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範圍、進路與章節安排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二、研究限制

《易》道深遠浩瀚,自先秦以來不斷為後人所研究,《易》作為千古傳世之 經典,寓意深遠,限於個人學力與筆力,本文偏重於主題性與概念性之研究,試 圖進行較為細緻之文本分析與義理觀之探討,尚無法進行全面性之深刻論述。《易》

學之相關論著,自古以來卷帙繁多,取材與運用上,僅就本論文較為切身之部分 進行研讀,在資料的運用與義理詮釋方面,筆者學識能力相對不足,須加以研讀 精進,請益師長之指正。本文涉及《易》學思想之義理概念的梳理,惟中國思想 自古以來,其義理概念之字詞運用,一字一詞含有多重意涵,不同字詞亦可能包 含相同之義理概念,造成義理詮釋上存在著語言的不確定性,研究者在釋義上,

限於學力,尚未能直指其義理概念,將義理詮釋進行透徹與精確的分析,或恐有 誤讀之嫌,義理概念之語言模糊性也增加了研究上的困難。本文雖以《易》學思 想的義理觀為核心,所欲處理之論題,涵蓋宋代《易》學史、經學史與義理思想 等相關研究範疇,然筆者學術能力尚淺,對《易》的認識相當不足,在整體論述 與詮釋上,恐怕難以周延,有待多加研讀,請益於師長學友,將郭雍《易》學思 想之義理觀,達到更完整性、全面性之學術研究。

第五節 研究範圍、進路與章節安排

一、研究範圍

關於郭雍的著作,《宋史.郭雍傳》僅對於郭雍《易》學思想進行論述,對 於其他領域並無提及,據《宋史.藝文志》記載,郭雍著有《傳家易解》十一卷、

《中庸說》一卷、《沖晦郭氏兵學》七卷,68《經義考》記載另有《卦辭指要》

六卷、《蓍卦辨疑》二卷。69《卦辭指要》今已不存,然朱熹作《蓍卦考誤》全 文引《蓍卦辨疑》,因此得以流傳至今,收錄於《晦庵集》卷六十六。70此外,《直

       

68 脫脫:《宋史.藝文志》(臺北:鼎文書局,1980 年),頁 5050。

69 朱彝尊:《經義考》卷二十四,頁 238-7-238-8。

70 [宋]朱熹:《晦庵集》卷六十六(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3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所引用之「先人曰」,其引用範圍皆出自《兼山易解》,可見郭雍對於其父《易》

學思想的保留與繼承;本文以郭忠孝《兼山易解》80與郭雍《郭氏傳家易說》所 引用之處相互參照對讀,以助於釐清郭雍釋《易》之思想與系統。

本文以郭雍《易》學義理觀為探討核心,然郭氏《易》學並非不論象數之說,

其蓍法、大衍之數的討論,散見於《郭氏傳家易說》與朱熹《蓍卦考誤》,唯郭 雍論《易》學蓍法及象數之說,並非本文核心議題,朱熹《蓍卦考誤》僅作為輔 助性參考材料。郭忠孝父子於學術淵源,受《周易程氏傳》影響之深,郭雍《郭 氏傳家易說》全書引用《周易程氏傳》有六十餘則之多,可見《周易程氏傳》對 郭雍釋《易》的影響與重要性,《周易程氏傳》其《易》學思想、義理觀等論述,

自然成為不可或缺的研究範圍。另外,清李光地編纂《周易折中》81亦有多處引 用《郭氏傳家易說》之解,對郭雍與朱熹蓍法之爭有詳細的評述,可作為本研究 古籍輔助材料。

二、研究進路與章節安排

透過上述「研究動機」與「前行研究回顧」,歸納本文所欲處理的問題與脈 絡,就上述的論述基礎,將本論文採取之詮釋進路提要於下,希望藉由本文梳理,

對郭雍《易》學思想的研究,能有更詳實的分析與詮釋:原始文獻的整理分析,

首要之處便是釐清郭雍《郭氏傳家易說》的解《易》系統,本文以郭雍《易》學 思想的義理觀念為核心,因此在郭雍針對《易》卦體系、《易》卦的基本概念、

卦爻辭的詮釋上,必須要能有所釐清。對其釋《卦》的立場與主張有基本認識之 外,必須進一步探討郭雍釋《易》過程中所論及《易》學核心概念,例如:「性 與天道」的概念、「太極化生」、「理」、「氣」、「道」、「心」、「性」等,以及其他 義理觀念之探討。

再者,論郭雍《易》學特點與《周易程氏傳》之繼承與開創,程頤作為宋代 義理學奠基者之一,其義理思想與郭雍《易》學是否有所繼承?觀察重心分為兩 方面:程頤與郭雍於釋《易》方法、以及兩人對《周易》義理概念的詮釋,是否 有互相交涉的現象,為本論文所關心之重要議題。本文著重於自程頤至郭雍之義        

他書收錄。詳參盧佩宏:〈附錄一《兼山易解》輯佚〉,《郭氏傳家易說研究》。

80 關於《兼山易解》,版本參照[宋]曾穜、方聞一編:《大易粹言》(臺北:中央圖書館,1991 年)(景印南宋建安劉叔剛刊本)。與[宋]郭忠孝:《兼山易解》,《中國古代易學叢書》(北京:

中國書店出版,1998 年)。

81 [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理《易》學脈絡,藉由兩人《易》學思想比較,以兩人在《易》學思想上的繼承 關係為觀察主軸,藉以突顯郭雍治《易》之特色及其時代意義。如《大學》所云 誠意、修身、齊家、治國,至平天下,本文論述焦點除了《周易》之內在思想意 涵討論,誠意修身之最終目標,無不是對現實政治與倫常的關懷,因此本文論述 重心,拓展至政治層面與儒家倫常觀念,本文將以探求郭雍如何透過《易》論「內 聖外王」。希望能透過郭雍注《易》的義理詮釋,試著找尋郭雍於宋代《易》學 史上之地位及可能性,彰顯出郭雍《易》學的特色與成就。

另外,在章節安排方面,本研究預計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闡明本 研究的研究動機、前人研究、研究進路與範圍,引出問題之所在。第二章為「郭 雍《易》學的宇宙生成論」,透過郭雍對《周易》的註釋與詮釋,觀察卦、卦爻 辭中所蘊含的義理概念,將天地性命之學,由「太極化生系統」、「大衍《易》數 之用」、「道統三才之說」幾個方面來論述,論郭雍注《易》的思想內涵,進行文 本分析與研究,試圖建立郭雍《易》學體系及思想脈絡。論文第三章擬題為「聖 人之道:論天道與人道的橋樑」,本章以郭雍注《易》之聖人論進行觀察,郭雍

《易說》重視人道的闡釋與發揮,其注《易》除了偏重人事間的政治、社會甚至 是人倫關係,其釋《易》有很大的部分繼承了〈繫辭傳〉的「聖人之說」,本章 由郭雍註釋《周易》本經與〈繫辭傳〉所言之「聖人」,試圖將郭氏心目中的聖 人形象描繪出來,以聖人作《易》與《易》之起源、聖人典範、以及聖人君子之 形象觀察、論「成聖」之可能等幾個大方向來觀察思考。第四章為「郭雍與程頤

《易》學思想之繼承」,以程頤與郭雍《易》學思想為核心,對比郭雍之於程頤

《易》學繼承之處,由《程傳》的幾個義理觀點、《易》學核心,論郭雍與《程 傳》之間的繼承與異同。第五章為「論文結論」,根據文本觀察與義理思想評述,

試著為郭雍《易》學在宋代《易》學或儒學,探求其定位與可能性,希望本論文 能梳理其《易》學學術特色,於宋代《易》學史中尋求一個可能的解釋與定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