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加強區域整合:施行「有主張的外交」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48 -

第五節 加強區域整合:施行「有主張的外交」

在區域經濟整合方面,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世界性投資與貿易往來持續擴 張,而以中國、印度、俄羅斯為首的新興國家也加快了其崛起的步伐。另一方面,

出現在美國金融市場的混亂以及原油價格的高騰等問題讓日本再次深刻意識到國外 經濟之風險性,因此即使在經濟狀況好轉的情況下也不能放鬆警惕。

前文提到安倍在訪中期間與中國在戰略互惠關係上所做的確認順利將中日關係 的僵局打破,讓兩國關係從低谷上升回復,同時也化解了日本與亞洲太平洋地區陷 入一定程度的孤立的危險性。而中日戰略互惠不單純局限在兩國的政治經濟交流上,

更包括了整個東亞區域的整合在內。

日本是處於世界中的日本,同時也是處於亞洲太平洋地區中的日本,亞太地區 的穩定與繁榮對於日本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外在條件,因此日本必然會重視與亞太 各國的關係。無可否認,這一地域充滿了「挑戰」,包括日本所關注的朝鮮半島與 臺灣海峽問題,恐怖主義、能源問題、新型流感等地域全體的艱難課題,以及包括 民族主義興起等不安定因素,從某種程度上講也威脅著亞洲的安定、和諧,與繁榮。

然而該地域的經濟潛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地域內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相互依存、

生活樣式日趨相近,這都給該區域更進一步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此外中國 與印度的崛起也是其中的一個「機遇」。

2006 年 12 月,第一屆東亞首腦會議(EAS)召開,包括東協+3(日本、中國、

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在內的國家出席了此次會議,會議上確認了各國 的共同目標,即東亞共同體的形成。而日本在亞太地區的外交方針主要以下三點:

首先,為了構建安定的外交關係,要堅持日美安保體制、防止不安定因素的出 現。日美安全保障體制是戰後日本、甚至可以說是整個亞太地區保持穩定的基本框 架。為了進行日美軍隊的重新編制、以及日美安保體制的進一步強化,日美政府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49 -

斷進行討論,美國也明確表示會在日本的安全保障上是有義務的。對日本來說,亞 太地區包括朝核問題在內的種種不安定因素更加突出了與同盟國美國之間關係強化 的重要性。另外,還要在各國之間信賴關係形成上做貢獻,特別要強化與中國、韓 國為首的近鄰國家之間的關係,積極開展亞洲外交。

其次,不問國界、積極主導在金融、經濟合作、投資等廣泛領域的合作關係。

在 這 一 方 針 下 , 除 雙 邊 外 交 之 外 , 還 透 過 東 亞 首 腦 會 議 ( EAS ) 、 東 協 +3

( ASEAN+3 ) 、 日 中 韓 協 力 、 亞 太 經 濟 協 力 ( APEC ) 、 ASEAN 地 域 論 壇

(ARF)、亞歐會議(ASEM)等多邊組織來進行廣泛領域的關係強化。這樣可以 實現多樣而廣泛的合作,並借此將地區的潛力進一步挖掘出來。

第三,日本對於過去給亞洲各國人民造成的損失與傷害的歷史事實時刻保持深 切的反省與歉意,作為一個民主主義「和平國家」,日本會活用戰後這六十年的經 驗幫助其他國家順利走向繁榮與穩定,同時加強與地域之外國家及地區之間的對話 與合作,將亞太地區視為開放的一個地域。59

上文提到的三個方針當中,屢次提到要重視對中關係,並一再強調亞太地區合 作與開放的重要性。日本對中國以及亞太地區釋出了積極的訊息,同時,其想要在 亞太地區甚至整個世界有所作為的意圖可見一斑。

當然,在地區事務問題方面,日美具有共同戰略利益,日本依然堅持日美同盟 關係的外交基軸不變。相比於小泉執政時期,安倍在對美關係上投入的力量相對薄 弱,但這當然不表示他不親美。小泉曾強調日美關係是「世界中的日美關係」,亦 即,他有意將美日同盟從遠東的範圍拓展到世界性的同盟關係,與美國一同在世界 範圍內在安全、和平等領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安倍也繼承了這一原則,強調 在世界範圍內同美國的合作關係。安倍認為日本現階段還未擁有獨立確保安全的能 力,也因此必須要維持美日同盟、重視這一外交基軸的作用。

59 外務省,外交青書(2008),平成 20 年版(第 51 號),

<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08/pdf/>(下載與 2015 年 9 月 10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50 -

然而不同的是,安倍試圖轉變其過去「依附」、「追隨」美國的狀態,追求一 種積極「推動」甚至「合作」的關係。日本同時希望能夠有機會主導亞洲地區事務,

甚至想要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協助美國。因此,也將日美同盟定義為「面向亞洲及世 界的日美同盟」。

在此基礎上,日本提出為了加強亞洲的團結與合作,同時強化日、美、澳、印

(印度)、韓關係,其自身要轉向一種「有主張的外交」。而所謂「有主張的外交」

首先就體現在 2006 年日本針對朝鮮試射導彈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了制裁議案,亦 即日本要在對朝制裁等事務性問題上發揮其作用。安倍還提出「亞洲門戶構想」,

試圖在新的國際形勢下確定日本在亞洲的主導位置。對日本而言,日韓關係與日中 關係是有區別的,日本和韓國都是自由民主國家,擁有一致的價值觀,這也是一種 牽制中國的方法。

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規定,「締約各國在日本施政下的領域內, 任何一方受 到武力攻擊都被看作是對本國的和平與安全的危害,並將根據本國的憲法規定和程 式採取行動對付共同的危險。」亦即,日本受到攻擊時會受到來自美國的庇護,而 行使這一行動的根據便是「集體自衛權」,然而當美國受到攻擊時日本卻沒有前往 援助美國的根據,其原因就在於日本自衛隊只能防衛而沒有行使「集體自衛權」的 自由。因此,美日安全條約是不具有對等性的。60眾所周知日本憲法第九條規定其 不能擁有武裝力量、不能與他國交戰,因此日本的自衛隊也無法在海外執行任務,

更不能在世界範圍內與美軍進行安全上的合作、為維護世界和平出力,因此阻礙其 往「正常國家」的方向邁進,也就不可能有「入常」的一天,這都是日本戰後政治 中最重大的問題。

然而,安倍認為如今日本已不是戰敗國,而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有理由成 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並且日本可以在反恐、維和等領域積極地參與進來,做 出國際貢獻。中日雙方在溝通時,在聯合國改革的問題上,同意就包括安保理事會

60 安倍晉三,陳悅文譯,邁向美麗之國(臺北:前衛出版,2007),頁 1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51 -

在內的改革的必要性及相關問題上加強對話。可見安倍對中絕非一味釋放善意,他 一直都保持他在外交上的基本信念沒有動搖。

第六節 小結

2006 年 9 月 20 日,安倍晉三以高票擊敗對手麻生太郎,成為日本戰後最年輕 的首相。上任後即刻訪中一舉,不僅使首腦互訪與會談得到恢復,重新開啟了中日 高層間對話,還保障了中日關係的發展方向,進而帶動民間交往的不斷擴大、經濟 合作的漸入佳境。而自民黨也順風順水地於 10 月 22 日舉行的眾議院兩個議席補選 中取得了全勝,安倍的執政地位初步得到鞏固。根據日本《朝日新聞》的報道,自 民黨幹事長中川秀直在選舉揭曉後稱:「安倍首相得到了國民的信任。」日本《讀 賣新聞》10 月 18 日發表的最新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安倍內閣支援率達到 70%,居 戰後歷屆內閣支持率第三位,這也讓他被視為日本政壇的新希望。而支持安倍的第 一個理由是「給人清新的印象」,達 52%,其次便是「外交政策值得期待」,達 29%。

然而好景不長,2007 年 9 月 12 日,安倍毅然宣佈辭去首相一職。最直接的因 素是其內閣醜聞頻出導致自 2006 年年底開始支持率大幅下跌。事實上,迫於養老 金問題、財務醜聞以及失言等諸多問題,安倍內閣一直飽受指責,因此他曾於 2007 年 8 月 27 日進行了內閣的改組。然而新上任的農相遠藤武彥、總務大臣增田 寬、環境大臣鴨下一郎又再次被抓到政治醜聞,對安倍政權的形象造成了毀滅性打 擊,最終不得不以告病辭去首相收場。

暫且不談安倍在政治上的經驗不足,且看他在外交、特別是對中政策上的重視,

便可窺出其建立「自信大國」的決心。安倍在上臺後,一方面,在參拜靖國神社、

修正侵略歷史的問題上保持曖昧態度、主動修好被小泉時代嚴重破損的中日及日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52 -

關係,將施政重心顯著力於外交、充分顯示了對中關係改善的好意;另一方面,仍 堅持要清算戰後日本所背負的戰爭包袱,試圖改變輕視軍事的戰後路線、恢復其在 國際上的地位,爭取「入常」。安倍在對中政策上的積極性也都是為了實現恢復國 際地位之目標的務實之舉。

畢竟在亞洲,中國就占了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加之其在政治、安保、經濟 方面迅速崛起,亦即一種罕見的構造性的變化已發生。對這一階段的日本來說,如 何應對中印的崛起,首先事關自身的發展問題。特別是日中關係對於兩國來說都是 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這也是雙方的一項基本共識。雖然小泉時期兩國在政治上 的關係較為僵硬,卻也不影響雙方經濟往來以及人才交流之持續擴大、相互依存之 不斷深化,這些都表明中日關係有牢固的基礎,兩國國民亦開始習慣這樣密切的關

畢竟在亞洲,中國就占了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加之其在政治、安保、經濟 方面迅速崛起,亦即一種罕見的構造性的變化已發生。對這一階段的日本來說,如 何應對中印的崛起,首先事關自身的發展問題。特別是日中關係對於兩國來說都是 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這也是雙方的一項基本共識。雖然小泉時期兩國在政治上 的關係較為僵硬,卻也不影響雙方經濟往來以及人才交流之持續擴大、相互依存之 不斷深化,這些都表明中日關係有牢固的基礎,兩國國民亦開始習慣這樣密切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