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印太概念下日印戰略合作之背景及成因

第四節 印度的東望政策與戰略轉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1

第四節 印度的東望政策與戰略轉移

印度於1858 年受英國統治直至 1947 年,經過長期的獨立運動後,終 於成功在 1950 年建立共和國。首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 1889-1964)在 1954 年美國因圍堵政策而開始大規模援助巴基斯坦,企圖聯巴制 蘇,然而印巴兩國自獨立後即處於對立狀態,美國此舉自然被印度視為國 家安全的嚴重威脅。因此,在美蘇冷戰對立局勢僵持,不願意被迫選邊站 導致身陷對抗局勢中,尼赫魯開始以「結盟」型態來推動「不結盟運動」, 在1955 年印尼「萬隆會議」與 29 個新獨立的亞非國家,向世界表明無意 捲入美蘇之間的冷戰,並將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自主、消除貧窮與 經濟發展作為目標。而尼赫魯的所謂「不結盟」並非真正不與任何國家締 結盟友,而是企圖透過結盟來追求「等距外交」,設法在美蘇兩極對抗之外,

維持其獨立自主的地位,使得「不結盟運動」成為數十年間印度外交政策 的代名詞。183

「不結盟運動」為 20 世紀 50 年代與 60 年代,在當時國際政治處於 冷戰情勢下的政策,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頭羊,試圖在國際社會中透 過各種積極手段以避免成為美蘇兩大強權對抗下的犧牲者。然而美國在 1965 年印巴戰爭中選擇偏向巴基斯坦,導致印度於 1971 年選擇與蘇聯簽 署友好合作條約,實際上即已偏離了著重等距主義的不結盟運動。冷戰後 即使世易時移,如今印度主張的「戰略自主性」,亦即「追求自身國家決策 不受外界壓力干擾,在不同的時間區段裡採取不同的政策展現戰略上的自 主」,184此亦與不結盟運動的精神多有呼應。

183 蔡東杰,「新世紀印度對大國之外交關係」,淡江國際與區域研究 1 卷 1 期(2012 年),頁 40-42。

184 李思嫺,「印度「戰略自主性」下的印美關係觀察:以 2012 年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為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印度於20 世紀 90 年代前,採行「混合經濟模式」,部分仿效社會主義 國家推行計畫經濟,公部門所負責的領域囊括絕大部分,但卻並未因此消 滅私部門,而讓其依然繼續保有並經營那些受政府嚴密保護的中小企業,

至於外國的直接投資則不受政府歡迎,受到嚴密的審查。雖然於短期內可 創造出不錯的成果,但若時間一長,計畫經濟中缺乏效率的缺陷就會開始 吞噬發展成果,如70 年代印度曾被公認為世界第 10 大工業國,但到了 80 年代卻迅速降為第27 位。185

經過國際情勢的轉變,隨著冷戰結束,蘇聯瓦解,與蘇聯維持良好關 係的印度失去強大的盟友及外援,加上1990 年爆發波斯灣戰爭(Gulf War), 引發油價飆漲,讓印度遭遇經濟危機,因此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提出貸 款。再者,巴基斯坦因喀什米爾問題引發兩國緊張,讓印度感到緊張與危 機。國內方面,當時長期執政的國大黨並無專注於經濟發展,而掌權者英 迪拉‧甘地(Indira Priyadarshini Gandhi, 1917-1984)及其子拉吉夫‧甘地

(Rajiv Ratna Gandhi, 1944-1991)遭到暗殺身亡,國內局勢動盪不安。1991 年上臺的總理兼國大黨主席拉奧(Pamulaparti Venkata Narasimha Rao, 1921-2004),任用辛格(Manmohan Singh,後為印度第 13 任總理)為財政部長,

推行經濟改革,放棄過去的計畫經濟路線,改為走向市場經濟,追求自由 化、市場化、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而東望政策(Look East Policy)就 在此時空背景下展開。拉奧總理以自由化經濟改革來釋放國家的經濟潛力,

陸續推動貿易體制的自由化、逐步解除工業許可限制、降低外資的額度限

例」,南亞觀察,

<http://southasiawatch.tw/%E5%8D%B0%E5%BA%A6%E3%80%8C%E6%88%B0%E7%95%A5%

E8%87%AA%E4%B8%BB%E6%80%A7%E3%80%8D%E4%B8%8B%E7%9A%84%E5%8D%B0

%E7%BE%8E%E9%97%9C%E4%BF%82%E8%A7%80%E5%AF%9F%EF%BC%9A-%E4%BB%A5-2012-%E5%B9%B4%E7%BE%8E> (檢索日期:2018 年 8 月 14 日)。

185 張棋炘,「莫迪外交─從「東望」邁向「東進」」,國際與公共事務 4 期(2016 年),頁 71。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制、削減稅捐、補貼政策的合理化、公營企業民營化等措施,印度經濟也 因此逐步對外開放並取得不錯的成果,成長率維持於一定水平之上。186

東望政策最初主要著眼點為「經濟」,與印度鄰近的東南亞國家其經濟 發展日漸蓬勃,成為印度發展經濟的主要對象,印度分別於1994 年及 1995 年加入東協對話夥伴(Dialogue Partner)及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與東協國家建立良好關係。而後在 2005 年加入東亞峰會

(East Asia Summit, EAS),建構通往東南亞及東亞的橋頭堡。東南亞對印 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印度對東協國家的貿易輸出總額在 2010 年度為 256.3 億美元,2017 年增加為 342 億美元,佔總出口 11.28%,當年度雙邊 貿易總額達到 813.3 億美元。187渣打銀行更大膽預估 2023 年將達到 2800 億美元,佔印度出口總額的15%。188姑且不論是否能達到如此高額出口貿 易額,印度與東協的往來的確受到外界矚目與看好。透過發展經濟並解決 經濟危機,東進政策亦與政治結合,和戰略夥伴國家進行軍事或防衛上的 合作。

自 1994 年與越南簽訂雙邊軍事合作協議後,印度逐漸加強與其他東 南亞或東亞國家之間的軍事和經濟合作關係,越南更成為印度進入東亞地 區的重要支點,包括兩國在2003 年簽署協議共同於東南亞創造「優勢與繁 榮之弧」(Arc of Advantage and Prosperity)。儘管由於種種因素制約,印度 與東南亞地區雙邊合作的進展有限,東南亞或許只是印度大國平衡政策下 的手段工具,以及借重其發展經驗來突破自身瓶頸;但對東南亞而言,印

186 方天賜,「印度實施經濟改革以來的外交走向」,問題與研究 40 卷 4 期(2001 年),頁 83。

187 Department of Commerce, Government of India, “Foreign Trade (ASEAN),”

<http://commerce.gov.in/InnerContent.aspx?Id=74> (accessed 7 August 2018).

188 The Economic Times, “Indian exports to ASEAN to touch $280 billion in 10 years: Standard Chartered,”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economy/foreign-trade/indian-exports-to-asean-to-touch-280-billion-in-10-years-standard-chartered/articleshow/40857005.cms> (accessed 7 August 2018).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4

度不僅可用來平衡中國在此地區與日俱增的經濟影響,也提供其移廣大的 市場與投資機會。189

印度的東望政策對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相當重要,卡內基國際和平基 金會資深研究員尼赫魯(Vikram Nehru)即認為有三個經濟因素與三個地 緣政治因素,讓印度必須持續東望政策:190

(一) 中國在快速發展與工資上漲之下,勞動密集產業將向勞動力過剩的 國家轉移,靠近中國的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等將 因此受益,但印度同樣也可獲利,只要改善其基礎建設。

(二) 東亞的服務貿易自由化將使印度強大的服務業有機會獲得利益,正 如同製造業貿易於過去數十年推動東亞經濟增長,在服務業佔出口 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印度,服務貿易可能將會促進貿易增長。

(三) 區域貿易協定為這些機會提供了更好的途徑,如果與東亞國家成為 經濟夥伴關係,印度進入東亞市場的機會將進一步增加。

(四) 中日兩國在局勢緊張的影響下,迫使日本投資者將資本從中國轉移 至其他國家,早期的選項可能是泰國,但時常發生洪災的可能性將 使日本轉向印度發展。

(五) 雖然中國的經濟發展為東南亞國家帶來可觀利益,但東南亞國家也 會尋找中國的替代品,如印度,以對抗中國不斷成長的影響力與依 賴性。

(六) 緬甸於改革開放後,為印度創造了新的良機,開闢通往東南亞與中 國南方的潛在陸橋,對印度而言緬甸處於相當重要的戰略位置,且 印度於緬甸的聲譽比起中國來得要好。

189 蔡東杰,「新世紀印度對大國之外交關係」,頁 46。

190 Vikram Nehru, “Six Reasons for India to Look East,”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3/02/26/six-reasons-for-india-to-look-east-pub-51039> (accessed 14 August 2018).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5

印度的東望政策發展至今,具有三個重要意義:首先是與東南亞各國 建立多面向、多角化的戰略連結,並與東協發展密切的政治及區域經濟連 結;再者,確立在亞太地區的地位;第三,展現印度貿易及投資的經濟潛 能。191印度的「東望政策」顯示其基於安全考量,以及成為世界大國的意 願,故而決定在加強經濟建設、發展國防武力之外,更願以實際行動展現

「走出南亞」的決心,以掌握解決區域衝突的能力,並爭取區域強權的主 導地位。

然而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印度逐漸感到經濟壓力。1990 年,印度總理 拉奧推出「東望政策」,政策主張對外經濟重心放在東南亞,開拓當地市場,

例如與緬甸軍政府訂立貿易、投資協議,換取國有企業進入緬甸市場、承 包基建,同樣模式也被應用在越南、柬埔寨等國。而對泰國、新加坡等經 濟發展較好的新興經濟體,印度就與之簽訂自貿協定。2003 年,印度與東 協就建立自由貿易區達成框架協議,最終在2009 年建立「印度-東協自由 貿易區」。莫迪上任後,將「東望政策」升格為「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

更注重戰略合作,特別是推出與中國相似的促進區域聯通計畫,以長期合 作的緬甸、泰國為跳板,以期和東協互通有無。日本與印度的經貿戰略互 動尤其頻繁,雙方不僅堅定支持「自由主義地區秩序」,還簽訂了民用核技 術、高鐵、工業園區等協議,在軍事演習、國防事務上都有定期交流。192

東進政策在莫迪於 2014 年上任時,前往緬甸參加當年度第 9 屆東亞

191 G. V. C. Naidu, “Whither the Look East Policy: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Strategic Analysis, 28:2(2004), p. 337.

192

沈旭暉,「另起爐灶:印度版「一帶一路」?」,<http://www.ir-basilica.com/%E5%8F%A6%E8%B5%B7%E7%88%90%E7%81%B6%EF%BC%9A%E5%8D%B0

%E5%BA%A6%E7%89%88%E3%80%8C%E4%B8%80%E5%B8%B6%E4%B8%80%E8%B7%AF

%E3%80%8D%EF%BC%9F/> (檢索日期:2018 年 8 月 10 日)。

DOI:10.6814/NCCU202000268

193 The Indian Express, “‘Look East’ has become ‘Act East Policy’, says PM Modi at ASEAN summit,”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india/india-others/look-east-has-become-act-east-policy-pm-modi-at-asean/> (accessed 10 August 2018).

194 Ernest Z. Bower, “Can India Transition from Looking East to Acting East with ASEAN's Help?

Commemorating Two Decades of ASEAN-India Relation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https://www.csis.org/analysis/can-india-transition-looking-east-acting-east-aseans-help-commemorating-two-decades-asean> (accessed 10 August 2018).

195 張棋炘,「From Look East to Ac East 莫迪外交-從「東望」邁向「東進」」,南亞觀察,

<https://southasiawatch.tw/from-look-east-to-ac-east-%E8%8E%AB%E8%BF%AA%E5%A4%96%E4%BA%A4%EF%BC%8D%E5%BE%9E%E3%80%

8C%E6%9D%B1%E6%9C%9B%E3%80%8D%E9%82%81%E5%90%91%E3%80%8C%E6%9D%B 1%E9%80%B2%E3%80%8D/%E3%80%82> (檢索日期:2018 年 8 月 10 日)。

DOI:10.6814/NCCU202000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7

共同行為宣言(DOC),並期待早日完成南海行為準則(COC)。196從這份 德里宣言內容來看,即可發現雙方期望能透過多項領域的合作,共同應對 中國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區域(特別是南海)的擴張。

根據日本學者堀本武功的觀點,印度在 21 世紀後的外交政策走向分

根據日本學者堀本武功的觀點,印度在 21 世紀後的外交政策走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