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前言

切勿停留在水平的低地,

切勿攀登到山峰的高頂。

祇要在半山之巔,

世界將完全呈現在你眼前。

--F. W. Nietzsche,《歡悅的智慧》(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

第一節 前言

我們既沒有威士忌酒、香菸,也沒有非法的海洛英、私造的古柯鹼。一般人 既不吸煙,也不喝酒,既不吸麻醉品,也不注射麻醉劑。當一個人覺得沮喪 或感到不快時,他只要吞下一片或兩片名字叫做「索麻1」的化學藥劑,…

這種索麻,你只要吃下一小片,你便能獲得一種至福的感覺,吃下較大的一 片,你便能看到種種幻象,倘若你一口氣吞下三片,你便能心胸舒適的陷入 幾分鐘的沉睡,醒來後,你便會覺得煥然一新。而且,它也完全沒有生理上 或心理上的副作用。…在「美麗新世界」裡,服用索麻的習癖並不是一種秘 密的惡習,它是一種政治法規,它是經由權利法案所保護的一種生活、自由,

及追求幸福的本質。但是這種不可剝奪的人民特權,同時也是獨裁者極權控 制的最有力工具。為了國家的利益,誘使個人系統性地服用藥劑,乃是「世 界控制者」在政策上的主要綱領。每日定量的服用索麻,不但可以消除個人 的不良適應,社會的不安定,同時還可以防止邪惡思想的散播。2

英國小說家與評論家 Aldous Huxley 引用了廣博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的知識,

在其科幻預言小說《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中大膽推想未來世界的統 治者使用科學的力量為手段製造化學藥物藉以管理人民的情緒、操弄人類的精 神、掌握民眾享樂方式。然而,如此諷刺的科學論述似乎忽視了人類心靈的主動

1 索麻(Soma):新世界中發明出來的「完美的藥物」。此名見於古印度典籍。是一種由不知名 的植物莖部榨出的汁液,以羊毛過濾,再混合水與牛奶而成。相傳是侵入印度的阿利安人在其 宗教儀式中服用的。僧侶及祭司們服下之後,會勇氣倍增、飄飄欲仙,如遊太虛。有一說法認 為這種植物學名可能是Asclepias acida,未經證實。Aldous Huxley著,李黎、薛人望譯,(1992),

《美麗新世界》,台北市:志文出版社。頁 74。

2 Aldous Huxley著,蔡伸章譯,(1977),《再訪美麗新世界》,台北市:志文出版社。頁 103-10。

性,人類一如上了線的傀儡,僅任由當權者的雙手操弄,舞著僵硬的身軀。這樣 的「人」與工廠裡生產線上的機器有什麼差別呢?

Francis Fukuyama 在《後人類未來》大聲疾呼:

《美麗新世界》書中人物固然健康快樂,但已經不是人類了。他們不必奮鬥、

渴望、感受痛苦、作艱難抉擇、建立家庭或傳統上與人類相關的事。他們已 喪失賦予人類尊嚴的特徵。3

現在的我們已是後人類了嗎?

時至近一個世紀後的今日,美麗的新世界尚未到來,科學的演進卻未曾停 歇,生化科技儼然成為一種時尚思想,服膺於國家的系統性指導綱領與社會主流 的意識形態4,成為監控人民身體的行動方式。我們只是國民健康統計表上的「人 口」,而這與製造工廠量產表中之「產品」相距不遠。

現代以來,國家以「人口」(國民身體健康、生殖與性、平均壽命)為權利 掌管目標,不斷深入規訓人民身體,也得以擴大自己權力的範圍、深度與細 密度,進而深入滲透社會網路、細緻地管理個體。這種權力技術被傅柯

(Michel Foucault)稱為「生命政治」(bio-politics)。5

對大量人口管理的科學知識構連(articulation)6於國家意識形態型塑著人民 思想與身體,如同一場悲劇性的展演座落在你、我的身上。所謂不符合健康常態 指標的人,被稱作病人。患病的人需要給予治療,治療不外乎使用藥物…等方式。

索麻雖然沒有問世,但是用來作為社會管理工具的種種精神控制藥物卻相繼誕 生。憂鬱症的病患醫生發給百憂解(Prozac),注意力缺失過動障礙症候群患者可

3 Francis Fukuyama,杜默譯,(2002),《後人類未來》,台北市:時報出版。頁 27-29。

4 意識形態可以定義為:外在於人類、並強制人類的一個整合的觀念體系。Karl Marx稱意識形態 為「社會意識的特定形式」,與法律、政治構成上層結構。而在Grundrisse一書中亦認為意識形態 有其相對自主性及特質,並非完全附屬於下層結構。意識形態的概念包含了對事實蓄意地曲解。

而在我們不覺的情況下,產生並建構我們的認知。翁秀琪著,(1996)《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

台北市:三民書局。頁 12。

5 卡維波、何春蕤著,(2001),〈導讀-放心藥解放〉,《迷幻異域》,台北市:商周出版。頁 8。

6 這裡的「構連」是借用Stuart Hall對於意識形態構連的思考方式。他認識到先進工業國家的社 會秩序絕不是靠高壓手段或以武力取得,而是從持續的意識形態抗爭中所贏得的文化共識現 象。而媒介正擔任著意識形態的構連角色。張錦華著,(1994),《傳播批判理論》,台北市:黎 明文化。頁 114-115。

以使用利他靈(Ritalin)改正,即使感到焦慮和睡眠障礙,去一趟精神科,醫師 也會開個贊安諾(Xanax)讓你好好睡一頓。

吞下一顆藥丸,你又可以是「正常人」了。這樣的正常人是符合社會各階層 各單位的基本需求,正常的上班、上課,辦正常的事務,成為一個有效的文明人。

但是,不可否認,作為一個文明人,在生理上是具有動物性的,吃、睡、性…等 無一可缺。那麼其他動物的生理特徵我們也有嗎?

據藥理學家隆納德‧席格爾(Ronald K. Siegel)研究動物的沉醉後發現,

動物故意去實驗植物毒素的情形很普遍;一但找到某種沉醉物質,動物會一 再返回該物質的源頭,那怕後果有時變成災難也不管。牛隻慢慢食最後會證 實要命的瘋草;大角羊為了把能引起幻覺的青苔由突出的岩壁刮下來,就算 把牙齒弄到只剩下牙根,也不後悔。7

的確,我們也會借用某種沉醉物質來追求迷幻、狂喜、沉醉的心理狀態。

人類服用精神刺激物質(psychoactive substance),至少有幾千年悠久的 歷史。初時,這些精神刺激物質幾乎皆來自植物,因為它們能改變意識感受 或產生感官快感…。8

目前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精神刺激物質便是菸草、酒精、咖啡因。這些物質 除了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效用之外,更延伸出許多社會現象:煙草的分享可以作為 交朋友的管道、咖啡廳的設立能夠提供人們閒聊的空間、酒吧的營業更是年輕人 週末狂歡與享樂的場所。可是,菸、酒、咖啡僅是我們能在一般商店購買得到的 精神刺激物質,而且對於精神刺激的效用較低。另外一些有較高刺激作用的物質 不是被歸類為藥品管理條例中的管制藥品,或是尚未被發現、被定名,再不就是 在法律規範下被歸類為「毒品」。

「毒品」一詞中的「毒」字在語言上總給人驚恐的聯想,讓我們有一種危險 的認知,不該去嚐試以免危害身心。對於那些有神農氏的精神,勇於試「毒」的 人,應該將其歸類為冒險家呢?還是說:所謂的「毒品」,像亞當和夏娃手中的 蘋果,咬一口將給你另一種世界觀?這顯然如惠子所言:「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7 Michael Pollan著,潘勛、王毅譯,(2002),《慾望植物園》,台北市:時報文化。頁 141-142。

8 朱迺欣著,(2002),〈上癮五百年-序一〉,《上癮五百年》,台北縣:立緒文化。頁 4。

查閱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中的毒品名目,可說是琳瑯滿目,但其中卻都沒有詳 細紀錄各種「毒品」的歷史。不論是歷久不衰的古柯鹼、大麻,或是挑起中華民 族憤怒情感的鴉片,還是伴隨美國 60、70 年代嬉皮潮流的LSD,抑或是印地安 人的祈福聖藥Peyote,即使是台灣早期流行的安非他命也都一樣,和特殊的社會、

歷史與文化實踐糾結在一起。例如:「一般印度教信徒和伊斯蘭教徒的民間療法 使用大麻,並且用它來消除煩躁與疲勞。戰士們飲用大麻藥來壯膽;苦修僧藉它 來安神…。」9;「Sigmund Freud在其於 1884 年發表的《Über Coca》中主張:我嚐 試過古柯鹼的效果,這對於避免飢餓、睡眠和疲勞以及使一個人的智力冷靜有 效。」10;「安非他命最初是當作緩解充血的藥品出售。…後來發現,使用者會精 神亢奮、失眠、厭食,因而令人想到可以用來對付疲勞、發作性嗜眠、肥胖等其 他病症。…大學生們也發現,只要服用安非他命,連咖啡都不必喝了。」11

綜上所述,我們還應該稱這些精神刺激物質為「毒品」呢?或改口說「毒品」

只是社會建構下的名詞呢?倘若如此,我們是否該稱呼其為「藥物」或「精神刺 激物質」比較好呢?就在這紛紛擾擾、不知孰是孰非的社會建構下,人類陷入這 種健康標準與尋找刺激拉鋸戰中,衍生出了藥物使用和改變社會習俗、產生新同 儕文化等等新脈絡。問題是,有多少人知道這些「新脈絡」究竟是個什麼樣貌?

儘管現在是資訊發達的年代:有線電視、無線電視加起來有上百個頻道,眾 多的新聞記者可以壓死受訪者,因而讓記者筆下的 PUB 享樂聖品──快樂丸(或 是用台灣媒體獨創的俗稱「搖頭丸」)──在這數年之間一炮而紅。然而我們仍 只能看到片面而浮誇的報導,距離我們欲圖理解的新脈絡尚有甚遠的距離。以下 是《中時電子報》的一則新聞:

台北市警萬華分局今晨出擊,搜索轄內知名的搖頭店「爵士藍調」,過濾近 八百名舞客,查獲搖頭丸、大麻、K他命等毒品,還逮捕涉嫌用偽鈔購毒的 搖頭族。在新的臨檢措施出爐後,警方上午僅帶回涉嫌吸毒、販毒的四十二 名男女,不像以前動輒帶回數百名舞客採尿、驗血。

警方說,上午被查獲的「爵士藍調」,是一家有照的舞場,店內面積約四百 坪,位於西門町萬年大樓,每逢周末假日,總是聚集不少青少年徹夜歡。今 晨員警搜索時,店內有近八百名搖頭族隨著震耳欲聾的電子音樂扭腰擺臀,

警方說,上午被查獲的「爵士藍調」,是一家有照的舞場,店內面積約四百 坪,位於西門町萬年大樓,每逢周末假日,總是聚集不少青少年徹夜歡。今 晨員警搜索時,店內有近八百名搖頭族隨著震耳欲聾的電子音樂扭腰擺臀,

在文檔中 快樂丸生涯:現象與詮釋 (頁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