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史料說明與運用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史料說明與運用

本書對於「史料」的界定,參考張連生先生〈重新審視「史料」的定義問題〉

一文中所提出的定義:「史料是指反映某一特定歷史事實的原貌的材料。」75以 本書而言,所謂「特定歷史事實」即指前述論題所關涉的歷史事實,可分為兩方 面說明。第一,反思現當代學者針對王船山評選陶謝詩及相關詩學觀點的研究成 果。此一論題所關涉的歷史事實為現當代學者的觀點,而能夠反映此項觀點原貌 的材料,即為現當代學者之著作。此類著作又可分為「以王船山評選陶謝詩為主 要論題的相關著作」以及「以王船山詩學、文化思想為主要論題的相關著作」。 前者與本書論題直接相關,即本章第一節中所提及的相關著作。此類史料作為筆 者研究的前行成果,從中可知本書所欲討論的相關論題已有之結論,並進一步提 出更明確的研究論題以及不同的研究方法。後者則與論題本身沒有直接相關,但 其論點在論述時可供援用。包含以船山詩論、文化思想為研究專題者,以及對歷 代評說陶謝詩所關涉的詩學傳統,予以討論者。將於本節第二點補充說明之。

第二、分析、詮釋王船山評選陶謝詩的特質、取向、評語意涵,以建構船山 評選陶謝詩之觀點,並分析其在相關接受史上的意義。此一論題所關涉的歷史事 實為陶謝詩被創作、閱讀、評論的過程,能夠反映其原貌的材料,按時代順序,

依序為陶謝詩之文本,歷代文人評說陶謝詩的文獻,以及王船山評選陶謝詩的相 關著作。本書以船山評選陶謝詩為題,因此首先介紹船山著作的版本,以及本文 依據的底本,其次說明陶淵明、謝靈運的詩集版本,以及本書在《古詩評選》之 外所擇定的底本,最後概述歷代文人評說陶謝詩的文獻來源。

一、古籍文獻 (一) 船山的著作

1. 全書類版本簡介與選擇標準

王船山的著作在其生前僅刊刻《漧濤園集》,已佚。逝世後其子王敔在湘西

75 張連生:〈重新審視「史料」的定義問題〉,《河北學刊》2007 年第 2 期,頁 9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草堂曾經刊刻十餘種著作,但流傳甚少。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湘潭王氏守 遺經書屋,第一次以《船山遺書》名義刊刻王船山的著作,共收著作 18 種,150 卷。76由鄧顯鶴主持,鄒漢勛校讎。考其規模,實為系統編印船山著述之嚆矢。

77此後共有四次以全書的方式出版,崔海峰先生於《王夫之詩學範疇論》中提到:

1865 年(同治四年),曾國藩所設金陵書局刻船山經、史、子、集四部著 作(計 56 種,288 卷),亦稱《船山遺書》;其後在 1887 年(光緒十三年)

由衡陽船山書院補刻增入六種、十卷(計 62 種,298 卷),這是歷史上第 一種船山全集。此後,船山之學日益傳播,各地書肆,多取金陵本翻印,

時有未刊的船山佚著問世。1933 年(民國二十二年),上海太平洋書店刊 印船山著作(計 70 種,358 卷),仍稱《船山遺書》,這是歷史上第二種 船山全集。1949 年新中國成立後,中華書局、人民文學出版社等精選王 夫之的重要著作,重新校點,陸續出版 30 餘種。1988 年,湖南岳麓書社 出版《船山全書》(全 16 冊),這是迄今最完備的第三種船山全集。78

此後,北京出版社於 1999 年「以『太平洋本』為底本,並參校了『曾刻本』等 版本、著作」79重刊《船山遺書》,並加以校正、訂補,以及適當的注釋。是為 第四次出版。

比較岳麓書社出版的《船山全書》以及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船山遺書》,筆 者將採用湖南岳麓書社出版的《船山全書》作為本文引用船山著作的主要參考文

76 參考[清] 王夫之:《船山遺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年),第 1 冊,前言頁 2。不同的 船山全集編輯群對船山所屬朝代所持的意見不盡相同,本文標示出版資訊時將依各書記載有所 不同。

77 參考[明] 王夫之著,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第 1 冊,頁 25。

78 見氏著:《王夫之詩學範疇論》,頁 295。又該書提到:「王夫之的著述在清代被列為禁書,

道光年間開始整理刊印(鄧顯鶴首次系統校刻《船山遺書》)」亦即未將此次視為第一次完整出版 的紀錄,僅作為草創、未完整的版本。

79 [清] 王夫之:《船山遺書》,第 1 冊,凡例頁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獻。原因如下:(1)、《船山全書》為正體字排印,較能避免因正簡轉換後造成的 誤讀。(2)、《船山全書》所收的船山著作較《船山遺書》完整。據《船山全書.

序例》所言:

本版較之金陵本、太平洋本全集,其所尤為著力處凡四:一為廣輯傳世之 船山著述及前未入集之遺佚書文,以期收錄之全;二為據可信之舊鈔、舊 刻以至船山手稿,訂正兩本之白匡、墨格、竄改、刪削,以還船山面目之 真;三為力求搜齊船山著作之所有版本,取精用宏,以求校勘之善;四為 概用新式標點符號,乃至編目、標題、分章、分段,皆汰舊從新,以利現 代讀者之用。80

比較《船山全書》的總目確實比《船山遺書》收錄較多著作。因此本文徵引船山 的著作原則上均引自《船山全書》本。

2. 今人校注之單行版本簡介與本書擇用標準

王船山的著作中,與詩學有關者包括:《詩廣傳》、《薑齋詩話》、《古詩評選》、

《唐詩評選》、《明詩評選》等,並有大量的詩文創作。其中部分有單行點校本,

《薑齋詩話》有箋注本,對於今人之研究多有幫助,在《船山全書》之外亦可供 參考。以下分別說明之:

(1) 《薑齋詩話》

因版本的不同,其所收的內容亦有差異。《薑齋詩話》之名起於金陵本《船 山遺書》81,共三卷,分別為《詩譯》、《夕堂永日緒論內編》、《南窗漫記》。丁

80 [明] 王夫之著,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第 1 冊,頁 26-27。

81 筆者所據為《船山全書》中《詩譯》、《夕堂永日緒論內編》、《南窗漫記》均注為「金陵 本題下注:『薑齋詩話卷某(依序為一、二、三)』」。見[明] 王夫之著:《薑齋詩話》,《船 山全書》第 15 冊,頁 807、819、875。郭紹虞先生則於《清詩話》之前言中指出:「《船山遺書》

中無《薑齋詩話》之目。王氏論詩之著,有《詩譯》一卷、《夕堂永日緒論.內篇》一卷、《南 窗漫錄》一卷。《夕堂永日緒論》分內外兩篇,內篇論詩,外篇論時文。清光緒間,王啟原輯《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福保《清詩話》所收之《薑齋詩話》僅包括《詩譯》以及《夕堂永日緒論內編》,

而戴鴻森先生箋注之《薑齋詩話箋注》則加入《南窗漫記》,並附《夕堂永日緒 論外編》,《船山全書》本則於《薑齋詩話》下收錄《詩譯》、《夕堂永日緒論內編》、

《夕堂永日緒論外編》、《南窗漫記》。詳審其內容後,因其涉及陶謝的條目散見 各處,為統一論文格式亦方便讀者檢索,凡引用《詩譯》、《夕堂永日緒論內編》、

《夕堂永日緒論外編》、《南窗漫記》均歸入《薑齋詩話》,並標註其原書名,版 本則採用戴鴻森先生《薑齋詩話箋注》本。

(2) 古近體詩評選三種

船山所評選之《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三書,其出版的過程,

在《船山全書.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編校後記》有詳細的說明,筆者整理 要點如下:

A. 船山古近體詩評選諸作,於其所有撰述中刊行最遲,版本最少,而書亦最殘。

B. 民國初年湖南船山學社始以所蒐得之稿本,別為《古詩評選》六卷、《唐詩 評選》四卷、《明詩評選》八卷,並總名之曰《船山古近體詩評選》。出版時 間為民國六年(1917 年)二月。

C. 民國二十二年(1933 年)出版之太平洋本,即據學社本收入重印。

D. 湖南圖書館收有清初鈔本數冊,首葉多鈐有「湖南官書報局關防」之印,即 民初學社據以付印之底本。

E. 此次編校以學社印本為底本,參看太平洋本,而以清初鈔本之各卷為別擇之 重要依據。82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於 1997 年以《王夫之品詩三種》為名,出版《古詩評選》、

藝珠叢》,已把它割裂,只取內篇而去其外篇。所以《談藝珠叢》中除《詩譯》外,《夕堂永日 緒論》只有一卷。丁氏所據,當即《談藝珠叢》本,不過他把這兩種合而為一,又易稱為《薑齋 詩話》而已。」版本考辨非本文之主要內容,僅列出此情形,供讀者參考。見丁福保輯:《清詩 話.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頁 4。

82 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編校後記〉,《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16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唐詩評選》、《明詩評選》三書,分別由張國星、王學泰、陳新諸位先生點校。

之後河北大學於 2008 年以《王夫之古近體詩評選三種》為名,出版《古詩評選》、

《唐詩評選》、《明詩評選》三書,以太平洋書店本為底本,分別由張國星、任慧、

李金善諸位先生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於 2011 年再次出版,由李中華、李利民、

陳書良、周柳燕諸位先生點校。比較《船山全書》本與上述單行本,因《船山全 書》本經過與鈔本之校對,內容當較為精準,單行本則因校點者不同於《船山全 書》本,亦可作為參考之用。因此本文徵引《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 選》三書均引自《船山全書》本。

(3) 王船山詩文集

北京中華書局於《船山全書》本出版前已出版《王船山詩文集》,據其編例 所言,其參考之底本為「一八六五年(清同治四年)金陵刻本、一八八七年(清 光緒十三年)衡陽補刻本和一九三三年上海太平洋書局排印本三種」。83《船山 全書》本第十五冊〈文集詩集詞集詩話雜劇及詩文拾遺校後記〉提到文集、詩集、

詞集的部分皆以中華本為底本,並進行再一次的校訂。又《船山全書》本所拾遺 之作品較中華本為多出數十篇,更為完整。因此本文徵引王船山的詩文著作時均 引自《船山全書》本。

(二) 陶謝詩集之版本說明與選擇

本論文以王船山評選之陶謝詩為主要研究對象,若為船山選錄的詩作,當以 船山《古詩評選》的版本為優先。但其他未入選的詩作亦有論及,仍須擇定底本 作為分析之用。以下分別說明之。

1. 陶淵明集

郭紹虞先生對於《陶淵明集》做過詳細的版本考辨,撰有〈陶集考辨〉84

郭紹虞先生對於《陶淵明集》做過詳細的版本考辨,撰有〈陶集考辨〉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