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船山對「法」的批判與重建

第三章 王船山《古詩評選》評說陶謝詩的觀點

第二節 王船山評說陶謝詩的觀點與其詩論、文化思想之關係

六、 船山對「法」的批判與重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作與閱讀的過程如一場樂曲的演奏。詩作語言構作的層面,景物、時間等元素更 迭出現,包括美景與病體的對立,春夏二季的更迭,且富於變化,藉由此一方式 幽微地引導情意的開展,使情景相入得以完成。船山在理論上肯定「樂」之德,

並強調其透過聲音節律的變化感動人心的性質,將此一性質與詩結合,遂使詩作 含有如「樂」的功能,成為「幽明之際」;並透過評選作品,提舉範作,印證此 理,使「音由世之治亂而異,而還感人心,復生治亂」的上古理想成為可能。

六、船山對「法」的批判與重建

由上述的討論可知船山相當強調詩作的靈活變化,相對而言,若設定一固定 的成法,使詩作規格化,此一作法必定為船山所批判。《薑齋詩話》中針對「一 情一景」與「起承轉收」二法提出批評的意見,即為明證。船山言:

近體中二聯,一情一景,一法也。「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 鳥,晴光轉綠蘋」,「雲飛北闕輕陰散,雨歇南山積翠來。御柳已爭梅信 發,林花不待曉風開」,皆景也,何者為情?若四句俱情,而無景語者,

尤不可勝數。其得謂之非法乎?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離,唯意 所適。截分兩橛,則情不足興,而景非其景。且如「九月寒砧催木葉」,

二句之中,情景作對;「片石孤雲窺色相」四句,情景雙收:更從何處分 析?陋人標陋格,乃謂「吳楚東南坼」四句,上景下情,為律詩憲典,不 顧杜陵九原大笑。愚不可瘳,亦孰與療之?236

此處批判律詩中間二聯「一情一景」之法237。此法認為律詩中間二聯應兩句言景,

兩句言情,因此船山引唐人中不符合此法的作品反駁之。包括四句皆景者,如杜

236 [清] 王夫之著,戴鴻森箋注:《夕堂永日緒論內編》第 17 條,《薑齋詩話箋注》卷二,頁 76。

237 胡應麟《詩藪內編》:「作詩不過情景二端。如五言律體,前起後結,中四句,二言景,二言 情,此通例也。……若老手大筆,則情景混融,錯綜惟意,又不可專泥此論。」見[明] 胡應麟:

《詩藪內編》卷四,總第 305 條,收入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第 5 冊,頁 548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238詩中「雲霞出海曙」四句,以及李憕〈奉和聖製 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239詩中「雲飛北闕輕陰散」四句;

以及「情景作對」者,以沈佺期〈獨不見〉為例: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240

中四句依「景情情景」排列,亦不同於「二言景,二言情」之通例。此外還有「情 景雙收」以李頎〈題璿公山池〉為例,

遠公遯跡廬山岑。開士幽居祇樹林。片石孤峰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

指揮如意天花落。坐臥閒房春草深。此外俗塵都不染。惟餘玄度得相尋。

241

中二聯無法斷然區分何者為情、何者為景,實為情景相入,故船山認為無法以「一 情一景」之陋法分析。最後則以杜甫〈登岳陽樓〉242被尊為律詩憲典,牢不可破

238〈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

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霑巾。」此詩《全唐詩》兩見,一題為杜審言作,另一題為韋 應物作。見《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卷六十二,第 3 冊,頁 733-734,卷一百九 十五,第 6 冊,頁 2010。

239李憕〈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別館春還淑氣催。三宮路轉鳳 皇臺。雲飛北闕輕陰散。雨歇南山積翠來。御柳遙隨天仗發。林花不待曉風開。已知聖澤深無限。

更喜年芳入睿才。」見《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卷一百十五,第 4 冊,頁 1167。

240沈佺期〈獨不見〉一詩《全唐詩》題為〈古意呈闕喬知之〉,見《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1979 年)卷九十六,第 4 冊,頁 1043。

241《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卷一百三十四,第 4 冊,頁 1363。

242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 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見[唐] 杜甫著,[清] 仇兆鰲注:〈登岳陽樓〉,《杜詩詳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事,船山認為杜甫若知,將在九原243大笑之。此處深刻顯示船山對於此法的深 惡痛絕。

關於「起承轉收」,船山言:

起承轉收,一法也。試取初盛唐律驗之,誰必株守此法者?法莫要於成章;

立此四法,則不成章矣。且道「盧家少婦」一詩作何解?是何章法?又如

「火樹銀花合」,渾然一氣;「亦知戍不返」,曲折無端。其他或平鋪六 句,以二語括之;或六七句意已無余,末句用飛白法颺開,義趣超遠:起 不必起,收不必收,乃使生氣靈通,成章而達。

船山指出「法」的目的在於「成章」,使詩作能夠成為一完整的藝術作品。但立 此法可能使詩作欠缺生命力,降低其藝術價值。其中舉沈佺期〈獨不見〉(已見 前引)、蘇味道〈正月十五夜〉244 、杜甫〈擣衣〉245作為例證,認為皆不符合「起 承轉收」之法,但並未影響其成為佳作。以上兩段評語中,船山都提出其詩學主 張,即「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離,唯意所適。截分兩橛,則情不足興,

而景非其景」,以及「起不必起,收不必收,乃使生氣靈通,成章而達」。前者指 出情景不可因法而斷為兩截,應依情意的開展而靈活變化;後者則言起收之法並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二十二,第 5 冊,頁 1946-1947。

243 「九原」原指墓地,鄭玄注《禮記》:「晉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後泛指死後的世界。《禮記》

注文見[漢] 鄭玄注,[唐] 孔穎達疏,龔抗雲整理:〈檀弓下〉,《禮記正義》卷十,收入李學勤主 編《十三經注疏標點本》第 22 冊,頁 372。

244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

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見《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卷六十五,

第 3 冊,頁 752-753。

245杜甫〈擣衣〉:「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別心。寧辭擣衣倦,一寄塞垣 深。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唐] 杜甫著,[清] 仇兆鰲注:〈擣衣〉,《杜詩詳注》(北京:中 華書局,1985 年)卷七,第 2 冊,頁 6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非絕對,雖然「起承轉收」符合事件發展的基本情況,但若事事皆用此法,則陷 入框架之中,毫無生氣。故船山言:

不為章法謀,乃成章法。所謂章法者,一章有一章之法也。千章一法,則 不必名章法矣。事自有初終,意自有起止。更天然一定之則,所謂範圍而 不過者也。246

船山提出「一章有一章之法」的主張,賦予章法的概念極大的靈活性,不再拘守 於各種固定的規格。其中涉及「意」的概念,應指詩人情意的開展過程,船山論

「勢」時,提出「宛轉屈伸,以求盡其意」247,正符合其靈活不滯的特性。船山 稱之為「天然一定之則」,雖有規則,但並非如規矩方圓一般毫無變化,故以名 之為「天然」。此外,船山也強調「詩歌之妙原在取景遣韻,不在刻意也。」248雖 同樣使用「意」字,卻有天然與刻意兩種對立的情況。曾守仁先生指出:「情感 的往復迴旋之狀如何具象成為情語、情事,顯然是其詩學的首要議題;而意正是 體現著深文密運、折合屬連的詩語形構,因之必涉入對「法」──也就是具體的 命意謀篇的討論。」249這就可以解釋船山使用「意」時,評價態度不一的現象。

無論是「一情一景」或是「起承轉收」,都形成一種僵化的格式,雖有可能 產生「對立性質」,但船山認為這樣毫無變化的格式將阻礙情感流動於其中,意 即無法「盡其意」,只是「刻意」而已,自然難以完成對立性質的調和、相入,

進而統一、超越。

246 [明] 王夫之:《明詩評選》卷五,評楊慎〈近歸有寄〉,《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1404。

247 [清] 王夫之著,戴鴻森箋注:《夕堂永日緒論內編》第 3 條,《薑齋詩話箋注》卷二,頁 49。

248 [明]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一,評斛律金〈敕勒歌〉,《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559。

249 曾守仁:《王夫之詩學理論重構:思文/幽明/天人之際的儒門詩教觀》,頁 3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