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高齡學習的意義與緣起

一九七一年,美國白宮老年會議(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Ageing)激起 人們對老人教育的覺醒。其中許多建議,涉及教育的價值。一九七八年,白宮老 年會議聲明:「教育是所有年會團體的基本權利,它是使老年人能享受到完美和 有意義生活的方式之一,也是促進老人發揮潛能貢獻社會的途徑。」一九八一年 該會議更進一步指出:「老年生活的主要問題:經濟安全、生理和心理健康、老 人資源等,大部分皆可經由學習來處理。」(引自邱天助,1993)。

由於科技日新月異,知識與技能快速過時,爲能趕上時代脈動與因應社會變 遷,學習已是刻不容緩之事,而引發了成人教育的運動。幾年之後,由於高齡人 口的現象在世界各角落蔓延開來,基於鼓勵高齡者創造幸福滿意的第二生涯,許 多推行老人福利較為積極的先進國家,均將「促進老人終身所得安全」與「老人 終身不斷學習」,列為社會政策中有關老人福利的雙重目標(張鐸嚴,2000)。換 言之,建構學習社會的過程中,高齡者參與學習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以下 即就高齡學習的緣起,茲述探討:

一、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高齡人口的增加是世界性的趨勢,且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醫藥的發達,其增長 的速度正急遽加快,人類的平均生命期不斷後移,老年期約占人生的三分之一。

在人口結構中,老人佔的比例很高,成為不容忽視的群體,促使高齡學習的興起,

成為社會上普遍受到關注和重視的活動(黃富順,2004;詹棟樑,1984)。 社會結構的迅速蛻變、家庭功能變遷、人際關係疏離,使高齡者的精神生活 日漸貧乏。自工業社會以後,大家庭變為小家庭,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的比例逐漸 降低。即使同住,子女外出工作的時間,老年人便整天獨守空洞的房子,可想而 知其精神生活的匱乏。因此,如何豐富老人生活的內涵、提高社會的參與,透過 教育的實施是不二法門之道。

黃富順(2004)於晚近的研究發現,即使至八十歲的高齡者,其心智仍然持 續成長,他們在退休後仍然健康,有活力,在面對情境改變時,他們需要調適,

因而普遍走入學習的行列,不僅參加有組織的學習動活動,也進行自我的學習,

或到博物館、圖書館自學,旅行學習等,藉由各種非書面的媒介尋求學習經驗。

二、終身學習的興起

Peterson, et.al(1979:5)認為終身學習是一種激發、計畫、執行和統整學 習活動的架構,用以統整現有各種教育學習機會的一種綜合性理念。如同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UNESCO)所指出,終身學習代表一個整體性的架構,對現有教育 組織做統整,教育與學習應擴展到個人的一生,刺激並賦予個人能力,使其獲得 人生歷程所需之知識、技能與價值,並能持續發展學習潛能(Longworth & Davies, 1996)。

終身學習的理念自古即已存在,我國古代即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說法,

日本則有「修業一生」的觀念(黃富順,2004)。但終身學習的理念重行受到關 注,是在二十世紀五

年代以後,社會經濟結構迅速變遷,科技文明一日千里,

國民生活素質大為提高,國民求知慾望日漸普遍,教育機會均等之理念深植人心

(黃振隆,1994)。一九六

年代中期,終身學習受到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

(UNESCO)的倡導,不僅引起教育學者極大興趣而且形成一種運動,使終身學 習普獲接受與重視(葉學志,1988)。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知識經濟時代,資訊 快速增加,個人爲適應多元化社會,必須終其一生不斷學習。

終身教育的倡導者藍格蘭(Paul Lengrand)認為終身教育興起的主要因素有 以下九點(引自黃振隆,1994):

1.社會變遷的加速化。

2.人口遽增及人類壽命的延長。

3.科學知識與技術的進步。

4.政治結構的變化(革命、戰爭、體制改革)及領導者的缺乏。

5.大眾傳播媒體的發達與資訊數量的增加。

6.自由時間的增加及工作與休閒的分離。

7.人類行為規範及人際關係(男女、夫婦、老少、親子、貧富、社會地位的 上下等關係)的動搖。

8.個人身心不調和及過分強調自我的表現。

9.價值觀念的危機(價值觀念的多樣化與信念的薄弱)。

綜括上述論點,終身教育興起的因素涵蓋範圍甚廣,自個人領域至政治、經 濟、教育及文化等各層面,可見統合終身學習的理念,重整教育的架構,已是二 十一世紀教育的主流。

歐盟(European Union)在一九九五年發表的「教與學:邁向學習社會白皮 書」即強調,各國政府有義務與責任針對社會中的不利族群(如:失業者、低教 育者、高齡者、婦女等),提供第二次的教育機會。更確切地說,當先進國家普 遍邁入高齡化社會,高齡者的相關議題日益受到重視,而建立完善的高齡者終身 學習體系,已是進步國家的共識與重要發展方向,高齡者教育的繼續推動,現今 仍是歐盟推動終身學習的一項發展重點(林麗惠,2001)。

三、學習社會與學習權

現代社會是個學習的社會(learning society)(Cross, 1974),學習社會可以 提供一個理想的學習情境,支持個人在一生中繼續學習與成長,以發展社會上每 一個人的潛能。要使學習社會得以實現,必須從尊重個人做起,對每個人的權利 盡力維護,所以全民學習權的保障乃成為邁向學習社會的關鍵所在(楊國德,

1998)。換言之,學習社會所突顯的終身教育,已非特權,而是基本的權利,人 人學習、時時學習、事事學習、處處學習不再只是口號。邱天助(1993)便提到 社會每一分子,不分年齡、性別、種族、宗教、居住地區及社經地位,皆具有學 習的同等權利,應持續的擴充其知識與技術,以求生存和發展,這種觀念提供老 人教育方案的理念基礎。

一九九六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出版的「學習:內在的財富」

(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一書中,就明確指出:「終身教育概念是人類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一把鑰匙」、「終身教育將居於未來社會的中心位置」。該書並 指陳未來人類要能適應社會變遷的需求,必須進行四種基本的學習,是教育的四 大支柱(教育部,1998):

1.學會認知(learning to know):爲因應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社會遽變所帶 來的迅速變革,每個人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對問題作深入的了解,

並謀求解決。欲具有廣博的知識,個人就得實踐終身學習,這是激發個人 終身學習的動力,也是終身學習的基礎與憑藉。

2.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這是指除了學會職業知能外,並要學會具有應 付各種情況和共同工作的能力,包括處理人際關係、社會行為、合作態度、

社交、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造革新、勇於冒險的精神等。這是目前學校教 育中相當被忽視的一面,如果學生均能邊學邊做,能在學習活動中參加一 些職業活動,進行學理的驗證,則「學會做事」的期望就能達成。

3.學會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由於地球村的形成,人類相互依 賴日深,彼此相互了解、和平交流以及和睦相處的需要日益迫切,故必須 學習尊重多元,以理智的、和平的方式解決衝突,相互合作,共同解決未 來各種可能的風險和挑戰。

4.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二十一世紀要求人人都要有較強的自主能力和 判斷能力,也要求每個人擔負較多的社會責任。因此,透過學習讓每個人 的才能均能充分發揮。

爲因應社會改變所帶來的種種挑戰,學習是每個人應付挑戰的良方,在終身 學習社會中,學會以上四種能力是同等重要。

學習社會勢必爲教育制度帶來新的面貌,爲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教育部 於 1998 年訂定《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提出八項目標,作為努力的方向,其 中之一即為保障全民學習權。終身學習社會提供個人充分的學習機會,並支持個 人在一生中繼續學習與成長。它也將社會各種學習資源做有效的整合,塑造有利 於學習的環境,使社會普遍存在各種有意義、有價值的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習 為中心的社會。要使學習社會得以實現,最根本的做法就是保障全民學習權,使 個人能平等分享學習的機會,不會因為某些人為的、不合理的障礙與限制,妨礙 對學習活動的參與。因此,首要之務應建立「學習不限於學校」的正確觀念,並 提供多元學習管道,使各種學習管道得以相互交流(教育部,1998),與國際老 人人權宣言的「老年人應有充分參與教育的機會」相互呼應。

學習場域跨越了學校,學習的機會會更寬廣,學習的內容會更多元,學習 的方式也會更活潑,林振春(1994)即提出老人教育權應落實在社區的層次,其 提供的方式包括:在社區中推展各種教育活動,如設置社區老人教室、長青學苑 或舉辦定期、不定期的巡迴講座等,以貼近老人的生活圈,爲高齡教育提供最佳 的選擇。

學習權是一項基本人權,為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力倡導的理念

(UNESCO, 1996)。因此,天賦的人權就應該包括學習權,而且人人平等,生而 有之,稱為全民學習權。全民學習權與全民終身教育與和教育機會均等兩項有密 切相關(揚國德,1998)。全民終身教育的理念,自一九六○年代末以來,在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團體的倡導下,成為世界 主要國家教育改革的原動力及指導原則。在過去二、三十年中,涵蓋歐美日等地 區分別出現不少終身學習報告書、立法、推動策略及倡導團體等,以期積極規劃 新世紀的教育體制(揚國德,1997)。至於教育機會均等的概念,根據美國學者

(UNESCO, 1996)。因此,天賦的人權就應該包括學習權,而且人人平等,生而 有之,稱為全民學習權。全民學習權與全民終身教育與和教育機會均等兩項有密 切相關(揚國德,1998)。全民終身教育的理念,自一九六○年代末以來,在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團體的倡導下,成為世界 主要國家教育改革的原動力及指導原則。在過去二、三十年中,涵蓋歐美日等地 區分別出現不少終身學習報告書、立法、推動策略及倡導團體等,以期積極規劃 新世紀的教育體制(揚國德,1997)。至於教育機會均等的概念,根據美國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