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亞太」(Asia-Pacific)到「印太」(Indo-Pacific)

第二章 從地緣政治看印太戰略概念

第二節 從「亞太」(Asia-Pacific)到「印太」(Indo-Pacific)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第二節 從「亞太」 (Asia-Pacific)到「印太」 (Indo-Pacific)

「亞太」(Asia-Pacific)一詞於現今已經是人人耳熟能詳的詞彙,不僅 僅是學術資料中可見得,一般報章雜誌或電視媒體早已頻繁使用,甚至是 平常生活上的對話。然而「亞太」一詞究竟從何而來、何時誕生,目前似 乎並無明確的定論,若查詢學術期刊,可知大約於1980 年代開始被人所使 用,或許也與1989 年成立的「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有所關 聯。

牛津詞典(Oxford Dictionary)對「Asia-Pacific」一詞的定義為『由整 個 亞 洲 以 及 太 平 洋 沿 岸 國 家 所 組 成 的 商 業 區 域 』(A business region consisting of the whole of Asia as well as the countries of the Pacific Rim);79 而麥克米倫英語辭典(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則定義為『一個包含 東亞及東南亞與太平洋沿岸國家的區域』(A region that includes some of the countries of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Rim)。80兩者定義雖大致 上相同,但可發現「亞太」一詞不一定包含南亞或部分地區,而其性質是 否係屬商業貿易或國家間往來而成、抑或可視為一個地理專有名詞,或許 眾說紛紜。

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亞太地區的經濟成長與政經發展於數十年來受 到世人的關注。從19 世紀開始,世界經濟的重心即已從歐洲轉移到北美,

再 逐 漸 轉 移 到 亞 太 地 區 。 曾 任 聯 合 國 安 理 會 主 席 的 馬 凱 碩 (Kishore Mahbubani)曾於 1997 年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上指出,

79 Oxford Dictionaries. “Asia-Pacific - definition of Asia-Pacific in English,”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asia-pacific> (accessed 10 March 2017).

80 Macmillan Dictionary, “Asia-Pacific (noun) definition and synonyms,”

<http://www.macmillandictionary.com/dictionary/british/asia-pacific> (accessed 10 March 2017).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在21 世紀,亞太地區將會是歷史上的關鍵區域』。81

自 1960 至 1970 年代末期,相較於歐美各國平均 2 %至 3 %的經濟成 長,當時的東亞被認為是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地區之一;日本與帶領的東亞 新興工業化國家─香港、臺灣、韓國及新加坡,所謂的「亞洲四小龍」,即 因經濟成長快速而被譽為「東亞經濟奇蹟」,與此同時,美國隊大西洋的貿 易已遠遠被跨太平洋貿易所超越,亞太地區已取代大西洋地區成為美國最 重要的經濟夥伴與貿易市場。82特別是中國於改革開放後,經濟實力開始 大幅度增長,2010 年後即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也是外匯存底最高 的國家。再者,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統計數據,

全世界前十大經濟體與外匯存底前十大國家中,亞太地區即分別佔有五國 及七國之高。83曾任美國國防部長的卡特(Ashton Baldwin Carter)亦表示:

『亞太地區逐漸成為世界經濟、政治和軍事的重心,特別是人口變化讓人 驚訝,全球已有超過一半的人類生活在該區域,儘管近期預測其增長將減 緩,但亞太地區仍然是全球經濟的主要推動力』。84

以上可見,自 1980 年代至今日,「亞太」一詞持續受到世人的使用,

此地區的重要性亦並未出現衰減的趨勢。然而,何以近年來開始出現「印 太」(Indo-Pacific)一詞?

「印太」作為探討生物地理學(biogeography)的區域概念早已存在,

涵蓋的地域相當廣泛,包含印度洋、中西部太平洋,以及連接上述兩洋的

81 Kishore Mahbubani, “An Asia-Pacific Consensus,” Foreign Affairs 76:5(1997), p. 149.

82 顧長永、戴萬平、翁俊桔、蕭文軒,《亞太經貿市場:區域整合架構下的機遇與挑戰》(臺

北:前程文化,2015 年),頁 19。

83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DATA AND STATISTICS,” <http://www.imf.org/external/data.htm>

(accessed 11 March 2017).

84 Ash Carter, “The Rebalance and Asia-Pacific Security,” Foreign Affairs 95:6(2016), pp. 66-67.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印 尼 海 域 , 但 不 含 其 溫 帶 與 兩 極 海 域 , 此 名 稱 經 常 使 用 於 魚 類 學

(Ichthyology)、海洋生物學(Marine biology)與相關學科。雖然近十年來

「印太」一詞才正方興未艾,然而,其實早在1924 年,德國學者豪斯霍弗

(Karl Ernst Haushofer, 1869-1946)在其著作《太平洋的地緣政治學》

(Geopolitik des pazifischen Ozeans)中,創造了「indopazifischen raum」

(indo-pacific space,印太空間)一詞,並闡述中印兩大文明帝國於眾多離 岸島弧的防護罩後發展其文化與人文。851964 及 1965 年,澳洲國立大學曾 分別舉辦兩場研討會,探討亞洲地區與印太地區的核擴散風險及聯邦政府 對此地區的安全責任議題。86而70 年代,英國及澳洲的國防文件中亦曾出 現其蹤跡。87因此,在整個 20 世紀,「印太」一詞只有在少數地方被提及 且使用於地緣政治概念上,但其重要性卻已開始逐漸萌芽。

直到 21 世紀後,「印太」作為一個地緣概念開始受到廣泛使用。自2010 年以來,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的梅德卡夫(Rory Medcalf)、衛斯理(Michael Wesley),美國企業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奧斯林(Michael Auslin)、傳統基金會

(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洛曼(Walter Lohman),印度的薩蘭(Shyam Saran)、莫漢(C. Raja Mohan)等學者頻繁在文章、研究報告、專著等處 使用此概念。882011 年,上述的傳統基金會、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及印度 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等美澳印三國重要智庫,

更聯合發表研究報告《目標共享、利益融合:印太地區美澳印三國合作計

85 Rajiv K. Bhatia and Vijay Sakhuja eds, Indo Pacific Region: Political and Strategic Prospects (Delhi: Vij Books India Pvt Ltd, 2014), p.6.

86 Rory Medcalf, ”Pivoting the Map: Australia’s Indo-Pacific System,” Lowy Institute,

<http://www.Lowyinstitute.org/publications/pivoting-map-australias-indo-pacific-system> (accessed 11 March 2017).

87 Rory Medcalf, “The Indo-Pacific: What's in a Name?,” The American Interest, <https://www.the-american-interest.com/2013/10/10/the-indo-pacific-whats-in-a-name/> (accessed 12 March 2017).

88 趙青海,「“印太”概念及其對中国的含義」,頁 14-22。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畫 》(Shared Goals, Converging Interests: A Plan for U.S.-Australia-India Cooperation in the Indo-Pacific),認為美澳印三國在印太地區面臨相同的挑 戰和機會,而這些挑戰和機會是由其共享的價值觀和利益而定,包括海上

基於「印太盆地」(Indo-Pacific basin)對全球貿易和商業的重要性,美國 更將擴大與印度海軍在太平洋的合作。90 2011 年希拉蕊於《外交政策》

(Foreign Policy)雜誌中發表〈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一文,認為亞洲將決 定全球政治經濟的未來,而美國亦將全面投入資源,重建在亞洲領導地位。

其中更提及,美國將擴大與澳洲之間的聯盟,從太平洋夥伴關係擴大為印 太地區(from a Pacific partnership to an Indo-Pacific one),乃至於全球夥伴 關係(global partnership)。912012 年 11 月一場在澳洲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演講中,希拉蕊認同印度在印太地區的重要性,呼 籲新德里政府應在該地區的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支持其東望政策,並

89 Lisa Curtis, Walter Lohman, Lydia Powell, et al., “Shared Goals, Converging Interests: A Plan for U.S.-Australia-India Cooperation in the Indo-Pacific,”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http://www.heritage.org/asia/report/shared-goals-converging-interests-plan-us-australia-india-cooperation-the-indo-pacific> (accessed 8 April 2017).

90 Hillary Clinton, “America’s Engagement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U.S. Mission to ASEAN,

<https://asean.usmission.gov/americas-engagement-in-the-asia-pacific-region/> (accessed 9 April 2017).

91 Hillary Clinton,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http://foreignpolicy.com/2011/10/11/americas-pacific-century/> (accessed 9 April 2017).

DOI:10.6814/NCCU202000268

只東望,更應積極東進(not just look east, but engage east and act east)。93澳 洲在2017 年 11 月《外交政策白皮書》中首次定義「印太」係跨越印度洋 立一個維持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安全架構(create the security architecture which keeps this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region)。提勒森至少提了印太地 區十餘次。94順帶一提,這場演講他也強硬地指責了中國不僅付出的國際

92 India Today, “Hillary Clinton lauds India's role in Indo-Pacific region, urges for increased

participation,” <http://indiatoday.intoday.in/story/hillary-clinton-lauds-indias-role-indo-pacific-region-talks-china-breifly-in-australia/1/229136.html> (accessed 9 April 2017)

93 Dhruva Jaishankar, “Why Hillary is a safe bet for India,” The Brookings,

<https://www.brookings.edu/blog/order-from-chaos/2016/08/08/why-hillary-is-a-safe-bet-for-india/#cancel> (accessed 9 April 2017).

94 John J. Hamre, “Defining Our Relationship with India for the Next Century: An Address by U.S.

Secretary of State Rex Tillerson,”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https://www.csis.org/analysis/defining-our-relationship-india-next-century-address-us-secretary-state-rex-tillerson> (accessed 5 January 2018).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的印太區域,也討論區域共同面對恐怖主義的衝擊與挑戰,及強化區域連 結等議題。會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與美國總統川普在菲律賓 舉辦的東協峰會會後會面,更談及加強印太地區的合作。

身為美國長久以來的盟友,日本面對崛起中的中國,對於印太概念的 討論及關注不少。日本防衛大學教授神谷萬丈(Matake Kamiya)指出,日 本國內的戰略研究社群開始注意「印度太平洋」概念的契機,乃源自於日 本保安廳巡視艦於 2010 年 9 月在釣魚臺海域逮捕中國大陸籍船長、導致 中國對日本採取經濟與外交制裁事件。其認為該事件是戰後日本首度體驗 到本國領海與領土遭受外敵侵犯的可能性,對日本民眾造成很大的衝擊;

如何牽制中國強力的自我主張,即成為日本外交之重要課題,強化與美國、

印度的合作亦成為政策選項。95早在 2007 年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

赴印訪問時,即在印度國會講演場合提到:『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充滿了自 由和繁榮的動態連結,一個打破地域疆界、更廣泛的新亞洲有了明顯的雛 型』96,強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結合,致力確保歐亞大陸外緣能有個『自由 與繁榮之弧』成形。

「印太」概念的形成,從發展的歷程上來看,除了應是由澳洲率先提 出,日本、美國等國家相繼呼應,並將此概念運用於國家戰略之中。而印 太概念誕生的起因,應為「經濟」和「戰略」兩大因素的結合。西太平洋 地區與印度洋地區持續增長的經濟發展,印度洋已取代大西洋成為全球最 繁忙且最具戰略意義的貿易地區,包括全球石油運輸的三分之二和全球貨

95 林賢參,「區域安全新概念:「印度太平洋」與「中」印崛起」,清流月刊 103 年 5 月號,

<http://www.mjib.gov.tw/mojnbi.php?pg=d2%2F10305%2F1-1.htm> (檢索日期:2017 年 4 月 10 日)。

96 Purnendra Jain & Takenori Horimoto, “Japan and the Indo-Pacific”, in Priya Chacko ed., New Regional Geopolitics in the Indo-Pacific: Drivers, Dynamics and Consequences (New York:

Routledge, 2016), p. 32.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物運輸的三分之一。97以石油來說,東亞國家經濟依賴於中東和非洲的石 油進口,運輸方式即是經由印度洋而來,這樣的依賴性,未來也將進一步 日漸深化。中國、韓國、日本等三國分別約80%、90%以及超過 90%的進 口石油都是從中東與非洲通過印度洋出口的,98根據報導指出,全球一半 的貨櫃運輸,以及超過70%的石化產品運輸,必須經過印度洋。其中,40%

的全球貿易必須經過印度洋東側的麻六甲海峽,40%的全球原油運輸必須 經過印度洋西側的荷姆茲海峽(波斯灣出口),運往中國的原油與石化產品,

則有 85%必須經過印度洋和麻六甲海峽。99對印度洋的高依賴程度已足以 影響國家的外交和對外經貿關係,而各國維護其在印度洋的勢力或權益,

就成為相當重要的戰略手段。美國時任代理助理國務卿尹汝尚(Joseph Yun)

就曾指出「印度洋與太平洋間的貿易若有任何明顯的中斷,將會對全球產

就曾指出「印度洋與太平洋間的貿易若有任何明顯的中斷,將會對全球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