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高齡學習課程規劃模式

課程規劃者採行某個模式以資參照時,通常能獲致更完善的課程規劃成果。

大部分的模式會規誡使用者,對於所浮現的問題或構想先行詳加分析,以幫助規 劃者跳脫窮於應付不斷產生的危機狀況和各類要求,而能仔細審視那些困擾和需 求的來源,以針對相關課程做出明智的抉擇(洪敏琬譯,1998)。

依據前述高齡學習與課程規劃相關理論之探討,及諸位學者的課程規劃模式 之啟示,本研究爰引成人教育課程規劃的流程,且重整規劃各階段應重視的要 素,並提出專屬高齡學習課程規劃應投入的要素,建構出高齡者課程規劃的模 式,如圖 2-8。課程規劃的流程包括計畫、設計、發展、實施與評鑑,與一般成 人教育課程規劃之流程相同,但各步驟所投入要素的考量是有所差異的,乃依高 齡者的特質與需求做為考量的因素。不論課程是為誰規劃,皆強調整個流程必須 不斷地評估與修正,適時地調整有待改進之處,以提供最貼切的課程與教學。以 下茲就課程規劃的步驟與內涵,依序說明。

一、課程規劃的源頭─計畫

計畫階段是課程規劃的肇端,亦是之後各步驟能否順遂執行的關鍵。課程規 劃者必須從瞭解自我角色與週遭環境開始,對於影響規劃的內在與外在結構的因 子,包括組織的歷史與傳統、組織的使命、規劃情境的文化氛圍、組織可運用的 資源與限制、財務來源、組織所屬社區的人口特性(如教育程度、家庭狀況、經 濟狀況、身體健康狀態等)、地理背景、社會文化環境等,皆得充分掌握與熟稔。

換言之,必須先關切組織的內外情境,以意識到自己的資源有哪些,限制又有哪 些,瞭解自我的優點以充分發揮與利用,而意識到自我的不足,才能積極尋找外 界的資源與替代的方案,俾使課程的開設至實施能順利進行。經由計畫的步驟,

課程規劃者對於組織內外在環境已有了大致的輪廓,可作為規劃的依據與組織效 率的提升。

此外,辦理高齡學習活動時,由於高齡者間異質性較大,持有不同的目的、

信念與價值,機構必須分析高齡者的學習動機與可能的學習需求,促使高齡者能 踴躍參與學習活動。

綜言之,針對計畫階段所重視的投入要素,歸納以下三點:

1.瞭解組織內的情境與自我特色

2.瞭解組織當地社會人文環境與外界可用資源 3.評估高齡者學習需求

二、課程規劃的起步─設計

設計階段是課程規劃的引導者,讓後續課程發展的走向更為穩健。設計階段 是在需求評估後,擬定課程主題並衡量各主題對高齡者的重要性,進一步決定課 程開設的優先順序,以及是否要開設進階課程。課程主題決定後,須考慮實施時 的師資安排、相關支援人力的規劃、經費的運用等,並經由不斷地評估修正,以 確定實施計畫。除了擬定課程主題、尋找可用資源、決定必要的行動外,擬定評 鑑的標準亦為設計階段的重要項目,用來評估學習的標準、規章或測驗。

Bolye(1981)認為在課程規劃的過程,學習者有權利與責任,參與需求評 估與學習經驗的設計。藉此,課程內容不僅能更符合高齡者所需,更促使高齡者 成為學習參與的主體,能為學習權利發聲。故,高齡教育機構亦可將高齡學習者 納入課程規劃的成員之一(引自林麒棟,2002)。

綜言之,針對設計階段所重視的投入要素,歸納以下五點:

1.需求評估後,擬定課程主題。

2.決定課程開設的優先順序,以及是否開進階班。

3.師資安排、相關支援人力規劃、經費運用。

4.擬定評鑑標準。

5.將高齡學習者列為課程規劃成員之一。

三、課程規劃的展翅─發展

發展階段猶如在穩固的地基上,一層一層地繼續往上打造。依據各種來源的

資料分析,作為課程目標的確定,這些資料來源包括學習者本身與當代社會環境 的研究。課程目標必須能同時兼顧參與者能力所及範圍,以及學習中能獲致的改 變。另外,檢視課程目標的陳述是否具體明確,以令所有相關者(高齡學習者、

贊助之企業組織)能清楚瞭解。

發展階段的主要工作項目為:研訂各領域、科目或主題的目標與內容綱要;

發展教學大綱;編選教材;發展教學活動;發展教學媒體與器具;發展評量工具 等。簡言之,即是針對教學的內容、進度與方式進行安排。由於本研究課程規劃 是針對高齡者設計,在教學策略上,除了注意高齡者的生心理特性與學習特性,

思考透過哪些教學技巧或媒體的運用,以提升高齡學習者的學習效率之外,還得 考量高齡者的背景差異甚大,在教學前宜先瞭解學員的背景與特質,例如,是否 多數學員平常是講台語,則教師的教學用語就必須以台語為主。

綜言之,針對發展階段所重視的投入要素,歸納以下六點:

1.確認及檢視課程目標 2.研訂教學大綱

3.編選教材,宜考量高齡者因生理上的退化所造成的不便。

4.發展教學活動

5.教學技巧與媒體使用,宜考量高齡者學習特性與生理特性。

6.發展評量工具

四、課程規劃的起飛─實施

實施階段意謂課程規劃的理念,已被實際轉為行動,主要是依據課程設計來 實施教學。教學前的準備項目包括:進行教師協調聯繫;辦理教師進修研習;教 學情境的佈置;完成教師接待事宜;進行課程活動的宣傳。教學過程中,若學習 者有感到不適宜的地方,皆可彈性調整。畢竟高齡者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有權利 追求更佳的學習品質。此外,督導教學過程是相當重要的,一方面,檢視依課程 規劃所實施教學過程的狀況;另一方面,督導各項行政支援措施。

若是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好,教學活動的進行肯定事半功倍。楊靜梅

(2006)指出目前台灣地區高齡教育推廣單位之教師多為一般教師兼任,未受過 高齡教育專業培訓,很容易忽視高齡者的生心理特性。在教學進行前,若能辦理 高齡教育知能的培訓工作,教學模式更能符合高齡者的學習型態。

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高齡者人生閱歷豐富,知識經驗與智慧足以 傳承給下一代。因此,在課程師資的安排上,不一定得外聘講師,亦可採取非正 式的師資聘用取向,例如安排安養機構內,在某領域「學有專精,術有專攻」的 高齡者來擔任教學者,藉由「同儕教導同儕」的方式,具有許多的優點,如上課 的氛圍較自在、討論互動的情形較多,或許能產生驚艷的學習火花。

基於高齡者生理系統的變化,宜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包括充足的照明設備 且光線柔和、佈置上避免低色調的顏色、教室避免雜音與回音的干擾、活動地點 安排在低樓層的教室等。由於高齡者的神經感覺系統之改變,教材的印刷字體必 須放大、以橙色或黃色標明主題、展示的圖片應加大或傳閱等。就教學技巧而言,

配合高齡者的生理特性,採用小班教學、教學者講話應把握大、慢、短的原則、

避免高頻率的音調、發問時預留較長的反應時間、增加練習的次數、課堂中途必 須有休息時間、隨時注意高齡者上課的情緒等(邱天助,1993)。瞭解高齡者獨 特性,並在實施教學前加以重視,方能帶給高齡者最愉悅的學習時光。

綜言之,針對實施階段所重視的投入要素,可分為實施前的準備工作與實施 過程中的工作來區分,歸納以下幾點:

(一)實施前的準備工作 1.教師聯繫與接待。

2.辦理教師的高齡教育知能培訓。

3.可安排有專長的高齡者擔任師資,以「同儕教導同儕」的方式進行課程活 動。

4.學習情境的佈置,宜考慮高齡學習者對環境與空間的需求。

5.課程活動的宣傳策略。

(二)實施過程的工作 1.依大綱執行教學

2.學習環境與教學技巧,宜考慮高齡學習者的生心理特性。

3.督導教學過程。

整體而言,前述 1 至 5 點是實施階段前的準備作業,課程能順利開班可謂計 畫、設計、發展階段所共同努力的成果,因此實施階段主要即以執行計畫,依計 畫進行教學為主。

五、課程規劃的著陸─評鑑

評鑑是一項用來決定課程的設計與傳送是否有效,以及預期目標是否達成等 的過程。評鑑是一種連續性的過程,在課程進行中,用來增進或改變課程而做的 評鑑稱為形成性評鑑。若評鑑是以課程結果或成果為重點時,稱為總結性評鑑。

主要工作項目為:評鑑學員學習成效、評鑑教師教學成效、評鑑行政支援成效、

評鑑課程方案成本效益等。換言之,課程評鑑的核心,在於從不同角度評判其是 否具「價值性」。

蒐集評鑑資料最廣為應用的方式,包括觀察學員的實作情形、與學員親自面 談、書面問卷的填答、紙筆或電腦測驗、學員學習成果的審查、組織財務報告、

工作效率指標、成本效益分析等,以瞭解課程規劃過程中,哪一環節產生了危機,

哪一步驟忽略了重要的項目,經由意識問題的存在,提出改進的建議與做法,課 程規劃將更具流暢性與有效性。

綜言之,針對評鑑階段所重視的投入要素,歸納以下四點:

1.評鑑學員學習成效 2.評鑑教師教學成效 3.評鑑行政支援成效 4.評鑑課程方案成本效益

意謂規劃的過程有其階段性,並非天馬行空。此模式圖亦好比水波盪漾,各階段 投注力量,波紋才能一圈圈散開,激起絢麗水花。亦即掌握高齡學習者的特性、

意謂規劃的過程有其階段性,並非天馬行空。此模式圖亦好比水波盪漾,各階段 投注力量,波紋才能一圈圈散開,激起絢麗水花。亦即掌握高齡學習者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