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7

覽員的培訓,但是副校長也提到(參照表 4-1,PA4):

那跟社福中心這邊的連結是在我們這樣多方的探訪之後,其實有一點,

因為街友對一般人的信任感是薄弱的,就算你課程設計再好,有一個問 題就是他們為什麼要來,所以就會變成你要找到一個中間讓他們是有信 任感的人。(D,11-15)

因為街友本身的特性加上導覽班的師資也是第一次帶這比較具特殊性的班 級,對於學生有太多的不瞭解,也非社福專業的領域,很難處理ㄧ些突發的狀況 或是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做課程內容上的調整。所以跟萬華社福中心的合作,剛 好彌補了這個缺口,萬華社大這邊提供專業的課程設計,社福中心這邊則可以幫 忙推薦學員和處理學員可能會發生的ㄧ些問題。所以這個導覽課程不單單是由一 個組織來主導,而是不同資源的整合,彼此相互配合才能夠組織起來的。

在街遊活動方案的初期,萬華社福中心和萬華社區大學的互動主要是在街遊 導覽培訓班的組織上,而這個培訓班是網絡成員互動出來的一個多元觀點產物,

充分運用了各參與者的專業知識。與前面幾個參與者間的互動關係類似,萬華社 福中心和萬華社大間並沒有正式的合作關係,也沒有一方強勢的主導,彼此間是 以平等的地位互動,共同討論可能會碰到的問題以及透過長年合作所形成的網絡 資源解決問題。

參、 小結

回顧街遊活動發展的初期,各參與者來自於不同的組織或部門,但都有一個 共同的動機。不同的組織間因為同樣一種動機而形成一種串聯的網絡關係,在彼 此的互動過程中分享資源、資訊交流,這都有助於社會創新的推動。而在街遊活 動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為了解決共同社會問題的基礎下所形成的參與動機,轉變

eiss,1998; De Brentani, 2001; Leonard-Barton, 1988; Skarzynski & Gibson, 200 8),在街遊方案中也是出於巧合將各參與者連結起來,開啟了社會創新的網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的身分。這樣一個特殊的關係,有別於單純的組織間互動,並非探討雙方之間是 何種互動的形式,而是在這兩種身分之下,如何結合兩個部門間的資源,形成創 新的出發點。

從其他參與者的互動關係中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組織間沒有一個制式的契 約,不論是非營利組織間或是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間,基本上都是由自身經歷結合 各方的資源來推動這個創新的活動,讓組織間的交流更富彈性。這樣的交流大多 是建立在組織之間的信任,形成一種知識共享的網絡,網絡的形成有助於組織間 資源的交流,來彌補自身組織功能的不足,產生一種協同效應(synergy),將原本 單一組織所能產生的成效擴大,更有助於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

將上述結論與研究架構相比較,將創新方案萌發期各參與者間的互動關係以 下圖呈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圖 4-1 創新方案萌發期各參與者間互動關係示意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