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106 -

政壇發生政權論題,自民黨再次上臺,安倍需要展現強勢風格,修復民主黨時期民 間對政府與國家政治的失望,一舉改變國內政治、經濟狀況,完成「重奪日本」的 大業。這也是第三模式,即安倍個人的最終政治目標,而在實踐其政治理念的過程 中所展現出的務實性與暫時迴避性,都是一種靈活的妥協。

而這三個模式在不同階段又是如何作用的?首先兩次安倍政權中第三模式從根 本上是不變的,我們可以將它視為安倍對中政策決策中的自變量。第一次安倍政權 期間,在國際環境這一因變量的壓力下,安倍政權不得不做出暫時妥協的決定,藉 由與鄰國中國的關係之改善恢復日本在亞洲以及國際的影響力。第二次安倍政權期 間,首先日本政治已成為失去民心的一團散沙,其次中日民間相互觀感已達到最差,

因此為了重新贏得民眾的信賴與支持,安倍履行了對中強硬的方針。亦即,在中日 之間,矛盾衝突與共同利益總是同時存在的,而選擇站在衝突這一端還是選擇共同 利益這一端就要看決策者如何權衡個人、國內與國際三個模式在當下的重要性。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第一,本文在利用歷史文獻分析時,多使用中文與日文資料,其中對日文資料 的理解程度也有待加強,又因為英文能力尚淺,英文文獻的參考不足。為了達到研 究的客觀性,有必要梳理更多日文資料與英文資料,並對其有更深的理解。除此之 外,隨著安倍政權時間上的拉長,對兩次安倍政權外交領域的研究將會更豐富、更 具有參考意義。因此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對兩次政權進行比較研究則可以達到更好 的對比效果。

第二,本文的研究對像是安倍兩次政權的對中政策。第一次安倍內閣已結束,

第二次政權仍在進行中,因此在研究的時間範圍選取上,筆者只能截止至第二次政 權未結束的 2016 年以前,此後的安倍政權之對中政策有待研究。隨著國際與國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107 -

因素的不斷轉變,安倍政權在接下去的外交政策以及對中政策的決策上會不斷做出 路線變更,而其中的變與不變、以及為何而變,作為研究課題值得深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108 -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專書

王新生,2008,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政治卷,北京:社會科學出 版社。

王新生,1997,現代日本政治,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沈家銘,2014,21 世紀日本對中外交決策模式研究——以日中戰略互惠關係為例,

臺北:致知學術出版社。

徐之先,2002,中日関係三十年(1972~2002),北京:時事出版社。

張歷歷,2007,外交決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劉江永,2007,中國與日本:變化中的「政冷經熱」關係,北京:人民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田中明彥,回顧中日邦交正常化 30 年,日本學刊,2002 年第 4 期,頁 19~30。

河邊一郎,日本的外交政策與外務省,日本學刊,2004 年第 2 期,頁 107~116。

朱鋒,權利變更:認同對立與戰略選擇――中日關係的戰略未來,世界經濟與政治,

2007 年第 3 期,頁 16-25。

邱靜,兩次安倍內閣的「價值觀外交」,外交評論,2014 年第 3 期,頁 66~82。

吳寄南,淺析智庫在日本外交決策中的作用, 日本學刊,2008 年第 3 期,頁 16~

2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109 -

郭定平,論戰後日本政黨在外交決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學刊,2003 年第 2 期,頁 48-62。

畢宏雲,外交決策及其影響因素,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 年第 1 期,頁 11~16。

侯建良·王珊,安倍政權對華戰略的轉變及其影響,東北亞學刊, 2013 年 7 月第 4 期,頁 17~21。

張沱生,中日關係的現狀與前景,國際政治研究,2015 年第 1 期,頁 43~50。

張耀武,中日關係中的「破冰」與「結冰」――從第一次安倍內閣到第二次安倍內 閣,大連大學學報,2013 年 8 月,第 34 卷第 4 期,頁 17~22。

馮昭奎,國際政治環境變化與中日關係,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 年第 11 期,頁 11 ~16。

馮昭奎,復交 40 年:中日關係中的美國因素,日本學刊,2012 年第 5 期,頁 49~

64。

蔡亮,論安倍內閣外交政策的兩面性,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3 年 3 月第 2 期,

頁 1~13。

蔡亮,安倍內閣對華「戰略對沖」政策及中國的對策思路,日本研究,2013 年第 2 期,頁 65~71。

黃大慧,冷戰後日本的「價值觀外交」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2007 年第 5 期,

頁 43~47。

廉德瑰,日本在美國「重返亞太」背景下的戰略選擇,東北亞學刊,2012 年 3 月 (創刊號),頁 11~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110 -

劉泰廷、洪銘德,劍指中國:日本對亞洲的安全戰略,全球政治評論,2014 年 4 月,

頁 139-152。

貳、日文部份

一、專書

安倍晋三,2006,美しい国へ,東京:文藝春秋。

安倍晋三,2014,日本の決意,東京:新潮社。

浦野起央,2002,尖閣諸島・琉球・中国―分析・資料・文献 日中国際関係史,

東京:三和書籍。

丹羽宇一郎,2014,中国の大問題,東京:PHP 研究所。

五百旗頭真(編),2007,戦後日本外交史(新版),東京:有斐閣。

外務省(編),外交青書2006、2007、2012、2013,東京:日経印刷。

酒井哲哉,2013,外交思想 (日本の外交 第 3 巻),東京:岩波書店。

佐藤英夫,1989,対外政策,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産経新聞政治部・高橋昌之,2009,外交の戦略と志——前外務事務次官谷内正 太郎は語る,東京:産経新聞出版。

添谷芳秀,1995,日本外交と中国:1945-1992,東京:慶応通信。

谷内正太郎 ,2011,論集 日本の外交と総合的安全保,東京:ウェッジ 。 天児慧,2013,日中対立――習近平の中国をよむ,東京:築摩書房。

徳山喜雄,2014,安倍官邸と新聞 「二極化する報道」の危機,東京:集英社。

星山隆,2008,21 世紀日本外交の課題―対中外交、アジア外交、グローバル外 交,松山:創風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111 -

服部龍二,2011,日中國交正常化,東京:中央公論新社刊。

高原明生·服部龍二(編),2012,日中関係史 1972-2012 I 政治,東京:東京大學 出版會 。

古川萬太郎,1988,日中戦後関係史〔改訂版〕,東京:原書房。

細谷千博,1993,日本外交の軌跗,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

中江要介,2008,日中外交の証言,東京:蒼天社出版。

永野信利,1986,日本外交のすべて,東京:行研出版局。

野上忠興,2004,気骨——安倍晋三の DNA,東京:講談社。

宮本雄二,2011,これから、中国とどう付き合うか,東京:日本経済新聞出版 社。

毛利和子,2006,日中関係:戦後から新時代へ,東京:岩波書店。

二、期刊論文

浅野亮,中国の対外政策方針の変化,国際問題,2011 年 6 月第 602 号,第 36~

47 頁。

飯田将史,日中関係と今後の中国外交 「韜光養晦」の終焉?,国際問題,2013 年 4 月 No.620,頁 44~55。

柿崎明二,「民主党絶対的大敗北」に反射する自民党「相対的大勝利」,世界,

2013 年 2 月号,頁 60。

草野厚,対外政策決定の機構と過程,有賀貞ほか編,講座国際政治(4)(日 本の外交),東京大学日本会,1989 年,頁 55~56。

高原明生,中国にどのような変化が起きているか,世界,2010 年 12 月号,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112 - 124~132。

西尾幹二,安倍政権の世界史の使命,WILL,2013 年 3 月,頁 36。

日本国際フォーラム編,変容するアジアの中での対中関係,2006 年 10 月,

<http://www.jfir.or.jp/j/activities/pr/pdf/28.pdf>。

PHP研究所政策提言,日本の対中総合戦略———「戦略的パートナーとしての中 国」登場への期待と日本の方策,PHP官方網站,2007年12月,

<www.research.php.co.jp/research/foreign-

policy/policy/data/seisaku01_teigen34_00.pdf>。

高原明生,習近平政権の外交政策と日中関係,第2回-2 国際情勢研究会報告2,

2013年,

<http://www.iist.or.jp/2013/h25-is-0709-1/>。

三、英文部份

一、專書

Allison T. Graham, 1971, Essence of Decision-Analyz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Boston:

Little Brown.

Allison T. Graham and Zelikow Philip, 1999,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New York: Longman.

Bix P. Herbert, 2000, Hirohito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Dower W. Jeffrey, 1999, Embracing Defeat: Japan in the Wake of World War II, New York: W. W. Nort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113 - 二、期刊論文

Callahan A. William, How to Understand China: The Dangers and Opportunities of Being a Rising Power,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31, 2005, pp.701~714.

Christopher W. Hughes, Why Japan Could Revise Its Constitution and What It Would Mean for Japan Policy, Orbis, Fall 2006, pp. 725~744。

David Shambaugh, Asia in Transition: The Evolving Regional Order, Current History, April 2006, pp.155~165.

Drifte Reinhard, 2003, Japan`s Security Relations with China Since 1989: From Balancing to Bandwagoning?, New York: Routledge Curzon.

Graham T. Allison, Conceptual Models and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ume 63, Issue 3, Sep., 1969, pp.689~718.

Hughes W. Christopher, Japan`s Re-Emergence as a Normal Military Power, Adelphi Papers, No.368/369, 20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114 -

附錄 兩次安倍政權海外出訪表格 壹、第一次安倍政權出訪時間表

日期 累積出訪次數 出訪內容

2006 年

(平成 18 年)

10 月 8 日-9 日 1 訪問中國、韓國

11 月 17 日-20 日 2 出席 APEC 首腦會談(越南)

以及正式訪問越南 12 月 8 日-10 日 3 訪問菲律賓

2007 年

(平成 19 年)

1 月 9 日-15 日 4 訪 問 歐 洲 各 國 ( 英 、 德 、 比 利 時、法)以及出席東亞峰會(菲 律賓)

4 月 26 日-5 月 3 日 5 訪問美國及中東各國(沙烏地阿 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 特、卡達、埃及)

6 月 5 日-9 日 6 出席歐盟日本首腦會談及 G8 海 利根達姆峰會(德)

8 月 19 日-25 日 7 訪問印尼、印度、馬來西亞 9 月 7 日-10 日 8 出席 APEC 首腦會談等(澳洲)

實際出訪 18 個國家與地區,累積出訪 20 個國家與地區。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日本外務省官網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117 -

9 月 26 日-10 月 2 日 33 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美國)

以及訪問牙買加 實際出訪 57 個國家與地區,累積出訪 73 個國家與地區。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日本外務省官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