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四念白」的靈活用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七字白】春娥想著目眶紅,

青春少年就死尪。

僥倖子羅你甲我放,

甘是春娥(我命低)煞頭重。

【七字白】春娥想著氣吞圇,

嘴齒打斷含血吞。

子羅你(哪通)耽誤阮,

誤阮一生的青春。

【七字調】花粉放落金紙鼎,

堅心要聽木魚聲。

守寡的人心會痛,

不敢怨言半句講。260  

演員可以透過「念白」加速劇情推展外,唱念交錯也可以讓情緒表達產生層次感。

觀眾才不至於因為反覆聆聽【七字調】而產生審美疲勞,更能在唱念間融入到劇 情之間。 

 

除了寫定的劇本,「念白」只要知道劇情大多由演員自由發揮。而在「念白」

裡面,「四念白」的文辭較為雅致,有許多是根據歷史典故加以改編或是直接援 用前朝詩詞。因此哪一首「四念白」適合那個角色?又該如何運用的恰如其份?

就成為優秀演員的看家本領。以下將針對鄭金鳳一些常用的「四念白」加以解說,

並參雜其他藝人的經驗和看法。 

 

貳、「四念白」的靈活用運

「四念白」也可稱作「四聯白」,相當於傳統戲劇的出場詩或定場詩。這類 念白大多符合絕句體例,以四句為一聯,依語句長短又可分為七言和五言。在京 劇裡面類似的念白具有引導提示的作用,觀眾可從念白中獲得部分劇情提示、人 物心情、人物性格乃至於身家背景等訊息。 

 

「念白」在劇中既然能起到引導、提示的作用,歌仔戲的「四念白」也承繼 了這部分的特色。在內臺時期,大部分戲班都是以「做活戲」的方式表演。少數 戲班會採用寫定劇本的方式演出,如麥寮「拱樂社」即是。在「拱樂社」寫定劇 本裡,每一位演員的出場順序和臺詞都有詳細記錄,也包含了人物「四念白」的 部分。以《洛神》一劇為例,曹子桓出場即念道: 

       

260  筆者於新竹採訪鄭金鳳,2010 年 01 月 29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2 

      身奉父帥的將令,初次甲場領大兵,

攻破冀洲能得勝,感覺無上的光榮。261 或是曹子建出場所念: 

 

    在下名叫曹子建,排行第三讀聖賢,

跪馬射箭我歡喜,堪稱文武勇少年,

爹親大哥領兵去,攻打冀洲的城池,

望爹此去得勝利,能早凱旋回家期。262   

第一首「四念白」描述了《洛神》的故事背景  —  曹植與袁紹交兵。當時曹丕隨 父出征,打下了袁紹經營數十年的冀洲,因此少年得意躊躇滿志。第二首「四念 白」更直接點出了曹植的身份與興趣。這類「四念白」針對性強,容易突顯劇中 人物的身份背景,但也因此無法靈活運用。 

 

        擅長「做活戲」的演員經過多年訓練和積累,能夠靈活運用學過的「四念白」, 不再限定某一齣戲或某一個角色。只要劇中人物的背景、身份相當,就可以使用。

鄭金鳳指出苦旦方面有一些「四念白」是可以適度靈活運用的,例如: 

 

日落西山紅,黑雲暫過東;

閉門繡房坐,針手是女工。263

這首是《山伯英台》一劇中,英台的出場「四念白」。當中勾勒出一個深閨少女 練習女紅的景象,也點出了英台大家閨秀的身份。只要在劇中是千金小姐的身 分,都可以加入這首「四念白」。若是劇中人物屬於懷春少女,對於愛情和未來 正處於懵懂渴望的階段,則可以用:

一年四季好春景,牡丹開透在窗前;

父母不知阮心性,尚未給阮配愛情。

小奴叫做○○○,二八青春無丈夫;

好花開透無好主,可比荷葉水面浮。

身穿羅裙霞半腰,三吋金鞋步步搖;

人阮年紀都不少,還未出嫁還未贅。264        

261  可參見陳雲川編劇;張嘉容等編輯:《班超、洛神》,頁 40。 

262  同上注,頁 42。 

263  筆者於新竹採訪鄭金鳳,2010 年 05 月 07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現今外臺戲苦旦出場多以流行樂曲炒熱氣氛,唱完後直接介紹「奴家~~,家在 何處~~」,早已不復見歌仔古意,鄭金鳳也感嘆能合宜運用「四念白」的演員 已經越來越稀少呢。而小生吳錦桂(小貓)則針對不同身份的生腳,提供了可以 活用的「四念白」。如劇中小生家境貧困卻事親至孝,則可用: 

 

董永賣身傳古今,丁蘭刻木奉雙親;

勸人為主施行孝,皇天無負孝道心。265  

這首詩中,引述了「董永賣身」和「丁蘭刻木」這兩則二十四孝的故事,用以勸 勉世人雖窮但勿失孝心。若是劇中人物為讀書人,則可以用: 

 

      人生在世幾多秋,可比繁花水常流;

世上未曾待永久,一但無常萬事休。266   

這首詩用詞淺白,主要是以繁花流水來比擬人生的無常。從文意來分析比較適合 用在多愁善感的落魄書生上。若劇中人物為紈絝子弟,則可以用: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纔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滿城盡是看花人。267  

這首詩是中唐詩人楊巨源所作的《城東早春》,本是描述詩人眼裡的早春風光。

巧妙運用新柳吐露的姿態,來營造林花似錦的意象。在歌仔戲演出中,演員將這 首詩巧妙轉化為成花花公子的出場「四念白」。當滿城都是遊人時,看「花」亦 是看「人」。若劇中人物為武生形象,則可以用: 

 

萬山高崇眾河山,風調雨順萬民安;

聞雞起舞英雄漢,義膽忠心渡□江。

自古將相本無種,男兒志氣當自強;

千軍萬馬英雄將,一舉成名天下揚。268  

第一首以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的故事作為素材,透過兩位歷史名將的故事來 激勵自己。第二首則是蛻變自北宋‧汪洙所作的《神童詩》,改編了「將相本無 種,男兒當自強」這兩句,並展露了一種豪氣干雲的形象。劇中人物若是老生則        

264  筆者於新竹採訪鄭金鳳,2010 年 05 月 07 日。 

265  筆者於臺南採訪吳錦桂,2010 年 04 月 23 日。 

266  同上注。 

267  筆者於新竹採訪吳錦桂,2010 年 08 月 24 日。 

268  筆者於臺南採訪吳錦桂,2010 年 04 月 23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可用: 

 

      記得少年騎竹馬,看看已是白頭翁;

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269   

這首詩出自明代《增廣賢文》,表露的是一種對於時間和光陰的感嘆。藉由少年 對比白頭翁,激勵世人及時把握住當下。鄭金鳳表示這類具有身份象徵或人生啟 示的「四念白」,通常只會出現在小生與苦旦身上。其它如三花和丑角、店婆則 多用插科打諢的念白來開場,雖不像「四念白」這麼文雅,但也產生了一定的套 路和喜劇效果。270 

 

        上述兩節中,大致歸納分析鄭金鳳唱念的一些觀點和技巧。而鄭金鳳也特別 提到,除了劇本寫定的「四句聯」或「四念白」外,大部分歌仔戲演員在「唱念」

方面習慣即興發揮。而即興發揮的表演模式又受到「演出時間長短」和「演員人 數多寡」兩大因素限制。以內、外臺歌仔戲表演作比較,內臺時期由於演員眾多 且劇情緊湊,因此配角上場的唱詞或念詞就會較為簡潔凝煉。但到了外臺時期,

演員日漸稀少,為了要維持兩個半到三個小時的演出時間,演員分攤的臺詞反而 日漸冗長。而臺詞變長如果只是無謂話語,反而會使整體演出水平降低,這也是 鄭金鳳覺得歌仔戲整體劇藝無法提升的關鍵問題之一。 

                             

       

269  改編自元朝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為兒孫作馬牛」,有暗喻人生苦短之意。可參見馬自毅注譯:《新譯增廣賢文‧千字文》(臺 北市:三民書局,2002 年),頁 133。 

270  筆者於新竹採訪鄭金鳳,2010 年 08 月 30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第六章 鄭金鳳的說戲人生

     

縱覽鄭金鳳演藝生涯,除了「拱樂社」時期曾短暫搭班錄音團外,大多是以

「做活戲」的方式參與歌仔戲演出。所謂「活戲」,指的是一種不受劇本囿限的

「即興演出」模式。不論在內、外臺時期,「做活戲」始終是歌仔戲最重要的創 演方式。關於「做活戲」發展源起,林鶴宜認為和「商業需求」有很大程度的關 聯: 

 

      在一九二 O 年代的發展之初,就進入商業劇場,劇目需求量大的關係。最 早的一批歌仔戲劇目即移植自其它劇種,特別是京劇、北管戲、南管戲和 高甲戲。歌仔戲透過「講綱」的方法,以「台」(場次)為單元,快速吸 收了這些劇目的情節骨幹,和若干表演程式(包括較簡單的身段和較複雜 的喬段、音樂伴奏等),在由歌仔戲藝人以即興的唱腔和說白貫串,揣摩 觀眾喜好,不斷調整演法,終於發展出一套獨有的表演藝術;同時也建立 了它轉化吸收編創劇目的管道。271 

 

上述引文提及歌仔戲進入商業劇場後,為了應付日漸龐大的劇目需求,遂發展出 以「講綱」模式大量吸取其它劇種劇目,並且進行調整與編創。這種以講戲者提 綱挈領作為開端的演出模式又可稱作「講綱戲」、「提綱戲」或是「幕表戲」。272一 場完整的「活戲」(或「講綱戲」)必需透過講戲者、演員、樂師、觀眾等眾多元 素配合方可成形,每個細節均環環相扣。 

 

在整體「活戲」環節中,如果說演員是戲劇的核心,那麼講戲者無疑是啟動 核心的關鍵所在。一個優秀講戲者通常具備豐富的舞臺經驗,對於上演的劇目梗 概、演出重點、搭配曲調皆需十分熟悉。每個講戲者均擁有自己獨特的講戲風格,

這種風格來自於演藝生涯的積累。講戲者透過「活戲」表達對劇目的理解與再創 作,尤其在內、外臺不同演出場域裡,更可觀察到講戲的彈性和差異。 

 

      因此,筆者將在本章分析鄭金鳳演藝經歷所型塑出的講戲風格,並且區隔內 外、臺講戲的差異特點。其次,透過鄭金鳳口述的「戲綱」加以歸納整理,分析 出鄭金鳳所傳遞或凸顯的劇作精神及特性。 

 

       

271  可參見林鶴宜:〈「做活戲」的幕後推手:台灣歌仔戲知名講戲人及其專長〉《戲劇研究》創號 刊,2008 年 1 月,頁 223。 

272  林鶴宜指出:「『幕表』這個名詞只是借用十六世紀義大利喜劇 Commedia dell' Arte 所使用的 場次表 Scenario 的既有翻譯詞,並不完全符合傳統戲曲演出情況,過去傳統戲曲舞臺大部分是 沒有「幕」的,因而更正確的稱名應該是『場次表』。歌仔戲藝人稱這種即興演出所使用的『場 次表』為『台數』」同上注,頁 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