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加強對多層次對話:構築「戰略互惠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45 -

第四節 加強對多層次對話:構築「戰略互惠關係」

實現高層互訪以來,雙方也都更加意識到推進「戰略互惠型關係」的重要性。

前文所述安倍訪中也讓兩國在包括首腦、部長對話在內的多層次溝通迅速展開。

2006 年 11 月的 APEC 首腦會議以及 2007 年 1 月的 ASEAN 首腦會議上中日間都進 行了首腦會談,日本外交部長麻生與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也在 5 月的亞洲合作集會

(ACD)、7 月的 ARF 部長集會、12 月四次的外交部長會談。除此之外,2007 年 則借由國際會議的機會,於 4 月的 SAARC 首腦會議、5 月的 ASEM 外交部長會面、

6 月的日中韓外交部長會議中進行了中日外交部長的會談,並於 6 月進行了電話會 談。在行政上,2 月、5 月、9 月以及 2007 年 1 月,包括中日綜合政策對話在內,

不斷開展在廣泛領域中的對話。

透過這樣的會談,兩國外交部長在中日關係對雙方來說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 一這一點上達成共識,同一促進各領域中的交流合作,逐漸開始面向中日間的「戰 略互惠關係」之構築而進行具體的討論。

在雙方軍事領域的交流中,通過高層互訪所建立的共識固然重要,形塑了雙方 友好交流的基調,然而在防務方面的實際執行與協商中,防衛事務次官的安全磋商 才是重點。2006 年 11 月,在日中戰略互惠關係的框架下,日本防衛省事務次官首 屋武昌與中國解放軍參謀助理章沁生在第七次中日防務安全磋商中完成了這一關鍵 性的互訪。

在東海資源開發問題上依然懸而未決,這也是中日之間又一實質性的重大問題。

它不僅長期存在,且特別是在中日關係惡化時會變得格外突出。同為資源消費大國,

中日在能源上的競爭不可回避,無序的惡性競爭只會損害雙方的利益。目前,石油 輸出國賣給中國和日本的原油價格比其他國家要高,與中日能源過度競爭不無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46 -

2006 年舉行了四次關於的東海的中日會議,兩國從法律、經濟、政治等角度 進行討論,安倍在訪中時在維護東海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上有共同的認識,為了 早日實現這一目的,之後的首腦會談和外交部長會談中,雙方再次確認將尋找彼此 能夠接受的解決方法。隨後,為了跨越雙方認識偏差的難關,又經歷了局長級別的 多次協議,討論都觸及到了問題的核心,甚至也在首腦及外交部長級別的會議中也 進行了討論,可見雙方對待摩擦的態度是相當積極的。

目前中日在節能領域展開的民間合作已經非常廣泛,期待政府強力支持的呼聲 也日益高漲。所以,安倍不僅會積極推進能源合作以及新能源開發,兼顧參與能源 投資的民間利益,而且會利用能源合作帶動日本經濟向前發展。安倍從組閣時在經 產省的人選問題上的決策,看得出安倍對這一問題是很用心的,日本經產省大臣手 握資源鑽探權,這直接關係到東海問題。改善中日關係比東海問題更為迫切,安倍 起用甘利明,而 11 月的日中首腦會談上,安倍提議建立節能環保官民合作以及能 源政策對話,12 月甘利明與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在這一問題上達成一致。隔年溫 家寶訪日時雙方提交了關於環境保護合作以及能源合作的共同聲明。

安倍在中日關係上的決斷將影響兩國在經濟合作方面的發展走向,毋庸置疑,

雙邊關係的緩和趨勢將帶動和加快該產業的發展,反之則受其制約。因為,能源的 合作不僅需要經濟上的互動,更需要政治和文化的融合,讓中日兩國能源部門和企 業翹首以盼,謀求更大的能源合作和發展機會。

學者間對話方面,根據安倍訪中之際兩國間達成的協議,中日歷史共同研究的 第一次集會於 12 月 26 日至 27 日在北京召開,2007 年 3 月進行了第二次集會,並 決定在 2008 年向兩國政府提交報告書。共同研究是通過加深對歷史的客觀認識而 增進相互之間的理解為目的的,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的三十周年的 2008 年,

將提出研究成果。另外,「新日中友好 21 世紀委員會」的第四次、第五次集會也 在 3 月與 10 月召開,會議將如何為兩國的「戰略互惠關係」做出貢獻而進行了討 論,接著,隔年 6 月,第六次集會在日本秋田縣舉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47 -

2007 年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 35 周年,考慮到中國對日本的理解依舊有不夠充 足的方面,为了增进兩國人民交流,日本政府將 2007 年定為「中日文化・体育交 流年」,為了將日本戰後六十年的道路以及日本的最新面貌展現在中國民眾眼前,

決定開展政府、地方與民間合作下的各種文化交流和紀念活動。同時,作為「21 世紀東亞青少年大交流計畫」的一環,「中日 21 世紀交流事業」也不斷強化,約 2000 名中國高中生來到日本進行交流,中國方面則招募了約 300 名日本高中生訪 中。安倍後的福田時期,在此基礎上將 2008 年定為「日中青少年友好交流年」,

並制定了從 2008 年開始的四年間達成每年四千人規模的青少年交流計畫。

另外,中日兩國領導在通過交流年讓中日交流飛躍發展、突破 500 萬人上達成 了一致。僅僅 2007 年一年,兩國間便實現了三百件以上的紀念活動,包括將著名 女演員酒井法子命為文化大使、乒乓球選手福原愛命名為體育親善大使,在北京舉 行的「中日 Super Live」等等,「中日文化・體育交流年」確確實實使中日間的民 間交流更加豐富、活躍。

另外,在領事、治安等領域,中日間的合作隨之顯得更為重要,6 月第十二屆 中日領事當局會議在東京開辦,就出入境管理、治安問題、調查、本國國民保護以 及司法領域的合作問題進行了意見交換。

根據中國國家數據統計局以及日本總務院統計局的統計,2005 年中日間的人 員流動達到 417 萬人次(訪中達到 339 萬人次,訪日約 78 萬人次);2006 年則增 長到 473 萬人(訪中達到 375 萬人次,訪日增至 98 萬人次)。2005 年,中國的在 留日本人突破 10 萬人,日本在住的中國國籍外國人則超過了 50 萬人;2006 年,則 分別增至 12.5 萬人以及 56 萬人。這些數字表明,民間往來在中日關係中的重量,

這樣的交流日益擴大。進入 21 世紀以來,網路以及大眾媒體的飛躍式發展使輿論 對外交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外交政策上的成功不僅需要他國的理解,更需要該國 國內民眾的支持。日本外務省加強在國外宣傳和文化交流的力度,投入更多精力在 傳遞日本魅力和促進各國民眾交流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