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陳三五娘》是三句一,比較不好聽。例如「有馬不騎換鏡擔,錦衣不穿換 布紗,在厝的人叫三舍,擔來磨鏡叫陳三」、「黃厝一間名益春 見有磨鏡笑 吩吩,阮娘仔一個照新鏡,這久沒磨像暗雲」。234

 

從鄭金鳳提供的唱詞來看,「三句一」可能意指押韻不協的問題,不僅演員唱起 來拗口,觀眾聽起來也不甚滿意,因此盡量減少演出《陳三五娘》的戲碼。陳旺 欉也認為老歌仔戲裡傳統四大齣應該刪去《陳三五娘》的部分,原因在於「口白 和劇情卡『粗』,唸出來真歹聽」。235這也顯示傳統演員對於唱詞韻角和內容水準 實際上是相當講究的。

        除了上述各種在臺灣萌芽發展的曲調外,吸收自其它劇種的曲調與歌詞在歌 仔戲裡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鄭金鳳指出某些南管和特定唱曲已經成為戲齣的 亮點和招牌,例如《薛平貴與王寶釧》在小生部分就必需要唱【西皮】的「一馬 離了西涼界」,才能感受到薛平貴隻身離開的蒼涼;《孟姜女》則可以唱〈一間草 厝〉,用以突顯孟姜女在草屋獨對孤燈與西風的寂寥;236《陳杏元和番》則可唱

〈重臺別〉,用以勾勒兩人揮淚別離的不捨。237其它常唱的曲調還有〈秋天梧桐〉、

〈當天下咒〉等曲調,均凸顯歌仔戲曲調上多元包容的特質。這些適合唱南管的 情節大多是一些淒涼不捨的離情片段,或許和委婉抒情的南管曲調本質相適因而 獲得契合。 

 

參、四句聯的即興運用

        「四句聯」主要是指四句七言的文句格式,其平仄規律大致以「○、平、仄、

平」238為主,但並無絕對性,藝人往往只要唱起來韻協即可,不會特別講究。歌 仔戲的眾多曲調大多是以「四句聯」為唱詞基礎,再加以鋪敘展延,但有時也可 作為「念白」直接朗誦。 

 

不論在內、外臺時期,「做活戲」都是演員最常演出的型態。而活戲關鍵處 即在於演員間的默契和各自「腹內」功底。老一輩演員大多有一個既定觀念,能        

234  或為「三句質」,皆指向戲文押韻與對仗較不工整的狀況。筆者於新竹採訪鄭金鳳,2010  年 03 月 31 日。 

235  傳統四大齣為《山伯英台》、《呂蒙正》、《陳三五娘》、《什細記》。在這裡陳旺欉認為口白「粗」, 指的是口白劇情較為粗俗鄙陋。可參見陳進傳:《宜蘭本地歌仔:陳旺欉生命紀實》(臺北市:

傳藝中心籌備處,2000 年),頁 104。 

236  〈一間草厝〉為唐教坊曲,牌名為〈望遠行〉。可參見林珀姬:《南管曲唱研究》(臺北市:文 史哲,2002 年),頁 175‐177。 

237  此曲一般稱為「戲仔曲」,各地傳唱曲種差異性很大,但〈北青陽〉的大韻不變。同上注,頁 173‐175。 

238  「○、平、仄、平」代表第一個字可以不受限制任意押韻,其後三字則要按照「平、仄、平」

的規律押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夠靈活運用四句聯就是「腹內」功底最直接的展現。於是各戲班莫不以「優秀唱 唸」、「全本四句聯」為號召,有時甚至提出「七句聯」或「八句聯」口號來招攬 觀眾239。鄭金鳳在內臺時期即以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腹內功底聞名,因此如何靈 活運用「四句聯」部分就成為鄭金鳳唱念藝術的關鍵核心。 

 

        一般來說,歌仔戲大量運用「四句聯」的模式和歌仔冊240流傳有密切關連。

王順隆曾分析日治時期的歌仔戲唱片,發現當時歌仔戲多為只唱而無口白的「戲 歌」。到 1920 年代以後,押韻狀況漸漸從不規則發展到「四句聯」的固定形式。

因此認為歌仔戲唱詞從不規則發展到固定的最大關鍵就是歌仔冊: 

 

      歌仔戲編劇者創作時趁便引用了歌仔冊的韻文,改寫為歌仔戲的唱詞甚至 口白,才會造成如此特殊的現象。久而久之,歌仔冊的文體就影響了歌仔 戲往後的走向。241 

 

由於歌仔冊文本多由「四句聯」形式寫成,歌仔戲編劇者創作時為了節省時間自 然「就地取材」。對於歌仔戲演員來說,四句七言的格式除了唱唸皆宜外,也減 低了背誦難度。早期演員在訓練唱唸時,多會從一些基礎「四句聯」和「真本歌 仔」出發。蔡欣欣在〈內臺歌仔戲資深藝人口述劇目初探〉一文中,進一步解釋 從歌仔冊到真本歌仔的過渡情況: 

 

      部分歌仔冊的說唱文本,很可能在藝人的加工與長期的搬演後,形成固定 的唱詞與段落,即是資深藝人如呂仁愛、賽月金……等口述中所提及的「真 本歌仔」或「本戲」。這些戲齣多半為「文戲」,大都以四句聯的歌謠體來 編撰故事情節,如《金姑看羊》、《孟麗君脫靴》、《孟姜女》、《山伯英臺》、

《二度梅》、《陳三五娘》與《昭君和番》等。在三年四個月的坐科期間,

這些手抄本的真本歌仔成為學戲的入門基礎,也是藝人用以「打腹內」的 重要根基。242

 

       

239  鄭金鳳指出「全本四句聯」、「八句聯」多半是劇團的宣傳口號,基本上由「四句聯」延伸出 來,而「七句聯」在其演出生涯中則不曾聽聞過。筆者於新竹採訪鄭金鳳,2010 年 08 月 24 日。 

240  在閩臺兩地,說唱敘事的歌謠又被稱作「錦歌」、「雜錦歌」或「什歌仔」。這種「說中帶唱,

唱中帶說」的說唱藝術,流行在閩南方言地區。結合了臺灣的風土民情、俚俗歌謠、教育文 化、通俗故事後,逐漸蛻變為獨具特色的「臺灣歌仔」。為了紀錄和整理這些閩南語的創作,

遂有了「歌仔簿」、「歌仔冊」或「歌仔唱本」。看「歌仔冊」念「歌仔」是人們工作之餘最大 的喜好。可參見林鶴宜:《台灣戲劇史》(臺北縣,空大,2003 年),頁 145‐146。 

241  可參見王順隆:〈歌仔戲的合轍押韻-以日治時期的老唱片為例〉《「日治時期歌仔戲老唱片的 整理與研究」期末報告》,2001 年,(http://www32.ocn.ne.jp/~sunliong/lunwen14.htm)。 

242  引文中「本戲」意涵與「真本歌仔」相近,指的是師傳練習用的歌仔,七字一句四句一首,

唱詞基本固定。可參見蔡欣欣:〈內臺歌仔戲資深藝人口述劇目初探〉《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 出評述》,頁 2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4 

是類「四句聯」和「真本歌仔」是藝人最常用來奠基的文本。由於文字簡單易於 朗誦,加上通用性高,只要場景適宜也都能靈活運用。例如新進演員最常練習的

「四句聯」是:   

 

〈四盆牡丹〉

四盆牡丹在四位,無風無雨花未開;

等待三更凍露水,凍入花心花才開。

〈一欉好花〉

一欉好花在高山,開花兩蕊好排壇;

挽花袂到站底看,一點清香透心肝。

〈水錦開花〉

水錦開花白波波,樹梅開花人看無;

彼叢紅竹歇白鶴,對面一叢櫻爪桃。243   

這些「四句聯」文字清新意象鮮明,適合用在花園遊賞的情節。而牡丹、清香、

紅竹、白鶴、櫻爪桃勾勒出來的場景相當靈動,也透露出遊園者的閒適心情。鄭 金鳳指出,從《四盆牡丹》到《水錦開花》都只是最簡單的「四句聯」,一般若 是遇到遊賞花園的情節,多半還是用《山伯英台》裡〈遊西湖〉的這段賞花四句 聯: 

   

英台(唱):兩人來到花園裡,看著白花正常開;

夜合開花葉包內,木桂開花結歸排。

山伯(唱):第一青紅是芭蕉,彼欉敢是老月嬌;

開花恰黑是含笑,園邊三樣是老來梅。

英台(唱):瓊花樹仔做一排,樹梅開花沒人知;

一點貴氣塊厲害,人人學繡繡不來。

山伯(白):黃庚打梅滾潤存,也有牡丹甲調春;

蜜蜂尾蝶飛歸群,飛來花園四際巡。

       

243  像廖瓊枝、洪明雪、洪明秀等演員,她們在學唱的過程當中都有唱過這三首歌。可參見紀慧 玲:《廖瓊枝:凍水牡丹》(臺北市:時報文化,1999 年),頁 92‐93。;洪明雪口述;蔡欣欣 撰述:《月明冰雪闌:有情阿嬤洪明雪的歌仔戲人生》,頁 3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5 

英台(白):也有夜合甲剪絨,園邊一片月來香;

李仔楊桃種對相,也有莉草甲芙蓉。

山伯(白):楊桃開花平大蕊,菊仔九月才會開;

茶花開透白甲水,不高不低真古錐。

英台(白):尾蝶開花會吐秋,也有番薑甲秀珠;

園邊一叢文旦柚,也有檳榔跟射留。

山伯(白):柚仔開花真清香,□船開花朱夕紅;

木必未開先離縫,也有菸葉鴉片叢。244  

〈遊西湖〉賞花四句聯是《山伯英台》中的一小部分,唱詞中包含了木桂、夜合、

芭蕉、牡丹、芙蓉等十數種花卉,巧妙的勾勒出花園花團錦簇的模樣,這些花卉 名稱可以隨著演員自身的喜好自由增添,鄭金鳳笑著說「我看四句聯是無人比《山 伯英台》卡長」。從小生、小旦出門遊園開始,透過賞花、看花、品花的對答來 襯托花前浪漫的氛圍。而遊賞百花後,當然會略顯疲倦。這時候就要進涼亭並且

〈讀古代〉245:   

英台(唱):這幅桃園三結義,關公張飛扶劉備;

人講盡忠不驚死,扶卜劉備去坐天。

山伯(唱):二幅漢朝勸眾人,昭君為ㄤ禁冷房;

奸臣延壽賢變蚊,偷取形圖過番邦。

英台(唱):三幅姜女堅心咸,身背寒衣去往京;

中途看命者知影,哭倒萬里的長城。

山伯(唱):四幅雪梅節義全,學梅教子中狀元;

奸臣文希大不愿,商路出中者報冤。

英台(唱):兩人戀愛有趣味,後擺配伊做妻兒;

四幅看了都完畢,這幅文君對相如。246  

這段〈讀古代〉的四句聯包含了桃園結義、昭君出塞、孟姜女千里送寒衣、雪梅 教子等歷史典故,極具教育意義,讓觀眾在看戲之餘又能瞭解歷史典故。而不論        

244  《山伯英台》唱詞以鄭金鳳提供的手抄「真本歌仔」為主,為求忠於原本,筆者引文用字皆 以原手抄本為主。筆者於新竹採訪鄭金鳳,2010 年 03 月 31 日。 

245  〈讀古代〉為藝人簡稱的故事段落,即是閱讀涼亭內的一些歷史故事壁畫雕刻。 

246  同上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 

是上段的〈遊西湖〉或是下段的〈讀古代〉大部分皆是蛻變自歌仔冊。例如由嘉 義玉珍書局所出版的《三伯英臺賞百花歌》中,〈遊西湖〉的部分大同小異,而

〈讀古代〉的歷史故事更是多達八幅之數: 

 

頭幅春遊芳草地,有畫昭君彈琵琶。延壽奸臣用毒計,即害漢王折離妻。

英臺就共梁兄講,我做昭君汝漢王。延壽過番去拐弄,即害昭君身歸亡。

二幅夏賞綠荷池,說起奸臣李文希。苦害商輅袂得死,好得先生改救伊。

說起雪梅甲商林,文希用計起毒心。梁兄汝我同床枕,前早想甲此當今。

說起雪梅甲商林,文希用計起毒心。梁兄汝我同床枕,前早想甲此當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