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結:快樂的秩序

在文檔中 快樂丸生涯:現象與詮釋 (頁 26-29)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節 文獻探討

四、 小結:快樂的秩序

從上三節可以看出快樂丸對於使用者來說是一種消遣、一種娛樂,談到娛樂 不難推論出快樂丸必定帶給使用者快感的效果。快感的原初是一種身體的感覺,

從身體發出一種聲音,告訴我們現在是快樂的。用現代年輕人名狀它的用語便是

「爽」這個字。在每個人的一生中,不同脈絡的奇特遭逢讓我們體會了爽這樣的 身體感受,當我們要告訴他人:「我們正在爽著呢。」我們才從所屬文化中的語 彙去找尋字眼描述它。譬如,我們吃到美味的食物會說:「真是好吃啊。」這也 是一種爽。但是,當我們要在某個社會、文化脈絡下名狀或是體驗一種爽的時候,

便有特定歷史意象規範著我們該如何的爽。

《快感的追求》(The Pursuit of Pleasure)的作者Lionel Tiger在其書中指出:

在四、五十年代成長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年輕人受到宗教與政治體制在性愉悅上 的嚴厲控制,在這種控管體制下很難學習到身體神秘的可能性,僅能由男孩們的 髒話:「用手去弄」,來得知自慰是性的一種快感來源。62Foucault更在《性史》的 第二卷《快感的使用》之中指出:「性慾是如何、為何以及以什麼形式被認定是 一種道德領域呢?為何出現這種道德憂慮?儘管其形式多樣且顯得很強烈,卻那 麼持久不斷?為何有這種使之成為難題的現象?」63從上文對照我們的生活經歷 不難看出我們正處在文化意象下的規範,不論是道德還是法律都定義著我們該如 何享受著性的快感。早期的論調是結婚後才可以有性生活,如此才是合乎社會風

61 陳漢瑛、何英奇、莊岳霖著,(2002)《高亢與低盪:台灣青年使用搖頭丸的質性研究》,第四 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頁 19。

62 Lionel Tiger著,陳蒼多譯,(2003),《快感的追求》,台北縣:新雨出版社。頁:7-8。

63 Michel Foucault(1990)“The history of sexuality:The use of pleasure".New York:Vintage Books.

P. 10.

俗的。但是,隨著時代變遷,環境的更迭,從演藝人員的婚姻生涯可以發現,未 婚生子已經是目前社會認同的形式,也就表示婚前性行為是可以被肯定的,不再 需要遭受指摘。即使未婚生子目前已經被認可卻是經過長時間的社會價值觀改變 才能浮出檯面,但同性戀的性行為、未成年人的性行為…等等性道德、法律仍在 指導我們該怎麼做,這樣的快感限定是一種身體技術的規範。如何享受性快感已 經被濃縮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我們的身體快感轉形為一種文化論述下的主體,而 這個主體只有在特定的主體位置才是合法且可以被眾人接受的,我們的意識也是 這樣時時刻刻拿著這些規範來看待自己是不是可以享受快感。

然而,這樣的身體經驗與文化主體是一種分離的狀態,例如,當我們享受戀 愛的甜美滋味時,起先是身體感受對於另一人的著迷與不可言喻的情愫,稍後我 們才從學過的字眼裡用「喜歡」去指稱它。但是,一進入喜歡的文化意象領域中,

我們便掉進了在所處文化下對於喜歡的定義、該如何喜歡、緊接著該如何談戀 愛、怎麼扮演個好戀人,並且由此研判對方是不是也是這樣對我們以及他是不是 一個好情人。身體的感覺已經逐漸消逝,剩下的是扮演一種社會文化特定下的角 色,一個戀愛中的主體位置。以至於當我們不再對一個人有感覺的時候,我們不 能隨便離開他,因為我們要負責任,即便是痛苦的留在他的身邊也比被人說是不 負責人的負心人要能夠為社會接受。此處不難知曉我們的身體與主體分離的狀 態。

再回想一下當我們品嚐美味的油炸食物,享受那香嫩酥脆的麵粉皮時,我們 腦袋跳出的天使和惡魔說了什麼呢?惡魔說:「咀嚼那酥脆的香嫩口感吧!」天 使卻說:「小心喔!油炸的食物對身體不好喔。」再次,我們的身體快感被特定 的天使論述給打碎。此時的天使論述從哪來呢?隨處找份報紙的健康專欄可以發 現這些相似的論述,而這些論述多是從醫學研究而來,醫學研究中的後設思想是 以維護人類永生為指導原則,這種意識形態正服務著「維護國民身心健康」的論 點,維護國民身心健康從本章第二節中可以知道乃是一種法律規定。但是,追求 快樂卻是我們人類生存基本的條件,當我們面對痛苦的境遇、挫折的煎熬是需要 浸淫在愉悅的感受中以弭平悲傷。這不也是一種注重身心健康以達身心狀態平衡 的方式嗎?可惜,從我們小時候的國文教科書可以發現,台灣教育機構的意識形 態不容許人民隨意擁有快樂。想想看「無功不受祿」這個諺語便可知曉,要享有 快樂先要勞動。在這種意識形態之下,吞顆藥丸就能愉悅個幾小時似乎是不被社 會允許的。但這好像又和我們身體驅苦就樂的反應以及現今的功利主義相違背。

回過頭來看看前三節的文獻不難發覺,當我們想拿顆藥丸快樂一下的時候,我們 馬上被丟進了藥物、法律、健康與衛生的論述之中,這些論述讓我們惶恐、驚懼,

催促著我們拋棄這種快樂的方法。對於使用者而言,正是交融於這些意識形態與 身體感受的複雜下,那麼對於他們來說快樂丸的真相是什麼呢?

錯綜複雜的歷史現象,迸出了多種真理撞擊的火花,虛空中僅剩飄散開來的 灰燼,伸手探去只落得無所適從。不論是醫學、法律、教育…等脈絡下的資料皆

不能說清楚什麼是快樂丸。我們尚無法看見快樂丸現象的背後,只有表面的話語 相互堆砌。因為這些論述皆少了行動者的存在,快樂丸乃因使用者的感受而被命 名,但現在他們卻被禁語,僅止戴著有色眼鏡的專業人士在陳述曲解了的世界。

好比說,科學家看到了圓形立方體會去測量它的質量、重量;藍球員會拿起來拍 一拍看彈力好不好;藝術家會想著這東西可以做成何種擺飾。而目前的快樂丸相 關論述就是於這種方式下,在各種命題中被呈現,受訪者也是在被限制的問題中 述說。因此必須採用新的研究方法,將問題回歸個人的具體實踐與社會文化的遭 逢,兩相印證與解釋,才能找出一條對抗主流論述道路,更新社會建構下的「快 樂丸世界」,使我們能窺見暗藏在社會角落裡的另一種真實,是本節探討後的問 題導向。接下來的主題將試圖由我的快樂丸經歷詮釋出發,探尋屬於快樂丸現象 的另一種意義。

在文檔中 快樂丸生涯:現象與詮釋 (頁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