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從地緣政治看印太戰略概念

第三節 印太地區新興國家的崛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第三節 印太地區新興國家的崛起

印太地區國際政治的縱橫裨闔,不僅只有美國與中國,此地區更涉及 了日本、印度、東南亞各國、甚至是澳洲及紐西蘭等諸多國家的利益。若 要說到從「亞太」轉為「印太」的核心因素,此地區新興國家的崛起勢必 無法忽略。中國雖然尚為發展中國家之列,但其重要性自 1990 年代起便已 被提及。

1992 至 1993 年間,美國費城的外交政策研究所發表《正在覺醒的巨 龍:亞洲真正的威脅來自中國》,掀起第一波「中國威脅論」,其思維邏輯 集中在中國經濟和軍事崛起擴張,渲染中美軍事衝突不可避免。同一時期 哈佛大學教授杭廷頓即發表「文明衝突論」,斷言儒家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 結合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天敵。第二波「中國威脅論」於 1996 年間臺海危 機前後,由此而起的美國國內對中國政策大辯論,集中在中國對臺灣海峽 的和平與穩定構成威脅等言論。第三波則是在1998 至 1999 年間,焦點在 當時的「考克斯報告」、「李文和案件」、「政治獻金案」等事件,再次提起 中國威脅論。103第四波則是進入21 世紀後的 2002 年,美國國防部的年度 國防白皮書和美國國會「美中安全評估委員會」撰寫的美中安全評估報告。

104近十年更是如火如荼,中國已被視為能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甚至部 分觀點認為,2050 年其將超越美國躍升為全球最大經濟體。105當然,也有

103 郭武平、吳昆財、孫國祥、連錦水、蔡昌言,「中國和平崛起:國際社會之威脅或夥伴?」,

歐洲國際評論2 期(2006 年),頁 171。

104 邵軒磊,「中國威脅論之解析-以日本相關研究文獻為例」,中國大陸研究 55 卷 3 期(2012 年),頁87。

105 國際知名會計事務所之一的資誠(PwC),於 2017 年 2 月公布一份《長期觀點:2050 年全 球經濟秩序將有什麼改變?》(The Long View: How will the global economic order change by 2050?)、亦即預測 2050 年世界經濟排名報告,認為在不久的將來,現今七大工業國(G7)將 被諸多新興國家取代,包含印度、印尼、俄羅斯、巴西和墨西哥等擁有龐大腹地與人口的新興 經濟體。中國將以58.5 兆美元(約 1,755 兆臺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稱霸全世界,但美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部分學者對於美國衰退、中國取而代之的觀點抱持不同看法。106

圖 2- 2:2000-2018 美、中、日、德、英、法、印等 7 國 GDP 趨勢107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自 2000 年開始,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 排名中,美國雖然持續維持其霸主地位,但中國成長的幅度不容忽視,相 較其他國家如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先進國家,中美兩國已遠遠超越 其他國家,印度此一新興國家亦擠入前十名之列(上圖最下方之曲線),趨 勢呈現穩定微幅成長,成為印太地區近年來相當受到矚目的國家。

國卻將落於印度的44 兆美元(約 1,320 兆臺幣)之後,以 34.1 兆美元(約 1,023 兆臺幣)成為 第3 大經濟體。參考來源:PricewaterhouseCoopers, “The Long View: How will the global

economic order change by 2050?,” <https://www.pwc.com/gx/en/world-2050/assets/pwc-world-in-2050-summary-report-feb-2017.pdf> (accessed 8 January 2018).

106 例如,美國哈佛大學的知名學者奈伊(Joseph Nye)曾於 2015 年發表專書《美國世紀的終 結?》(Is the American Century Over?),認為在國家三種力量:軍事力、經濟力、軟實力當中,

中國目前只能以經濟力超越美國,但甚至還要擔心周圍如印度、俄羅斯等競爭對手、或是日本 韓國等與美國友好國家的包圍,而美國未來將在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繼續保有優 勢。

107 數據來源:The World Bank, “GDP (current US$),”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CD?end=2018&locations=CN-FR-IN-US-JP-GB-DE&start=2000&view=chart> (accessed 9 November 2019).

單位:10 億美元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圖 2- 3:2000-2018 美、中、日、德、英、法、印等 7 國 GDP 成長率108

如以 GDP 成長率來看,變動幅度則較上圖更大,排名順序亦有所調 整,中國與印度的成長率自2000 年起均超越上述國家,2018 年分別為 6.1%

及 5.7%,其餘美、英、日、德、法則分別為 2.3%、0.7%、1.0%、1.2%及 1.5%,產生不小的差距。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指出,全球經濟正從金融危機中 逐漸復甦,但受到歐洲及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全球貿易和製造業的趨緩,

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以及金融市場的風險等因素,全球經濟於 2018 年約 為 3.6%,預計未來兩年將為 3.6%與 3.4%。美國 2018 年的增長率預計為 2.9%,2019 年整體平均下降到 2.6%,2020 年更落到 2.2%。2018 年歐元 區增長率為1.8%,2019 年則大幅下降至 1.0%,日本的經濟增長率預計為 2018 年的 0.7%,2019 年和 2020 年亦將幾乎維持相同的低成長率。109依其

108 數據來源:The World Bank, “GDP growth (annual %),”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DEFL.KD.ZG?end=2018&locations=CN-FR-IN-US-JP-GB-DE&start=2000&view=chart> (accessed 9 November 2019).

109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OECD sees global growth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所示,亞洲地區仍是以中國、印度及印尼為增長最快的國家。

圖 2- 4:2018 年至 2020 年世界及主要經濟體 GDP 成長率及預測110

中國的崛起與其在國際社會上的重要性,自上個世紀九零年代起即已 被提及,當時也是「亞太」時代開始受到重視的年代,然而如今「亞太」

已逐漸擴展為「印太」,因此我們不得不探討何以「印度洋」周邊國家受到 矚目,亦即東南亞及南亞區域的興起。

東協成立於 1967 年,起初主要基於冷戰時期反共立場,為加強東南亞 區域內政治與安全領域的合作,防止區域內共產主義勢力擴張,由印尼、

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新加坡等五國於曼谷共同發表「曼谷宣言」,正 式宣告「東南亞國家協會」成立。經過多年來汶萊、越南、緬甸、寮國、

柬埔寨等國陸續加入,如今成為具有十個成員國、一個候選國(東帝汶)

及一個觀察國(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龐大政府性國際組織。2015 年 11 月 22 日,東協十國於馬來西亞召開的第 27 屆高峰會簽署共同聲明,成立東

slowing, as Europe weakens and risks persist,” <https://www.oecd.org/newsroom/oecd-sees-global-growth-slowing-as-europe-weakens-and-risks-persist.htm> (accessed 15 November 2019).

110 參考來源:同上註。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南亞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AEC),在現有東協的貨 貿、服貿及投資自由化之基礎上,進一步整合以「單一市場」為主之經濟 共同體,並以2025 年前達到貨品、服務、投資、資金與技術勞工的五大自 由流通,進而促使其成為全球供應鏈的生產基地為目標。

東協主席由成員國依其所屬國家的英文首字字母順序輪流擔任,目前

(2018 年)由菲律賓擔任主席國。東協高峰會(ASEAN Summit)為東協 最高決策機關,由東協各國領袖組成,主要就經濟、文化等方面議題召集 討論,另外亦經常邀集區域鄰近國家參與,以加強雙方在各面向的合作關 係,最近一次於2017 年 11 月在菲律賓舉行,參與國尚有中國、日本、韓 國、澳洲、紐西蘭、印度、美國、俄國、加拿大與歐盟及聯合國秘書長古 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東協秘書處由各國外交部長通過於 1976 年 2 月成立,目前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Jakarta),其主要任務在策劃、促進以 及協同東協各利害關係團體的合作,以實現東協憲章中的各項原則與目標,

並更有效率地推動東協運作及其相關活動。東協秘書長(Secretary-General of ASEAN)由東協高峰會任命,任期 5 年,基本上為東協十國依其英文首 字字母順序輪替推舉。東協秘書長的任命條件需達各國部長層級,職務包 括籌畫、建議、協調及執行東協的相關活動。111現任秘書長為汶萊原外交 及貿易部常任秘書拿督林玉輝,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任職。除此之外,

東協尚有許多重要會議如外長會議、經長會議、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東亞高峰會(East Asia Summit, EAS)、亞歐會議(Asia-Europe Meeting, ASEM)等,透過與東協及其他各國的對話與交流,推動多邊對話 與協商機制。基於東協於國際社會的重要性,除東協十國之外,更有「東 協十加一」(中國)、「東協十加三」(中、日、韓)及「東協十加六等」(中、

111 臺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東協發展簡介」,

<http://www.aseancenter.org.tw/ASEANintro.aspx> (檢索日期:2018 年 1 月 15 日)。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8

日、韓、紐、澳、印度)等,在涉及共同利益與安全的政經議題上,促成 各國能有更為廣泛的對話機會。2011 年 11 月,美俄兩國首度參與東亞高 峰會。

東南亞各國成立東協已超過 50 年,雖然其經濟體仰賴出口、內部亦有 許多如貿易壁壘等問題,但東協區域內的經濟快速成長卻也是讓人對此新 興市場充滿興趣。BMI 研究機構指出,東協明年經濟成長率將達 4.9%,該 區人口逾6.2 億,經濟規模有 2.6 兆美元,因此有很大的投資潛力。由於東 協的勞動成本低廉、內部需求正在成長,以及基礎建設改善,使該區域成 為中國大陸以外另一個製造業興盛的區域。世界經濟論壇也預測,到2020 年,東協將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112不只如此,摩根大通(JP Morgan)

亦稱東協為「新興熱點」(an emerging hotspot),在中國經濟趨緩下,成為 全球投資者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30 年將可能成為繼歐盟、美國、中國之 後的第四大市場。113這樣的新興經濟體,擁有近十分之一的世界人口,且 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口平均年齡位於 35 歲之下。2014 年日本對東協貿易額 達到 2,204 億美元,而 2016 年印度對東協貿易額達到 584 億美元,預估 2022 年將提升至 2000 億美元,至於中國,2016 年達到 4,700 億美元,2020 年預計將超過1 兆美元。

112 聯合報,「東協 50 年 光鮮藏隱憂」,<https://udn.com/news/story/6811/2629051> (檢索日期:

2018 年 1 月 13 日)。

113 JPMorgan Chase & Co., “ASEAN'S BRIGHT FUTURE: GROWTH OPPORTUNITIES FOR CORPORATES IN THE ASEAN REGION,”

<https://www.jpmorgan.com/country/US/EN/cib/investment-banking/trade-asean-future> (accessed 12 January 2018).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圖 2- 5:2016 年東協 GDP 與該地區其他主要經濟體比較114

然而,這樣的經濟共同體仍面臨許多挑戰。東協是一個相當多元化的 組織,印尼幾乎佔該地區經濟總量的 40%,新加坡的人均 GDP 比寮國高 出30 多倍,比柬埔寨和緬甸高出 50 多倍。東協國家平均收入的標準差是 歐盟成員國的七倍多。這種多樣性延伸到文化、語言、民族和宗教。例如,

印尼的穆斯林幾乎佔90%,而菲律賓的羅馬天主教佔 80%以上,泰國的佛 教佔95%以上。115歐盟成員國大多具備穩定的社會制度、民主國家、市場

114 Australian Trade and Investment Commission, “ASEAN'S ECONOMIC GROWTH,”

<https://www.austrade.gov.au/asean-now/why-asean-matters-to-australia/asean-economic-growth/#figure1content> (accessed 13 January 2018).

115 Vinayak HV, Fraser Thompson and Oliver Tonby, “Understanding ASEAN: Seven things you 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