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前人研究概況回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愛二郭氏《中庸》。郭游程門,新喻謝尚書仕夷陵,嘗傳其學。將由謝溯 程以嗣其傳,故言《大學》、《中庸》等書間與世所崇尚者異義。蓋《中庸》

之學傳自程子,後諸弟子各述師說,門徑遂岐。游酢、楊時之說為朱子所 取,而郭忠孝《中庸說》以中為性、以庸為道,亦雲程子晚年之定論。立 武《中庸指歸》,皆闡此旨。……惟其謂《中庸》、《大學》皆通於《易》,

列圖立說,絲連繩貫而排之,則未免務為高論耳。41 

黎立武作為兼山學派之續傳,其愛好兼山《中庸》之學,其《中庸分章》發明郭 氏之止,所言具有條理,黎氏認為《中庸》、《大學》乃出於《易》,此說後世學 者多認為有失公允。兼山學派之說,雖出自於程門,《四庫總目提要》所論當時 之學術情況,亦可想見兼山學派日漸衰退之跡。42 

郭雍之學續傳至黎立武,乃以兼山學派《中庸》、《大學》之說為主,郭雍之

《易》學代表作《郭氏傳家易說》則顯為後人所論,兼山學派之《易》學,較為 人所知者,為宋代方聞一所編輯《大易粹言》,其收錄了郭忠孝《兼山易說》、郭 雍《郭氏傳家易說》,《四庫總目提要》:「所採凡二程子、張子、楊時、游酢、郭 忠孝及穜師郭雍七家之說。今忠孝之書已不傳,惟賴是書以存。」43郭忠孝之書 今已亡佚,所幸透過此書而得以保存。黃宗羲所著《易學象數論》則可見關於郭 雍與朱熹過揲法的討論,而清代李光地所編的《周易折中》,亦引用了《郭氏傳 家易說》之語,郭雍《易》學在宋代雖非顯學,兼山學派亦非龐大的學術集團,

然其以義理為本的鮮明特色,可說是宋代義理《易》學的重要材料。

第三節 前人研究概況回顧

欲研究郭雍《易》學思想之義理觀,必定要對其《易》學學術概況有所認識,

對宋代《易》學的思潮與特色有所了解,進而論及宋代義理《易》學的特點、義 理《易》學家特色。諸位北宋《易》學家之《易》學思想,郭雍受程頤之《易》

學影響相當深刻,必須要能掌握程頤《易》學思想的核心概念,有助於郭雍《易》

       

41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三十五.《中庸指歸》一卷、《中庸分章》一卷、《大學發微》一卷、

《大學本旨》一卷》,頁937-938。

42 孫勁松曾針對兼山學派進行考察,並製作成兼山學派著作表,詳參孫勁松:《郭雍易學思想研 究》,頁9-10。

43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三.《大易粹言》》,頁 87。

《郭氏傳家易說》成書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 年),無論是以單一文本、或 進行個人研究,必須對當時的學術概況有所了解,藉由大時代脈絡下的背景梳理,

更加貼近郭雍的學術背景與輪廓。宋代經學發展至宋仁宗(1010-1063 年)慶曆 年間產生變化,仁宗以降,治經態度轉為因經以明道,明道以知經,探究經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的奠基者,這樣具濃厚義理觀的《易》學思想,形成與漢唐《易》學截然不同 的宋《易》。

朱伯崑認為宋《易》最重要的特色,便是將《周易》高度義理化,並成為了 宋明哲學的主要內容,宋明哲學中的理學派、數學派、氣學派、心學派與功利學 派,都與《周易》有著密切的關係,前三種學派更是藉由《周易》經傳來表達自 己的哲學體系。本論文所論及之郭雍,以及程頤之學,同樣在此學術思潮下,不 僅注釋、論述《周易》,更藉此建立自己的《易》學與思想體系。

《易》學發展至宋代,宋代《易》學可分為幾個方面論述:以陳摶、邵雍為 代表之圖書《易》學,專主義理《易》學為闡發者,則可以分為以儒理論《易》、 以史事論《易》、以心學論《易》等,47宋代義理學家,大多融入濃厚的理學思 想,具有其時代哲學之特色,北宋名家如胡瑗、歐陽修(1007-1072 年)、李覯

(1009-1059 年)、司馬光(1019-1086 年)、張載等人開拓宋《易》之風,至程 頤《周易程氏傳》,奠定了宋代義理《易》學的基礎;至南宋,經過楊萬里、朱 熹、楊簡(1141-1225 年)等人推展,義理學派儼然具有主導地位。義理《易》

學學派之特色,在於以新興之儒理詮釋《周易》,雖繼承王弼以義理釋《易》,卻 又不同於王弼以老莊玄解,其中心議題自程頤後,確立為了以「理」為中心,將

「理」視為宇宙天地萬物的本源與最高範疇。南宋後,由朱熹進一步繼承與開展,

朱熹結合儒家哲理與經典,以《易》學闡釋兼綜象數與義理之學,成為宋代義理

《易》學之集大成者,程朱二人《易》學,可說是代表著宋代《易》學的主要傾 向,對後世義理學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48

郭雍為程頤再傳弟子,其義理《易》學延續程頤而來,《郭氏傳家易說》多 處引用「先生曰」、「伊川曰」等,多有宗本《周易程氏傳》者,在義理觀的闡發 上,可說是深受程頤影響。此外,義理《易》學亦有強調援史證《易》者,49透 過歷代史事來推證《周易》之理,如《四庫總目提要》言楊萬里《誠齋易傳》曰:

「大旨本程氏,而多引史傳以證之」,50其釋《易》以歷代史料,主要以統治者 之德性與政治得失為例,說明進退出處之道,引《周易》參證,作為歷史經驗與        

47 參張善文:《象數與義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77 年出版),頁 243。

48 此部分參考陳睿宏(伯适):《義理、象數與圖書之兼綜——朱震易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 版社,2011 年),頁 39-40。

49 國內研究宋代史事《易》學者,可以黃忠天為代表,詳參氏著:《宋代史事易學研究》(高雄: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 年)。劉秀蘭:《宋代史事易學之義理風華》(高雄:

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

50 紀昀等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頁 86-8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政治得失的重要依據。義理《易》學取向,強調人事德行及言行得失,以人道為 主要義理意涵,郭雍《易》學強調以《易》卦與卦才作為人道現實依據,《郭氏 傳家易說》亦有此《易》學風格,解釋卦爻與爻義,多引用上古三代史事佐證,

形成郭雍釋《易》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程頤《易》學思想概述

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云:「今觀雍書,則大抵剖析義理,與《程傳》

相似。」51郭雍《易》學繼承自程頤義理思想,內容亦與《周易程氏傳》相似,

歷來程頤思想研究者繁多,不一而足,以下僅就程頤《易》學思想與本論文相關 者回顧,不個別針對程頤之《易》學、理學問題進行討論。

朱漢民〈《伊川易傳》的宋學精神〉認為《周易程氏傳》在《易》學史與儒 學史上的重要貢獻,可說是完成儒家形上學的思想建構,使得儒家倫理能夠奠定 形而上之學。52程頤繼承王弼以本體論建構《易》學義理的思想系統,吸收了王 弼所關注的「理」,從而建立起一個以「天理」為宇宙本體的義理《易》學體系。

53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程氏《易》學繼王弼之後,將義理學派推向了一個 新的階段,在《易》學史上有其劃時代的意義。特別是程頤《易》學為宋明理學 奠定了理論基礎。由於他以理或天理為其《易》學的最高範疇,提出『有理而後 有象,有象而後有數』以及『有理則有氣,有氣則有數』的命題,辯論了理事關 係、道器關係和理氣關係,從而在哲學上開創了本體論的體系,這對宋明哲學的 發展起了深刻的影響。」54

近代程頤《易》學研究眾多,與本文較切身的研究範圍,一是程頤論《周易》

的義理內涵,二是程頤解《易》的方法。55論程頤《易》學基本思想,除上述之        

51 同前註,頁 18。

52 朱漢民:〈《伊川易傳》的宋學精神〉,《二程與宋學——首屆宋學暨程灝程頤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2013 年),頁 34。

53 同前註,頁 35。

54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二)》,頁 195。

55 王蕾〈二十世紀程頤易學思想研究綜述〉將近代程頤《易》學論述,分門別類地整理,將程 頤易學思想研究分為1949 年以前、1949 至 1979 年、1980 以後幾個階段,並分別就程頤《易》

學思想、《易》學學術淵源、周《易》觀、理氣觀、工夫論、為政之道、伊川釋《易》方法與《易 序》、《上下篇義》的文獻考證進行研究回顧與統整,參王蕾:〈二十世紀程頤易學思想研究綜述〉,

《二程與宋學——首屆宋學暨程灝程頤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20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理」、「天理」為儒家形上學之依據,亦牽涉《易》所言「道」、「道與理」、「理 與氣」、「陰陽」與「動靜」等論題,胡自逢《程伊川易學述評》將程頤之學所包 含之概念意涵作了全面性論述,胡自逢為早期論述程頤《易》學思想研究者。56 姜海軍則是以思想史視野觀察《周易程氏傳》之詮釋,將《周易程氏傳》研 究範圍加深加廣,其論及了:程頤《易》學與《四書》互釋會通之處、以及《周 易程氏傳》對部分概念(例如:隨時變易以從道、修辭立其誠、時中、位)的新 詮釋、《周易程氏傳》詮釋與理學通融的價值與意義等),深化程頤了《易》學研 究視野。57

論程頤解《易》方法與內容,耿成鵬《程頤易學方法》認為程頤解《易》方 法分為四個方面:以理解《易》、釋體讀《易》、知時言《易》、引史入《易》等。

蔡方鹿則認為程頤解《易》精要處有三:隨時取義、變易從道、以中為貴,同時 亦採用象數與義理的方式解《易》。58另,程頤《易》學亦重視卦才、卦序與卦 時等觀念,「卦才」不只是用來解釋卦辭與彖辭,更是對爻位或上下卦中體現的 應對某一卦的卦時,所應有的德性。「卦序」則蘊含著每一個卦的「時義」,其對

「時義」、「時用」和「時」則有不同的區別和討論,進一步強調對待不同卦時,

人的主觀姿態可能有所變化與調整。不同於王弼釋爻為「適時之變」,程頤認為 爻所對應的是「時遇」中的具體事件,強調一般的原則與具體卦時的結合。59程 頤易學所探討的宇宙論、道、理、氣等,甚至是重視「卦才」、「卦序」、「卦時」

等概念。

       

年),頁493-501。

56 胡自逢《程伊川易學述評》研究議題包含了:程頤謂天道因人道而成,因此《易傳》尤重人 事、程頤以義理說《易》源於〈彖傳〉、程頤《易》學之基本思想、程頤論《易》卦之動靜說、

程頤論《易》之象數、程頤論《周易》之義理等議題,詳實地論述《周易程氏傳》的思想內涵與 釋《易》之內容。詳參胡自逢:《程伊川易學述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 年)。

程頤論《易》之象數、程頤論《周易》之義理等議題,詳實地論述《周易程氏傳》的思想內涵與 釋《易》之內容。詳參胡自逢:《程伊川易學述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