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印太概念下日印戰略合作之背景及成因

第二節 美國對亞洲事務政策的轉變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第二節 美國對亞洲事務政策的轉變

冷戰時期,美國的戰略重心投射在歐洲,東西陣營各據一方,美蘇兩 國冷戰多年。自蘇聯瓦解、冷戰結束後,兩大超強對峙情勢不再,短暫出 現美國獨霸全球的權力真空。冷戰後,新的國際秩序及戰略格局逐漸形成,

區域緊張與小型衝突並未減少,國際局勢進入後冷戰時代,美國的全球戰 略從歐洲開始出現東移。特別是「九一一事件」後,中東事務成為美國的 戰略重心,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的長期征戰,耗損美國國力甚鉅,而 在亞太方面僅以關注或有限度參與的態度,但在外交與軍事上,並無積極 具體政策與作為。就如同美國知名記者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在 2016 年4 月的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所刊載的專文《歐巴馬主義》(The Obama Doctrine)中所引述的,電影「教父」第三集主角艾爾帕西諾(Al Pacino)的其 中一段臺詞「當我以為我離開了,但卻又被拉回來」(Just when I thought I was out… It pulls you back in),145描述無法逃離黑道的無奈,用以比喻於 美國外交政策中的中東問題。146

亞太地區居住人口數高居全世界的一半,更占全球經濟命脈的25﹪,

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龍頭地位,每年亦與美國有將近 6000 億美元的 雙邊貿易往來。147歐巴馬政府自 2009 年執政後即改變小布希政府時期的 單邊主義政策,改採多邊主義的外交政策,並積極企圖結束多年伊拉克與 阿富汗的反恐作戰。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同年7 月出席由泰國所舉辦的「東 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於會議中清楚表達美國將強化與

145 Jeffery Goldberg, “The Obama Doctrine,” The Atlantic,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6/04/the-obama-doctrine/471525/>;

Divyansh Awasthi, “China’s Belt Road Initiative: A Win-Win From Afar,” Frontera,

<https://frontera.net/news/chinas-belt-road-initiative-a-win-win-from-afar/> (accessed 1 March 2018).

146 邱奕宏,「歐巴馬主義與美國亞太政策」,APEC 通訊 200 期(2016 年),頁 7。

147 謝奕旭,「21 世紀美國東亞戰略的延續與變遷」,陸軍學術月刊 12 月號(2008 年),頁 7。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

東南亞國家關係發展,重新承擔與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責任與領導地位,

為美國重返亞太作政策性的宣示,並同時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Instrument of Accession to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象徵美國 將與東協在區域和全球重大事務中進行深入的接觸與合作。

美國國防部 2010 年 2 月發表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書》(Th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2010),148其中特別提及全球人口最多 的中國及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此兩大亞洲國家崛起所隨之帶來的安 全不確定性。2010 年 5 月,白宮發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0),將亞洲的中國、印 度、印尼,歐洲的俄羅斯,美洲的巴西及非洲的南非等國列為未來世界「影 響力中心」(Key Centers of Influence)。149作為歐巴馬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

不同於過去小布希政府側重軍事面向的「先發制人」策略,歐巴馬政府強 調在維持軍事優勢地位之外,應同時重視外交、經濟、與國際秩序等非軍 事手段,以因應國家安全挑戰,其中具體政策闡述有:150

(一)交往策略:面對 21 世紀國家安全與全球安全環境變遷所帶來的 新挑戰,美國採用「交往策略」(Engagement Strategy),與中、印兩崛起國 家交往,在謀求共同利益與相互尊重基礎上,依循國際規範,加強美國與 國際間的聯結關係,重建美國全球領導地位。

(二)經濟安全:美國歷經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後面臨經濟衰退,又逢 中國快速崛起,使全球經濟體系出現結構性消長轉變,美國再次體認經濟 實力是霸權領導重要權力來源,促進經濟穩定發展才能使國家安全與國際

148 全文可參閱: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Th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2010,”

<http://www.defense.gov/qdr/qdr%20as%20of%2029jan10%201600.PDF> (accessed 2 July 2018)。

149 全文可參閱:U.S.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0,” <http://nssarchive.us/NSSR/2010.pdf> (accessed 2 July 2018)。

150 李瓊莉,「美國「重返亞洲」對區域主義之意涵」,全球政治評論第 39 期(2012 年),頁 91。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5

影響力獲得保證,而美國出口擴張策略的重要標的之一,便是亞洲市場。

(三)鞏固盟邦:日本、南韓、澳洲、菲律賓與泰國等美國亞太地區軍 事盟友,是維持亞太地區安全與繁榮發展的基礎。美國將持續深化、更新 與這些盟邦的雙邊關係,尤其當日本與南韓正逐漸成為區域及全球議題領 導角色之際,美國將進一步強化與兩國之關係,藉以因應大規模毀滅性武 器擴散、恐怖主義及傳染病等區域安全挑戰,以保障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

自希拉蕊於 2009 年釋放重返亞洲的訊息後,其一連串前往亞洲與各 國進行會面交流,包含2009 年 2 月的日本、印尼、韓國、中國,7 月的印 度、泰國,11 月的新加坡、菲律賓、中國,2010 年 5 月的日本、中國、韓 國,7 月的韓國、越南,10 月至 11 月的越南、中國、柬埔寨、馬來西亞、

巴布亞紐幾內亞、紐西蘭、澳洲,2011 年 4 月的韓國、日本,7 月的印度、

印尼、中國,11 月的菲律賓、泰國、印尼、韓國、緬甸等。以美國國務卿 的身分,出席各種論壇、會議、高峰會,或是拜會各國領導人及重要官員,

洽談雙邊及多邊合作,可謂落實美國對重返亞太的重視。希拉蕊於《外交 政策》(Foreign Policy)發表的《美國的太平洋世紀》(America’s Pacific Century),表達美國在亞太地區強化領導地位的意志,更列舉六大方針:

加強雙邊軍事同盟、與新興大國開展關係、參與區域多邊組織、擴展經貿 投資、增加軍事存在感及促進民主人權,文中強調參與區域事務和穩固國 內安全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151顯示美國涉足亞太的必要性,並且已將目 光及國家戰略從中東地區轉向亞洲。

美國國防部於 2012 年公布的《維持美國全球領導地位:21 世紀國防 要務》(Sustaining U.S. Global Leadership: Priorities for 21st Century Defense)

151 Hilary Clinton,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https://foreignpolicy.com/2011/10/11/americas-pacific-century/> (accessed 3 July 2018).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6

文中提到,美國仍將持續做出必要投資確保有能力自由進出特定區域,以 達成美國與盟邦的協約及國際法的承諾。美國前國防部長潘內達在文中更 明確的指出,在總統歐巴馬的指導下,國防部面對預算困難環境,將塑造 量小、質精、靈活、彈性及科技優勢的聯合作戰部隊,並且置重點於亞太 及中東地區。由此可知美國在軍力規劃仍將持續具備干涉全球事務的軍事 投射能力,以領導全球的姿態干預國際事務,152進一步提出「再平衡」

(Rebalance)的概念,指出美國必須重新平衡全球軍事佈署,特別是亞太 地區,因為此地區對美國未來不論是經濟或國家安全而言極為重要。

美國國會 2012 年 3 月的研究報告《轉向太平洋?歐巴馬政府的亞洲

「再平衡」》(Pivot to the Pacific?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Rebalancing”

Toward Asia)亦指出,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已從中東地區移轉到亞太地區,

美國將會加強和日本、韓國及澳洲等傳統盟友的關係,並建立新的夥伴關 係,增強與重要地區組織的合作。153

於 2013 年 6 月甫上任的前國防部長海格(Chuck Hagel)以美國國防 部長身分出席香格里拉的對話並發表重要演說,指出目前世界正在發生歷 史性的轉變,亞洲則是轉變的中心點;並在2014 年 5 月,再次宣佈增加亞 太地區地面部隊的部署,同時也會將 60%的空軍力量部署至亞太地區。

2015 年 2 月,新上任的國防部長卡特於參議院的聽證會上就美中關係發 表談話,指出為了因應北韓威脅、地區自然災害、跨國威脅及領土爭端等 挑戰,美國必須推進盟友及夥伴關係的現代化,以便能夠在維護地區安全

152 王健民、吳光中,「淺談美國「重返亞太」對亞太地區及我國影響之研究」,黃埔學報 71 期 (2016 年),頁 60。

153 Mark E. Manyin, et al., “Pivot to the Pacific?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Rebalancing’ Toward Asia,”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http://www.fas.org/sgp/crs/natsec/R42448.pdf> (accessed 3 July 2018)。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7

上發揮關鍵性的作用;而在同年5 月卡特出席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他 譴責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地的舉動,表示美國反對任何將爭議島礁軍事化的 行動,呼籲東協應該成為區域制度的中心並維持區域的穩定,並宣佈美國 將啟動預計達 4.25 億美元的新「東南亞海事安全倡議」(Southeast Asia Maritime Security Initiative),加強東南亞地區國家的海事能力建設。154

美國於2016 年 11 月舉行總統與國會選舉,最後由共和黨候選人川普

(Donald Trump)超越另一位強勁對手希拉蕊,當選為美國第 45 任總統,

參、眾兩院亦由共和黨保有多數席次。作為政治黑馬與新手,川普從大選 期間即經常爭議不斷、語出驚人,較另一位對手希拉蕊更難預測其未來的 政策方向,例如其就任後旋即簽署行政命令,退出TPP 協定,使 TPP 前景 不受看好,但在其他各國重啟談判並在隔(2018)年完成簽署「跨太平洋 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後,川普又再度表示,若獲得「更好的交易條 件」不排除重返TPP 的可能性。其行事風格令美國政策充滿不確定性。

川普 2017 年 11 月第一次蒞臨在越南峴港(Da Nang)舉行的 APEC 企業領袖會議並發表演說,公開提到「印度太平洋(Indo-Pacific)區域」的概 念,在APEC 周邊國家的努力參與之下,這個地區已經進入印度太平洋的 新篇章(new chapter for the Indo-Pacific),155強調「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每一 個國家都有追求獨立、自由和安全的夢想」。而早在川普出訪的前一個月,

川普政府首任國務卿提勒森前往印度訪問,出發前在華府智庫 CSIS 發表 演說,除了抨擊中國在南海的相關舉動,認為中國正破壞以法律為基礎的

154 洪銘德,「美國重返亞洲政策之研究」,全球政治評論 51 期(2015 年),頁 153-154。

155 葉基仁,「川普全球戰略下的印度太平洋策略」,臺灣經濟研究月刊 41 卷 1 期(2018 年),頁 91。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國際秩序,更指出美國計劃將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預告川普總統將 在訪問越南出席峴港 APEC 時,針對一個自由、開放印太壯大願景(a strong vision for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進行政策宣示與闡述。156

美國公布《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2017 年版揭示,川普的「美國優

美國公布《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2017 年版揭示,川普的「美國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