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5

第五章 結論:展望與挑戰

在地緣政治學的領域,「印太」一詞如今已經常為人所使用,包含期刊 論文及報章雜誌,亦時常出現在政治人物口中。政治學與地理學的交互影 響與發展,早在希臘羅馬時代即在探討地理環境對歷史發展演進的影響,

一如亞里斯多德及孟德斯鳩等學者。如放眼近代地理學的發展,李特爾、

洪堡、拉采爾、克哲倫與豪斯霍佛等人,將地理學的觀點與思想進化、分 析,讓國家成為自然界的一個有機體,其組織的成長、演化、衰亡及運行,

都仰賴於生存空間。「海權論」的馬漢與「陸權論」的麥金德更是將地緣政 治學帶往兩個不同方向的巔峰,不論成為世界強權的關鍵在於取得制海權 或是世界島的心臟地帶,這些學說提供後人於研究國際政治議題上一條明 確且有效的途徑。中國進行「一帶一路」大建設不僅在於陸上的「絲綢之 路經濟帶」,橫跨東亞的中國經由中亞與俄羅斯直達西方的歐洲,更有海上 的「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沿海一帶經由南海、印度洋,直抵東 非及地中海,顯示地緣政治概念不可偏廢。

「印太」一詞運用於地緣政治的概念上,亦是由「亞太」所演變發展 而來,從地理學角度來看,兩者均無法明確定義其範圍或邊界,但其意義 不僅是在於一個地理名詞,更是界定商業貿易或國家間往來互動以至於影 響全球政經局勢與戰略佈局所涵括的區域範圍。20 世紀中葉之後,亞太地 區被認為是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地區之一,不論是雁行理論的領頭大雁日本、

「亞洲四小龍」,21 世紀初期被看好的「金磚四國」有半數在亞洲,亞太 地區已成為世界經濟、政治和軍事的重心。「印太」作為探討生物地理學的 區域概念早已存在,起初使用於魚類學及海洋生物學等相關學科,但運用 在社會科學上則極為少數,60 至 70 年代開始在探討區域及國防安全的研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6

討會或研究報告中出現其蹤跡,直到 21 世紀後,「印太」作為地緣戰略概 念才受到廣泛的使用。西太平洋地區與印度洋地區國家的經濟發展持續成 長,海上貿易運輸量大增,例如全球有一半的貨櫃運輸以及超過70%的石 化產品運輸必須經過印度洋,以及超過70%的石化產品運輸,必須經過印 度洋,其中 40%的全球貿易必須經過印度洋東側麻六甲海峽,40%的全球 原油運輸必須經過印度洋西側的荷姆茲海峽,運往中國的原油與石化產品 亦有85%必須經過印度洋和麻六甲海峽。全世界對印度洋的高依賴程度已 足以影響國家外交與外貿關係,各國不得不維護其在印度洋的勢力或權益,

以避免因貿易中斷而產生嚴重影響。

基於各國意識到中國崛起與亞洲地區的經濟快速騰飛、印度洋區域戰 略運輸的重要性,各個大國的戰略重心都相繼調整轉向印太地區,以體現 印度洋在國家戰略上的重要性。「印太」概念正扮演著影響國際政經局勢的 關鍵角色,許多國家領導者及政府官員在公開場合上的發言或官方報告文 件中均可發現。印太的興起與中國、印度及東協國家的崛起及發展關係密 切,其中特別是中國,也因此牽動了與中國關係密切的日本、美國的戰略 重心轉移,特別是「亞太」時代的大國日本,歷經經濟衰退及中國崛起等 因素後,和印度的結盟及密切合作正是在「印太」概念及地緣政治的影響 下的趨勢。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在 2018 年 5 月宣布,將美軍作戰行動範 圍最大的「太平洋司令部」(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 USPACOM)改 名為「印太司令部」(United States Indo-Pacific Command, USINDOPACOM), 雖然兵力及裝備的調動與原有的管轄範圍均不變,但此舉顯示出美國對印 度洋區域的重視,以及美國政府落實「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戰略。

中國與鄧小平時代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快速起飛,市場快速增長,

國內生產總額佔世界比重從 1%左右提升至今已達 17%,為世界第二大經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7

濟體,外匯儲備也高居全球第一,中國已有充足資金對外發展其國防與軍 事戰略,「一帶一路」的龐大建設將貫穿亞歐非三個大陸與重要海洋,投資 金額將高達數兆美元,影響範圍超過世界半數人口。美國也由於中國崛起 並可能挑戰其霸權地位的因素下,中國威脅論因而甚囂塵上,國防報告與 政府白皮書等官方文件,莫不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或關鍵要因,多年關注 中東事務的美國,也逐漸將目光轉移至亞洲,從早期的重返亞洲、轉向亞 洲、亞太再平衡,直到現在的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美國朝向亞洲傾斜發展,

尋求盟國的合作與支持,如印度、日本或是澳洲這些印太地區主要行為者,

可以看出亞洲地緣政治與經濟在全球政經的重要性已大幅提升。

日本推動印太戰略的行動更是不遺餘力,在國內各種邁向正常國家或 修改憲法的聲音下,安倍於經濟上推動「安倍三箭」,希望透過寬鬆貨幣政 策、擴大財政支出、結構性經濟改革與成長策略來提升國內經濟成長,政 治上亦有所謂的「安倍三箭」推動國家安保戰略、修改《防衛計畫大綱》

及整備中期防衛力量計畫等,勾勒出日本外交與安保戰略,以增強盟國間 的合作、強化防衛力量,並因應中國崛起的軍事力量與擴張。安倍在2013 年所提出的「俯瞰地球儀外交」,也顯示日後在推動日美印澳四國戰略合作 上,被稱為「安保鑽石」構想,並結合提出的「自由與繁榮之弧」,表示印 度是日本外交戰略的重要支柱。印度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勞動人口高、

國土龐大、同為民主國家,且地理位置佳,雄霸印度洋居南亞之首,亦與 日本沒有歷史上的齟齬或重大利益衝突,對於入常(成為聯合國安保理事 會的常任理事國)議題也達成妥協四國並進(日本、印度、巴西、德國), 而中國皆被兩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因此對日本而言,印度確為相當適合 且應大力發展合作的重要國家。

在此背景下,冷戰結束後,尤其是進入廿一世紀以來日本與印度在政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8

治、軍事、安保、經濟及科技上的合作不斷擴大且加深,在政治上,包含 兩國領袖互訪、外交部長戰略對話、國防部長會議、外交國防閣員2+2 會 議,日美印外交部長級、局長級會議,日澳印副部長級、局長級會議;安 保上,舉凡防衛裝備及技術移轉協議、國家安保局長級會議、禁止核武擴 散協議、海洋對話、反恐協議、網路安全協議;軍事上,亦有海軍乃至於 各軍種間的合作、日印海上聯合訓練與長官及會議、日美印三國「馬拉巴 爾」海上共同訓練等,《日印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ACSA)目前正交涉 中。經濟上,日本持續增加對印度 ODA 開發援助金額,包括有償借款、

無償贈與及技術合作,兩國亦於2011 年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PA)以促進 貿易往來。技術合作上,除現有的《日印科学技術協力協定》以外,亦不 定期召開「科技合作合同委員會」,針對兩國科技情報進行交換與推展,另 外在核能或交通技術上的合作亦不斷強化。日印兩國逐步建構並深化其

「戰略夥伴關係」,促使兩國不僅在雙邊國家層面上、更在整體印太地區的 安全事務上進行合作。特別在國防合作上,如同莫迪於 2018 年 8 月日本 前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訪問印度時指出,「國防是日印兩國關係發展的優 先事項之一」,可見日印合作關係有相當大的因素取決於印太地區地緣環 境的變化,如中國持續對外擴張其影響力、巴基斯坦、中印邊界問題、非 傳統安全威脅等。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對於「印太」戰略的考量異於其他國家,自1950 年建立共和,當時的美蘇冷戰對立局勢使得尼赫魯推動「不結盟運動」,無 意被迫選邊站而導致陷入對抗的局面,並追求自身國家的戰略自主,這樣 的外交戰略 1962 年印度與中國發生邊界戰爭後始轉而與蘇聯結盟抗中。

蘇聯解體進入後冷戰時期初期,由於喪失蘇聯的安全屏障,而中國崛起,

印度被迫進行核子試爆以求安全自保,且成功地說服了美國柯林頓政府重 視其制衡中國的戰略價值,默認印度擁有核武的事實,並與新德里關係正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9

常化,更重要的是將印度納入美國對中國戰略的大架構。也因此為印度國 內經濟改革帶來外資的奧援,增強其致力經改與加入全球化的信心,而其 成為大國的渴望亦隨之提升,316外交戰略上趨向於發展與大國間的戰略關 係,走出不結盟政策的傳統枷鎖,但維持國家主權與戰略的獨立自主始終 是印度在外交上的基本原則。如同 2012 年印度智庫發表的《不結盟 2.0:

21 世紀印度外交與戰略政策》報告所提出的建議,印度需謹慎處理美、中 等大國關係,以多重結盟(multi-alignment)取代、升級原本的不結盟,最 大限度謀求國家利益。

莫迪上任後將原本的「東望政策」提升至「東進政策」,在亞洲扮演更 積極的國家角色,與其他國家加強安全合作,維持和促進區域和平及穩定,

保持海上貿易的暢通無阻。中國的一帶一路或珍珠鏈戰略,以及領土或鄰 國因素確實影響印度對外的戰略發展,間接促成其與日本、美國或澳洲的 合作,但卻未必然表示印度會不在意其可從中國獲得的經貿利益,亦不願 捲入其他大國間的政治角力,特別是印度作為亞投行貸款的最大受益國,

保持海上貿易的暢通無阻。中國的一帶一路或珍珠鏈戰略,以及領土或鄰 國因素確實影響印度對外的戰略發展,間接促成其與日本、美國或澳洲的 合作,但卻未必然表示印度會不在意其可從中國獲得的經貿利益,亦不願 捲入其他大國間的政治角力,特別是印度作為亞投行貸款的最大受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