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研究發現與既有文獻比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貳、 研究發現與既有文獻比較

Robin Murray、Julie Caulier-Grice 和 Geoff Mulgan(2010)在討論社會創新的 過程時,將它分成了六個階段,分別為靈感激發(prompts and inspirations)階段、

提案(proposals)階段、試驗(prototyping)階段、維持(sustaining)階段、擴張及擴散 (scaling and diffusion)階段和系統改變(systemic change)階段。靈感激發和提案 兩個階段主要是找出核心的問題,並將所有的想法、意見匯流,瞭解身處的環境 脈絡為何,有哪些資源可以連結。試驗階段則將前兩個階段的想法付諸行動,實 際測試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如何。維持階段則是當試驗階段的方案夠穩定了,便開 始設想長遠的發展方向,例如穩定的資源提供或發展更長遠的合作關係。最後的 兩個階段則是將這個創新的方案持續精進,並將創新理念傳遞出去,最後達到制 度面整體的改變,是屬於更長遠的目標。但他們也提到這個社會創新的階段並非 循序漸進的,可能不同的階段同時或者跳躍式的進行,過程中也會不斷的反饋,

是一個動態的循環過程。從街遊導覽創新方案的發展過程來看,大致上是遵循著 這六個階段。而每個階段的參與者都發揮了各自的專業,像是在靈感激發階段就 納入了多元團體的意見,並釐清最根本的需求,以此為基礎發展出街遊的方案。

另外在試驗和維持的階段,因為網絡的架構已經大致成形,開始連結更多的資源 加入這個創新的方案,使方案能順利推展並朝向長遠的目標發展。隨著參與者越 來越多元,他們也會開始回頭思考原來的創新方案有什麼不足,形成一個不斷循 環的動態概念,使創新方案能不斷的成長,更能達成共同的目標,解決社會問題。

廖俊松(2006)在研究非營利組織與社區營造的案例時發現非營利組織主要 有幾個互動的對象,分別為公部門組織、社區的主要團體和外部的組織三個。其 中他提到個案中非營利組織與公部門組織互動良好的原因在於非營利組織的理 事長曾經待過公部門,因此有好的連結關係。這樣的互動關係同樣的也在街遊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0

中很重要的一環,成功的突顯出地方性非營利組織與跨部門組織、地方性團體互 動的重要性。在 Miller 和 Ahmad 有關跨組織夥伴關係的文章中提到,對於非營 利組織來說,跨部門或組織的合作關係能產生其它額外的價值,而這些價值或許 能有效的提升非營利組織在互動過程中的重要性或增加組織的能見度(recognitio n)(Miller & Ahmad, 2000),有助於增加創新的成功率。在街遊的創新方案中,

嘗試跟公部門有所連結,雖然現在還是僅限於內政部的公益彩券補助款或一些零 星的補助,還有與萬華社福中心的一些合作關係,但是透過不斷的交流互動,將 來或許能不只限於街遊的這項活動,更能在遊民這個重大的社會議題上,有更多 的合作和互動,產生更新穎的創新方案。

就資源的方面來說,資源的匱乏是任何創新方案,包含社會創新所會面臨到 的一個重大問題。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會是創新發展過程中很關鍵的一環。在 街遊導覽的這個案例中,他們採行的是透過網絡的建立來解決資源不足的這個問 題,在這一個網絡的關係中,同樣的一件事就會出現不同的看法,也會有不同的 思維模式。李秘書長談到街遊這個方案的經費來源其實相當不足,沒辦法完全仰 賴政府的補助,也從未想過能發展出收費這樣的一個機制,會單純的認為就將街 遊導覽當做是一個推廣遊民服務領域的點子。但是曾小姐看到的卻是市場的價值,

她認為資源要是不足的話,何不採取收費的方式,她相信街遊活動的獨特性是有 市場價值存在的,就大膽的去嘗試。從這樣不同價值觀的互動過程中可以發現,

一個社會創新方案要能推動的關鍵因素就在於價值的衝突和對話,嘗試著找出一 個平衡點,讓意見多元的交流後慢慢的發展出一套制度或模式,才能將這個創新 的觀點持續的發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

結論

研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