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坊間論文對於傳統市場的定義與探討多以政府明訂的公有市場 為主,討論的主題也以傳統市場的建築、空間、使用狀態為分析依據。筆 者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認為傳統市場外圍攤販的買賣關係與買賣實踐,

也有重要的文化特色,需要被挖掘與探討。

菜市場應該要包含裡面跟外面的範圍,因為市場內外賣的東西都 差不多,像我這種上班族買菜的時間有限,常會到固定攤位去買菜,

如果想買生活用品也會騎車晃一圈就能買到,婆婆買菜經驗幾十年,

哪幾攤固定在賣什麼都知道,如果她沒辦法出門,就會叫我去三媽臭 臭鍋前面買,所以我是覺得裡面外面都應該是菜市場(消費者 B,

2010)。

傳統市場外圍攤販常是因應被政府所劃定的市場範圍外所出現,因為 多數消費者仍然不習慣走進建築物內所劃定的市場範圍,為求便利總是在 外圍購買而達到採購的目的,市場外的攤販在時間上與便利上取勝。

第一節 傳統市場的定位

傳統市場,俗稱「菜市場」,是指個別攤商集中零售農產品、雜貨、

百貨或飲食等的交易場所。2傳統市場可說是人們日常食、衣、住、行最密 切相關者,因為人的聚集,而有市場的需求,無論趕集或固定店家的形成,

「便利性」為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定時(期)、定點的「市場」,滿足 人們民生需求的便利,因此市場必定有其易達性(不能太遠);另一方面 對於店家而言,市場也確保人潮的聚集,所以熱鬧常是市場給人的普遍印 象。

傳統市場在現今演變的規模經營現況、相關零售業態競爭衝擊、社會 文化與經濟發展的現象中,儘管經歷了零售現代化、都市化的過程,部分 公有傳統零售市場確有日漸式微的情況,但傳統市場仍有不可取代的社會 文化價值,其背後所隱藏的構成要素,或是聚集人群的動態、社會消費結 構的轉變,加上服務規模的消長或是軟硬體設備無法互相配合,會導致無 法滿足現今的消費型態。

傳統市場依主管單位不同,政府規範為公有或私有傳統零售市場;傳 統市場的經營單位以攤商為最小經營規模,所提供之貨品樣式甚多,從吃 的到用的,從穿的到玩的,幾乎無所不包。從探討傳統市場服務屬性與經 營特性,可作為本研究之參考。

在零售市場的型態中,除了公有傳統市場、私有傳統市場,尚有(臨 時)攤販(集中區)。經營模式可分為六大樣貌:

2 依據台北市零售市場管理規則第 4 條。

1.多屬早市買賣的市集。

2.以承租契約作為規範權利義務的工具。

3.多為日常生活必需品、生鮮食品、熟食等零售買賣之市場。

4.經營時間與方式隨管理機關及市場管理者或商販而異。

5.部分傳統市場在經管策略上有傾向「超市化」的現象。

6.逐漸有傾向委由民間組織負責經營管理的趨勢。

其服務特性,除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交通,更可以產品的優劣 與價格的高低來做為消費者購物的優先選擇,特性可從下列五大點來深入 了解,包含:

1.人與人面對面的銷售服務型態,容易產生較佳的人際互動。

2.生鮮產品具吸引力,販售產品具多樣性,價錢較有彈性。

3.鄰近人口聚居處,通常交通較為便利。

4.可以貨比三家,具殺價及購物的樂趣。

5.一般較具有地方鄉土人情味、氣氛比較熱鬧。

傳統市場的優勢特點,在於各個場域的地方性,消費者的認知差異也

會因為背景環境的不同而改變,主要以市場鄰近社區的家庭主婦為主;一 方面因為它是鄰里性公共設施,其財貨提供地方居民共享,提供基層民生 需求,另一方面,它是商業設施,其必要性活動,在任何場所任何條件下,

都可進行交易活動,及其他除此外所衍生出的社會活動。另外,直接面對

面的服務接觸是傳統市場的服務方式,也是傳統市場經營銷售最大的特點 之一,透過顧客與服務傳遞系統的互動,包括攤商人員、實體設施以及其 它有形的因素,顧客出現在服務過程中,扮演服務參與者的角色,這一點 已經廣為服務管理者和設施設計者所看重。

傳統市場的經營方式與多樣化的販售物品,為其獨具之特色,也是其 長久以來存在的原因,現今傳統市場面臨零售體系轉變的衝擊,如何在未 來同時保存其舊有特色並重新創造新契機,必須先從認知原有經營型態開 始,經營型態又包含了,經營內容、經營方式、物流體系,也可依經營者 來作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