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語料分類與檢定

四、 分類修正

初步分析結果在策略分類上仍有改善空間。對比本研究之初步分類和 Nguyen (2005) 的策略分類,Nguyen (2005) 將批評策略分成十五類,包含六 種直接策略和九種間接策略,本研究則首先將批評策略分成十一類,從表 三-1 可知,本文之分類較精簡且未區別直接與間接策略。前人分類中的「負 面評價策略」、「糾錯策略」和本研究之「糾正策略、「指謫策略」較為相似,

而如「強求」、「請求」、「建議」、「提議改變」等項目則可統一為「勸說策略」。 然而研究者觀察收集之語料亦發現部分前人未涵蓋之項目,如「諷刺」、「辱 罵」、「臆測」等策略,可見網路的批評策略與前人之語料表現有所差異。

而就回應批評策略分類而言,Nguyen (2005) 將回應分為完全接受、完 全拒絕和半接受,而本文在初步分析中則將回應批評視為接受、拒絕和不接 受不拒絕等三類。研究者觀察語料發現,除了接受與拒絕以外的項目中,少 部分的其他回應策略並非半接受半拒絕策略,回應者有時是並不接受或拒絕 對方的批評而是另闢新解,因此研究者認為不接受不拒絕的類目較為適當。

再比較兩類的回應策略,接受策略中較為相似的有「同意批評」、「提出改善」、

「解釋」等策略,並可對應至本文之「改善」、「認同」和「說明」策略,然 而本研究亦發現「感謝策略」的使用比例不低,因此應當增補此項。而在拒 絕批評的回應方面,相似的策略包含學者的「回以批評」和本文初始研究之

「反批」,除此之外「辯護」亦與本文的「解釋」相似。

然而在初步分析的結果可發現部分策略比例過低,以及部分項目可以合 併等缺陷。因此研究者再次修正分類,並請母語檢定者協助判斷所選語料是 否為批評的言語,分類是否與語意相符,還有分類架構、定義與所選語言形

54

式是否可信。研究者分別製作中文與德文的分類說明,內容包括策略定義、

範例與形式規範。

德語檢定者發現部分非批評語料,以及分類的不一致,因此研究者再次 修改語言形式分類,並補以更多相符語料,請母語者再次檢驗是否符合本文 定義之內容,而後研究者再行分類。中國籍檢定者檢驗整體語料後確定皆為 批評內容,但發現部分分類定義不清晰,如說理和異議之策略定義,因此研 究者定義之異議是和原議題相反之內容,說理則是用以誘導對方的方式。同 時部分策略僅為直接間接差異,然而卻有不同的回應結果。

因此在批評策略的修正上,研究者捨去定義不清的「質疑策略」,將「諷 刺策略」改為「嘲諷策略」以更符合語料內容,而後將互為直接、間接或具 共同特質的策略再分類,並增補策略主體行為以利觀察策略整體實施現象,

增補行為類別的同時,研究者再行修改策略名稱以區別行為與策略項目。至 於批評回應策略的劃分,雖仍保有接受、拒絕的主體行為,但考量到「空間 策略」、「替代策略」的使用比例較低,因此將「不接受不拒絕」改為「其他」, 並以「詢問」為主要策略。考量到「說明策略」涵蓋不同的回應方式,因此 將其分成取消批評假設的「反駁策略」與再次表達的「釐清」,以及表示不 改變或保持主張的「重申策略」,以更加完善的描述回應批評的現象,除此 之外研究者亦將「反批」策略改為「回以批評」,以更符合策略內容。

55

56

57

研究者與兩語言母語者討論分類的正確與否,待兩方皆同意後,便做為 本文之基礎分類架構(表三-3)。因此本研究最終將批評分為5 類核心行為,

分別是「指謫」、「損辱」、「否定」、「勸導」和「質疑」等五類,此5 類因語 言形式差異可再分為10 個次類。指謫行為下根據評價的隱含性分為「糾正」

與「評論」;損辱行為就聽話人的理解負擔分為「辱罵」和「嘲諷」;否定行 為則根據直接與間接差異性分成「表態」與「異議」;勸導行為就強迫性又 可分成「說理」與「勸告」;質疑則根據疑問的性質下分為「質問」及「臆 測」。

批評回應策略就回應者對批評的接受與否以及是否改變行為,可分成接 受與拒絕兩大回應行為,回應者會根據不同的行為行使不同的策略。拒絕行 為從攻擊性強至弱可分為,「回以批評」、「反駁」、「重申」與「釐清」策略,

至於接受行為則分成「感謝」、「改善」、「認同」與「歸因」。除了接受與拒 絕,根據對批評言語的理解差異可能實行「詢問策略」,用以徵詢詳細的諮 詢,其既不屬於接受也不屬於拒絕,因此獨立分列。

本研究便以此架構探討批評與回應在中德兩種語言中的策略使用情況。

除了核心行為的主體策略外,溝通參與者還會使用其他方式支援主體核心行 為的效力,因此本文後續再探討輔助行為(

表三-4)。本研究將輔助策略分為「引導」、「理據」、「正向」、「緩和」等 四類,輔助行為除了理據策略限定於批評策略以外,其餘輔助策略在批評與 回應中都會使用,其使用方式可透過詞彙、時態、句式等形式表現,在批評 與回應中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主體與輔助策略的定義與範例將於第四章詳細 介紹。

58

59

否定 行為

表態-表達對受話者的不 認同態度以顯示其言行不 被接受。

歸因-承認缺失並提供犯錯的 理由。

異議-陳述自己與聽話者 相異看法的方式,提醒聽 話者隱含錯誤。

其他

詢問-批評言語模糊或不了解 批評言語,請求對方給予更多資 訊。

表三-4:輔助策略 輔助策略

引導策略 (Steers) 說話者領導話題至含有錯誤的問題言論。

緩和策略 (Disarmer) 說話者降低攻擊性或釋出善意以緩和言談衝擊性。

理據策略 (Grounder) 說話者給予發起核心行為的理由或支持證據。

正向策略

(Positive remarks) 說話者以正向的言詞如讚美、感謝的方式給予回饋。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