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南海聲索國對美國南海政策之反應

第三章 美國南海政策的制定與落實

第五節 南海聲索國對美國南海政策之反應

南海五國六方的聲索國中,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皆東協成員。

東協首先由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泰國於1967年成立,

最早是以反對共產主義的功能組織而成,隨著冷戰結束,蘇聯與美國

69 同註 25,頁 87-88。

70 同註 63,頁 30-31。

71 請參考表一。

勢力退出東南亞後,轉型為經濟發展的協議體。近年,考慮到國家與 區域安全之情報交流,除了經濟發展外,亦朝政治、軍事安全合作。72

壹、 期待大國維持區域平衡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東南亞國家與美國、中國關係的越來越緊密,

在經濟議題上,東南亞國家在1997年的金融危機,受惠於中國不放任 人民幣貶值,至今也因地緣以及市場因素,與中國維持緊密的經貿關 係;在安全議題上,因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與中國在南海 有領土爭議,故對中國有著矛盾情結。美國的太平洋司令部與第七艦 隊「被公認是維持區域穩定的重要保證」。73

而東協成員對中國的主要對策則為「謹慎觀察與積極的交往獲取 利益」,雖然擔心中國可能會改變東南亞區域安全的平衡,但仍不把中 國 視 為 潛 在 威 脅 , 以 避 免 變 成 「 自 我 實 現 的 預 言 」 (self-fulfilling prophesy)。74

總體而言,東南亞國家希望美國與中國可以共同維持區域的穩定,

不希望有任何一方主導該區域,以防止冷戰時期兩極化的現象。75

貳、 以東協區域論壇多邊協商解決爭端

在爭端解決方面,東協致力於透過正式性會議與協議來解決,並 主要以東協區域論壇來推動。76 東協首次對區域內安全問題作出表態

72 同註 25,頁 80-81。

73 山本正、普雷尼・錫帕瑞(Pranee Thiparat)、阿布・阿山(Abul Ahsan)著,黃瑋傑譯,美國在亞洲

的角色:亞洲觀點,(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 92 年 11 月),頁 36。

74 陳欣之著,李英明、張亞中主編,東南亞安全,(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年 10 月),

頁 164。

75 同註 73,頁 33-41。

的項目,即是南沙群島的主權爭議,可以看出東協各成員國對南海爭 端解決之重視。但儘管部分聲索國如菲律賓積極推動東協提出具體議 程,其他成員國仍以不刺激中國,以避免引發衝突作為指導原則,77未 能有效率地達成目標。

東協國家在面對中國與美國兩大強在南海區域競逐中,在南海政 策上傾向同意由美國主導之尊重國際法、和平解決爭議等原則,使東 協國家在南海政策上大致有趨於一致的現象。不過,由於東協各成員 國經濟發展不同,與中國之經貿合作緊密度不同、地緣分佈下,對於 潛在威脅的觀點不同、加上並非所有成員國均為南海聲索國,故在南 海問題上,東協未必能維持中立性,還是會受到來自中國的影響。78

但是儘管有來自中國的威脅,卻因不願意淪為美國用以對抗中國 的棋子,卻因不願意淪為美國用以對抗中國的棋子,在經濟及軍事合 作層次,尋找兩強之間的平衡點,並試圖提高東協國家集團的地位。

自由航行即是一例。由於目前美國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權未受影響,故 此為假議題,是美國用以牽制中國、介入南海區域的理由,也為東協 國家引美國這一大國入南海與中國抗衡之強權。79

第六節 小結

不論是1974年中越西沙海戰或1988年中越的南沙衝突,美國雖緊 密監控情勢發展,但從未真正介入衝突。1995年與1998年兩次中菲美

76 同註 17,頁 435-436。

77 同註 74,頁 93。

78 Ralf Emmers, “ASEAN’s Search for Neutral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sian Journal of Peacebuilding, Vol. 2, No. 1(2014), pp. 70-72。

79 林肯立,「東協國家南海政策一致性趨勢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年),

頁 73、76-77。

濟礁事件中,菲律賓雖然試圖將爭議提升到國際層次,但卻未果,但 從美國在美濟礁事件後做出南海聲明之反應,可以看出美國對於南海 區域內之爭端的關切點在於:和平解決爭端、維持南海之和平穩定、

維持航行自由、主權爭議之中立立場、尊重海洋法規範。80

美國的南海政策在2001年發生轉變。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引發了 嚴重的外交危機,下半年美國遭逢911攻擊後,便將重心轉向反恐戰爭。

加上中國與東協成員在亞洲金融危機後於政治經濟上積極合作,於 2002年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OC),使南海情勢趨於和平與穩定,美 國對南海之關注逐漸下降。

然而,除了恐怖主義之新威脅外,美國亦留意傳統戰力之威脅,

特別是中國海軍的發展,可能會在未來影響到東海與南海情勢,或其 海洋權益的過度主張,威脅南海的航行自由;全球經貿發達的趨勢下,

更要維持貨物與商品之暢通,維持海上自由。

因此,美國對於南海航行自由之堅持從未改變。實踐上,美國透 過航行自由計畫作為美國維持南海區域權力平衡之手段。美國航行自 由計畫已有38年之久,也代表美國身為一海上霸權,長年以來對國際 海域自由航行權利之重視。在中菲第一次美濟礁事件後,美國國務院 首度正式發表「南海聲明」,強化美國對維持南海航行自由之立場。到 了小布希政府時期,雖需因應反恐戰爭,但仍在後期轉回亞太,首度 挑戰中國之專屬經濟區之越權主張。

80 同註 1。

聚焦1992年至2008年間所公布之航行自由計畫報告中,可以看出 美國針對南海聲索方之航行自由政策挑戰,多集中在領海之過度主張。

針對菲律賓、越南,挑戰其過度主張之直線基線;對臺灣則是挑戰其 主張直線基線以及要求外國軍艦通過領海須先行通知。對於專屬經濟 區之過度主張,僅有1998-2003年的馬來西亞(包含軍艦或軍機進入專 屬經濟區內的預先許可);針對中國之專屬經濟區之航行自由行動(包 含:專屬經濟區上空的管轄權、專屬經濟區內外國測量活動定為犯罪 的國內立法等),到2008年歐巴馬總統上台後方才積極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