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企業新聞組織分析: 《新頭殼》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

第二節 社會企業新聞組織分析: 《新頭殼》

一、 組織介紹

由先驅媒體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經營的《新頭殼》,自 2009 年 9 月上線至今已 營運四年並準備邁向第五年,以社會企業的營運模式經營新聞網站,並在公司的章程中 明訂「首重新聞專業、培育優秀記者、推動媒體改革、促進民主深化」,《新頭殼》堅守 公司章程所明訂的原則並創造網站獨有的存在價值,透過 Alexa 網站所得出的數據《新 頭殼》在台灣的網站排名為 234 名,使用者停留在網頁的瀏覽時間則為三分零三秒。此 外,根據 comScore 市調公司調查 2013 年 11 月的新聞網站使用狀況,則指出《新頭殼》

平均每日的造訪者擁有 1.7 萬不重複的使用者數量,由此可得知,《新頭殼》網站的造訪 人數與流量和《NOWnews》相距甚遠,雖在現今媒體環境下其營運過程受到資源的限 制,但在面臨許多重要議題時則依舊扮演著引領的角色,具有關鍵影響力,例如苗栗大 埔農地事件、媒體旺中案等。《新頭殼》創辦人指出在當前台灣媒體雜亂的環境下,《新 頭殼》是部分資深媒體人對於新聞的想像與規劃,此外,《新頭殼》總編輯亦指出《新 頭殼》作為專業記者與公民之間的橋樑,其目標除了培育優秀記者人才之外,更試圖扭 轉台灣新聞環境的生態,創造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媒體。

《新頭殼》屆滿三周年所發行的特刊中指出,新頭殼秉持著新聞專業的經營理念不 僅拒絕置入性行銷,亦企圖以優質內容爭取網路使用者的認同。相較於《NOWnews》

的組織結構,《新頭殼》的組織結構則相對扁平,僅分為編輯部與行政業務部門,其中 編輯部門為新聞編採與網路管理業務,而編輯部的人力資源分配則以總編輯、主編與記 者所構成,並未劃分為各新聞中心,記者所採訪的路線則分為政治、社運、民生、國際 編譯與地方記者等五類。以下為《新頭殼》內部組織架構圖:

- 77 -

圖 9、 《新頭殼》組織架構圖

二、 價值鏈分析

(一)、主要活動

1. 新聞選擇 — 重視公共價值並試圖影響主流媒體

綜觀台灣的網路新聞媒體,《新頭殼》為首家以社會企業類型營運的原生新聞網站,

其新聞組織企圖達到部分資深媒體人對於媒體的想像與規劃,新頭殼董事長指出:「社 會目的很明確記載在我們的公司章程裡面,遵守新聞專業,培養優秀的新聞人才,改善 台灣媒體環境,昇華台灣民族。」不同於商業企業以營利與網站流量作為新聞組織的績 效指標,《新頭殼》更關注於台灣媒體環境的改革與整頓,在《新頭殼》的公司章程裡 便指出以提升台灣新聞媒體的專業素養作為組織宗旨,故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較關注於

國際編譯

新頭殼

行政業務部 編輯部

總編輯 網管

地方記者 民生

社運 政治

執政黨 在野黨 新北市 新竹 高雄 主編

- 78 -

弱勢的社運議題、反媒體壟斷等主流媒體較不碰觸的新聞事件,《新頭殼》總編輯說:「我 們報導很重視那些比較弱勢的社運的議題或是媒體,反媒體壟斷的,這種的,通常主流 媒體它比較不會去注意到。」呼應其社會企業以市場機制試圖解決社會問題的核心概念,

網路新聞作為一種公共財提供任何人免費閱覽資訊的服務,因此新聞對於社會而言具有 一定的社會責任,故,《新頭殼》以社會企業的型態賦予新聞產品改變社會風氣與培養 讀者思考能力的意義,而非以流量作為新聞選擇的依據。

社會企業概念通常是對公益公共的社會有一點責任,所以它提供了一些公共財,

那我們提供這種新聞基本它也是一種公共財的概念,其實大家都可以使用,因 為你看這網路新聞也不用錢。(受訪者 R2,訪談稿,2014 年 2 月 11 日)

《新頭殼》作為一個綜合型的原生新聞網站,網站資訊的分類為要聞、國際、政治、

財經、司法、生活、媒體、中國、科技、環保、娛樂、藝文以及地方,而其中《新頭殼》

主要關切三大議題,分別為媒體、社運以及政治。首先,關於媒體的相關議題,例如反 中時媒體壟斷事件,當時《新頭殼》大量報導此事件並帶動其他新聞媒體一同關切媒體 壟斷事件的議題,其次則為社運相關議題,因《新頭殼》本身與公民團體、非營利團體 合作,故能夠掌握許多最新的社運訊息,進而成為《新頭殼》報導的重點,最後政治作 為社會權力運作的核心,《新頭殼》在記者編制上則以政治路線的記者人數最多,《新頭 殼》總編輯指出:「因為政治是分配權力最重要的來源,所以我們會比較關切,不管是 政府還是反對黨他們的新聞,因為他們會決定未來的權力分配。」除了聚焦於此三大議 題之外,《新頭殼》亦關心國際新聞且在新聞的選擇上與其他媒體大多以八卦、名人動 向等為主的軟性新聞不同,而較關注於政治、經濟動向等較嚴肅的國際資訊,例如埃及 茉莉花事件、中國與緬甸的關係等。另外,《新頭殼》進一步指出新聞網站未來會致力 於中國大陸新聞的發展,認為台灣新聞媒體對於中國大陸新聞的報導發生兩大問題,其 一則為台灣對於中國時政新聞的報導不多,其原因為台灣在報導中國新聞的議題時,較 偏向奇聞軼事或其他生活瑣事與公共政策較不相關,其二則在於地緣關係使台灣民眾對 於中國新聞較不感興趣,由此可知,台灣新聞媒體對於中國大陸新聞則較不注重,而《新

- 79 -

頭殼》依舊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希望能為讀者帶來不同視野的新聞報導並在未來規劃 人力主要負責中國大陸的相關資訊。

我們未來還要發展的,就是那個中國大陸的新聞,其實我們包括自由關係,中 國大陸的一些包括人權狀況啦,它的經濟發展或一些問題,那其實之前都是,

基本上都以改寫新聞為主……,那我們站在一個人力資源不多的情況下,我還 希望盡量來提供這方面的訊息。 (受訪者 R2,訪談稿,2014 年 2 月 11 日)

然而,《新頭殼》致力於成為一個具影響力的新聞媒體,認為新聞網站所報導的相 關事件若能夠引起其他各大新聞媒體跟進報導,便代表此媒體具有引領議題的競爭優勢,

《新頭殼》總編輯亦提到:「我們做媒體最重要的就是設定議題,設定議題讓很多媒體 會跟進,假設我報導一則新聞讓他跟進那我就變成成功的一個媒體。」《新頭殼》強調 不做腥羶色的新聞,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重視具公共價值的社會議題,然而,在過往的 商業媒體、主流媒體之間此公共類型的議題可能會被忽略,但網路新聞的存在讓讀者擁 有多種管道獲取新聞資訊,讓這些曾經被遺忘的弱勢議題或是較嚴肅的政治事件,逐漸 引起讀者的注意,換句話說,大眾不再被主流媒體主宰新聞事件與議題的走向,隨讀者 所關注的焦點逐漸多樣化,關於反核四、反媒體壟斷、公民團體等較弱勢的社會議題開 始嶄露頭角,並影響主流媒體的議題設定進而扭轉商業媒體掌控讀者目光的局勢。

我們不做羶色腥的東西,可是重要的新聞,或者說我們從報紙的概念來講,大 概就是要聞,……,我們大概都會處理,大概就是有關政治、經濟、人權、司 法、兩岸、國際、媒體。(受訪者 R1,訪談稿,2013 年 12 月 19 日)

我們現在設定的議題基本上就是比較屬於重視那種公共價值的議題,這樣價值 的議題以前也許會被忽略,尤其在商業媒體,商業媒體可能就以一般認為有趣 的啦,看八卦新聞就好,可是現在發現就是說,其實這種嚴肅的議題也會有人 看。(受訪者 R2,訪談稿,2014 年 2 月 11 日)

- 80 -

《新頭殼》企圖成為能夠與公民對話的專業新聞網站,故總編輯認為:「網路的發 展不能只是傳統的專業直接單向的對話,它必須要跟公民互動,而且必須跟公民互動還 不是說,我們做什麼他來對話而已,而是讓公民也參與這個網站。」因此,《新頭殼》

的新聞來源除了專業記者之外,更與公民團體或其他非營利組織合作。整體而言,主要 的新聞資訊來源可分為四大類分別為組織內部的正式記者、中央社與外國通訊社、公民 記者、weReport 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其中《新頭殼》的正式記者分為執政黨、在野 黨、社運、民生四條路線。然,作為原生新聞網站因沒有傳統母媒體的資訊來源,故,

網站上的新聞資訊絕大多數由記者親自採訪並撰寫而成,其次,《新頭殼》亦會向中央 社與外國通訊社購買新聞並參考許多國際網站進行翻譯,成為網站上國際新聞資訊內容 之一,例如《BBC》、《CNN》、《New York Times》國際新聞網站,總編輯說:「其實資 訊來源很多,所以過程我們扮演的是挑選的過程,來挑選那些覺得不錯,值得台灣的讀 者看。」《新頭殼》在繁雜的資訊社會當中,扮演著過濾及篩選的角色,並將自身定位 為專業與公民相互對話的新聞媒體。除此之外,《新頭殼》亦會由優質新聞發展協會所 創設的 weReport 平台上引用合適的報導,此平台將願意做深度報導的專業記者以及贊 助者整合在一起,讓真正致力於新聞專業的資深媒體人能有足夠資源,進行深度的採訪 或延伸新穎的議題,此平台所創造出的優質新聞正符合《新頭殼》對於新聞的標準,且 此平台採用創用 CC 的著作權法,故任何媒體皆能引用此平台的資訊成為《新頭殼》的 新聞資訊來源之一。

2. 新聞產製 — 結盟公民團體並善用社會資源

《新頭殼》在新聞產製的過程中,雖組織內部的人力編制較為簡單,但則堅持新聞

《新頭殼》在新聞產製的過程中,雖組織內部的人力編制較為簡單,但則堅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