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設計與公共政策

第一節 當代公共政策中設計參與模式的轉變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設計與公共政策

本章分成四部分。第一節,本研究將簡介當代公共政策中設計參與 模式的轉變。第二節,主要以歐盟近年研究提出的設計階梯架構,說明 設計在公共政策的應用模式。第三節,鑑於 2016 台北世界設計之都的 計畫涵蓋大量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議題,故本節將檢視國際公共空間設 計再造案例,以對台北市世界設計之都的公共空間再造案例進行對照。

第四節,本研究則對本章內容進行總結。

第一節 當代公共政策中設計參與模式的轉變

壹、新興設計文化的發展

隨著公民參與公共事務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非設計專業背景的 參與者投身設計場域。Manzini(2015)指出當代設計的參與者已不僅 止於專家,以科技和傳統設計專業組成的專家設計樣態(Expert design)

和以非設計專業人員為主的擴散式設計樣態(Diffuse design)已與傳統 設計關切的解決問題與意義創造導向交織成當代設計的多元樣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 Manzini, 2015: 44 圖 2:Manzini 當代設計的四種運作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如上圖 2 所示已成為當代設計豐富的運作樣貌;在公共治理議題 日漸複雜、以及公民參與意識持續高漲的狀況下,設計製造置程因越來 越多非傳統認知的設計專業參與者的加入,而漸有匯聚、形成一種新興 設計文化的趨勢明。本研究將以圖 2、即 Manzini(2015)提出的四種 設計模式,說明當代設計在近年的轉變,並就各設計模式分別提出其在 當代政策設計參與的問題意識:

一、專家與解決問題象限

Manzini(2015)認為在在專家與解決問題象限運作的組織為設計 與科技機構,設計人員具備科技專業背景,並期望透過科技與社會的連 結來處理當代複雜性高的社會議題;此種設計模式通常是以跨學科團 隊模式進行運作,並涉及廣泛的協力對象,如企業、政府和公民組織。

面對當代更為複雜的社會和環境議題,Manzini(2015)在專家與解決 問題象限觀察到設計師開始扮演合作夥伴聯盟的建立者角色,並分析 現有資源,讓相關使用者能積極地參與設計變革,促進科技與社會更緊 密的連結。是以,本研究認為專家與解決問題象限的設計模式在近年的 轉變,始於探索什麼樣的的使用者參與,可建立解決問題跨專業團隊和 使用者的合作聯盟。

二、專家與意義創造象限

Manzini(2015)認為,在專家與意義創造象限,參與者為社會認 知的傳統設計師,其將運作專家與意義創造象限設計製程者稱為設計 溝通組織;在此種設計模式中,設計專家以其專業發展出產品、服務或 溝通物件,過往此種設計模式的意義創造面向,多體現於產品和服務的 連結,如旅館所提供之服務與其中的客房設施。至於近年專家與意義創 造象限的轉變,Manzini(2015)認為部分設計工作者開始將產品、服 務視為連結人與人、創造社會價值的介面,當設計關切的焦點不再僅只 於實體產品的物理機能,更涵蓋建立使用者與設計物件、設計物件的實 質連結;當人成為設計的焦點,許多設計師也開始參與地方創生

(Placemaking)活動,重新思考人與地方的關係並為創造新的地方價 值做出貢獻;此外亦有一群設計倡議者(design activists)注意到教育 和意識翻轉對設計成果的影響,積極在文化上的態度和行為變革面向 投注心力;最後,因應當代社會議題複雜性提升,部分設計工作者也開 始 與 其 他 專 業 結 合 , 以 設 計 生 產 微 型 企 業 ( design-producti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microenterprises)的型態在社會網絡中運作,並對設計如何作為人與人 間關係再造、概念翻轉媒介展現高度興趣。

由此觀之,專家與意義創造象限的近年變化表現於設計師關切重 點,自傳統的設計產品、溝通物件本身移轉到設計流程,使設計標的更 有系統地呈現產品、服務和溝通面向。是以,本研究認為專家與意義創 造象限在當代設計參與的問題意識在於:什麼樣的設計流程可以創造 更有意義的溝通,進而推動設計變革。

三、非專家與解決問題象限

Manzini(2015)觀察到在非專家與解決問題象限,參與者為理念 型團體和草根性組織,其關切焦點以在地議題為主;近年這類組織在參 與群體顯著增加,故非專家與解決問題象限的參與機制本質亦隨之轉 變,近年則因網際網路和數位媒體發展,導致此一設計模式的參與群體 顯著成長,甚至有發展成協力型組織(collaborative organizations)設計 網絡的潛力。隨著組織成員數目、組成多元性、以及參與在地議題改造 次數的成長,Manzini(2015)指出這類協力型設計組織成員的設計能 力有專業化的趨勢。是以,本研究認為非專家與解決問題象限設計模式 近年的轉變,反映出的問題意識在於:不同的在地組織如何協力、共同 應對在地問題帶來的挑戰。

四、非專家與意義創造象限

Manzini(2015)指出,在非專家與意義創造象限,設計的參與者 是一群對文化活動有興趣的文化行動者,他們會藉由一些活動,如論 壇、街頭藝術、讀書會、樂團等去推廣、展示、分享其經驗和想法;近 年,因為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的普及而使文化行動者的數量持續成長,

更多人得以培養和展示其對文藝活動的興趣。因此,本研究認為非專家 與意義創造象限在當代設計所凸顯的問題意識,在於人們如何養成其 對特定文化的興趣和知識,以及透過何種方式,可使自身關心的文化活 動為社會看見。

綜合以上,當代公共政策中的設計參與模式,皆面臨以下社會發 展趨勢帶來的挑戰:

(一)資通訊科技的發展更促進了知識的流通,非專業的設計參與者 的專業能力和公民參與意識因此有所提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參與者變多,尤其是非傳統認知的設計專業人員數量上的成 長,使得非傳統認知的專業人員與專業工作團隊的協力運作成為可 能。

(三)當代公共問題複雜度的提升,意味著傳統的設計物件必須有能 力回應當代使用者的多元需求,因此設計除了美學,如何建立設計與 使用者之間有意義的連結,也成為當代設計工作者必須回應的課題。

最後,Manzini(2015)亦於 Italy DESIS 個案研究中觀察到當代 設計應用於社會創新的發展現況;他指出,過去設計師面對的是涉及 少數案主的計畫,僅需運用現有社會介入的設計導入方法,將科技創 新與社會進行連結即可因應,但當代設計師面臨者,實為一多元使用 者群體在想法上需要高度互動的作業環境。因此,當代設計已經不僅 止於利用設計專業比較現有社會介入手段的優劣並依此作出決斷,而 是必須面對一個使用者需求日益多元,但又必須將因應的社會介入手 段轉化成夠具吸引力、可複製、持久的解決方案;而政府在此社會情 境中亦扮演重要角色,Manzini(2015)認為公部門面對日益複雜的治 理情境,應在法規和經濟環境層面,提供一個利於當代設計創新發展 需求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