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深度訪談法

二、 訪談對象

(一)、新聞組織選擇

新媒體科技的到來使傳統新聞產業逐漸走向網路新聞,其新聞內容與形式隨著閱聽 眾使用媒體的習慣改變而轉型,然,在網路浪潮的衝擊下美國發行量第三大的《紐約時 報》(The New York Times),在 2010 年時宣布其報社將致力於數位版的經營,無疑宣布 新聞組織將聚焦於網路空間的競爭市場,綜觀整體台灣新聞媒體概況,四大報業《中國 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亦紛紛建立起網路電子報。然,隨著網路 的快速發展不僅為傳統報業帶來轉型,其即時性、消息來源廣泛以及個人化的網路特性 優勢更開拓原生新聞網站的發展,例如以社群媒體使用者、快速吸收大量資訊且專注時 間較短的網路使用者所設計的《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在 Alexa 網站流

- 46 -

量數據中指出為全美網站排名第 22 名,超越擁有悠久歷史的《紐約時報》,凸顯了新聞 媒體未來的趨勢,故,本研究聚焦於新聞網站中的原生新聞媒體。

透過文獻探討得知新聞產業在市場經濟中具備商業與社會使命的雙重特質,因此,

本研究中欲探討不同營運模式與經營目標的網路新聞媒體組織。《NOWnews》自 2000 年開始以《東森新聞電子報》的媒體名稱開始營運,經歷了併購與更名等變動,至今其 新聞網站仍妥善運作,成為台灣現存經營最久且流量強大的原生新聞網站之一,根據 comScore 市調公司所調查的 2013 年 3 月台灣原生新聞網站使用狀況的數據則顯示,網 路使用者平均停留時間最長的新聞網站為《NOWnews》,並根據數位時代 2014 年台灣 前百大網站排名數據中為第 18 名,在原生新聞類型網站中位居第二,僅次於《Ettoday 東森新聞雲》。因此,在商業企業類型的台灣原生新聞網站上,則選擇由今日傳媒股份 有限公司所建立的《NOWnews》作為研究對象,其新聞網站的定位除了即時掌握最新 消息之外,更掌握多元新聞資訊以鎖定目標群族的目光。另一方面,與商業取徑相對的 社會企業則以社會目標為組織經營的最大原則,在這樣新形態的營運模式下,本研究選 擇先驅媒體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經營的《新頭殼》作為研究對象;《新頭殼》作為 台灣第一家社會企業新聞組織,期許能利用網路媒體的優勢及社會企業型態,進行台灣 社會媒體的改革,除了結合關注社會議題的公民記者之外,此新聞網站更致力於推動社 會大眾擁有媒體近用的權利,試圖成為專業記者與公民之間的溝通橋樑,彰顯新聞公正 不偏頗的本質,其新聞網站內容主題涵蓋國際、政治、社會、生活等,屬於綜合型新聞 資訊網站。然,根據 comScore 在 2014 年 3 月所觀察的數據指出,《新頭殼》則擁有 55 萬不重複使用者,故本研究以《新頭殼》作為台灣社會企業類型的新聞組織代表。

(二)、訪談對象資料

結合過往文獻探討所建構的新聞網站價值鏈分析架構圖,主要分為主要活動以及支 援活動兩大部份。其中以新聞組織而言,主要活動聚焦於新聞產製過程與行銷市場部分,

而支援活動則聚焦於組織內部的資源分配及成本與營收,例如人力資源、部門配置以及

- 47 -

組織成本結構等。因此,本研究在《NOWnews》所選擇的訪談對象為掌控企業生產經 營的管理工作、擬定公司基本管理制度並統籌各業務部門的總經理,以及掌管編輯、採 訪業務部門的副總編輯。《NOWnews》總經理自 2012 年 9 月 17 日上任,並致力於將

《NOWnews》打造為強而有力的新聞媒體,自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後,總經理曾 任華視記者、中意多媒體總經理以及東森亞洲衛視營運長,在新聞界服務已超過十年並 對於國際事務、國際關係等政治議題擁有高敏銳度。另一方面,副總編輯則擁有豐富的 編輯採訪經歷,不僅曾任環球電視台、勁報以及東森新聞的記者,更具備新聞編輯製作 的能力,副總編輯曾在澳門澳亞衛視擔任國際新聞的製作人,對於產製新聞的流程與編 輯過程駕輕就熟,且總經理與副總編輯在新聞媒體組織中為最高主管,為最清楚組織營 運與新聞產製過程的管理人,故本研究透過訪談總經理與副總編輯以了解《NOWnews》

新聞網站的營運狀況與新聞編採流程。

在《新頭殼》新聞組織方面,所選擇的訪談對象則為董事長與總編輯。董事長自 2009 年以社會企業的營運模式創立《新頭殼》新聞網站,其宗旨則在於推動閱聽眾擁有媒體 的近用權並關注於社會議題並拒絕置入性行銷,期許此新聞網站能成為擁有思考力的獨 立媒體。董事長畢業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國民經濟學碩士,曾擔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

行政院新聞局局長以及台灣日報總主筆,在新聞界的經歷使他察覺目前台灣媒體所遭遇 之困境,故成立《新頭殼》原生新聞網站期許能達到媒體改革之效益,另一方面,總編 輯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中央通訊社副總編輯、台灣日報總編輯等職位,對於新聞產 製過程與編輯策略有獨特的見解,故透過董事長與總編輯的訪談內容,本研究欲剖析新 頭殼以新型態社會企業的營運模式所經營的新聞網站,其競爭優勢以及新聞產製過程所 創造的價值之所在,下表為整理後的訪談對象列表與訪談地點,訪談過程皆在一小時至 一小時半之間(表 2)。

- 48 -

表 2、 訪談對象與時間

《NOWnews》

職稱 訪談編號 訪談日期 訪談時間 總經理 F1 2014/01/13 15:40~17:00 副總編輯

(代理總編輯)

F2 2014/01/20 14:30~16:00

《新頭殼》

董事長 R1 2013/12/19 15:00~16:05 總編輯 R2 2014/02/11 14:30~16:00

三、 訪談大綱設計

奠基於 Porter(1985)所提出的價值鏈概念,其價值為每項活動透過市場價格和營 運活動的成本測量所創造的競爭優勢貢獻,企業的利益由各種活動的總體價值扣除活動 成本,兩者之間的差異所得來。Porter 所建構出的價值鏈分析共有五項主要活動以及四 項支援活動,用以剖析企業內部資源的分配,與產品運送至最終客戶過程中的價值活 動。

然,本研究主要探討對象為新聞組織,故透過 Huang 與 Heider(2007)所指出的網 路新聞價值鏈作為主要分析架構,並結合 Graham et al(2009)與 Graham 和 Smart(2010)

探討新聞媒體產業供應鏈中產製者和消費者的價值活動,以及融合 Á guila-Obra et al

(2007)研究中虛擬價值鏈的概念,指出本研究原生新聞網站的主要活動,分別為新聞 選擇、新聞產製、新聞配送、新聞廣告與人際互動。其新聞選擇的操作型定義則根據 Á guila-Obra et al 與 Graham et al 研究中探討新聞產業供應鏈裡,新聞素材的來源和選擇,

指出網路時代下新聞作為一種數位產品,其內容的創造可以是部落格或有特定主題的佈 告欄,且在部分情況下這些資訊的來源與創造,可能會成為網路社群中的輿論而產生巨 大的流量,因此新聞組織必須梳理繁雜的資訊來源,將事件篩選過後把相關主題放置在

- 49 -

一起,例如圖像、文本等。故,本研究對於新聞選擇的操作型定義則為「新聞網站所選 擇的新聞主題、文字與影音的來源與處理」。在新聞產製活動部分,則根據 Á guila-Obra et al 指出內容包裝的過程分為四種不同階段,首先必須從創作者手上拿到原始資料,接 著將這些資訊分類並檢索內容,第三則根據配送或顧客要求進行客製化的內容,最後則 是呈現內容。因此,整體而言在新聞產製活動上主要聚焦於新聞組織如何將資訊內容分 類並依據顧客的需求呈現,此外 Huang 和 Heider(2007)在探討有線電視台新聞產製的 價值活動,亦關注於新聞報導編輯流程以及資訊分類的過程,故,本研究在新聞產製上 的操作型定義則為「新聞網站的編採流程、分類並加以歸納所蒐集而來的資訊」。然,

新聞配送的價值活動,亦根據 Huang 和 Heider 研究中的定義,指出 Porter 價值鏈分析 上的進料後勤活動,著重於蒐集、儲存以及產品的配送,而新聞網站主要的產品則為新 聞內容,因此,在新聞配送活動上則著重於新聞如何傳遞至閱聽眾的眼前,其發行的管 道以及曝光的方式,皆為此價值活動關注的焦點,故,本研究對於新聞配送的操作型定 義則為「新聞網站發行的管道與增加新聞內容覆蓋率的方法」。

根據 Porter(1985)價值鏈裡對於行銷與銷售的活動概念,聚焦於企業如何透過行 銷活動滿足顧客需求並吸引顧客,以提供顧客購買的理由,例如廣告、價格訂定、銷售 通路的選擇,而在 Huang 與 Heider(2007)研究中則指出媒體企業販售產品或服務給訂 閱戶與廣告主,以新聞內容作為主要商品的新聞網站,其行銷活動則著重於企業如何推 廣新聞網站給廣告主與讀者,故本研究的操作型定義則為「透過宣傳活動將內容提供給 讀者;將廣告版面販售給廣告主」。在價值鏈的最後一項主要活動上,Porter 指出的售後 服務概念聚焦於企業將產品出售給顧客後,提供能增加產品價值的服務,例如客服信箱、

產品保養等。然,在 Á guila-Obra et al(2007)和 Huang 與 Heider 的研究中,指出網路 的出現,具互動性的特質使新聞媒體同時擁有內容產製與人際交往的互動要素,並擁有 雙向傳播的功能,故新聞組織的人際互動概念,聚焦於網站與讀者的互動以及新聞網站 所提供的服務,其操作型定義為「新聞網站與讀者的互動;客服信箱及人員的訓練」。

在支援活動部份,本研究則結合 Porter(1985)價值鏈概念以及 Lee 與 Yang(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