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內容質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費教育內容平台之產品特性,所以本文會選取模型中資訊質量這一指標,來衡 量教育內容平台之內容質量這一構念;選取模型中的系統質量和服務質量指標,

來總和衡量教育內容平台之內容產品化程度這一構念。

小結

綜上所述,本文利用 DSS 的操作流程重點解釋了大陸地區付費教育內容平台的 營運流程,並通過總結 DSS 爲滿足決策者需求應著重發展的四個因素,來推導 出教育內容平台爲使消費者願意持續使用,應具備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內容產品 之含義。有效果的內容可以用「內容質量」這一概念來表示,而有效率的內容 則可以用「產品化程度」這一概念來表示。本文又通過資訊系統成功模型,來 驗證性的分析和説明,「內容質量」與「產品化程度」可以通過不同的仲介變 項,來與「消費者持續使用意願」產生影響關係。而從消費者作為對付費教育 內容平台的購買者,使用者和學習者角度而言,學習和使用平台產品的過程,

有可以通過消費者個體差異之「學習風格」來體現對於學習者是否願意重複購 買的意願影響。

第二節 內容質量

依據上一節對於DSS 意義的概括,一個好的 DSS 系統就是可以將正確的資訊通 過正確的形式在正確的時間送達到正確的人。推論到付費教育內容平台與消費 者互動的關係中,本研究認爲具備將「正確的資訊」送達到「正確的人」這兩 個特性的內容平台,可以體現平台供給給消費者的內容知識是有效果的,而有 效果的內容知識可以通過「內容質量」這一變項進行衡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目前,付費教育內容平台的盈利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積累更多的消費者 流量,然後吸收廣告商的廣告費。第二種是提供獨家、優質的內容讓一定數量 的使用者為之付費。而當前教育消費也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拼內容品質的時代,

「內容不值錢」的說法應該改成「做值錢的內容不容易」。那麽,值錢的教育 內容應具備哪些特性,才會使目標消費群心甘情願地花錢?

對於內容質量這一概念對的理解,本節會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和資訊質量的理 解,來分別解釋本文所闡述之內容質量的內涵。根據已經探討之付費教育內容 平台的營運流程可以瞭解到,平台需要從內容供給方收集消費者需求解決方 案,而這種由平台雙邊用戶都可以生成的線上內容,目前已經被引入了各相關 研究領域,如消費者行為、電子商務、平台戰略等的學者在進行最新論著。

首先,Solomon(2009)在關於《消費者行為學》的最新論著中提出,消費者生成 內容成為學界研究消費者介入問題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新興問題,是指人們在社 會性網站上發表的有關產品(或服務)、品牌和公司的觀點,消費者參與生成 內容的模式促使互聯網從其原始的製造商——消費者的單向傳送邏輯,轉化為 社會的、互動的媒體。同樣地,Turban, King, Lee, Liang & Turban (2015)關於

《電子商務》理論的最新論著中,也基於管理與社交網路視角,解讀了電子商 務環境中使用者生成內容的重要概念。用戶生成內容有時僅是網站內容的一部 分,如亞馬遜網站只有對產品的評價部分是由網站的最終用戶上傳的,又如本 文探討之教育內容平台,教育課程內容產品是由內容供給方製作並且上傳,而 消費使用方需要進行的線上動作是選擇,購買和學習使用。與此同時,陳威如 和余卓軒(2013)在關於商業模式全新革命的論著《平台戰略》中指出,使用者 生成內容的戰略意義是抹去了使用者與內容這兩個群體的邊界,這種以眾包模 式為核心的定位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是內容的上傳者,而當使用者基數獲得提 升,內容的比例也將相對激增,將使用者與內容的重疊性提升,引發了網路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應,促使兩方群體的跨邊與同邊網路效應成功地實現融合。

以上就用戶產生之內容內涵做闡述,而針對本文所要衡量之內容質量的構念,

在付費教育內容平台的應用中,內容供給方提供之產品內容質量,還需要參考 資訊質量這一概念的文獻研究。正如Eppler(2003)所說,資訊品質是一個多維概 念,針對於資訊品質的定義主要包含了使用者和資訊本身兩個方面,從使用者 角度而言強調資訊可用性,從資訊本身角度而言則強調資訊準確性,高品質的 資訊資源既要滿足使用者需要,又要符合客觀實際。基於資訊本身而言,

Marschak(1971)認為資訊品質表徵的是資訊描述客觀事物或時間的準確程度,

Ballou(1985)等學者提出資訊品質應該是可以被客觀測量的,其測量維度包括準 確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時性等。因此,從資料視角來看,資訊品質可被定 義為「滿足規範或要求的資訊」。基於使用者而言,國外學者普遍認可和接受 的資訊品質的定義是「Fit to use」。Rieh(2002)提出資訊品質是使用者認為資訊 有用、良好、通用和準確的程度。高志勇,高建民,陳富民(2005)認為資訊品 質應該包含質和量兩方面的內容。質是資訊的結構性內容,符合資訊使用者明 確或隱含需求的程度;量是資訊消費者從該資訊產品中實際得到的信息量,即 實得信息量。Hilligoss & Rieh(2008)認為資訊品質是使用者對資訊的有用性和良 好性做出的主觀評價,Evans & Lindsay(2005)將資訊品質定義為「需要滿足使用 者的需求和偏好」以及「符合或超過用戶的期望」。因此,由從使用者視角 看,資訊品質可定義為「滿足使用者資訊需求並適於使用的資訊」。因此,借 鑒學者們對於內容和資訊品質的看法,本文認為,在付費教育內容平台中,內 容品質既是指付費教育產品內容本身所必須滿足的被驗證的、正確的、被人相 信的這三個條件,即前文所推論出來的作用在消費者內容需求之上是有效果 的。也指消費者在進行流覽、閱讀的基礎上,感知到的資訊內容內在特性以及 資訊需求或期望的滿足程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內容質量及產品化程度與消費滿持續使用意向之關係探討

由於針對網絡在綫學習之資訊內容質量或者資訊系統質量相關的文獻,大多會 同時被資訊領域中的理論模型驗證。因此,與本文的內容質量和產品化程度構 念相關的文獻,會同時涉及這兩個構念對消費者持續使用意向的影響關係,會 被一同總結如下。

Roca, Chiu & Martinez(2006)基於技術接受度模型(TAM)、使用者滿意度理論 (User Information Satisfaction)和期望失驗理論(Expectancy Disconfirmation Theory) 展開了有關用戶持續使用在線學習(E-Learning)的行為意向的研究,通過對收集 的 172 份樣本資料進行實證分析發現,用戶的在線學習持續意向可以由主資訊 質量(Information Quality)、系統質量(System Quality)和服務質量(Service Quality) 等因素決定。此外,Lin & Wang(2012)整合期望確認模型、任務技術匹配模型 (Task Technology Fit) (Goodhue & Thompson, 1995) 和 資 訊 系 統 有 效 模 型 (IS Success Model) (Delone& Mclean, 2003),構建了線上學習系統使用者持續使用意 向的影響因素分析模型。通過對88 位元線上學習系統的學生進行問卷調研,採用 結構方程模型驗證分析發現,感知匹配性(Perceived Fit)和系統因素(System Factor)是影響用戶期望確認程度的關鍵因素,感知有用性和系統使用滿意度對 使用者持續使用意向能產生關鍵影響作用。在該研究中,Lin & Wang(2012)將系 統因素分為知識質量(Knowledge Quality)、資訊質量和系統質量,擴展了期望確 認模型,對研究在線教育平台的用戶持續使用行為意向影響因素有重要參考意 義。

還有,潘旭偉,顧新建和仇元福等(2003)認爲,從內容管理的角度看,內容建 模主要是對內容載體、內容內容資訊和內容情景的建模。內容載體 (Knowledg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Carrier, KC) 是內容所依賴的實際載體而存在的地方,包括各種文檔、電腦程式、

人和產品等;內容內容 (Knowledge Content, KC)是內容的描述及內涵;內容情 景 (Knowledge Scenario, KS) 是內容產生和應用的具體背景和環境,是內容得 以共用和重用的重要基礎。如果針對持續使用意向建模,內容內容在概念上面 可以理解爲本研究的內容質量的概念。而內容載體和內容情景,其定義可以歸 爲教育內容平台來產品化教育內容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內容質量之特性探討

教育內容平台產品之內容應具備哪些特性才會促進目標消費群的選擇和購買。

(一) 內容質量之專業性

周波和張芳(2013)的研究指出內容質量的定義,也比較適用於本文之研究情景 和構念內涵,即在內容市場的情境下,內容質量就是內容評價者感知的內容特 性符合預期的程度。同時,該文章中也指出內容質量中包涵四個方面,準確 性,可驗性,相容性和可靠性。首先,準確性可以被定義爲內容是否被片面地 乃至錯誤地理解,內容是否給出全面的陳述,內容是否全部部正確,有無遺漏 關鍵性內容,以及陳述中是否包含足夠多的確切無誤的細節。Holsapple &

Whinston(1987)也曾針對制定策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內容品質提出應具備正確性 (Accuracy)這一特性。其次,可驗性,如基於實踐能否驗證結論。假如實踐方法 由內容賣方提供,該驗證方法是否存在誤導傾向,支持結論的證據是否充分(包 括證據量是否足夠),是否存在排斥結論或該結論無法解釋的新證據。接下來,

相容性,如內容與既有內容體系是否融洽,包括內容與高階內容是否相容,即 內容與具有更高可靠性的內容,尤其是原理、原則、公理、標準、共識、常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保持融洽,還包括內容與消費者已知的事實、內容和經驗(尤其是隱性內容與經

保持融洽,還包括內容與消費者已知的事實、內容和經驗(尤其是隱性內容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