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高齡者學習特性

搭上終身學習列車的起點,來自於高齡社會政策的落實與高齡者學習意識的 喚起,但如何讓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後,得到正向作用並樂於往後的進修學習,

學習者於學習過程的感受將是影響的關鍵,例如:學習環境是否具支持性、學習 教材是否具適當性、教學方法是否合乎年長者生心理特性與學習偏好,則是辦理 高齡學習的機構必須嚴加思考之處

爰於高齡者的學習受到老化、生命現象和發展階段及社會文化、心理成熟之 影響,構成了高齡者在學習上的特殊性,且異於兒童與青少年,其學習內容、方 法、學習型態、偏好及需求等均有其特色。有鑑於此,應深入瞭解高齡者的生理、

心理與社會特性,俾妥善規劃課程與實施教學。

一、就學習活動的設計而言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齡者的生理功能也隨之改變,有關生理功能的改變,最 常見的有視覺、聽覺、肌肉系統及動作的變化。由於生理機能退化的現象,學習 活動的規劃,無論是內容、地點、場所、時間等,都應以學習者為中心,考量其 生理狀況,安排適宜的學習情境(黃富順,2004)。整體而言,高齡者面臨視覺、

聽覺、肌耐力、認知功能衰退的現象,故在教室採光、教材字體編排、桌椅設計、

活動強度、活動時間等,皆須加以注意。

高齡者受到生理老化的影響,感覺器官、大腦與神經系統皆產生退化的情 形,導致學習速度變慢,記憶力變差,而影響高齡者學習的成效,並對自我的學 習能力感到懷疑,因此,教學者宜慎選教材內容,並放慢速度,隨時留意高齡者 的回饋情形,必要時應調整上課進度。另外,由於高齡者退休之後,失去工作的 成就感,經濟收入減少,難免需要心理上的調適,此時自尊心較低。因此,教師 在授課時應營造正向的學習環境,扮演支持者的角色,鼓勵高齡者參與學習的過 程,增進其學習的意願。例如,對於高齡者的各項作業與作品,均應給予回饋,

以增強高齡者的信心(Davis,2001;楊欣恩,2002)。

學習與教學過程中,教學促進者如何幫助高齡者學習與適應,林美和(2008)

亦提供下列建議供為參考:

(一)保持高齡者尊嚴,如同對待自己的父母親。

(二)具有傾聽與溝通的能力,對不積極的學習對象應給予關心和鼓勵,使其 建立自我信心。

(三)相信每個人的潛能與學習成長的可能。

(四) 採用學習者參與取向或學習者中心取向的教學,教師只是指引者的角色。

二、就高齡學習的目的而言

老年階段是個人生命全程中改變較多的時期,其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都面 臨了較大的改變,為因應此種改變,亟須透過學習活動獲得必要的知能。就外在 環境因素,有些高齡者退休之後,因保有健康的身體以及興趣所致,促使他們再 度投入就業市場,從事兼職的工作,為能因應兼職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也將促 使高齡者成為學習市場中的新興人口(黃富順,2004)。此外,高齡學習的目的 多在於自我實現與發展生命的意義,高齡學習活動或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其目的 不外是提供其新知,以適應生涯的轉換;培養其興趣,以充實生活內容;教導其 實用的知能,以解決生活的問題;或作為生命歷程的檢視而達到統整的境界(魏 惠娟,2008)。

不論高齡者在晚年選擇何種生活,不可避免地會經歷角色的轉變,據此,高 齡教學者應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協助其因應角色改變,並獲得新角色所需的 知能。

三、就高齡者與其同儕關係而言

高齡者退休後,生活頓失重失,亦面臨子女離開家庭或伴侶的死亡,老人對 於友誼的需求特別強烈,需要朋友給予生活上的照顧及關心,以順利度過人生危 機時期。就學習經驗而言,黃錦山(2004)指出高齡者通常喜歡與同儕們有互動 的討論機會,並且期待透過彼此的信任與鼓勵的方式,來一起分享經驗和學習成 長,不喜歡有考試競爭的氣氛且過於嚴謹的活動安排。因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

多半是為了保持身心活躍、擴展新知、興趣所致,希冀在輕鬆的學習氣氛下,享 受學習的樂趣。

四、就高齡者與其教師的關係而言

高齡者喜歡授課教師給予一個支持性的學習氣氛,使高齡者能夠感覺很自 在,而沒有任何焦慮地學習(Peterson, 1983)。因此,教師的角色應從傳統教育 型態的訊息提供者轉變成促進者或是調解者的角色,主動積極地鼓勵高齡學習者 參與學習,並尊重每位高齡學習者的意見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