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證券經紀市場五力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2-57)

第四章 兩岸經紀市場環境分析

第七節 台灣證券經紀市場五力分析

3.股票週轉率與成交量高 4.人力資源豐富

5.營業據點成本低營收高 6.市場胃納量大

7.網路下單比重高

3.衍生性新金融商品較不完整 4.整體證券市場投機性高

5.電子產業交易量與本益比不高 6.證券機構監理決策未公開

7.股票市場本益比太高,不利長期投資 機會(Opportunity) 威脅(Threat)

1.電子交易興起,吸取海外投資下單 2.大陸經濟與金融的快速發展 3.重要產業跨入國際金融市場 4.投機資金預期人民幣升值心理 5.新型態金融商品開始出現 6.台灣開放與大陸股市相互投資

1.全球化發展下,海外專業投資人分散 投資亞洲新興市場

2.亞洲新興市場股市,本益比相對低 3.證券主管機關限制衍生性商品 4.企業轉向海外併購或上市

5.投資機構比重提升,改變營收比重 資料來源:1. 劉玉珍、李怡宗(2009) 兩岸證券發展與整合契機

整體而言,中國證券交易市場的整體表現與評價較台灣交易市場所來的高,

中國近年來大量的貿易順差,中國人民幣嚴重被低估,投資人預期人民幣仍然會 繼續升值。儘管如此,中國當局還是不希望讓人民幣快速升值,導致熱錢大量湧 入。根據路透社的報導,2009年湧入中國的熱錢高達1,670億美元,廣義的貨幣 供給量(M2)較前年同期增加27.7%,中國游資氾濫的情況可想而知。這些預測 和報導的推波助瀾,勢必增加熱錢流入中國的速度和幅度,而影響中國的經濟。

加上每年有數千億美元的經常帳順差,在須等量發行貨幣的情況下,中國國內游 資更顯氾濫。中國的外匯存底已超過2兆美金,不僅是世界第一, 每年還急速上 升;外國投資機構每年投資中國約有600億美元,整個中國市場短期內投資的熱 度,除非政府干預,前景將會是萬里晴空的好景況。

另一方面台灣證券市場亦有許多可取之處,相較於中國證券市場,在上市效 率、本益比、市場流動性方面,台灣已有多次空頭打擊的經驗。股票交易成本及 衍生性金融商品之完整性,相較於中國市場,不論在法令規章或行銷策略方面,

台灣已有多年經驗,以最近發行的ADR產品為例,在發行時間與交易效率上,台 灣業界與主管機關,有許多策略值得大陸肯定與學習,雖然中國資本市場規模龐 大,改革力道強大,奠基於多年的經營基礎與台灣強大的創新能力,相信台灣在 短時間內,對以上項目仍然具有競爭優勢。

新進入者的威脅指目前並未在該產業內營運,但是卻具有進入該產業的能 力或意願的廠商。潛在競爭者的威脅,視現有的證券產業建構的進入障礙強弱而 定,愈高的障礙愈能保障現有的獲利能力。

以下針對台灣證券產業中進入障礙因素加以分析:

(一) 規模經濟:

台灣證券業務範圍,主要收入為經紀代理的手續費收入,因此人員的薪資及 奬金為最大宗支出;租金及固定資產折舊亦包含在內。當公司規模愈大,相對投 資所需的單位成本有跟著下降的優勢。而規模較大亦具有強大市場力量,機構法 人及部份高資產客戶對投資考量安全性問題,選擇有其最低的經濟規模門檻的要 求。經濟規模為中等。

分公司數量具有強大的市場力量,但因競爭激烈,對下游買方(客戶)的議 價能力逐漸衰退。即使具有強大的財力及投資技術能力,仍需要相當大的交易量 才能達到可獲利或不虧損的規模,除非是採取收購或合併方式擴大經營規模。整 體規模經濟存在著中度進入障礙。

(二) 品牌知名度:

規模前10大企業皆具有一定程度的品牌知名度,大部份是公司長期經營下來 的成果,各有其特色,在產品設計、創新、電子交易系統、風險管理或客戶服務 皆建立了口碑,在投資人購買產品時,通常會考慮向品牌知名度較高的公司購 買。顧客傾向購買熟悉的品牌,具有品牌知名度的公司讓人有服務品質較佳的優 勢,在投資人對己身權益的重視之下,新進入者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建立品牌知名 度的。因此,第一品牌知名度存在高度的進入障礙。

(三) 移轉成本(switching cost):

轉換成本包括了學習成本,指花費時間及金錢去學習新的交易平台以達到原 有的熟練程度。投資人的選擇方向除了整體服務表現外,感情因素(熟悉的服務 窗口和穩定的電子交易平台)亦是考慮之一,品牌知名度亦是移轉成本較高的成 因。移轉成本屬於中度的進入障礙。。

(四) 資本需求:

若進入某個產業的創設投資資本高,則可能構成進入障礙。以公司成立所需 資本額為新台幣二億元,進入門檻不高,資本需求屬於中度進入障礙。没有經營 決心的公司若無法改善體質,未來難免走向被合併或結束營業的命運。

(五) 通路取得:高中度的進入障礙

證券產業界裡有個硬道理-「通路為王」,而通路的取得為新進入者的高度 障礙。目前取得配銷的通路有:

1. 集團專業背景:

2. 早期經營策略成功累積客戶:

3. 母公司(金控集團)的支持;集團的強力動員,是通路關鍵成功因素。

(六) 現有廠商的絶對成本優勢:中度的進入障礙

新進入者必須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使營運成本與品質達到產業的一般 水平。產業界的挖角是一種降低成本的方式,新加入者為了有效避開學習效應所 形成的障礙,利用挖角或購併方式進入產業;但證券業大量挖角有其困難,購併 方式進入產業較常見。

(七) 政府政策:

1988年開放券商設立之後,企業在經營上更能發揮其競爭優勢。政府政策屬 低的進入障礙。

二、 替代品的威脅

替代品指的是能夠完成類似功能,提供顧客接近現有需求滿足的產品或服 務,但本質卻不相同。以下為替代品威脅的強弱度:

(一) 移轉成本(switching cost):

現在證券金融產品推陳出新種類繁多,加上資訊公開透明度極高,電子

少有適應時間考量,商品存在較低的移轉成本。

(二) 替代品價格:

除了市場設計的商品(全權委託)、及為高資產客戶量身訂製商品(私募)

的資金設有投資門檻外,基金、壽險投資型保單都具有替代效果。

(三) 客戶使用替代品的傾向:

1. 投資觀念及知識 2. 投資的損益經驗 3. 投資者的財力狀況 4. 人情因素的考量

投資人因投資環境而改變投資商品,尤其是新金融商品出現,客戶使用替代 品的傾向高。綜合以上所述,替代品的威脅強度較高。

三、 買方的議價能力

買方的議價能力與證券公司投顧資訊的績效、與產業分析及軟硬體各方面競 爭力有關。

在以下情形具有較高的議價力:

(一) 買方的交易量高:在追求市佔率增長的前提下,對高資產客戶在手續費 上願意做較大的折讓。

(二) 没有差異性的產品(即標準化):

(三) 買方有現成的代替品:其他公司有同樣功能的投資工具,買方具有較高 的議價能力。

(四) 提供的購買管道:電子交易平台普遍,買方的議價力較高。

綜合以上,買方的議價力是較強的。

四、 賣方議價力

依類型分為兩大類:人工下單和電子下單,又可分為投資國內或海外:

(一) 國內投資:賣方較不具議價能力。

(二) 海外投資:由於國際化尚未成熟,,則與海外顧問公司的議價能力較弱,

必須付出較高的顧問費用。

綜合一般情形,若為國內市場,以證券交易市場為主,故賣方議價力較弱。

投資海外商品因考量技術、風險、交易成本及便利性、賣方的議價力較強。

五、 產業內的競爭程度

所謂競爭狀態是指在大多數的產業中,企業為獲取較高利潤,會採取一 些措施來增加與顧客的交易機會。影響證券公司相互競爭激烈的因素有:

(一) 產業內競爭者數量與市場勢力均衡狀況 1. 競爭者數量:

台灣國內券商家數86家。但市場是一塊固定的大餅,在主管機關准許開放進 度緩慢下,有限的客戶資源,加上政經環境不確定,同業競爭激烈。

2. 產業內的勢力均衡狀況:

證券產業中的市佔規模只有元大市占率為12%,大幅領先其他同業,排名前 10名的規模勢均力敵,任何一家採取的行銷行動,同業回應機會很大。比如推行 投資競賽減收手續費也是一種競爭行動。

(二) 產業的成長率

以台灣成長率放緩,主因為:

1. 海外投資金額自民國90年開始加速外流。

2. 國內外非經濟因素干擾,成交量波動大;成交量無法有效放大

(三) 產品差異化程度

目前產品相似度高,形成較大的競爭壓力。

為提高顧客的轉換成本,降低競爭壓力;重視商品創新與特色、下單手續的 便利與簡化、高品質的客戶服務及人際關係的建立等。而提供客戶投資訊息、停 損、停利的建議,應是轉換成本的關鍵因素。

(五) 退出障礙

欲退出該產業時,因為集團多角化事業體及聲譽考量,所以面臨的退出障礙 高。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