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想像力與繪畫表現能力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想像力與繪畫表現能力之影響"

Copied!
20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潘裕豐 博士. 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 想像力與繪畫表現能力之影響 The Effect of Infusing Future Imagination into Visual Arts Instructional Program on the Imagination and Drawing Performance Abilit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研究生:劉沛彤.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7. 月. 1. 日.

(2) 致 謝 猶記得埋首文獻堆裡的研究時光,閱讀謝誌成了我偷閒紓壓的最愛活動;總 想在冰冷生硬的學術文字中找尋貼近人心、充滿溫度的詞句,同時幻想著自己撰 寫這些文字時的悸動畫面,如今美夢成真,方才親身體驗箇中甘苦,難以言喻! 這本論文得以完成,首要感謝指導教授裕豐老師,百忙之中總能擠出縫隙滿 足我的疑難雜症,深入淺出耐心引領、並給予極大發展空間,在和藹笑容與風趣 言談間撫慰學生焦躁的心靈;同時也要感謝兩位口試委員,龍安老師及偉文老師, 慷慨傳遞豐厚學養並親切待人,鉅細靡遺、面面俱到提供寶貴建議,使我的研究 內容更臻完善;能獲三位大師親自教導和肯定鼓勵,莫大榮幸與感動。 感謝臺師大創發所師長們諄諄教誨,讓我享受學習的樂趣並提升專業素養; 亦感謝 CD102 每位同學們,大夥兒平時笑鬧激盪創意火花、相互關心勉勵的深刻 情誼令人難忘,我們是最棒的組合;特別感謝「雙配雙同」好夥伴佩賢及禹彤在 研究旅程中彼此陪伴、攜手前行,未來仍要一起追夢、分享彩色人生。另外,也 要感謝我的好朋友、好同事們,從不吝給予關心與支持,每一次見面、每一句問 候,都帶來力量與好心情。最後,感謝我最親愛的父母、家人,包容我專注投入 學業與工作,始終強大的後盾與溫暖的存在,是我努力不懈的動力來源。 十幾萬字心血結晶即將付梓之際,我感受到能將個人興趣與專業結合教學工 作與學術研究之意義;選我所愛、愛我所選,是再幸福不過的一件事了!盼能為 相關領域或人事物帶來一點貢獻或啟發。老師曾說:創造力的本質是「變」。我的 生命故事在這兩年間有了許多重大改變、起伏中琢磨淬鍊。選擇感恩,並且相信, 「未來」無限美好. 「想像」創造奇蹟!. 謹將這份成果獻給嶄新的自己、以及身邊每一位關愛我的人。 沛彤. 謹誌. 中華民國 104 年 7 月 1 日. i.

(3) 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想像力與繪畫表現能力之影響. 摘 要 本研究旨在依據編制的「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為實驗教材,探 討此方案對於提升國小學生的想像力與繪畫表現能力之成效。本研究採準實驗研 究法,為前後測的不等組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生,測驗 工具為想像力測驗、想像力特質量表、及繪畫表現能力評量,分析接受未來想像 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共 24 人,與未接受教學方案之控制組學生共 24 人,在實驗前後之測驗結果,進行共變數分析;並輔以學生回饋與教師省思札 記等質性資料進行描述與詮釋,以了解實驗組學生在想像力與繪畫表現能力方面 的表現情形。歸納本研究之結果如下:一、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能提 升國小學生想像力。二、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能提升國小學生繪畫表 現能力。三、實驗組學生對「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多持正向感受。 根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省思,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後續教學及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未來想像、視覺藝術、想像力、繪畫表現. ii.

(4) The Effect of Infusing Future Imagination into Visual Arts Instructional Program on the Imagination and Drawing Performance Abilit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fusing future imagination into visual arts instructional program” on the imagination and drawing performance abilit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research uses a quasi-experimental, 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 Sampling from fifth grad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The Imagination Tests, Imagination-Disposition Scale, and Drawing Performance Ability Rating Scale are used to test all the stud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sisting of 24 students received future imagination infusing into visual arts instructional program,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ing of 24 students received the regular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gram was carried out, quantitative data are analyzed by ANCOVA, qualitative data like notes of reflections about teaching, students’ works and worksheets, and the feedback questionnaires for the whole course of research were collected, described, and interpreted. They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result of the imagination and drawing performance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of the students. The major outcomes of this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program of infusing future imagination into visual arts instructional can improve the imagin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2. The program of infusing future imagination into visual arts instructional can improve the drawing performance abilit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3. Analyzed from the end of the curriculum feedback questionnair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who receive “infusing future imagination into visual arts instructional program” were positiv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reflection of this research, conclusion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discussed.. Keywords: drawing performance, future imagination, imagination, visual arts. iii.

(5) 目次 致 謝 ............................................................................................................................... i 摘 要 .............................................................................................................................. i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未來想像的概念 .......................................................................................11 第二節 未來想像的教學 ...................................................................................... 30 第三節 想像力理論之探討 .................................................................................. 51 第四節 兒童繪畫表現之探討 .............................................................................. 60 第五節 相關研究 .................................................................................................. 7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8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8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8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88 第四節 實驗程序 ................................................................................................ 10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10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107 第一節 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想像力之差異分析 .... 107 第二節 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繪畫表現能力之差異分 析 .......................................................................................................................... 120. iv.

(6) 第三節 教學者及受試者對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之回饋分析 .... 12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47 第一節 結論 ........................................................................................................ 147 第二節 研究限制 ................................................................................................ 149 第三節 建議 ........................................................................................................ 150 參考文獻 ...................................................................................................................... 157 附錄一 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 教案設計 .............................................. 167 附錄二 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 「未來學校想像拼圖」學習單 .................. 187 附錄三 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 「畫我所選-精緻點子」學習單 ................ 188 附錄四 兒童繪畫表現能力評量表 ............................................................................ 189 附錄五 未來想像美術課程 學生回饋問卷 .............................................................. 190 附錄六 未來想像美術課程 教師教學日誌 .............................................................. 191 附錄七 想像力測驗使用規範同意書 ........................................................................ 192. v.

(7) 表次 表 2-1「未來想像—探索未來」的內涵規準 .............................................................. 24 表 2-2「未來想像—想像未來」的內涵規準 .............................................................. 25 表 2-3「未來想像—選擇未來」的內涵規準 .............................................................. 27 表 2-4「未來想像—創建未來」的內涵規準 .............................................................. 28 表 2-5 未來想像模式對照表 ......................................................................................... 32 表 2-6 未來想像七大議題內涵與國民中小學課程領域、國際關注議題對照表 ..... 40 表 2-7 未來想像教學相關研究之教學策略於各教學階段使用情形表 ..................... 44 表 2-8 視覺藝術第三階段之能力指標 ......................................................................... 47 表 2-9 各取向整合之創造技巧 ..................................................................................... 56 表 2-10 兒童繪畫發展階段比較表 ............................................................................... 65 表 2-11 未來想像教學相關研究 ................................................................................... 77 表 2-12 繪畫表現相關研究 ........................................................................................... 80 表 3-1 實驗設計模式 ..................................................................................................... 86 表 3-2 本研究之樣本人數 ............................................................................................. 88 表 3-3 實驗組與控制組課程內容對照表 ..................................................................... 93 表 3-4 想像力測驗評分者信度 ..................................................................................... 97 表 3-5 兒童繪畫表現能力評量標準說明 ..................................................................... 99 表 3-6 教學活動進度表 ............................................................................................... 103 表 3-7 評分者資料表 ................................................................................................... 105 表 4-1「想像力測驗圖形部分活動三」兩組前後測平均數、標準差、調整後平均數 摘要表 .............................................................................................................. 108 表 4-2「想像力測驗圖形部分活動三」之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結果摘要表 109 表 4-3 兩組受試「想像力測驗圖形部分活動三」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110. vi.

(8) 表 4-4「想像力特質量表」兩組前後測平均數、標準差、調整後平均數摘要表 .114 表 4-5「想像力特質量表」之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結果摘要表 .....................115 表 4-6 兩組受試「想像力特質量表」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115 表 4-7「繪畫表現能力」兩組前後測平均數、標準差、調整後平均數摘要表 .... 121 表 4-8「繪畫表現能力」之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結果摘要表 ........................ 122 表 4-9 兩組受試「繪畫表現能力」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 122 表 4-10 實驗組學生「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回饋問卷」次數百分比 . 126. vii.

(9) 圖次 圖 2-1 Amabile 創造力理論架構 .................................................................................. 19 圖 2-2 未來思考、想像力與創造力之概念關係 ........................................................ 20 圖 2-3 未來想像動態交集示意圖 ................................................................................ 29 圖 2-4 未來思考課程設計螺旋圖 ................................................................................ 34 圖 2-5 The 4-D Cycle 循環教學模式圖 ........................................................................ 36 圖 2-6 未來想像教育階段與歷程 ................................................................................ 38 圖 2-7 未來想像情意動機概念圖 ................................................................................ 45 圖 2-8 Gardner 的「U 型曲線」理論 ........................................................................... 64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85 圖 3-2 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架構 ............................................................ 90 圖 3-3 研究設計流程 .................................................................................................. 102 圖 4-1 小組腦力激盪便利貼 ...................................................................................... 128 圖 4-2 分組創作想像地圖 .......................................................................................... 128 圖 4-3 未來學校想像地圖(第一組) ...................................................................... 130 圖 4-4 未來學校想像地圖(第二組) ...................................................................... 130 圖 4-5 未來學校想像地圖(第三組) ...................................................................... 131 圖 4-6 可樂發電學校(S06) .................................................................................... 132 圖 4-7 學生踴躍參與分組討論 .................................................................................. 133 圖 4-8 學生積極投入團體創作 .................................................................................. 133 圖 4-9 花草植物學園(S21) .................................................................................... 136 圖 4-10 我夢想的觀星學校(S02) .......................................................................... 136 圖 4-11 世界盡頭學校(S24) .................................................................................. 137 圖 4-12 六度空間奇幻學校(S08) .......................................................................... 137. viii.

(10) 圖 4-13 特技田徑學校(控 S03) .............................................................................. 138 圖 4-14 太陽能兔子學校(控 S20) .......................................................................... 138 圖 4-15 星空中的自然課(S15) .............................................................................. 138 圖 4-16 拉拉高科技知識大學(S16) ...................................................................... 139 圖 4-17 上天下地飛行學校(S23) .......................................................................... 139 圖 4-18 水晶球多元學校(S19) .............................................................................. 140 圖 4-19 實驗組/高分群 學生作品 1 ........................................................................... 140 圖 4-20 控制組/高分群 學生作品 1 ........................................................................... 140 圖 4-21 實驗組/高分群 學生作品 2 ........................................................................... 141 圖 4-22 控制組/高分群 學生作品 2 ........................................................................... 141 圖 4-23 未來學校(S20) .......................................................................................... 142 圖 4-24 未來軍人學校(S01) .................................................................................. 143 圖 4-25 實驗組/低分群 學生作品 1 ........................................................................... 144 圖 4-26 控制組/低分群 學生作品 1 ........................................................................... 144 圖 4-27 實驗組/低分群 學生作品 2 ........................................................................... 144 圖 4-28 控制組/低分群 學生作品 2 ........................................................................... 144 圖 4-29 實驗組/低分群 學生作品 3 ........................................................................... 145 圖 4-30 控制組/低分群 學生作品 3 ........................................................................... 145. ix.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想像力以及 繪畫表現能力之影響。本章將針對研究動機、目的、問題與假設做一整體性的描 述;全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是研究問題與假設,第三 節則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以下針對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分別說明:. 壹、研究動機 被譽為「世界的教育部長」的肯.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曾發表一項研 究:針對一千五百位幼兒園兒童進行擴散思考測驗,結果有高達 98%的人得到「天 才」級的高分;經過持續追蹤測驗五年後,發現僅存 32%的「天才」 ;再過五年, 「天才」只剩下 18%,此時的孩子正值十三到十五歲的黃金學習階段。肯.羅賓 森沉重的說:「就在這時候,他們已經被『教育』了」(林韋萱、李宜蓁,2014)。 這句話讓我們反思「教育」究竟是帶給下一代什麼呢?臺灣的教育議題一直備受 重視,自 1994 年的「410 遊行」便從民間至官方興起了一連串的改革波瀾,時至 今日,學習共同體、翻轉教學、十二年國教等教育新思潮更是蓬勃發展,回顧教 改二十餘載,即便各項政策未必盡如人意,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個容許改變的制 度,便能夠不斷創新發展,而創新則是為了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二十一世紀的國家競爭力來自於教育,而教育所培養的創意人才將是各國重 要的資產,因此,世界各國無不以政策強勢引導創造力教育相關計畫之執行。英 國於 1999 年成立「創造力、文化、與教育部門」,每年至多投入台幣四十三億元. 1.

(12) 的創造力教育計畫;OECD 所籌畫之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亦自 2012 年 起增加創意問題解決能力評量項目;挪威的教育更是從國小開始培養學生創業能 力,以因應變動的就業市場。反觀臺灣,教育部自 2002 年公布《創造力教育白皮 書》 ,2002 年至 2008 年期間隨即推動創造力教育中程計畫,更進一步於 2011 年啟 動「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的實踐型計畫,對象涵括國民教育、高中職、大 專院校與終身教育體系,更將未來思考、想像力、以及創造力融入課程教學、校 園社群、社區團體乃至全民參與,共同為打造一個創意國度而努力。以追求優質 教育為目標、讓教育的主體回歸學生與教師,為了避免揠苗助長、將孩子與生俱 來的「創意腦」壓抑成僵化的「填鴨腦」,未來的教育確實需要審慎思量。 研究者擔任國民小學教師,在教育現場第一線面對孩子的同時,常有感於時 代變遷、社會科技與知識之更迭日新月異,當我們的下一代面臨未來鉅變之時, 將如何因應與自處?教師不僅是與時俱進的行業、更要期許自己走在時代洪流之 前,因為,我們不能以昨日所學,教導今日的學子,去適應明日的生活。因應社 會趨勢的快速轉變,具備高度想像力與創意的專門人才便顯得更加重要。而創意、 想像力不僅是適應社會變化,更重要的是創造社會的需求(潘裕豐,1999) 。此外, 站在視覺藝術領域教學者的立場來看,培育具有美感與創意、想像力的未來主人 翁是為社會文化奠基、儲備具有競爭力人才之重要目標。 基此理想與上述教育思潮之觸動,引發了研究者進行教學創新的動機,並激 發探索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課程的興趣。以下就本研究之動機分別提出說明。. 一、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表現有待提升 創造和想像是兒童生來具有的能力,是人類最大的資產(吳靜吉,2012),我 們常說:「想像力就是超能力」,因此,在視覺藝術這門「沒有標準答案的科目」 裡,孩子應是最具能力的,且他們自由創作、讓創意與想像馳騁的作品是令人期 待的。然而,研究者自 2005 年從事視覺藝術教育至今,觀察到學生的創作態度與 2.

(13) 表現,往往與期待有所落差,首先,隨著年紀增長,學生在繪畫表現上的信心與 自由度降低,越接近國小高年級,創作之初越易出現躊躇不前、難以下筆的困境, 且不再熱愛展現個人作品;再者,近年來學生在繪畫表現與內容上,原創性與想 像空間皆有減弱現象,甚至多受限於模仿與複製時下流行文化和現有卡通漫畫之 形象,難有突破性的發展。Guilford(1950)曾提出:「今天學生最大的智能缺陷 就是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對照如今大多關注過去經驗而鮮少提供關於未來知識 的教育內容,此觀點依然適用;陳龍安(1995)亦認為,目前學校教育少有賦予 學生發揮想像力的機會,而想像力又是激發潛能與啟迪創造力所必需的重要因素。 因此,單就繪畫創作來說,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表現仍有努力空間。 無論此現象肇因於時代背景、課業壓力、或者兒童發展階段等改變,站在教 育積極作為的立場,深信透過適當的引導與啟發,能提升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想像力是創作的起點、創造力是創作的亮點;而透過繪畫等創作歷程,亦可使想 像與創造得到抒解與實踐。據此相輔相成之目標,視覺藝術教育不僅適當且理應 肩負起培養兒童在想像力與創造力上有更優異表現之責任。. 二、未來想像教學值得發展與推廣 為跟上全球變遷速度與厚植國家未來競爭力,世界各國皆積極推動與未來想 像有關之計畫與課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簡稱 MIT)的「想像未來(Imagining the Future)」課程、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之「富有想像力的教育中心(Imagin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Group,IERG)」、以及芬蘭的「豌豆島重建計劃」等,皆是著名的未來想像推動範 例;我國亦於 2011 年推動「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中程計畫,設定以「培育 對未來的想像、關懷與行動能力」為主軸,培養學習者創造未來的能力,使更多 優秀人才投入臺灣未來創意產業(教育部,2009) ,此乃當前刻不容緩之教育趨勢。 研究者在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成果發表會之一系列主題演講 3.

(14) 論壇中,深受感動與啟發,感動於學生在未來想像課程中的想像突破與創意實踐; 啟發自學者專家與教師們從事未來想像的理想與歷程。許芯瑋(2014)在演講中 提到: 「不要以教室為全世界,要以全世界為教室。」正說明了未來教育在時間與 空間上的無限可能,我們不僅要致力於讓學生有本土至國際化的寬廣學習視野; 更需要在過去歷史的理解之外加入現在及未來面向的學習與思考、拓展學習內容 的時間廣度。雖然此計畫已進入尾聲,但創造一個跳脫框架的教與學將持續發酵, 在教學現場上,未來想像之推廣與運用應繼續延伸,在有限的教室空間裡創造無 限的想像空間。 有鑑於當前教育制度大多缺乏對未來想像的啟發、偏重學科知識傳授;且教 師教學少有跳脫教科書的創新設計與嘗試創新教法的作為;學生則普遍缺乏想像 未來的機會、動力與能力,造成被動與退縮的學習態度。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積極 投入未來想像的教學及相關研究,戮力培養學生「有創意地想像並創造未來」之 能力。. 三、呼應十二年國教之中心思想趨勢 教育部於民國 103 年 11 月公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盱衡社會 變遷、全球化趨勢,以及未來人才培育需求,持續強化中小學課程之連貫與統整, 實踐素養導向之課程與教學,以期落實適性揚才之教育,培養具有終身學習力、 社會關懷心及國際視野的現代優質國民。其基本理念為「自發」、「互動」及「共 好」 ,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 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協助學生應 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 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另外,其「核心素養」則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 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教 育部,2014)。 4.

(15) 研究者認為上述總綱為達成培育「終身學習者」的核心素養所建立的三大面 向與未來想像的概念多有相符之處:一是「自主行動」 ,內容強調學習者進行系統 思考以解決問題,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即如同未來想像透過邏輯理性分析思 考未來可能的問題與影響,且運用創意想像未來的各種可能,並透過選擇與批判 進一步實踐更美好的未來;二是「溝通互動」 ,與未來想像重視之小組合作以提升 溝通表達、問題解決能力不謀而合,另外,也特別提到藝術為重要的溝通工具, 國民應具備藝術涵養與生活美感;三是「社會參與」 ,個人需以參與方式培養與他 人或群體互動的素養,以提升人類整體生活品質,相較未來想像的重要元素為關 懷與期待,人類因著對環境與生活的關懷、想像並期待更好的未來,進而有所行 動、起身參與創建未來。 國民小學教育階段為十二年國教之起點,乃學生學習能力之奠基期,重視開 發多元智能、透過體驗與實踐學習處理生活問題,進而探索自我、提升判斷能力, 培養對社區國家之意識以展現互助合作精神。未來教育趨勢將走向適性揚才以培 養因應未來改變之能力。教師若能調整以往教學模式,以未來想像融入課程來激 發學生潛能,將有助達成十二年國教之中心思想,而學生將是最大獲益者。. 四、研究者對於視覺藝術專業與教學創新之理想 研究者將教育工作視為終身努力的志業;美術創作則是個人專長與興趣之所 在。就讀臺師大創造力發展研究所期間,接收許多創新思維之啟發、勇於改變與 突破之鼓舞,進而引發研究者思考在視覺藝術教學上從事創新突破之可能性、致 力在教學上尋求對學生更有助益之方式。因此,將個人在藝術領域的熱愛與專業、 結合教學創新之能量與理想,轉化為嶄新的課程方案與探究內容,期能為個人與 學生創造正向體驗與收穫。. 5.

(16) 綜上所述,研究者擬進行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於繪畫創作之教 學引導加入未來想像的概念與思考歷程、教學策略與活動,使學生透過課堂體驗 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進而在繪畫表現上有所成長;更透過探索未來、想像未來、 選擇未來、創建未來之過程習得價值判斷、問題解決、與溝通協調等能力,最終 能有創意地想像、並實踐美好的未來。. 貳、研究目的 依據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想像力之影響。 二、探討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繪畫表現能力之影響。.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基於上述探討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想像力與繪畫表現 能力之影響的研究目的,分別將本研究之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說明如下:. 壹、研究問題 依據前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是否能提升國小學生之想像力? 二、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是否能提升國小學生之繪畫表現能力?. 貳、研究假設 根據上述待答問題,本研究提出之研究假設如下: 6.

(17) 一、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能提升國小學生的想像力。 1-1 接受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在想像力測驗圖形部 分活動三之「獨創力」得分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1-2 接受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在想像力測驗圖形部 分活動三之「變通力」得分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1-3 接受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在想像力測驗圖形部 分活動三之「標題抽象性」得分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1-4 接受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在想像力測驗圖形部 分活動三之「效標總分」(包含八個項目:情緒表達、故事性、移動、行 動與聲音、不尋常或內部視角、幽默、想像力之豐富性與色彩性、幻想力、 標題的表現力)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1-5 接受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在想像力特質量表之 「正向感受」項目得分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1-6 接受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在想像力特質量表之 「想像未來」項目得分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1-7 接受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在想像力特質量表之 「問題解決」項目得分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1-8 接受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在想像力特質量表之 「想像清晰」項目得分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二、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能提升國小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2-1 接受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其繪畫作品經專家評 訂之「繪畫表現能力總分」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7.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中所使用之重要名詞,分別界定如下:. 壹、未來想像 教育部(2009)提出未來想像乃「有創意地想像並創造未來」,是未來思考、 想像力、創造力三項核心能力之交集。林偉文與陳玉樺(2011)則認為未來想像 是主動地透過探究「過去」、「現在」的發展及其脈絡,想像「未來」可能的發 展與創造,期望趨向個人或世界美好的未來。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未來想像」定義為:經由過去與現在的發展脈絡之探 究,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改變進行預測與想像,運用創造力與想像力預想可能發生 的未來、進而以行動創造有價值的未來。藉由對已知訊息的理性分析、推演探索 未來的發展可能;接著從不同觀點敘述未來故事、模擬並想像未來情境;進一步 客觀收集並選擇適當資訊,審慎歸納結論以選擇未來;最後將未來的想像以各種 方式實體化、並發展與實踐創建未來的計畫,且因應情境不斷省思與調整。. 貳、視覺藝術 根據教育部所頒佈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為培養國民應具備之 基本能力,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應以個體發展、社會文化及自然環境等三個面向, 提供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 等七大學習領域,實施統整、合科之教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在國小一、二年級 融入生活課程之中;三到六年級則為獨立科目,其中包含音樂、視覺藝術、表演 藝術等方面的學習,其目標在陶冶學生藝文興趣與嗜好,俾能積極參與藝文活動, 以提升其感受力、想像力、創造力等藝術能力與素養。 本研究所指之「視覺藝術」即包含於上述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中、亦是俗稱 的「美術課」。其教學內容含括視覺審美知識、媒材、技術與過程的瞭解與應用; 8.

(19) 造形要素、構成功能的使用知識等範疇。本研究將所進行之視覺藝術課程教學重 點聚焦於平面繪畫單元上,以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課程中之繪畫教學為主要授 課內容,啟迪學生之想像力與繪畫表現能力。. 參、想像力 想像力就字面上來說,是一種在心眼中看到的意象(朱光潛,1987)。是個 人有意圖的透過各種心智運作,將腦中浮現或感受到的超越現實之心像,加以重 新整理改造、進而產生具有新穎性的概念,可幫助人們看見未來、發想與開創未 來世界才有的新事物 (陳學志、張雨霖、邱發忠、林耀南、陳瑛霞、陳以亨,2014)。 其基本功能在於增加趣味、擴增可能性、提供逼真的感受或帶來新希望。 本研究所指的想像力乃針對受試者施測林偉文、朱采翎、王毓苓、朱嘉琪、 劉家瑜(2011)所編製之「想像力測驗圖形部分活動三」及「想像力特質量表」 後,所得到之各項目分數,得分越高表示想像力整體表現越好,反之則較差。. 肆、繪畫表現能力 構成藝術的兩大要素為外在可見的「形式」、以及內在感受的「內容」。形式 元素包含了形狀、色彩、筆觸、線條、質感、空間、光影等;而美的形式則包括 了對稱、反覆、漸層、對比、調和、節奏、統一等基本原則。繪畫是藝術表現的 其中一環,理當反映藝術表現之原理原則,俾使觀者於欣賞作品之時能產生美的 感受。 本研究所探討之繪畫表現能力,對象為國小高年級學生,根據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所揭示之能力指標與學習內涵,挑選與視覺藝術之繪畫 部分相關的內容做為參考,並且針對本研究之教學目標加以綜合比較,指學生能 深入構思欲表達的主題與內涵,並觀察對象的特徵要素以構成畫面的表現方法; 其重點在畫面之豐富性、與想像和創意的展現,共有三項指標:想像力與創造性,. 9.

(20) 指繪畫點子和表現手法之獨特;審美力與豐富性,指畫面具有美感與多元細節; 童趣感與純真性,指作品符合兒童發展自然表現。基於上述規準,透過專業視覺 藝術教育工作者與相關領域學者專家對學生繪畫作品進行分數評定,做為其繪畫 表現能力高下之判斷依據,分數越高即繪畫表現能力越強,分數越低則代表繪畫 表現能力越弱。. 1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探討與本研究相關之理論與文獻,作為研究設計及研究結果與討論 之依據。全章共分四節。第一節釐清未來想像的概念,包含其定義、特性、目的、 和未來想像的內涵與規準;第二節介紹未來想像的教學,分述教學模式、策略、 以及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的內涵;第三節探討想像力理論;第四節則探究 兒童繪畫,包括兒童繪畫的發展理論、兒童繪畫與想像力的關係、以及其鑑賞與 評量之依據。. 第一節 未來想像的概念 未來想像的重要概念包含了未來想像的定義、未來想像的特性、未來想像的 目的、以及未來想像的內涵與規準。茲將相關內容分別詳述如下:. 壹、未來想像的定義 放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演進,人們憑藉著已知的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 知的未來,因此,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早已行之有年且普遍存在著。未來研究並 非一門精確的科學與預言,而是對於未來審查的學問、是人類對未來思考之學, 強調提出目前危機的解決之道(賴金男,1989)。 行政院於第八次全國科技會議總結報告中提出:透過未來想像教育,豐富學 子的思想資源,提升核心價值問題之思考能力,從而引導出社會整體之多元角度 的科技與人文素養,以及整體性地思考未來以及未來想像的能力(國科會,2009), 建議推動有關未來想像的研究與教育之實踐型計畫。據此,教育部於 2011 年啟動 「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中程計畫,使未來想像教育在臺灣踏實地起步。根 據計畫中的定義,「未來想像」為未來思考、想像力與創造力三者之交集,意即. 11.

(22) 「有創意地想像並創造未來」。從心理層面來看是「有創意的未來想像」,從行 動層面來看是「想像並創造未來」 (詹志禹、陳玉樺,2011)。林偉文與陳玉樺 (2013)則將未來想像定義為:主動地透過探究「過去」、「現在」的發展及其 脈絡,想像「未來」可能的發展與創造,期望能趨向個人或世界美好的未來。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未來想像」定義為:經由過去與現在的發展脈絡之探 究,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改變進行預測與想像,運用創造力與想像力預想可能發生 的未來、進而以行動創造有價值的未來。藉由對已知訊息的理性分析、推演探索 未來的發展可能;接著從不同觀點敘述未來故事、模擬並想像未來情境;進一步 客觀收集並選擇適當資訊,審慎歸納結論以選擇未來;最後將未來的想像以各種 方式實體化、並發展與實踐創建未來的計畫,且因應情境不斷省思與調整。. 貳、未來想像的特性 教育部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中程計畫裡提到:未來想像是中長期 導向,與預測(forecasting)或願景(vision)不同,其重點在描繪可能的未來、改 變可怕的未來與創造期望的未來。因此,計畫欲推動的未來想像至少有以下三大 性質(教育部,2009):有知識基礎的未來想像、有創意的未來想像、以及有人 文與環境倫理關懷的未來想像。 此外,溫肇東(2009)於資策會「創新發現誌」專欄中亦有提及未來想像之 特性,整理五大重點如下:1.回歸人文層面,以人類需求來描繪生活內涵。2.全民 參與想像,統籌各群體面向以形塑大家渴望的未來。3.重視整個系統的創新,而非 單點式的突破。4.需要圖像表達能力,擁有清楚地說故事能力將有助於溝通與決策。 5.強調跨領域團隊合作,開放討論與思辨才是生存之道。 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未來想像之特性應是建立在人文與環境關懷的層面 上,以知識為基礎,進行有創意的、普及化、全面性、故事性、且跨領域的綜合 式思考。 12.

(23) 參、未來想像的目的 近年來全球環境與社會變遷可謂一日千里,且無論是全球經濟變動、氣候變 遷、或者各國政治與社會文化等種種革新、甚至疾病之傳導與災難的降臨,往往 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未來」是人們內心深處關切的議題,縱然無法預知未來何 時何地何人將產生什麼變動,我們卻能面對問題,以積極展望、未雨綢繆取代消 極逃避或臨渴掘井,敦促人類文明往更好的未來前進。 英國「創意經濟之父」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曾說:「21 世紀,一 個國家必須有想像力與創造力的人融入經濟體系,才能獲得成功。」如何培養這 樣的人才呢?根據 Torrance(1987)追蹤了 22 年的縱貫型研究顯示:小學時期對 於自己未來生涯愈清晰且持久堅持的人,其成人時期的創造性成就便愈突出;未 來展望性強的人,在行動方面也較積極。此外,Phan(2009)的實證研究亦指出: 擁有較明顯未來時間觀點(future time perspective)的大學生,會具有較強烈的成 就目標、付出更多努力從事更深層的思考,並獲得較佳的學業成就。足見未來思 考對於個人想像力、創造力、行動力與各方面成就之影響。 賴金男(1989)、張建邦與林志鴻(1996)提出研究未來之目的有:1.了解人 類可能面臨之機會與衝突危機。2.培養適應快速變遷之能力。3.發展前瞻、預測、 抉擇與計畫之研究策略。4.建立整合多種學科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Wendell Bell 亦提出未來學全方位的九項目的(陳國華譯,2004)包含:研究可能的未來、 可見的未來、未來意象、未來學知識基礎、未來學理論基礎、詮釋過去和引導現 在、結合知識和價值設計社會行動、構思設計未來民主參與、傳達並倡導特定未 來意象。 從教育的觀點來看,Zimbardo 與 Boyd(2009)曾指出,透過教育可使學生更 具未來導向;當學生對未來抱持信心,即會影響其態度、思考與感覺,進而為此 刻的行動做出決定。因此,未來想像除了培養學生想像未來的能力,還必須訓練 學生改變現況的執行力才算完整,畢竟,唯有透過改變現狀,才有機會創造人們 13.

(24) 所期望的未來。簡言之,「改善現在、準備未來」即未來想像教育最核心的宗旨, 其最終目標則是使學生具備「未來想像」的能力(陳以亨、李芸蘋、林思吟,2012)。 詹志禹與陳玉樺(2011)於〈發揮想像力共創臺灣未來—教育系統能扮演的角色〉 一文中提出:「無論對於未來的想像如何,其重點不在於『答案』,而在於發現好 問題;不在於『預測結果的正確性』 ,而在於透過想像未來和參與創造未來的學習 歷程而啟發夢想、關懷未來,並陶冶想像力、創造力、系統思考與未來思考等相 關能力」。所以,未來想像之重點在於「抓對問題、創造未來」,而非「正確預測 未來」 ,找到對的問題重於做出對的預測。而 Toffler 所談論未來學的教育目的則與 未來思考的目的與功能十分相似,認為未來研究目的在喚醒學生之未來意識與國 際觀,並學習選擇與判斷資訊真偽,進而建構個人知識體系(施永齡,2007)。 綜上所述,本研究聚焦於教育面向來看未來想像的目的,其終極目標在於協 助學習者發展想像力、創造力與未來思考能力;使學習者擁有發現問題、獨立思 考與解決問題之能力;並養成未來意識、國際觀、與積極行動的執行力。未來想 像之目的小至提升人格、充實價值判斷與選擇能力、形塑個人知識體系與生涯願 景;大至藉由發現、創造、檢視與評價來為自己和自然環境、國家社會、甚至全 人類世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本研究將未來想像融入視覺藝術課程,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創作的同時納入未 來思考、或將未來想像與願景以多元藝術形式具體呈現,運用不同題材與教學方 式培養學生學習未來思考與藝術領域相關知識技能,其目的在於: 1.透過未來想像,拓展學生思考範疇,以既有知識為基礎進而思索未來。 2.透過未來想像,引領學生開啟想像大門,體驗自我與生活世界之無限可能。 3.透過未來想像,啟發學生創造力展現,勇於進行改變、讓創意馳騁。 4.揉合未來思考、想像力與創造力進行繪畫創作,呈現更多元且具可看性的 藝術作品。 5.藉由未來想像之歷程,讓創作表現加深加廣,並提升創作動機,有創意地 14.

(25) 想像並創造未來。. 肆、未來想像的內涵與規準 根據上述未來想像之定義、特性與目的可知,未來想像乃複雜的思維運作歷 程,其內涵包括許多核心能力與要素,以下分述教育部(2009)未來想像計畫中 揭示之三大核心能力與林偉文與陳玉樺(2013)所歸納之未來想像四大階段: 一、未來想像三大核心能力 依據教育部(2009)「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中程計畫之定義,未來想 像為未來思考、想像力與創造力三者之交集,即「有創意地想像並創造未來」。 未來思考、想像力與創造力非但是未來想像之重要內涵,更是此計畫所欲培養的 核心能力。以下分別詳述「未來思考」、「想像力」與「創造力」三者之概念意 涵,並進一步探討彼此間的關係: (一)未來思考 經 濟 合 作 開 發 組 織 (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指出,未來思考(Futures Thinking)提供多元取向或方法 來探索未來社會在各種領域或層面的變化與轉型(OECD,2007),並且認為人類 雖然無法預測未來,但可以預期某種範圍內可能的未來;未來思考讓我們針對未 來 N 年的根本性變革進行思考,接著評估「哪一種未來對哪一群人或哪一種社會 最好?」因此,未來思考提供了我們檢視未來社會在各階層或領域之變革與轉型 的多元觀點,拓展可能、刺激對話、強化領導力、並為決策提供相關資訊。 而澳洲新南威爾斯郡(New South Wales,NSW)技術與繼續教育機構(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對於未來思考的看法為:提供不同的未來意象以及 根據各種未來意象所延伸或擴展的不同選擇。他們認為未來思考會刺激創意並擴 展時間尺度,因而有助於發展新的服務、產品或問題解決策略(TAFE NSW, 15.

(26) 2008)。 未來是不可預測的,美國電腦科學先驅 Alan Kay 就曾說過(引自 Isaacson, 2011):「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創造未來。」上述觀點與未來學所強調的「鑑 來知往」不謀而合,未來思考扮演前瞻性思考的角色,包含了人類思考未來的能 力與動力,用來協助我們超越立即的限制、既存的態度與現有的行動,以遠程思 考平衡短程思考、以多元的角度探索未來世界在各種領域或各種層面的可能變化 與轉型,做為提供選擇、評估後果與採取行動的參考。簡言之,未來思考是透過 對過去與現在的了解與認識,建立期望的未來意象,並創造美好的未來(賴美辰, 2011)。 (二)想像力 國內外專家學者與字典、百科全書對於想像力及想像(imagination)的定義眾 多。Osborn(1953)指出:創造性的想像是一種能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將不存 在、或早已存在但目前看不到的事物,透過心靈的眼睛看見,甚至能在想像的情 境中繼續延伸。張春興(2007)則認為想像是將記憶中的經驗與意象予以整理綜 合而產生新意象的心理歷程。陳龍安(1995)提出,想像力是指在腦中將各種意 象構思出來、並加以具體化,使我們超越現實的限制,進入一個無所不能的世界。 Singer(1999)說明想像乃個體以基本感官來重製心像或概念,同時也反應出個體 記憶(memory)、幻想(fantasies)或未來計畫(future plans)的能力。想像力是 個人有意圖的透過各種心智運作,將腦中浮現或感受到的超越現實之心像,加以 重新整理、進而產生具有新穎性的概念,可幫助人們看見未來、發想與開創未來 世界才有的新事物 (陳學志等人,2014)。其基本功能在於增加趣味、擴增可能 性、提供逼真的感受或帶來新希望。 綜合分析一般人對想像力之定義,可將其視為一種超越時空限制而形成意象 的心智能力。想像力可以表徵可能的真實與不存在的事物;不限於當下的感官知. 16.

(27) 覺,而是對感官知覺進行加工重組、轉化或延伸;並且嘗試超越經驗、知識與邏 輯,讓未來充滿可能。研究者將想像力之特點歸納如下: 1.於腦中進行有意圖的心智運作、思考活動歷程。 2.想像的對象超越現實,可以是存在的經驗或是不存在未知的領域。 3.將思考內容再現與延伸,重製與加工過程為必經之路。 4.具各種可能性,能創造嶄新的未來。 莎士比亞說: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正是由於想像力的神聖啟迪。愛因斯 坦也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想像力是無限的。想像力除了引導我們發 現新的事實外,更是激發人類積極努力的動力來源,小至個人、大至世界都需要 想像力;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更是不能缺乏想像力之貢獻。 余光中(2010)針對美感相關議題演講時,亦曾提出藝術創作的三要素為: 想像力、同理心、善用比喻。藝術家便是將個人的所有想像經過萃取、組合、頓 悟等歷程,發展出自己喜愛的作品、運用想像力創造一切可能,正如畢卡索所說: 「任何你想像的都是真實的」 ,可見想像力對人類生活具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尤 其就藝術創作而言,想像力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即希冀透過未來想 像之引導,培養學生進行有創意的未來想像,進而啟發學生在藝術創作上的靈感 與表現。 (三)創造力 創造力(creativity)在當代心理學逐漸受到重視與研究,主要源自於 Guilford 在 1950 年的美國心理學會會長就職演說。他認為創造力是人類某些特質的組合, 包括:對問題的敏感度、理念流暢性、概念新奇性、思考彈性、綜合能力、分析 能力、理念架構的複雜度及評鑑能力等。並提出創造力在統計上是一個連續分配,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創造力,而這些個別差異是可以被測量出來的(Guilford, 1967)。張氏心理學辭典(張春興,2007)將創造力解釋為:在問題情境中超越既. 17.

(28) 有經驗,突破習慣限制,形成嶄新觀念的心理歷程;以及不受成規限制而能靈活 經驗以解決問題的超常能力。 依據韋氏大字典的解釋,創造有「賦予存在」的意思、具「無中生有」或「首 創」的性質。再從心理學各家角度來看,創造力一詞有許多不同的定義,例如: Barron & Harrington(1981)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個人特質,Wallas(1926)提出創 造力為一種心理歷程,Csikszentmihalyi(2003)視創造力為認知和社會互動的過 程,亦有學者主張創造力是一種思考能力(Guilford,1967;Torrance,1972) ,或 者認為創造力是一種成果(Taylor,1988) 、產品和新奇的產出(Woodman, Sawyer & Griffin,1993)。陳龍安(2006)針對各學者的不同看法而整理出對於創造的觀 點為:創造是一種思考能力、一種心理歷程、與人格特質有關。 整體來說,創造力是建立在某種程度的思考能力和特定人格特質基礎之上, 如流暢力(能生產大量理念)、變通力(理念具有彈性)、獨創力(理念獨特)及 精進力(品質改善)等。並且是一種產生不尋常、新穎、獨特的概念或事物的歷 程(Forster,Friedman& Liberman,2004;Guilford,1950;Mednick,1962;Torrance, 1966;Williams,1980) ,其動態歷程之展現則包含領域相關技能(domain-relevant skills)、創造力相關技能(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與工作動機(task motivation) 三個核心要素(Amabile,1996) ,三要素交集愈多則表示個體之創造力表現愈佳; 而這些要素將與創造歷程之各個步驟進行交互作用,Amabile(1996)即提出創造 力歷程之五步驟(如圖 2-1 所示)分別為:1.問題或任務確認、2.準備、3.產生反 應、4.反應確認與溝通、5.創意結果。經由交互作用最終產出創造力的有形、或者 無形成果,可以是新穎、獨特、有價值的觀念與知識;或者是行動、組織及各種 作品等。. 18.

(29) 圖 2-1 Amabile 創造力理論架構 資料來源:Amabile, T.M.(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Colorado,CO:Westview Press..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於創造力的定義為:人類發揮思考能力與流暢力、變通 力、獨創力及精進力等特質,透過創造思考之動態歷程與領域相關技能、創造力 相關技能、工作動機之交互作用,進而產生獨一無二、有價值成品的一種能力。 在未來想像中,即需要一定程度的創造力以呈現未來思考與想像,透過未來思考 的歷程創造與眾不同的想法與提案。然而,就美術創作的範疇來說,九年一貫課 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中,明白將創造力定為學生應該提升的藝術能力(教 育部,2008);且創造力除為美術創作的原動力,亦是人類用以解決生活問題、改 善生活品質的重要能力(陳奐宇,2002),可見創造力與美術創作之相輔相成。因 此,本研究乃透過未來想像的學習歷程,啟發學生之創造力展現,進而在美術創 作的過程中發揮創造力產生有特色的作品。. 19.

(30) (四)未來思考、想像力與創造力之概念關係 本研究所指的「未來想像」即經由過去與現在的發展脈絡之探究,對未來可 能發生的改變進行預測與想像,運用創造力與想像力預想可能發生的未來、進而 以行動創造有價值的未來。因此,未來想像的過程包含了創造力、想像力與未來 思考力三個核心概念,我們可將三者間的關係以圖 2-2 表示。. 圖 2-2 未來思考、想像力與創造力之概念關係 資料來源:詹志禹(2013)。未來想像教育在台灣。臺北:教育部。. 首先,人類想像可及的範圍包含了過去、不同空間的現在、以及未來,因此, 想像力和未來思考交集的部分,才稱做是「想像未來」的能力與動力。其次,關 於想像的層次亦有所不同,可能是平凡的、僅複製他人的想像、或者天馬行空、 真正獨特且具有創意的想像, 「創意想像」即是指想像力與創造力重疊的部分。再 者,「想像力」一詞比較著重視覺與意象層面;而「創造力」一詞則可涵蓋聽覺、 語言、文字、概念推論、數學模型、具體作品、價值觀、組織制度等各方面的創 意、創作、創新或創業,所以,這兩個概念並非完全相等。至於「創造未來」,則 是創造力與未來思考重疊的部分,將創造力集中於未來思考面向進行。最後,未 20.

(31) 來思考、想像力與創造力三個概念交集的部分就是「有創意地想像並創造未來」, 乃未來想像希望培養之核心能力;而三者的聯集則是廣義的未來想像執行範疇。 未來思考透過想像力與創造力的支撐,得以充分發揮。 以下茲就想像未來、創意想像、創造未來、以及有創意地想像並創造未來分 別說明之: 1.想像未來 想像力是無形的,想像空間無遠弗屆、個體能夠自由發揮,大多用於闡述一 個虛擬或尚未達成的事件或目標,然而,要將想像的虛擬目轉化為真實可實施的 具體行為或創造,則需要藉由未來力的輔助。莊淇銘(2005)曾提出:「學習未 來學所培養的能力,包括提高想像力,增進創造與發明的能力」。因此,未來力 對於想像力是非常重要的。縱使我們有再獨創、再好的想像力,倘若想像的成果 無法協助人類社會改善現狀、實際解決問題、甚至朝向未來進化,那麼,這樣的 想像便如同空想、沒有顯著的價值、也不易得到重視。有鑑於此,為了因應瞬息 詭變的未來,唯有考慮和研究未來,始能順應未來(張建邦、林志鴻,1996)。 想像力與未來思考力兩者結合即稱「想像未來」。尤其在現今瞬息萬變的人 類社會中,唯一的不變就是變,想像未來更顯重要。時人若欲與時俱進,已無法 坐等問題來臨才思考解決方法,只有早一步洞察先機才是具有前瞻性的作為。誠 如莊淇銘(2005)所說:「在面對多變的未來,未來觀是很重要的競爭力,而未 來觀就是藉由學習未來學所培養的能力。」學習對於未來趨勢與發展的判斷能力, 進而透過「鑑來知往」描繪、想像未來的藍圖,且是可以具體施行的未來,方可 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助益。 當我們將想像力實際運用在未來世界發展,包含食、衣、住、行、育、樂等 議題時,想像即是以改善人類生活為目標,其過程便從天馬行空的幻想轉變成聚 斂式的思考,使想像的內容成為具有發展性與可行性的未來。舉例來說,二十年. 21.

(32) 前通訊軟體仍是以家用電話與 B.B.CALL 為主的年代,人們因為想像未來能夠有 帶著走、即時通話的電話,而研發出劃時代的產物「行動電話」(手機);接著 不斷精益求精、追求更好的未來,而使得手機發展至今不僅能通話、還具備攝影、 上網等工作與娛樂之功能,宛如人手一台小型電腦;當然,人類追求進步與展望 未來的動機是永不停止的,因此,我們仍持續想像未來,或許不用等到下一個二 十年,人類的通訊模式便會產生翻轉與鉅變。此一歷程便是因為想像力與未來思 考力相輔相成的成果,使未來與想像更容易具體展現。 「想像未來」便是將無範圍 限制的想像力聚焦於未來世界議題的範疇,其結果為想像是可期的、未來是可見 的。 2.創意想像 1938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曾說:「想像是創 造的開始」,想像力是人類的一種力量,將「現實」轉變成其他可能,將「現有 事物」轉變為「其他事物」,將「不存在」的事物轉換成「存在」(Craft,2005)。 想像力提供我們可見常理之外的另一種選擇、進而成為通往創造的第一條道路。 Egan(1992)認為原創以及創造力在教育上的意義與想像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而「創意想像」便是創造力與想像力的結合。 如前文所述,想像力有無限寬廣的範圍,當我們運用想像力時,可能僅是複 製既有已知的內容、並非皆為新穎獨創的。因此,想像力和創造力兩者雖有密切 關聯,但仍是有所區別的。「創造需要藉助想像,但想像卻未必是創造。因為, 就創造的思考過程而言,想像是創造所需要的思考力,但卻不是唯一的;就創造 的成果來說,它必須具有其新穎獨特的特徵,同時具有知識或學術上的價值,但 想像的結果卻未必包含兩者」(葉紹國,1978)。此外,創造亦是給予想像與思 考內容實體化的機會,創造力便是讓想像的事物得以真實呈現的能力。 創造和想像是兒童生來具有的能力,是人類最大的資產(吳靜吉,2012),. 22.

(33) 這也是為什麼兒童眼中的世界如此特別與希望無窮。「創意想像」便是兩者的交 集,運用創造力實際執行的特性,將想像力所勾勒描繪出的不存在事物加以具體 化、並且實踐與產出,進而讓想像的內容具有實質價值的意義;而創造力也同時 藉由想像力的引領,發展出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3.創造未來 未來思考與想像力皆可歸類為一種虛擬性質的概念思考能力;而創造力則相 對屬於具有實踐執行力的具體作為。誠如彼德杜拉克之名言:「想像未來的最佳 方法即是創造它」,透過創造力的執行,能將人類所想像的內容與前瞻的未來思 考化無形為有形、從腦中空想與紙上談兵轉變為行動與具體成果,也才能成就有 意義的將來。 「創造未來」即創造力與未來思考力之重疊,倘若沒有實際執行的創造力, 則任何敏銳洞察與關鍵先知未來的內容都無法成真,因此,在未來想像中,創造 力的存在是不容抹滅的。另一方面,透過未來思考力的催化作用,讓創造力能運 用於需要改變與進步的未來,也使得創造更有方向、並具價值。 4.有創意地想像並創造未來 將未來思考力、想像力、以及創造力做最適切的組合,其交集部分即為「有 創意地想像並創造未來」,能呈現出未來想像的核心。透過無遠弗屆的想像力探 索無所不能的領域,加上創造力實際產出與執行的特點,聚焦於思考未來、讓未 來更好的可能性,便能進行有創意的想像進而創造有價值的未來,這也是未來想 像所希望達成的終極目標。. 二、未來想像四大階段 根據林偉文與陳玉樺(2013)所提出的觀點,未來想像在思考面向應分為時 間與空間兩軸分別討論。時間軸含括過去、現在、未來;而空間軸部分則是小自. 23.

(34) 個人、地方、社會、擴及全球層面。再者,未來想像之內涵乃建立在下列五層面 基礎之下:1.動機:內外在動機、自我效能、關懷未來。2.知識基礎:各領域知識、 跨領域知識。3.分析思考:系統思考、批判思考、價值思考。4.創造思考:創意想 像、創造思考、假設思考以及故事敘說。5.實踐思考:執行力、實踐知識。 林偉文與陳玉樺(2013)根據 Parker(1989)構思未來學課程與教學所提出 的四大階段,以及 Gidley、Batemen 與 Smith(2004)所提出的觀點,建構出未 來想像的歷程包含:探索未來、想像未來、選擇未來、以及最終創建未來之四個 階段。茲將各階段重點與內涵規準分述如下:. (一)探索未來(Exploring Probable Futures) 在具備內外在動機的基礎之下,主動探究過去與現在的發展脈絡及趨勢、發 現問題與可能影響未來的事件,進一步探索未來之可能性。以下將「探索未來」 面向之內涵與規準以表格呈現,其內容不僅可供教師課程設計之參考、亦可做為 學習成效之評量依據,如下表: 表 2-1 「未來想像—探索未來」的內涵規準 「探索未來」的規準與指標. 學習者學習表現說明或示例. 個體導因於興趣、好奇、對現 學習者會想要知道未來會有什麼變化;地區或個 況不滿或期望改變等動機,而 人在某一段時間以後會如何。 想要探究未來的可能性。 能關懷個人、社會、環境及全 世界未來可能的福祉與發展。. 學習者關心全球暖化對生態的影響;學習者擔心 人口不斷外移後,社區會逐漸落沒;學習者關心 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後,弱勢族群將如何生活。. 相信自己或群體現在的努力可 學習者知道雖然未來不一定會照我們想像的發 以改變未來的發展。 展,但是我們現在所做的行動,一定會影響未來。 學習者想知道網路雖然使人類生活便利,但會不 面對未來或未知時,能主動探 會造成人們人際互動方式的改變;甚至創造另一 索並發現問題。 種人與人之間的疏離? (續下頁) 24.

(35) 透過探究過去到現在的發展脈 學習者能從自己過去的經驗發現自己的優勢與 絡,推演未來的 多種發展可 弱勢,進一步推想自己未來可能適合的生涯發 能。. 展。 鉅觀:指社會、國家、全球、宇宙等層面的影響。. 微觀:指社區、個人、個人內部系統等層面的影 響。 探究未來可能的發展時, 能夠 每一個事件都可能受到鉅觀與微觀因素的影 從微觀(micro-level)與鉅觀 響,例如一位師資培育生畢業後是否能尋得正式 (macro-level)層面,發現其 教職,可能受到自身專業能力、特質的影響,也 動態因果關係與歷史脈絡。 可能受到少子化、教育政策、區域發展等因素的 影響,因此在探究一個現象的未來發展時,學習 者能夠考量不同層面的因素進行思考。 能夠覺察並探索脈絡中可能造. 學習者能及早發現看似最不可能發生但總是發. 生的事( 黑天鵝效應 the black swan effect ), 成未來重大轉折的微弱訊息或 對於渺小不起眼的事件或現象,覺察其可能對未 事件。 來造成的重大影響(蝴蝶效應 butterfly effect ) 。 資料來源:林偉文、陳玉樺(2013)。現在的一小步,創造未來的一大步:未來想像之內 涵與規準。載於詹志禹、林顯達、張寶芳(主編)。未來想像教育在台灣(頁 57-58)。臺 北:教育部。. (二)想像未來(Imagining Possible Futures) 重點在於從不同觀點想像未來可能發展的樣貌、發明或問題解決方案,並跳 脫既有框架,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發想出多種可能的未來、或創造性的產物。 關於「想像未來」面向之未來想像內涵與規準,以下表呈現之: 表 2-2 「未來想像—想像未來」的內涵規準 「想像未來」的規準與指標 學習者學習表現說明或示例 學習者能夠從不同觀點或逆向思考來發想或定義 能夠從不同的觀點發現、發 問題,例如:想像未來的房子可能不是便利、舒適 想與定義未來相關問題。 的,可能是不方便,麻煩的,因為避免使人類因為 生活太便利而功能退化。 透過「如果…會如何…」. 透過「如果…那麼…」(what if ?)的問題形式,. ( what if ?) 問題來引導. 在教學情境中作為提問或評量的題目,引導學生進 25. (續下頁).

(36) 思考過程,進而幫助個體發 行條件思考。例如:如果人們不需要住在房子裡, 現與解決未來相關問題。 那麼會如何?背包可能是充氣膠囊,可以到處居住 不受限制。 缺少創造性想像的學習者,通常會受限於既有的概 念或是在現有的概念中做微幅修改,而具有創造性 想像的學習者,則會跳脫出既有概念或現有產物的 能夠跳脫框架,創意地想像 框架,創意地想像,例如:在框架中想像—海陸空 未來可能的發展或發明。 三用的交通工具(有輪子、螺旋槳、可伸展的翅 膀);跳脫出框架的想像—動力氣泡(交通工具是 一顆有動力的氣泡,可飛行、可滾動、可浮於水面 或潛於水底、不怕碰撞)。 學習者透過各種想像力的運作方式,發想各種可能 的未來。例如: 擴展:房子可以是圓的、菱形的、平行四邊形、蜂 窩狀… 連結:從交通路網,想到神經網絡的傳導,未來的 能夠運用「擴展」、 「連結」、 交通可以是電流的傳導。 「組合」、「分離」、「表 組合:將旅遊和學習組合在一起,就成了行動學習。 徵」、「操弄」、「轉化」、 分離:家的功能可以是居住、情感支持、認同歸屬, 「類比(隱喻)」等想像運 如果從情感支持來看,房間門的顏色可以隨時反應 作方式,發想未來的可能 房中人心情的變化。 性。 表徵:想像海平面上升後,人們在水中生活的樣貌。 操弄:在腦海中,將五大洲的板塊組合在一起。 轉化、類比:如果讀書像shopping;建築設計或室 內設計經常運用「概念」來轉化建築,例如「共生」 的建築設計。 學習者能夠想像或模擬未來的情境,並發想其中可 能夠想像、模擬與未來有關 能的故事,例如電影「駭客任務」( The Matrix ) 的情境,敘述未來可能的故 就是想像人類被由電腦所構築虛擬世界所宰制後 事。 所發生的種種事件。 學習者能夠不只想像中出一種可能的未來,並且所 能夠發想出多樣、多元的可 想像出的多種未來具有較多樣的可能性,不是只是 能未來。 同一種未來的不同複製。 資料來源:林偉文、陳玉樺(2013)。現在的一小步,創造未來的一大步:未來想像之內 涵與規準。載於詹志禹、林顯達、張寶芳(主編)。未來想像教育在台灣(頁 63-64)。臺 北:教育部。 26.

(37) (三)選擇未來(Selecting Preferred Futures) 運用批判思考與價值反思,從眾多的可能性當中,選擇所期待的美好未來。 在「選擇未來」面向上,課程活動之內涵與規準詳述如表 2-3: 表 2-3 「未來想像—選擇未來」的內涵規準 「選擇未來」的規準與指標. 學習者學習表現說明或示例 能夠從各種未來中,思考何者是所期待的未 來,並檢視其背後所根據的價值為何。例如:. 透過批判思考與價值澄清, 探 究「期待的」( desirable )未 來為何。. 未來生活是便利的,人們可以馬上取得任何自 己想要的東西。此一未來想像背後所隱含的價 值觀就是「便利」、「服膺自我需要」但這樣 的未來是否真的對人類是最好的。就像學習者 可能認為未來只要在家中透過網路就可以學 習,不需要到學校;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否對 人類是最好的發展?. 如果未來只要在家中透過網路就可以學習,不 評估每一個對未來的選擇,可能 需要到學校,可能對兒童產生哪些短期或長期 造成的短期與長期影響。 影響。 正例:未來世界應該各個國家獨立發展,減少 互相的連動,以現在歐盟為例,因為過動的連 選擇未來時,客觀地收集正確且 動,使得一個國家的財政出現問題,就會造成 適當的資訊,謹慎地歸納結論, 全世界的經濟危機,如希臘。 進而做出選擇。 反例:未來世界應該各個國家獨立發展,減少 互相的連動,我們不賺別國的錢,別國也別想 賺我們的錢,自給自足不是很好嗎? 在思考未來可能的發展時,能覺 察並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對選擇 未來的影響。. 未來學校應該統一教材、統一考試,這樣才能 訓練出真正優秀的人才,能夠在這樣系統中脫 穎而出的,才是真正的人才→隱含人人都可用 同一標準來判斷的價值觀,忽略個別差異。. 能敏銳覺察影響未來的趨勢或 學習者能夠覺察未來趨勢,謹慎評估行動可能 事件,並能細心探究行動對未來 造成的影響後,將決定付諸行動。 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後,做出適當 的決定。 (續下頁) 27.

(38) 學習者能夠反思自己選擇未來時的思考歷程, 選擇未來時,能夠覺察、檢視與 是否合理、客觀,或是陷入某些思考盲點,因 調整自己思考過程。 而可以進行修正。 資料來源:林偉文、陳玉樺(2013)。現在的一小步,創造未來的一大步:未來想像之內 涵與規準。載於詹志禹、林顯達、張寶芳(主編)。未來想像教育在台灣(頁 66-67)。臺 北:教育部。. (四)創建未來(Creating Prospective Futures) 把想像具體化、透過各種方式表徵對未來的想像,或者實際採取行動來改變 現在、導向美好的未來。「創建未來」面向的內涵與規準詳如下表所示: 表 2-4 「未來想像—創建未來」的內涵規準 「創建未來」的規準與指標. 學習者學習表現說明或示例. 以語文、圖像、音樂、戲劇、 肢體等單一或綜合形式的創作 及溝通方式,用來表達與未來 有關的情節、情感及情境。. 透過故事敘說( story telling )方式,不限於狹 窄的口語述說,而是泛指口語、文字、影片、動 畫、圖片、歌曲、戲劇、舞蹈等各種單一或綜合 形式的創作及溝通方式,用來表達一連串事件所 構成的未來想像情節、情感及情境,例如學生透 過戲劇表現出未來學校中學習的情況。. 能夠透過製作雛型 ( prototype )或表徵想法, 把腦中的想像實體化,檢視與 修正自己的想像。 能夠發展並實踐改變未來發展 的行動計畫。. 透過樣品實作,將腦中的想像,先少量製作出 來,再逐步修正或改善,強調實作過程而非樣品 的精緻度,例如:製作未來社區的模型。 學習者能夠規劃導向未來想像實現的行動計 畫,例如學生希望未來是一個充滿綠意的生活, 認為需要從現在的節能減碳開始,因此規劃現在 生活的節能減碳計畫。. 能夠持續地關懷未來的發展, 反思與修正美好未來的實現。. 學習者能夠在生活中,關心每一個現象或生活事 物的未來可能變化,例如曾經有一個參與未來想 像課程的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參與完課程後說,他 現在在生活中看到什麼事情,都會自動的去想想 看,這件事情未來會怎樣?這個地方未來會怎 樣?如果覺得這個事情有不好的發展,就會想現 (續下頁)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惠能是主張自性清淨、眾生皆能成佛的思想,強調不需要像過去那樣經過反覆形式的修

語文是思想感情的載體,而思想感情是語文的內容。中國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態度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運用想像力、形式/技巧表現一個 的夢境 回憶 的一刻,以形式/技巧,表達 的情 景/情緒。. 從評賞

類別 弱項 強項 (寫作能力/困難) 自閉症 理解和表達. 言語、缺乏 想像力、理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