而心理發展與創作態度亦逐漸轉變為具有主觀想法且追求寫實 之美。

二、國小高年級學生的繪畫表現特徵

本研究針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進行繪畫教學,應著重於此年齡階段之學生的普 遍繪畫表現進行深入探究,綜合比較各著名學者所提出的理論觀點後,歸納整理 出國小高年級學生(年齡約十一歲)的繪畫表現特徵如下:

(一)心手不一,導致創作動機減弱

兒童進入此階段心智發展已到達「形式運思期」、且產生批判意識,因此對於 作品的結果較為重視、不再僅是享受創作過程的快樂,但在實際表現技巧上卻無

63

法達到自己的要求,正如 Burt(1922)所提出:此時期的兒童正值「抑制階段」,

對事物有客觀認識、且仿作能力進步,但技巧仍不成熟,因此創作顯得有些艱辛、

緩慢,此眼高手低的現象,易使兒童繪畫經驗沮喪、失去信心,而將興趣轉移至 其他媒介之表現,嚴重者創作動機受到影響而難以持續發展。

(二)喜愛寫實,追求繪畫的正確性

Eisner 認為此時期的學生進入「再現階段」,逐漸不滿於簡單圖畫記述的形式,

期望以更適當的技巧來創造具視覺說服力的圖畫,因此其繪畫目標為追求「看起 來正確」的圖像;此觀點與 Lowenfeld 所提出的寫實萌芽期過渡到擬似寫實期不謀 而合,此階段學生對描繪具象、寫實的欲望強烈,認為畫得像,就是畫得對、畫 得好。此外,根據 Piaget 的認知發展理論,兒童發展至此時已有能力正確知覺美 感特質,如:線條、形狀、色彩、肌理等,並可以考慮表現技法與製作過程、描 述與分析作品形式、元素、原理及關係,尤其偏愛寫實的繪畫風格(郭禎祥,1992)。

(三)人物畫減少,轉向漫畫或設計發展

Burt(1922)和 Read(1943)都曾表示此時期兒童繪畫較偏向於機械式的圖 案設計,人物描繪則相對減少;曾惠青(2006)亦將九至十一歲兒童歸類為「具 象寫實期」,認為除了寫實能力提升之外,模仿喜歡的東西或卡通偶像之技巧也有 所進展,到了十一至十二歲時,兒童對於較複雜和裝飾性的風格產生興趣。因此,

在繪畫題材的呈現上便多以漫畫或卡通式的圖像,或者精緻、裝飾性的圖樣設計 作品為主。

(四)為繪畫發展之關鍵時期

Gardner 在「藝術的塗鴉」(Artful Scribbles)一書中提出的兒童繪畫發展圖表 與 Lowenfeld 等人的觀點相似,皆自塗鴉、圖式呈系統性的發展至寫實階段。Gardner

(1982)在其兒童繪畫發展研究中,發現學前階段乃藝術創作的黃金時代,兒童 充滿想像力和自由獨特的表現力,但隨著齡增加而逐漸呈下降趨勢,尤其國小三

64

至五年級最為顯著,即 Gardner 所稱之「潛伏期」。如前所述,該階段的兒童傾向 寫實繪畫、因襲固定且相同模式的表現方法,且在意他人的評價,以致作品較無 特異之處,但若能適當予以引導、持續發展藝術興趣,精熟寫實表現技巧、提升 知識等,將能成功度過關鍵期,自青少年階段開始逐步邁向藝術表現的另一高峰

(陳朝平、黃壬來,1995)。

圖 2-8 Gardner 的「U 型曲線」理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綜合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臺北:五 南。陳美秀(2001)。兒童繪畫表現與大眾文化關係之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自發性漫畫 創作之多重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Gardner 根據上述論點提出「U 型曲線」理論,如圖 2-8 所示。其中作品的自 在、生動與獨特性質之低潮期便落在拘泥寫實階段的國小中高年級學生;Lowenfeld

(1957)亦認為此時期是青春期轉捩點的準備階段,兒童的想像力和其未來成人 階段對想像力的批判自覺在此時期產生拉扯(王德育譯,1990)。因此,在此繪畫 發展的關鍵時刻,教師宜提供適當鷹架、輔以相關技巧與知識的協助,以幫助兒 童超越危機、持續向上發展。

65

針對前文所述之各學者所提出的理論,研究者將各家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的分 期比較整理如表 2-10 所示,可清楚得知本研究對象國小五年級學生處於 Lowenfeld 的寫實萌芽期過渡到擬似寫實期、Eisner 的再現階段、Burt 的抑制階段、以及 Gardner 的潛伏期至寫實階段。此階段乃繪畫表現發展之重要分水嶺,教師若能認 識兒童各個時期的發展特性,在教學中掌握特性、因材施教,便可使教學成效提

66

向仿畫、模擬卡通漫畫的圖像為主,能力佳者以畫得像自豪,卻少有創造力展現,

而能力弱者則依賴模仿,無法自由揮灑想像空間。

研究者認為,國小高年級的確為繪畫發展之重要過渡時期,教師有責任予以

研究者認為,國小高年級的確為繪畫發展之重要過渡時期,教師有責任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