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高齡學習需求的相關理論

教育需求是老人在知識、態度、技能或價值上的缺乏或不足,而需經由教育 的手段,予以增進者。教育需求之肇因,可能是老人所接受正式教育的不足,正 式教育後時效的流失、社會變遷、個人發展,或個人心理成長的欲求(邱天助,

1993)。

人文觀分析學派的學者認為人類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者,強調個體經由選擇、

創造、價值判斷和自我實現等特質,以健康、正面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發展。老 年期是對自己此生自我實現需求的反省與統整時期,對自我發展仍有努力完成的 機會與期待(Bϋhler, 1968; Maslow, 1968; McClusky, 1974)。高齡者即使邁入老年 期亦有其獨特的發展任務與學習需求,Peck(1956)的老人發展理論中,強調人 生最後階段的發展任務應注重自我分化、身體超越和自我超越,方能有幸福健康 的晚年。學習者的需要乃是整個教育活動過程的依據,故了解學習者的教育需 求,乃為實施教育課程規劃的先行步驟。因此,針對老年期所必須特別重視的需 求,歸納一些理論與學者的觀點,分述如下:

一、發展任務理論

在老人教育學領域中,強調生命全程發展觀點的重要性,個體隨著生命週期 的轉變,將伴隨著不同週期的發展任務。Houle 在 1974 年提出,應隨著生命週 期不同階段的主要發展議題,而提供相關的教育活動,更進一步建議,老年初期 的教育活動應以個人的自尊、生活滿意、身心的活躍及社會參與等議題為主要考 量(黃富順,2004)。

蔡培村(1999)認為生命延長會造成成人的發展任務有延後或重新分配的現 象,如中年期向後延伸,工作與生活型態又受到社會變遷的影響,個體必須不斷 學習,方能順利完成發展任務;又如老年期,若生命延長,必須面臨各種生活的 變化,倘不學習,勢必無法調適而造成發展的困境,故高齡者更需學習以適應社 會變遷與老化的交互問題。

Erickson 提出高齡者面臨自我統整與悲觀絕望的發展危機,當成人進入生命 發展的最後階段,應認為他們的生活是統整與一致的,且必須接受自己的生活並 從中發覺意義。此外,Erikson 也強調持續參與社會或學習活動,有助於高齡者 將危機化為轉機(郭靜晃、吳幸玲譯,1994)。

Havighurst(1972)指出發展任務包括:適應體力與健康的衰退、適應退休 及收入的減少、適應配偶的死亡、與同年齡團體建立良好的關係、有彈性地接受 並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建立滿意的生活安排,而參與學習活動將有助於高齡者成 功地因應這些發展任務之挑戰。

二、馬斯洛(Maslow)的需求發展理論

Maslow(1968)界定了人類需求發展的階梯,做為人們行為動機之來源,

當人們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後,便繼續尋求高一層次需求的滿足,依次漸進形 成一階梯,直到最高的精神需求為止。一般人總是以健康的方式朝著完成自我的 方向前進,即使老年期依然如此。以下圖 2-2 來呈現 Maslow 的需求發展理論。

圖圖

圖 2-2 Maslow 的需求發展的需求發展的需求發展論的需求發展論論 論

自我

美學的需求:

認知的需求:獲知

尊重的需求:得到讚許和承認

愛與隸屬的需求:與他人親近、被接受

安全的需求:感覺安全

生理的需求:餓、渴 對稱、次序、美

實現

資料來源:整理自 Maslow(1968)

Maslow(1968)認為充分發展、自我實現者,具有下列特徵:認清現實;

接受自我、他人和外界;主動自發;具解決問題能力;自我導向;超然並需要隱 私權;能欣賞別人,具豐富的情緒反應;頻繁的高峰經驗,且能認同他人;與他 人之間能建立滿足,多樣的關係;民主的性格結構;創造性及價值感。Thomas 提及能達到自我實現需求的人,大約只有百分之一的比例(引自邱天助,1993),

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仍無法全然的自我實現,但爲逐步實現高階層次的需求,高齡 者必須透過再教育,持續地學習以健康的方式朝著自我期許邁進。

三、馬克拉斯基(McClusky)的五類老人教育需求

McClusky(1974)認為教育應當是協助學習者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主要途 徑,並以此觀點為基礎,主張爲高齡者所提供的學習活動,應該要滿足以下五種 教育需求:

1.應付的需求(coping needs)

高齡者的日常生活中最常面臨的困難有二:首先是老化導致其生理與認知功 能的衰退;其次則是原有的社會互動方式不足以應付快速變遷的社會。因此,爲 使個體在複雜的社會中能發揮充分功能的需求或適應,而發展出的教育需求,包 括晚年生理變化的適應、心理調適和策略、因退休收入減少的經濟教育和面對老 化所引起的情緒變化。

2.表現的需求(expressive needs)

這是一種爲活動而活動,爲參與而參與的需求,並從活動或參與本身獲得成 就感,亦即在活動中獲得滿足,特別是對退休老人而言。退休後的高齡者爲彌補 年輕時的興趣或嗜好,而有休閒活動和參與社會活動的需求。此類需求的高齡 者,學習目的有別於爲學位、找工作或是爲在職業上有更高一層發展的學習者。

3.貢獻的需求(contributive needs)

基於人類有利他的慾望,經由給予而增進自我價值,同時透過繼續幫助他人 而有更多機會與社會互動,不但可以提升自我的地位,並實現自我的價值。因而 有許多高齡者從工作崗位退休後,仍加入福利機構的服務工作,或是繼續在宗教

活動奉獻。

4.影響的需求(influence needs)

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人們往往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影響社會,使發生有意義的 變遷,這種影響的需求指出高齡者仍然有意願涉入公民和社會事物,將其部分精 力放在政治活動上,經由政治活動、社區團體、服務組織,以及半官方的機構之 參與以滿足其影響性的需求。由於政府政策、地方政治以及科層體制的複雜性,

必須具有該公共事務或社會議題的背景知識,方能涉入。因此,高齡者教育機構 可協助高齡者發展相關的知能,以彌補原先知識的不足。

5.超越的需求(transcendence needs)

每個個體都會藉由回顧自己過往的生命或是超越生理上的限制,來深入瞭解 自己生命意義的需求。各年齡層的人都有超越的需求,但高齡者對這種需求尤其 強烈,因為身軀的死亡業已瀕臨,且友誼和社交活動的減少,使他們更趨內省式 的思考。高齡者必須能思索自己此生的意義與重要性,同時也要能適應和超越身 體功能的衰退,進而從統整的生命意義得到幸福感,並坦然面對死亡。

蔡培村(1995)亦曾依 McClusky 的五項需求理論,提出相對應的課程內容,

如下表 2-2:

表 表 表

表 2-2 高齡者不同教育需求之課程高齡者不同教育需求之課程高齡者不同教育需求之課程內容高齡者不同教育需求之課程內容內容內容

需 求 類 型 高 齡 者 教 育 課 程 內容

應付的需求 1.衛生保健 2.疾病預防 3.心理健康 4.生涯發展 5.投資理財 6.健身活動 7.財務管理 8.營養常識

表現的需求

1.韻律舞蹈 2.攝影設計 3.繪畫書法 4.插花烹飪 5.戲劇歌唱 6.民俗技藝

貢獻的需求 1.社區服務 2.社區發展 3.人力管理 4.環保知能

影響的需求 1.人際關係 2.政治事務 3.專門技能 4.社群領導 5.技藝傳承 超越的需求 1.死亡教育 2.宗教人生

資料來源:出自蔡培村(1995:209)

McClusky 所提出的五項學習需求,基本上是以高齡者的發展任務為主軸而 提出的需求。應付需求屬於基本層次,表現需求屬於情意層次,影響和貢獻需求 屬於社會層次,超越需求則屬於內心層次,雖然每位高齡者對各類需求的比重不 同,但或多或寡都會影響其老年的生活。張莞珍(1999)根據國內對台灣地區高 齡者學習需求的調查研究發現,高齡者的教育需求雖然種類繁多,不同個體間的 彼此差異也大,但仍以 McClusky 的「應付需求」為主。

四、朗頓勒(Londoner)的表達性需求與工具性需求

Londoner 所提出的表達性需求與工具性需求,是描述高齡者學習需求中最 具理論架構的一個模式,也最常被應用於高齡者學習需求研究(Peterson, 1983)。 Londoner(1990)認為個體的學習需求可依其滿足感是否立刻實現,來區分表達 性需求與工具性需求。學習者滿足感的獲得,不是在學習活動的過程,而是等到 原先的需求被達成或慾望被實現之後,此即所謂工具性需求。反之,當學習者的 需求能立即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意謂表達性需求。黃富順(2004:227)

舉例說明此兩者需求的差別,工具性需求是假設個體參與法語學習的課程,是爲 了實現到法國旅行的夢想,則其滿足感必須延至實際到法國體驗後才能獲得。表 達性需求則是指學習法語不是爲了實現任何慾望,僅是享受學習法語的過程中所 獲得的喜悅感。

此兩類需求的概念,能解釋大多數的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的理由,因此,實 際運用至高齡者教育中,具有相當高的價值。就高齡者生理層面而言,老化是此 階段的重要特徵,如何養生保健成為高齡者生活中的課題,故「營養」或「醫藥 保健」等相關課程的知能獲得,是滿足高齡者工具性需求之一,亦即為 McClusky 所提出的應付需求。若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是爲充實個人生活,在學習過程中,

獲得滿足與喜悅,則屬表達性需求的課程。例如:藝術類課程、攝影、旅行。

五、活躍老化理論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於 2002 年提出活躍老化的觀念,

為了使老化成為正面的經驗,長壽必須具備持續的健康、參與和安全的機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