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個案介紹

第三節 公園不再大眾臉計畫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公園不再大眾臉計畫

在 Re-create Taipei 台北鄰里公園翻轉計畫結束後,台北市政府藉 由文化局先前的承辦經驗,並在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長期對時下公 園充斥罐頭遊具和兒童遊戲權的影響下,於自 2017 年起,即以社會局 為整合推動平台,並由台北市政府秘書長定期召開跨局處會議,協調各 局處逐步在各自業務範圍內的兒童遊戲場導入共融設計,以回應民間 對於兒童遊戲權的需求。考量政策延續性以對設計導入的成果進行更 完整的檢視,本研究在 Re-create Taipei 台北鄰里公園翻轉計畫的基礎 上,選定同樣由文化局辦理之「公園不再大眾臉計劃」作為本研究探討 的第二個個案。

壹、設計背景

隨著民間參與公共事務意識的提高,過往制式化的公園遊具設計 已不能滿足當代社會公園中多元使用者的需求,尤以近兩年民間因公 部門陸續以安全、方便管理為由、拆除公園內的磨石溜滑梯、鞦韆後,

一群重視兒童遊戲權的家長為讓政府看見多元使用者的需求組成「還 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自 2015 年起,積極參與公部門有關公園設計規 劃討論,向政府表達現有的公園遊具設計過於制式化、缺乏在地特色,

實無法滿足不同學齡階段兒童在體能發展和探索的需求。

筆者則自國際近年兒童與自然議題相關研究,理解環境心理學、自 然史學、人類生態學、神經生物學等眾多實證研究皆反映出孩童在自然 公共空間活動需求的重要性;這些研究指出兒童成長期間有與自然適 當接觸,將有助於降低成年後罹患憂鬱、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和過胖的 症狀(Louv, 2005)。因此,本研究認為多元使用族群於公共空間的接 近使用權,除關係著社會對公園的使用者和使用方式的想像,更代表著 兒童長遠的心理健康議題;若能藉由鄰里公園遊戲場的設計再造,為兒 童在成長過程中提供更具社會互動、非制式化的公園遊樂場,長遠看 來,可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健康,減少社會未來在健康醫療層面的支出 成本。

根據台北市政府於共融遊戲場網站專區之介紹,鑑於「遊戲」對於 兒 童 身 心 功 能 及 人 際 互 動 能 力 發 展 的 影 響 , 以 及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CRC)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RPD)皆揭示政 府有責任保障兒童享有平等的遊戲權益的精神,對照現行台北市區內 公園遊具色彩單調且材質與設計過於制式化的問題以及民間積極展現 對共融遊具的需求;台北市政府因此於 2016 年開始,以「Play For All」

為政策主軸,由社會局主導,協調工務局公園處、工務局水利處、教育 局、文化局等單位,分階段、分行政區域共同投入一般兒童及身心障礙 兒童使用的共融遊戲場設計。

在定義層面,共融意味著必須將兒童的各種遊戲需求納入考量,故 台北市在共融遊戲場的設計,延續了世界設計之都在公共空間再造等 計畫的活動經驗,邀請設計工作者參與並承擔更具策略性的角色、自事 前選址、事中設計規劃、事後驗收使用等三階段,皆要求相關局處單位 在設置共融式遊戲場的過程中必須秉持公民參與原則,召開工作坊或 相關會議,邀請不同年齡層別及不同障礙別的兒童、家長、社區居民、

身心障礙者及專家學者等參與,蒐集公民意見並納入後續規劃以落實

「共融」從設計過程就開始的理念。

綜合以上台北市政府於「共融遊戲場」的規劃理念可知,共融設計 於公園遊具的應用,在硬體上的定義與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相 近,意旨在遊戲環境提供一個讓身心障礙及一般兒童皆能使用、互動的 安全遊戲環境;而台北市政府於其共融遊戲場的定義,係根據美國共融 遊戲場組織的界定,在後續個案探討,本研究將一一探討如表 7 所述 的 7 個原則,對該兒童遊戲場設計再造的過程和成果的影響。

表 7:共融遊戲場 7 原則

特色 說明

公平(be Fair) 遊戲場規劃設計應符合社會正義,使 所有人(含失能者)皆能公平使用。

融合(be Inclusive)

遊戲場規劃設計應在社會和心理層面 皆能給予多元使用者族群公平融入、

共同玩樂的機會。

聰明(be Smart) 遊戲場規劃設計應是簡單、直覺性的 空間,可幫助多元使用者族群從遊戲 中增進自信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獨立(be Independent)

遊戲場規劃應是一個能讓多元使用者 族群獨立探索和參與的環境。

安全(be Safe) 遊戲場規劃設計遵循時下的安全法 規,同時提供多元使用者族群探索與 挑戰的機會。

積極(be Active) 遊戲場規劃設計應能提供不同層級的 挑戰,並促進使用者於社會和心理層 面的多元參與。

舒適(be comfortable)

遊戲場規劃設計應能符合使用者的多 樣需求,如適用多樣輔具於該空間自 在的探索和行動。

資料來源:美國共融遊戲場組織官網

貳、公園不再大眾臉計畫

台北市政府在確定以共融設計為兒童遊戲場的再造主軸後,文化 局先以公園現地設施對無障礙使用族群的便利性作為篩選標準,如鄰 近是否有大眾運輸設施、公園是否具備無障礙停車場、廁所、導盲設備、

方便輪椅進出的無障礙緩坡等,選定台北市大同、中山區的景化、朝陽、

樹德、中安、永盛和建成等 1 大 5 小等 6 座的鄰里公園,作為本次設 計導入的實驗空間。自 2017 年上旬開始徵求活動志工,文化局與設計 團隊透過邀請多家在地設計團隊、居民、產業代表和關心兒童遊戲權議 題的民眾參與不同類別的工作坊,讓多元使用者能藉由本次設計參與,

表達其在兒童遊戲場的需求,同時讓在地年輕設計師藉由這些公民參 與場域,觀察使用者於遊戲場的需求並反映於設計作品;而文化局在其 中的角色,則在於協助設計團隊認識在地特色,並在與各使用者群族協 調的設計過程中,解釋共融遊戲場於安全層面的法規內涵。

鑑於本案中腹地最大的建成公園目前仍在建設過程、尚未完工,故 本研究在表 8 先行整理出由文化局與相關設計團隊承辦、已完工並開 放景化、朝陽、樹德、中安、永盛公園的設計主軸、參與之設計團隊、

各遊戲場特點以及各該公園設計過程中的公民參與設計,並分別簡介 各該公園遊戲場的設計團隊、設計特點和公民參與的規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永盛公園

「都市跳 島」

1. 景澤創意 2. 共感設計

互動藝術遊具。 1. 兒童夏令營 1 場

2. 公民參與工作 坊 3 場

3. 專家學者規劃 設計工作坊 1 場

4. 實地民眾訪談 10 次

資料來源:設計台北 Facebook

一、景化公園「飛碟頻道」

景化公園「飛碟頻道」係由左腦創意與三明治工等二設計團隊共 同合作,其飛碟頻道的設計發想,來自當地里長陳述過往該處是蓮藕 田的意象展現。

二、朝陽公園「鈕扣獅」

朝陽公園鈕扣獅為左腦創意與彡苗空間實驗協力創作。於獅子造 型層面,置入原先該公園主題—在地產業特色的茶葉元素;而本次設 計再造,設計團隊除了原有的茶葉特色,更在傳統跳樁遊具融入另一 在地產業特色—鈕扣意象。

三、樹德公園「ParkUp 大同」

樹德公園「ParkUp 大同」是由左腦創意和 Plan b 設計團隊協力完 成,則以台灣產的木材製造間距稍大、較具挑戰性的攀爬架,以及藝 術織網呈現樹德公園樹木充斥的森林意象。

四、中安公園「音樂森林」

中安「音樂森林」是由景澤創意與無垢設計共同完成,其設計發 想較為特別,是以改善公園的治安問題出發、結合無障礙設施的設計 再造,在設計構想上亦參考周邊多元視障按摩業的特色,選定以音樂 作為該公園的特色,與其他於本案的兒童遊戲場設計規劃呈現不同巧 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五、永盛公園「都市跳島」

永盛公園「都市跳島」是由景澤創意與共感設計協力完成,設計團 隊設計出「搖擺大地」和「旋轉星球」這兩款結合了新鋪設的無障礙坡 道,輪椅族也能輕鬆使用的共融遊具。

綜合以上,由公園不再大眾臉計畫的初步成果,可看出各該設計團 隊在公園遊戲場融入更細緻使用者行為洞察,針對工作坊進行過程中,

觀察到兒童喜好喜愛跑跳、攀爬的行為中發想出更符合多元使用者需 求的遊具。惟本研究自 Re-create Taipei 台北鄰里公園翻轉計畫以來的 觀察,公園不再大眾臉計畫實為關心兒童遊戲權的民間團體長期投入 倡議的成果;故關於設計在公共政策的應用,透過上開個案,考量本研 究在使用者層面意見搜集的限制,本研究將在後續資料搜集將進一步 聚焦對於民間團體對社會議題的創新發想,公部門應對設計與使用者 參與提供哪些系統性支持,使該創新發想能突破過往制式化設計的問 題、展現更多元的創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