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設計與公共政策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權,而給予多元使用族群更多參與感的設計過程代表著這是一個更健 康的社會,當各類別的使用者都可在公共空間自在活動,這是一種社會 接納的象徵(Tholl, 2017)。在使用者參與引導者層面,Folkets 公園的 設計再造過程中的設計師,在本計畫係扮演運用創意建立相關對話流 程、讓多元使用者參與其中並協助其發展出對公園共同願景的協調者

(mediator)角色(Sisk, 2018;Tholl, 2017)。而 Salazar 於 DESIS (2016)

發表關於當代設計師角色的探討,亦可與 Balfelt 設計團隊覺察到設計 師角色轉變相互對照;Salazar 認為當代設計師不宜以單一專業視角、

以故事述說者(storyteller)看待新興社會問題,面對多元社會議題和政 策利害關係人在數量的成長,當代的設計師應具備敏銳的覺察力,對設 計計畫議題本身和參與者進行更深入的觀察,讓設計計畫中不同的故 事得以浮現、促進不同故事間交流的「多元故事賦能者」(multiple stories enabler)的角色。因此,設計在公共政策過程的參與,在使用者參與層 面的運用,擔任各使用者群體、甚至公部門、設計工作者間的協調者,

可視為設計應用於公共空間再造成功與否的關鍵。

第四節 本章小結

設計自工業革命以來作為人類社會生活所需產品製程運作的一 環,當代設計工作者自然無法避免地,與其他專業同樣皆面臨社會變 遷帶來的挑戰。在公民參與公共政策意識高漲的狀況下,公共政策的 設計亦面臨公民社會對其開放性的期待;是以,相較於過往採購的對 使用者的單一想像,對多元使用者需求有更高洞察力的設計思維即成 為當代政策議題熱切探討的焦點。本研究認為,當代公部門決策者在 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回應多元利害關係人需求的挑戰,在本 質上與當代設計工作者面臨之共融、通用、使用者參與議題有諸多可 對話之處;因為公共政策所處理者,回到根本仍是如何滿足使用者的 多元需求,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進行資源配置和設計導入,實為 各類政策規劃皆要面臨的挑戰。而由文獻回顧之內容,本研究初步歸 納出當代設計在公共政策的應用的二大觀察重點,分別是設計師在政 策設計過程中角色的轉變,以及公平設計概念的應用與使用者參與機 制的關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壹、設計師角色的轉變

根據 SEE(2013)的研究,當代設計在公共政策的應用可分成(1)

設計在個別問題的處理(2)組織設計培力(3)以設計輔助政策創新發 展等三個層次。在本研究所回顧的各國應用設計處理公共問題的相關 案例,自英國應用設計處理急診室暴力問題、澳洲稅務局以設計導入進 行稅務系統服務設計革新及改變組織文化、以及丹麥政府賦予設計顧 問單位相當權限輔助政策創新發展等案例,皆可觀察到設計師的意涵、

以及設計師在公共政策中的參與,皆與過往社會期待、具有美學素養的 傳統設計師有相當差異;當代的設計師被期望在政策設計的過程中扮 演更具策略性的引導、協調角色,以協助公部門更深入洞察公共服務使 用者的真實需求。

在涉及多元政策利害關係人設計參與的公共空間再造議題,本研 究自丹麥哥本哈根市 2012 年的 Folkets 公園設計再經驗發現,部分設 計工作者已意識到設計不應侷限於設計師個人美學和設計理念的展現,

而應透過設計此一媒介、促進更多的社會連結和對話,因設計的過程本 身,即是翻轉社會價值的重要施力點。而本案中的公部門對於政策問題 的認定和因應,亦與過往在思維層面展現不同,當地公部門在決定將 Folkets 公園委託予 Balfelt 設計團隊當下,已意識到將在地犯罪人口視 為「問題」此一政策設計思維的侷限性;本案在最初以增派巡邏警力、

增加公園照明設備等對犯罪問題的因應,事實上將政策問題過於簡化,

導致多元使用者群體對彼此、對公部門更強烈的不信任,最終仍無法有 效解決其治安問題。因此自 Folkets 公園再造經驗觀察,當代設計師的 角色轉變,對於使用者需求更高洞察力的背後,實為一種協助公部門認 識公共問題複雜性的設計介入。

綜合以上,在公民的公共問題參與意識提升的當下,設計與公共行 政的搭配顯現於協調在地知識、促進多元政策利害關係人的對話、凝聚 其對政策的共識等面向。對設計師而言,這是一種在政策過程角色更趨 近策略性的轉變;對公部門而言,則是一藉由其他專業工作者,更細緻 化去認識政策問題複雜性的過程。

貳、公平設計概念和使用者參與

透過本章文獻檢閱可知,一個更公平的參與機制對於過往發聲管 道不足、需求不被重視的社會群體來說,代表著一個社會對這些特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族群的友善和接納的態度。因此,本研究認為設計思維本身,除了代 表更多對多元使用者族群需求的傾聽和協調,更顯現出設計過程中的 軟性投資的重要性。因為設計產出是為人類活動的產物,設計若無法 自行為科學的角度、在心理層面關照到使用者的需求,即易造成過度 低估政策問題複雜性,導致設計產出無法達到預期政策目標的問題;

若以系統思考的角度觀之,設計過程中的硬體投入若將之看待為症狀 解,若能獲得利害關係人的高度認同和理解,則需有更細緻的軟體層 面經營投入,方為找出政策問題根本解的基礎。

綜合以上,本研究自當代政策議題中設計參與的樣態切入,發覺 當代設計在參與者與目標導向,已與傳統設計呈現相當差異。首先,

資通訊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知識的流通,使非專業的設計參與者的公共 參與意識顯著提升。其次,因應非專業背景的設計參與者數量成長,

使專業設計工作者,無論是政策設計專業、科技或美學專業等,皆需 面對與過去更高程度的使用者參與期待;專業設計工作者於這類新興 的協力運作模式中,應如何扮演學者 Salazar(2016)所言的「多元故 事的賦能者」角色、有效促進多元使用者間對話,實為設計涉入多元 利害關係人之公共政策議題的重點所在。最後,承接第二點有關當代 設計於公共政策的應用需要對多元利害關係人有更深入的洞見,設計 工作者在公共政策的參與,除了基本美學標準,也面臨如何以設計作 為媒介,創造使用者之間有意義社會連結的課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