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王船山《古詩評選》評說陶謝詩的觀點

第一節 王船山對陶謝詩的評說

一、 情意的呈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王船山《古詩評選》評說陶謝詩的觀點

本章首先將結合第二章所分析的陶謝詩之語言形構類型與船山的評語,分析 二者的切合性,歸納各面向的評語共同體現的評說觀點。其次,建立此一評說觀 點與船山詩論及文化思想間之關係,以明船山評選陶謝詩所突顯的詩學論述。最 後,分析此一論述所對治的明代詩學問題,將可呈顯船山評選陶謝詩所針對的詩 學觀點,並藉由評選的方式進行回應與變革。

第一節 王船山對陶謝詩的評說

關於陶謝詩的語言形構類型,第二章分為「題材」、「情意」、「表現形式」三 面向說明,本節採用相同的分類概念,與船山的評語相互參照、印證,藉以建立 評語與作品的切合性,並歸納不同面向的評語所共同體現的評說觀點。

一、情意的呈現

綜觀船山評選陶謝詩的評語,單獨討論情意或題材的評語並不多,多是二者 皆有論及,與船山主張情景之間密切相關的立場相呼應。但仍可從此類為數不多 的評語中,初窺船山選評陶謝詩時,對於題材與情意的關注面向。關於情意,評 語中論及作者主觀之情意大致有兩個面向:一、喜怒哀樂等感情的抒發,二、感 性面的興情與理性面的悟理在作品中的呈現。

(一) 喜怒哀樂等感情的抒發

船山的評語並無特別提出對於特定情意的讚賞,而是關注情意抒發的變化 性,故入選詩作的情意多存在轉折與變化,而在轉變中,情意之間相互影響,彼 此相入調和。以下以〈歸鳥〉之一等詩為例說明之。

〈歸鳥〉之一:

翼翼歸鳥,晨去于林。遠之八表,近憇雲岑。

和風不洽,翻翮求心。顧儔相鳴,景庇清陰。

〈歸鳥〉一詩為陶淵明寄託其出仕後欲歸返的作品,第一首所呈現的是飛鳥離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樹林,極盡所能尋求機會,但因無和風相助,遂反求自身之心,具體的行動為同 伴彼此顧盼,決定託身於原居樹林的清陰之下。船山評曰:「勇之甚,士之甚,

更不許啜茗看山閒漢依簷傍戶。」1所謂「勇」,所指應為「遠之八表,近憇雲 岑」二句,象徵之出仕求官,欲有為於天下的志氣;所謂「士」,則為審度形勢,

當下既無機會,則隱居以待時的判斷。此二者看似對立,既欲出仕,又轉向隱居,

統一二者的方式,乃是透過時間的歷程,呈現詩人情意的複雜性。但這並非意味 轉向隱居之後,前者之「勇」是錯誤的過去,可以捨棄,反而應正視其存在的意 義:若無過去之「勇」,則無法體會當下之「士」;若無當前之「士」,亦無法 呈現出仕之「勇」。二者缺一不可,故船山言「更不許啜茗看山閒漢依簷傍戶」,

所指為學陶之人僅看重其中悠閒的、平靜的描寫與心態,具體表現為飲茶、欣賞 山景的閒居生活。這樣的取材與情意都是偏於一端,不足為法。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

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

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殫。

船山評曰:「筆端有留勢。如此篇章,豈不賢于『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乎?」

2又曰「亦賴『余襟良已殫』五字為風雅砥柱,不然,輕佻圓麗,曹鄴之長伎耳。」

3此詩之關鍵在於「余襟良已殫」句,船山認為其為「風雅砥柱」,結合第一段評 語「筆端有留勢」,此詩之佳應在情意的收放。首先開篇寫出天氣適合出遊,故 演奏管弦之樂以助興。筆鋒一轉,因墓中之人,而有感於人生終將消亡,遂有及

1 [明]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二,評陶潛〈歸鳥〉之一,《船山全書》(長沙:岳麓書社,1996 年)第 14 冊,頁 605。

2 [明]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四,評陶潛〈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718。

3 [明]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四,評陶潛〈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7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時行樂之想,遂歌唱飲酒以盡其情。「未知明日事」所言自然是抱持著對於未來 無法預知的憂患,最後結以「余襟良已殫」,今日確實已獲得足夠的歡愉。此詩 之情意幾經轉折,若簡言之,「感彼」、「未知」二句為哀,其餘為樂,總體為「樂

─哀─樂─哀─樂」的變化。哀樂之間並無確定的偏向,且因樂而出遊,因出遊 而見墓柏,遂而有哀,又因此興發及時行樂之感,心中誠知未來之不確定,此為 恆常的擔憂,但此時確實獲得遊賞之樂,哀樂相生相成,在詩人的情意中彼此相 入,船山所言「筆端有留勢」正指此一情意的往來迴盪。相對而言,〈歸園田居〉

之一中「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等句則呈現對於隱居的嚮往,與對於官場的 棄絕,情意偏向一端,故不如此作。此外,評語提及唐代詩人曹鄴,其代表作為

〈四怨三愁五情詩〉十二首4,不僅淺白,且情意單一少有變化,故不為船山所 認可。

〈擬古〉之八:

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誰言行遊近,張掖至幽州。

飢食首陽薇,渴飲易水流。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

路邊兩高墳,伯牙與莊周。此士難再得,吾行欲何求?

4蔣冕:〈題唐曹祠部詩集後〉:「桂林在唐有二曹詩人,皆負重名于時。其一諱鄴,字鄴之,陽朔 縣人。嘗作〈四怨三愁五情〉,為中書舍人韋愨所知,力薦于主司,大中間登進士第,由天平節 度掌書記遷太常博士,晉祠部郎中,仕終洋州刺史。」見[明] 蔣冕:〈題唐曹祠部詩集後〉,《湘 皐集》卷二十六,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7 年)集部第 44 冊,頁 269。

又《四庫全書提要》評之:「顧其詩乃作怨老嗟卑之語。……蓋坎壈不遇,晚乃成名,故一生寄 託,不出此意。不但韋愨所稱〈四怨三愁五情〉諸篇,及乎登第以後,〈杏園席上同年詩〉則曰:

『怱怱出九衢,僮僕顏色異。』〈獻恩門詩〉則曰:『名字如鳥飛,數日便到越。』〈寄陽朔友人 詩〉則曰:『桂林須產千株桂,未解當天影月開。我到月中收得種,為君移向故園栽。』又何其 淺也。」此處引其〈四怨三愁五情〉中三首為例,以見其淺白與情感單一的性質。〈其四怨〉:「手 推嘔啞車,朝朝暮暮耕。未曾分得穀,空得老農名。」〈其一情〉:「東西是長江,南北是官道。

牛羊不戀山,只戀山中草。」〈其三情〉之:「蛺蝶空中飛,夭桃庭中春。見他夫婦好,有女初嫁 人。」見[唐] 曹鄴:《曹祠部集》卷一,收入[清] 永瑢、紀昀等纂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第 1083 冊,頁 127-128、13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尋求其軌跡。此詩已透過典故的意象將淵明之求展示在讀者面前:荊軻之壯烈、

伯夷、叔齊之忠心,詩作前半表現作者之豪情壯志;伯牙與鍾子期、莊周與惠施 等人皆為對方知音,詩作後半表現知音寂寞之感。「不見相知人」所指包括此詩 中提及的所有古人,作者雖有壯志,但當世卻無知音者,故情感轉向內斂最後以

「此士難再得,吾行欲何求」反詰收束。反詰似乎暗示即使知音終不可得,仍應 砥礪自身,接近伯夷等人之高尚人格與節義。作者將各類型的古人陳列於詩中,

形成各種追求的人格典型(可說是此詩之「圜」),有外放的義士,有內斂的知音,

最後反求諸己,可稱之為「得其環中」。進一步探究「圜」的概念,可知詩作中 所呈顯的情意多半具有對立的性質,且二者透過詩作達成相入而統一,如此詩外 放的壯志與內斂的知音探求,展現壯志的過程,同時也是尋求知音的旅程;又這 一探求的期望與最後「欲何求」的結論,也呈現外求於人與反求諸己的統一。最 後,指出孟浩然等學陶者偏向陶淵明田園生活恬淡的一面,如〈仲夏歸漢南園寄 京邑舊遊〉:「嘗讀高士傳,最嘉陶徵君。日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10,而忽略 其情意的多面性,以及詩作中對立的情意相入統一的特質。

〈登池上樓〉: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1)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沈。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2)狥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3)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4)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5)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船山評曰:「始終五轉折,融成一片,天與造之,神與運之。嗚呼,不可知已!」

10 [唐] 孟浩然著,佟培基箋注:〈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舊遊〉,《孟浩然詩集箋注》(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5 年)卷下,頁 33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評語中雖未直言此詩「五轉折」是何種性質發生轉折,分析其情意、題材與表 現形式,以情意最為符合。首二句以潛龍沈潛、飛鴻高飛喻指遠離禍害,此四句 作者自陳有愧於此。李善注曰:「虯以深潛而保真,鴻以高飛而遠害,今己嬰俗 網,故有愧虯鴻也」12,此段藉譬喻表現作者違志任官的無奈。「進德」二句則寫 出作者雖有濟世之志,卻因無足夠的才智而無法伸展,轉欲隱居躬耕,也因體力 不足而無法勝任。此兩段間為第一個轉折,指出作者並非僅欲隱居,仍有濟世之 心,卻進退兩難。「狥祿」四句則寫出作者出守永嘉時,長時間在養病,對於節 候的變化渾然不知,當日則開窗欲欣賞窗外的景色。此兩段間為第二個轉折,由 仕隱兩難的無奈轉向作者當下久病的鬱悶。「傾耳」六句則寫出開窗所見所聞的 美景,尤其「池塘」二句更是謝詩中頗受關注的名句。此兩段間為第三個轉折,

由前段的鬱悶轉為欣賞美景。情緒相對較為開朗。「祁祁」四句則寫出作者思鄉 之情,離群之悶。此兩段間為第四個轉折,眼前的美景反而觸動作者興起思鄉的 情緒。「持操」二句則收起思鄉的心情,強調自身堅持隱居的志向,而能與古人 同。故此兩段間為第五個轉折。全詩從違志任官到仕隱兩難,再到久病鬱悶,欣 見美景,最後傷情思鄉,堅定隱居之志,五轉折並非指作品因此斷為六截,而是 在遞進推移中「融成一片」。首先,前六句是以寫景開篇以呈現作者對於仕隱的 態度,使用虬龍與飛鴻等意象表達隱居的期盼,卻違志任官,呈現第一次情感的

由前段的鬱悶轉為欣賞美景。情緒相對較為開朗。「祁祁」四句則寫出作者思鄉 之情,離群之悶。此兩段間為第四個轉折,眼前的美景反而觸動作者興起思鄉的 情緒。「持操」二句則收起思鄉的心情,強調自身堅持隱居的志向,而能與古人 同。故此兩段間為第五個轉折。全詩從違志任官到仕隱兩難,再到久病鬱悶,欣 見美景,最後傷情思鄉,堅定隱居之志,五轉折並非指作品因此斷為六截,而是 在遞進推移中「融成一片」。首先,前六句是以寫景開篇以呈現作者對於仕隱的 態度,使用虬龍與飛鴻等意象表達隱居的期盼,卻違志任官,呈現第一次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