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第三節 多元發展期: 「拱樂社」時期

 

在臺灣戲劇史上,「拱樂社」無疑是最具傳奇性和代表性的內臺歌仔戲班。

團主陳澄三(1918‐1981)以「外行人」的姿態走入歌仔戲界,不斷在摸索和失 敗中找尋多元創新的經營手法,成功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歌仔戲王國」。從 1947 年「拱樂社」成立開始,陳澄三不斷對劇團經營進行改革並且挑戰和預測歌仔戲 市場走向,如拍攝臺灣史上第一部臺語歌仔戲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首創內 臺錄音團的表演形式、成立「私立拱樂地方戲劇補習班」等。這種種的創舉均在 臺灣歌仔戲史上寫下不同的里程碑,也替歌仔戲開創了許多新風貌。157 

 

離開「小貓歌劇團」的鄭金鳳經友人引薦加入「拱樂社」,最初只是應徵普 通演員的鄭金鳳,曾因不習慣錄音團演出方式而萌生退意。直到陳澄三偶然聽見 了她演唱的聲音後驚為天人,遂調她到臺中錄音並擔綱本團苦旦。後期更借重她 優秀唱唸和厚實腹內功底,轉而讓她在「私立拱樂地方戲劇補習班」教導新進歌 仔戲學員。陳澄三這一連串的器重不僅肯定著鄭金鳳的表演藝術,更使得鄭金鳳 直接成為了「拱樂社」眾多里程碑的當事人。 

 

壹、 初入第三團

1958 年,陳澄三拍完電影《金壺 玉鯉》後,決定嘗試以錄音方式配合 歌仔戲演出。當時由團內演員小杏 雪、小招雲、招治等人負責,結合陳 守敬的兩本新劇本《孤兒流浪記》與

《亂世遊鳳》開始錄音。1961 年 10 月,「拱樂社」第二團正式以錄音方 式參與演出。首演場地定在臺中軍功 寮,演出前夕工作人員對於音響設 置、音量調節、舞臺效果、燈光場景 等每個步驟莫不謹慎進行測試。而第 一次錄音演出出乎意料的收到觀眾一

致好評,轉而前往彰化、臺南等各大城市公演。良好的演出效果也使得二團邀約 不斷,甚至還有戲院指明要第二團來演出。至此,本來純屬實驗性質的錄音團由 於成本低廉加上訓練簡單,反而使得「拱樂社」收入大增,也確立了錄音團在臺 灣歌仔戲史上的歷史地位。158 

       

157  可參見邱坤良:《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頁 194‐198。 

158  可參見劉南芳:《由拱樂社看台灣歌仔戲之發展與轉型》(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硏究 錄音團下戲後與小貓吳錦桂合影(鄭金鳳提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巨大的迴響與實際效益鼓勵了陳澄三,因此在第二團成立不久後又陸續成立 了五個錄音團。1961 年 11 月 8 日,「拱樂社」第三團正式成立,演員包括了吳 碧玉、林玉雙、丁素娥、小麗秋、小秀枝、小玉倫、小美雲(陳美雲)等人。159 當時「拱樂社」劇本多以囝仔生作為演出核心,例如本團許秀年、二團連明月、

三團陳美雲等。「拱樂社」對於新招募的綁戲囝仔往往會進行一定程度的簡易培 訓,例如必需先至臺中市建中街接受基礎訓練(當年「拱樂社」團址)才能參與 演出。所謂基礎訓練指的是「背劇本」和練習走臺步,由於多數演員不識字,所 以陳澄三固定聘請高中生念劇本給綁戲囝仔聽。為了使這群囝仔生對劇本熟稔,

甚至不惜以「重賞」來激勵,曾為第三團囝仔生的陳美雲印象深刻的說: 

 

      我記得有一次陳澄三跑來考劇本,在建中街的時候,陳澄三示意十天如果 我有辦法背一齣戲,要賞我 100 塊,我看到一百塊眼睛就亮起來,因為那 時候零用錢也不過 1 塊。在考的時候有其他人和我對答,等到我念到第七 本的時候,他就說好了差不多了,我捉住桌上的一百塊就往外面跑。160   

從這些小細節來觀察,可以發現陳澄三對於綁戲囝仔的訓練和照顧相當注重。陳 美雲更進一步指出「或許受到日本童星片的影響,當時觀眾容易跟隨童星的情緒 起伏而傷悲」161,是以陳澄三針對童伶吸收人氣的優點加以發揮,使囝仔生成為 了歌仔戲界的潮流。邱坤良則認為童伶的舞臺效果雖然缺乏能量和技巧,但她們 的扮像清純可愛,觀眾在觀賞她們演出時反而帶有一絲「遊戲」趣味。162   

就在陳美雲進入第三團幾個月後,鄭金鳳也正 式參與第三團演出。當時陳美雲剛離開父母隻身來 到「拱樂社」,雖說其它演員對她也十分照顧,但畢 竟許多時候無法排解離開父母的恐懼和寂寞,尤其 戲班演出漂泊不定,每到新的戲臺對陳美雲來說都 是陌生的地方。直到鄭金鳳加入後,原本一成不變 的第三團生活開始多了些溫暖。那一年鄭金鳳雖然 只有二十八歲,卻早已是兩個孩子的媽。甫離開新 竹到「拱樂社」,心裡頭最掛念的還是年紀稚幼的一 雙兒女。看著和自己兒女年齡相仿的陳美雲遂起了 疼惜之心。「當時美雲仔很乖,嘴又很甜,常常沒事 就跑來我這邊玩,所以我就認伊做乾女兒。」想到

當時在戲臺後面,常常躲在帳棚裡面玩耍的陳美雲,鄭金鳳還是不禁的微笑了起        

所碩士論文,1988 年),頁 58。 

159  可參見邱坤良:《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頁 77‐78。 

160  筆者於臺北採訪陳美雲,2010 年 04 月 13 日。 

161  同上注。 

162  可參見邱坤良:《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頁 62。 

陳美雲童年照(鄭金鳳提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來。163   

鄭金鳳也正式開始了「拱樂社」第三團的演藝生涯。全團團員約莫二十人左 右,相處起來就像是一家人,常常晚上下了戲煮鍋簡單的地瓜粥當宵夜,一邊聊 演出狀況一邊聊過往趣事。除了在臺下相處的不錯外,臺上演出也是默契十足,

尤其當時鄭金鳳算是團中資深苦旦演員,在演出上如果其他演員面臨困境,鄭金 鳳也不吝惜一身演技,對詢問的演員皆悉心指導。 

   

當時一般劇團在內臺演出多以十天為一個檔期,若是遇到大月下旬則是演出 十一天,二月下旬演出八天。「拱樂社」為了適應錄音團演出方式,雖然仍排十 天為一個檔期,但十天檔期中則拆成兩齣不同戲碼。若遇大月需多演一天,則加 演段子戲,第三團多演《山伯英台》、《貂蟬弄董卓》、《洛神》等戲齣。164會將十 天連臺戲改成五天的關鍵處在於十天連臺戲演出時間較長,若是演員腹內功底不 夠深厚卻要拉長演出時間,只得添加一些「話屎」,很容易使戲文變的浮泛空虛。

其次,為了配合錄音演出,陳澄三嘗試縮短演出週期,增添精彩程度。鄭金鳳指 出檔期變動有好有壞。好處是觀眾都會有好奇尚新的心理,兩齣不同戲碼容易吸 引新戲迷。壞處則在於每演完一齣戲都要想辦法將觀眾留住,以延續下一齣戲的 人氣。165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澄三和編劇討論後,巧妙的利用「延長戲尾」的 方式將結局留到了檔期的第六天開場: 

 

      劇團故意把五天的戲拖到第六天的前段結束。「拱樂社」劇本中,如《德 化萬惡》、《乞食王子》、《天涯遊龍》、《江山美人》、《可愛離婚妻》與《愛 情怨天》等,都有六本,觀眾在第五天看不到結尾,想知道結局必須第六 天再來。而第六本的篇幅很短,約只有整場演出的十分之一,接著再演另 一齣劇目,如此一來便繼續勾住觀眾看另一個五天了。166 

 

陳澄三除了妥善運用機關變景吸引觀眾外,更進一步延長演出時間來保證每部新 戲在剛開始都有固定觀眾群,這無疑是相當進步的經營手法。另一方面,為了提 高劇團演員知名度,戲院外牆上往往懸掛主要演員畫像或者相片。如果是在鄉下 宣傳,大多整團一起坐卡車「踩街」;如果是在城市宣傳,則安排三輪車按角色 重要性排列來進行「踩街」。「踩街」時往往穿著時裝而不穿著戲服,戲迷更容易 接觸到演員真實親和的一面。167 

   

       

163  筆者於新竹採訪鄭金鳳,2010 年 03 月 31 日。 

164  筆者於臺北採訪陳美雲,2010 年 04 月 13 日。 

165  筆者於新竹採訪鄭金鳳,2010 年 03 月 05 日。 

166  可參見邱坤良:《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頁 125。 

167  筆者於新竹採訪鄭金鳳,2010 年 03 月 05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鄭金鳳在第三團演出過的劇本大致有《劍影 情仇》、《乞丐王子》、《小女俠紅蝴蝶》、《父子干 戈》、《母在何處》、《德化萬惡》、《風流寡婦》等 戲。「拱樂社」為了保持戲齣對觀眾的新鮮感,

每隔一、兩年就會汰換一次劇目,由第一團錄音 後再分配給其它團演出。所錄製的劇目多數以囝 仔生搭配苦旦演出,三團本來是由一個叫「素月 仔」的苦旦和陳美雲搭配,直到鄭金鳳入三團後 才改由鄭金鳳與陳美雲搭配。由於鄭金鳳和陳美 雲感情十分要好,所以對起戲來默契十足。當時 鄭金鳳「對嘴」的錄音部分是由「矮仔亮」所錄 製,但某一次演完《乞丐王子》後,陳澄三知道 鄭金鳳的聲音厚實嘹亮,特別到三團試音。試音 合格,轉而調任鄭金鳳至臺中錄音並參與本團演 出。 

 

貳、本團演出及錄音生涯

 

加入本團後,鄭金鳳開始培養與其它演員間的 默契。尤其演了好一陣子的錄音團忽然跳回來唱「肉 聲」,需要時間重新適應。當時鄭金鳳較常演出的戲 目如:《花鼓情仇》、《母之罪》、《乞食王子》、《真假 王子》、《仇海情天》、《江山美人》、《孝子殺親父》、

《劍影情仇》、《小女俠紅蝴蝶》、《風流寡婦》、《父 子干戈》等戲。這些戲齣常常出現夫小妻大的錯配 情形,不然就是囝仔生演扮演乞丐吸引觀眾熱淚。

「一些婆婆媽媽就是愛這款的戲!」鄭金鳳回憶臺 下觀眾類型,坦言是以一些太太小姐為主,而演過 的戲齣中最滿意的莫過於《真假王子》這齣戲。 

   

        《真假王子》是「拱樂社」相當出名的編劇陳守敬所創作,走的仍然是囝仔 生搭配配苦旦的路線。故事背景設定在明朝,但人物情節多為杜撰。從金平王朱 國章想霸佔王位開始,趁仁宗御駕出征之際,陷害太子金龍。幸得太監陳忠良搭

        《真假王子》是「拱樂社」相當出名的編劇陳守敬所創作,走的仍然是囝仔 生搭配配苦旦的路線。故事背景設定在明朝,但人物情節多為杜撰。從金平王朱 國章想霸佔王位開始,趁仁宗御駕出征之際,陷害太子金龍。幸得太監陳忠良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