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化妝品牌之包裝設計參考建議

在潛在包裝設計創新性與品牌權益的量表中,兩者得分最高皆為 Too Cool For School,其次皆為 Etude House,且消費者對此兩個品牌的包裝創新性與品牌 權益皆有較高的認知,而對Nature Republic 與 The Face Shop 都較偏向較低的認 知,比較兩群的包裝設計要素後可發現,Too Cool For School 與 Etude House 皆 使用鮮明的顏色,造形上有別於一般的長方體紙盒形式有更多的變化,圖像也相 較於另外兩個品牌更為豐富有趣。

因此回歸到潛在包裝設計創新因素與品牌權益因素的關係式中,若期望消費 者對該化妝品牌有較高的認知,在包裝設計上建議可以特別強調「吸引注意進而 產生情感」因素,其對品牌個性與聲望的影響力最強,以及其次的「獨特性」因 素,可以在包裝的色彩、造形與圖像上多著墨,或使用異材質結合與特殊加工處 理,使該品牌與競爭品牌產生差異化,但仍需能適切的傳遞品牌精神,不可偏離,

使消費者感受到該品牌的個性而被吸引。強調「創造個人價值」因素則可以有效 的影響品質認知與領導力,訂立良好的品牌策略,針對目標客群進行包裝設計,

貼近目標客群的心,使目標客群可以藉由包裝投射出自我價值認同並感覺參與其 中,認為該品牌具有較高的品質而尊崇該品牌。如Etude  House 希望讓每個女孩 夢想成真,讓化妝變成是享受的過程,Too  Cool  For  School 則是將目標客群定義 為獨特的、展現自我風格的一群,兩個品牌皆直接將顧客型態納入品牌的DNA,

反觀Nature  Republic 及 The  Face  Shop,兩者的品牌理念皆是崇尚自然,無明確 的顧客參與理念,因此這兩者所設計之包裝則較難讓顧客對其個人價值感到認 同。  

參考文獻  

一. 期刊、雜誌  

田祖武、許家甄、鍾宜靜(2004)。品牌價值衡量模式建構分析。政大智慧財產評論,

2(2),109-132。

林金雀(2003)。臺灣化粧保養品產業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化工資訊與商情,4,94-96。

張漢宜(2007)。專訪資生堂創意總監,揭開山形季央設計心法。天下雜誌,376,146-148。

許杏蓉(2004)。論商業包裝造形的設計美學。藝術學報,74,71-80。

陳振燧、洪順慶(1998)。顧客基礎的品牌權益建立之研究。管理學報,15(4),623-642。

曾光華(2014)。缺乏感知缺乏感知,行銷有障礙。天下雜誌,539,88。

嚴貞、林淑媛(2010)。包裝設計效益對品牌權益影響之變項探討。設計學報,15(1),

71-91。

Abernathy, W.J. & Clark, K.B. (1985) Innovation: mapping the winds of creative destruction.

Research Policy, 14, 3-22.

Barwise, P. (1993, March) Brand equity: Snark or Booj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0, 93-104.

Biel, A.L. (1992). How brand magic drives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the Advertising, 31, 8.

Farquhar, P. H. (1990). Managing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0(4), 7-12.

Higgins, J.M. (1995). Innovation: The core competence. Strategy & Leadership, 23(6), 32-36.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5.

Keller, K. L. (1993).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7(1), 1-22.

Kim, P. (1990). A perspective on brand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7(4), 63-67.

Mike, B., Kalala, A. B., & Russell, A., (2004, July). Brand equity in the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 33(5), 371-380.

Netemeyer, R. G., Krishnan, B., Pullig, C., & Wang, G., (2004, February).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Measures of Facets of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7(2), 209-224.

O’Brien, R. M. (2007). A Caution Regarding Rules of Thumb for 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s.

Quality & Quantity, 41(5), 673.

Park, C. S., & Srinivasan, V. (1994). A survey-base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understanding brand equity and extendibi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1(2), 27-88.

Ranagaswamy, A., Burke, R., & Oliva, T. A. (1993). Brand equity and extendilbility of brand nam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10(1), 61-75.

Simon, C. J. & Sullivan, M. W. (1993). The Measurement and Determinants of Brand Equity:

a Financial Approach. Marketing Science, 4, 66-71.

Smith, J. M., (1991). Brand Equity and the Analysis of Customer Transactions (pp.91-110).

Science Institute.

Srivastava, R. & Shocker, A., (1991). Brand Equity: A Perspective on Its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91-124.

Yoo, B. & Donthu, N., (2001, April).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nsumer- Based Brand Equity Scal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New York: , 52(1), 1.

二. 書籍  

朱陳春田(1991)。包裝設計。台北市:錦冠出版。

李娟(2005)。包裝設計色彩。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

周旭華(譯)(1980)。Competitive Strategy(原作者:Poter, M, E.)。台北市:天下 文化。

邱永福(1996)。圖文編輯。台北市:藝風堂。

邱標麟(譯)(1991)。化粧品的實際知識(原作者:垣原高志)。台南市:復文。

洪慧芳(譯)(2016)。創新的10個原點(原作者:Larry Keeley, Ryan Pikkel, Brian Quinn

& Halen Walters)。台北市:天下雜誌出版。

涂津堂(2009)。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三民。

張麗卿(1996)。現代化妝品概論。台北市:高立。

郭慧琳、林延德(譯)(2004)。包裝設計(原作者:Giles Calver)。新北市:視傳文 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陳正平(譯)(2005)。後發制人:聰明企業如何不創新也能主宰新市場(原作者:

Constantinos C. Markides & Paul A. Geroski)。台北市:臉譜出版。

陳永昌(2007)。品牌之價值。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藍美貞、高仁君(譯)(2004)。公民品牌,感性行銷(原作者:Marc Gobe)。台北 市:天下雜誌出版。

顏鎮榮(1998)。設計字法。台北市:全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藝風堂編輯部(1986)。標準字設計。台北市:藝風堂。

譚天(譯)(2014),當代最具影響力14位大師談創新(原作者:Stuart Crainer & Des Dearlove)。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蘇宗雄(1985)。文字造型與文字編排。台北市:檸檬黃出版。

Aaker, D. A.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Aaker, D. A. (1996). Building Strong Brand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ettina von Stamm (2003). Managing, Innovation, Design and Creativity. West Sussex,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 Ltd.

Bezerra, C., & Owen, C. L. (2000). Evolutionary Structured Plan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Design.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lackston. M. (1993). Beyond brand personality: Building brand relationships. In D. Aaker &

A. Biel (Eds.), Brand equity and advertising: Advertising's role in building strong brands (pp. 113-124). Hillsdale, NJ: Erlbaum

Brasco. (1988). How Brand Name are Valued for Acquisitions. In: L Leuthesser, ed.

Cambri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Christensen, C.M., & Raynor, M.E. (2003). The Innovator's Solution: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ccessful Growth.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Ericsson K. & Simon H.A. (1993). Protocol Analysis: Verbal Reports as Data (Revised Edition). Cambridge: MIT Press.

Howard Milton (1991). Packaging Design. London, UK: The Design Council.

Lafley, G.A., & Chararan, R. (2009). The Game-Changer: How You Can Drive Revenue and Profit Growth with Innovation (pp. 8-15). New York: Random House.

Luecke, R., & Katz, R. (2003). Manag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Oakley, M. (1990). Design Management: A Handbook of Issues & Method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Prahalad, C. K., & Krishnan, M. S. (2008). The New Age of Innovation: Driving Cocreated Value Through Global Networks. NY: McGraw-Hill.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Schumpeter, J.A. (1934).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oston, MA: Harvard.

Shocker, A. D., & Weitz, B. (1988). A perspective on brand equity principles and issues. In L.

Leuthesser (Ed.), (pp. 88-104).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Stevens, J. (2002). 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4th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tobert, P. (1989). Alternative Methods of Brand Valuation. In: J. Murphy, ed., Brand Valuation: Establishing a Ture and Pair View. London: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三. 論文   內外銷值。取自https://www.cosmetic.org.tw/info/industry/77-tw/531-2012-11-26-08 -43-43.html。

林金雀(2005年1月7日)。兩岸化妝保養品產業發展介紹。ITIS產業資訊服務網,取自 http://www.itis.org.tw/。

金真慶(2010年8月19日)。明洞化妝品品牌店外國「掃客」歸國後成回頭客【新聞群 組】。取自http://china.joins.com/big5/article.do?method=detail&art_ id=

50003。

貿 協 全 球 資 訊 網 (2012 年 12 月 31 日 ) 。 韓 國 化 妝 品 市 場 逆 勢 成 長 。 取 自 http://www.taitraesource.com/page03.asp?mag_id=57715。

盧介華(2014年12月12日)。不容小覷的韓妝熱潮,全台發燒【新聞群組】。取自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212/438155.htm.。

Etude House官方網站(2015)。取自www.etudehouse.com.tw。

Nature Republic粉絲頁(2015)。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NATURE REPUBLIC TAIWAN/。

The Dieline(2013年6月23日)。The Dieline Package Design Awards 2013: Health & Beauty, 3rd Place– Dinoplatz 。 取 自 http://www.thedieline.com/blog/2013/6/23/the-dieline- package-design-awards-2013-health-beauty-3rd-pla.html?rq=too%20cool%20for%20 school。

The Face Shop官方網站(2015)。取自http://www.thefaceshop.com.tw。

Too Cool For School官方網站(2015)。取自http://www.toocool.com.tw。

附錄一、訪談邀請函內文  

...您好:

我是臺灣師範大學設計所視覺傳達設計組的研究生,正在進行個人論文研 究,為了研究所需,因此向您詢問是否有幸可以與您進行訪談。本研究題目為「化 妝品包裝設計的創新與品牌權益關係之研究—以韓國彩妝品牌為例」,目的在於 瞭解包裝設計的創新與品牌間之關係,欲請教您有關於包裝設計、品牌與韓國彩 妝品包裝設計(於訪談中提供樣品)的相關問題,希望可以藉由訪談整理出包裝 設計的創新要素,進而提供未來臺灣化妝品產業包裝設計的改良與建議,而您的 專業符合本研究條件,期望您能提供豐富而寶貴的設計經驗,協助參與本研究。

預估進行時間約30-45 分鐘,訪談日期希望可於 11/9(三)前,時間及地點 以您方便為主,為了後續資料整理與分析之便,訪談過程將會全程錄音,內容僅 供研究使用。有關本研究之任何問題與建議,也請您不吝指教,在此誠摯地邀請 您參與本研究,謝謝您撥冗閱讀此信,並靜候您的佳音。

平安順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班 指導教授 嚴 貞 博士 研 究 生 許庭瑋 敬上

附錄二、化妝品包裝設計創新性與品牌權益關係

05 每 月 可 支 配所得:

☐ 無 ☐ 10,000 元以下 ☐ 10,001-30,000 元

☐ 30,001-50,000 元 ☐ 50,001-70,000 元 ☐ 70,001-90,000 元

☐ 90,001-元以上

第二部分、共有四個題組,請觀賞完各題組的影片後回答問題。

(一)品牌A

本研究想瞭解您對「品牌A」包裝設計的看法,請依據您的直覺圈選符合之同意程度。

「品牌A」之包裝設計如影片所示:

品牌 A 包裝回顧

No 項目

(二)品牌B

本研究想瞭解您對「品牌B」包裝設計的看法,請依據您的直覺圈選符合之同意程度。

「品牌B」之包裝設計如影片所示:

品牌 B 包裝回顧

No 項目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普 通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01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造形吸引我的注意 1 2 3 4 5 02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顏色吸引我的注意 1 2 3 4 5

03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圖像吸引我的注意 1 2 3 4 5 04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材質很特別 1 2 3 4 5 05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表面有特殊加工處理 1 2 3 4 5 06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讓我有正向的情感連結 1 2 3 4 5 07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讓我感到愉悅 1 2 3 4 5 08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讓我感到喜愛 1 2 3 4 5 09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讓我有期待拆開的感覺 1 2 3 4 5 10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讓我有想使用該產品的感覺 1 2 3 4 5 11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有呈現自然的氛圍 1 2 3 4 5 12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讓我想要擁有這個產品 1 2 3 4 5 13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能彰顯我的品味 1 2 3 4 5 14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能突顯我的身份地位 1 2 3 4 5 15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讓我覺得若我擁有它會使自己與眾不同 1 2 3 4 5 16 我認為品牌B 的包裝具有創新性 1 2 3 4 5 17 透過品牌B 的包裝,我認為該品牌是高品質的 1 2 3 4 5 18 透過品牌B 的包裝,我認為該品牌是彩妝類別中的領導者 1 2 3 4 5 19 透過品牌B 的包裝,我認為該品牌是受歡迎的 1 2 3 4 5 20 透過品牌B 的包裝,我認為該品牌具有創新 1 2 3 4 5 21 透過品牌B 的包裝,我認為該品牌備受尊崇 1 2 3 4 5 22 透過品牌B 的包裝,我認為比起競爭品牌我更想購買該品牌 1 2 3 4 5 23 透過品牌B 的包裝,我認為該品牌具有品牌個性 1 2 3 4 5 24 透過品牌B 的包裝,我認為該品牌具有吸引力 1 2 3 4 5

(三)品牌C

本研究想瞭解您對「品牌C」包裝設計的看法,請依據您的直覺圈選符合之同意程度。

「品牌C」之包裝設計如影片所示:

品牌 C 包裝回顧

No 項目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普 通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01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造形吸引我的注意 1 2 3 4 5 02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顏色吸引我的注意 1 2 3 4 5 03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圖像吸引我的注意 1 2 3 4 5 04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材質很特別 1 2 3 4 5

05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表面有特殊加工處理 1 2 3 4 5 06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讓我有正向的情感連結 1 2 3 4 5 07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讓我感到愉悅 1 2 3 4 5 08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讓我感到喜愛 1 2 3 4 5 09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讓我有期待拆開的感覺 1 2 3 4 5 10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讓我有想使用該產品的感覺 1 2 3 4 5

05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表面有特殊加工處理 1 2 3 4 5 06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讓我有正向的情感連結 1 2 3 4 5 07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讓我感到愉悅 1 2 3 4 5 08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讓我感到喜愛 1 2 3 4 5 09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讓我有期待拆開的感覺 1 2 3 4 5 10 我認為品牌C 的包裝讓我有想使用該產品的感覺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