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賦比興手法的運用與因利乘便的表現形式

第三章 王船山《古詩評選》評說陶謝詩的觀點

第一節 王船山對陶謝詩的評說

四、 賦比興手法的運用與因利乘便的表現形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半的寫景,使用「幽」、「急」、「迴」等字,路途相當崎嶇,景物描寫多是容易消 逝的雲、露,或是不斷流逝的泉水,似已透露詩人當下複雜的心境,包括想要追 回某些已逝事物的渴望,以及欲在遊程中釋放憂悶的想法。至此點出懷友的情 意,轉入情意的書寫,陳述好友遭人陷害,真相卻不明的無奈。詩末雖言觀賞山 光水貌就能忘卻憂慮,其實是更深刻地表述無法釋懷的心情。此詩寫景時隱含情 意的趨向,言情時不忘與山水景物對話,正是表現船山選評時,著重詩作中情景 二者雖有主觀客觀的差別,卻能對立而調和的特點。於此詩中特別舉出「想見」

二字,也是強調寫作時情景雖分為兩層,卻不應割裂、跳躍,應如此詩不著痕跡 地接續。

四、賦比興手法的運用與因利乘便的表現形式

賦比興之名,最早見於《周禮‧春官‧大師》98與《毛詩‧序》99,原是用 於分析《詩經》傳達情意的方式,後人則多廣泛運用於詩歌的批評,不再限於《詩 經》。關於賦比興的內涵與定義,古今學者已有豐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不一一說 明,僅就船山選評陶謝詩的評語中,分析其使用賦比興分析詩作的態度與方法。

以下以〈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茂林修竹〉等詩為例說明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茂林修竹〉:

躋險策幽居,披雲臥石門。苔滑誰能步,葛弱豈可捫。

嫋嫋秋風過,萋萋春草繁。美人遊不還,佳期何由敦?

《風雅翼》卷六,收入[清] 永瑢、紀昀等纂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1370 冊,頁 128。

98 《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漢] 鄭玄注,[唐]

賈公彥疏,趙伯雄整理:〈春官‧大師〉,《周禮注疏》卷二十三,收入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 標點本》第 12 冊,頁 717。

99 《毛詩‧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漢] 毛 亨傳,[漢] 鄭玄箋,[唐] 孔穎達疏,龔抗雲等整理:《毛詩正義‧序》卷一,收入李學勤主編《十 三經注疏標點本》第 5 冊,頁 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芳塵凝瑤節,清醑滿金尊。洞庭空波瀾,桂枝徒攀翻。

結念屬霄漢,孤景莫與諼。俯濯石下潭,仰看條上猿。

早聞夕飈急,晚見朝雲暾。崖傾光難留,林深響易奔。

感往慮有復,理來情無存。庶持乘日車,得以慰營魂。

匪為眾人說,冀與智者論。

船山評曰:「亦興亦賦亦比,因仍而變化莫測;檠括得之《小雅》,寄託得之《離 騷》,此康樂集中第一篇大文字。彼生平心跡不出乎山人、浪子、經生之域如竟 陵者,固宜其不知而譏為套語也。」100此評語可分為三個部分:1.賦比興三者的 靈活運用、變化莫測。2.此詩作法與情意的文學史溯源。3.對於竟陵批判此詩,

不予認同。首先,第一段評語乃指詩作內部各部分的手法不拘一格。「躋險」四 句寫出遊的經歷,直述其事,如實記載,視為「賦」應無不妥。「嫋嫋」四句,

所寫可能是當下之景,藉由秋風之去,春草之生營造時光流逝之感,進而觸發美 人遠遊未歸,不知何時可團聚的感慨。若僅就字面理解,此段的表現手法屬於

「興」。秋去春來的時光流逝與美人不歸之間未有理智的聯繫,而是建立於詩人 的情感流動。但若進一步思考其中的典故與用字,將有不同的理解。根據顧紹柏 先生的註解,此詩多用《楚辭》典故,「嫋嫋秋風過,萋萋春草繁」分別出於《九 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與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 萋萋。」101「洞庭空波瀾,桂枝徒攀翻」,分別出於《九歌‧湘夫人》:「洞庭波 兮木葉下」,《九歌‧大司命》:「結桂枝兮延竚」102。「美人」一詞亦常見於《楚 辭》,應可推論謝靈運在此有自比為屈原的想法,故船山評語言「寄託得之《離

100 [明]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五,評謝靈運〈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茂林修竹〉,《船 山全書》第 14 冊,頁 738。

101 依序見[宋] 洪興祖:《楚辭補注》(台北:頂淵,2005 年),頁 65、233。又此處聯繫《楚辭》

與謝靈運詩參考顧紹柏先生的註解, [南朝宋] 謝靈運撰,顧紹柏校注:〈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 山迴溪石瀨茂林修竹〉,《謝靈運集校注》,頁 176。

102依序見[宋] 洪興祖:《楚辭補注》(台北:頂淵,2005 年),頁 65、7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騷》」。此處之寄託,屈原主要是期盼懷王能接納之,謝靈運則是尋求知音與好友。

雖略有不同,但寂寞之意則一也。如此則可將此段視為「比」。謝詩與《楚辭》

二者之間藉由典故的運用產生聯繫,可從用字間比對得知。謝靈運與屈原也可藉 由此一聯繫產生情感的類比。稱之「亦興亦比」應不為過。「結念」二句寫出憂 思極深,隨即寫下當前景致,希望能藉此以忘憂。船山評此處寫景為「謝每于意 理方行處因利乘便,更即事而得佳勝,如『早聞夕飈急』四語是也。他人則意動 專趨其意,不暇及矣。杜子美用此法,又成離逷。才授自天,豈可強哉!」103「因 利乘便」,所指為憑藉有利的形式或條件,此處憑藉的對象為當下所見聞之景物 與人事,故言「即事而得佳勝」。船山特別強調「早聞夕飈急」四語,此處寫景 正如〈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的評語所指出「作數往回」104,以各種對立的 性質產生急速的推進感,此處運用「早」、「晚」、「難留」、「易奔」的對立(若加 入「俯濯」二句,尚有「俯」、「仰」的對舉)寫出作者身處其中的孤獨。這段寫 景自然是「賦」,同時也成為觸發「感往慮有復,理來情無存」悟理的媒介。此 四句前承秋去春來的時光更迭與美人不還感慨,後開悟理的冷靜,船山所言之「佳 勝」應指此。「感往慮有復」所指為世事皆為往復不息,係受到上述寫景的觸動 所興起,包括秋去春來,美人不還的憂思,尤其是「早聞」四句等藉由早晚遞移 寫出時間流逝的感觸;「理來情無存」則是藉由認知此「往復」之理,而消解前 述愁思之情。故知遨遊能寬慰精神。末二句以「眾人」、「智者」對舉,突顯自身 尋求知音的想法。分析至此,可知船山強調表現形式的靈活,無論是賦比興的變 化莫測,或是敘事寫景與情理間結合得恰如其分。這一靈活的立基點,在於性質 的對立與統一,賦比興是表現手法的三種形式,傳統評詩多偏於一端,船山特別 將其藩籬除去,詩作中應順其意理使用,方能適當地傳達情意。又船山言「因利

103 [明]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五,評謝靈運〈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茂林修竹〉,《船 山全書》第 14 冊,頁 738。

104 [明]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五,評謝靈運〈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7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再次,「他人則意動專趨其意,不暇及矣。杜子美用此法,又成離逷。才授自天,

豈可強哉!」接續因利承便而有此評,應指他人被情意所束縛,反而無法運用當 前景物進行抒情,達成情景的相入,使情意的傳達效果不彰。船山評杜甫〈遣興

(蓬生非無根)〉:「結撰不淫,只如此寄哀已足,何用『人少虎狼多』、『癡女飢 咬我』、『呻吟更流血』而後為悲哉!」108雖有即事,但情意偏向一端無法突顯船 山肯認之對立性質的相入統一,故言「離逷」,即指與謝詩此法越形疏遠。故最 後再次稱揚謝靈運「才授自天,豈可強哉」。

船山藉由〈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茂林修竹〉一詩指出表現形式中 手法與結構兩方面的靈活性,以下再以〈登永嘉綠嶂山詩〉、〈登池上樓〉等詩分 別針對這兩方面再作闡發。

〈登永嘉綠嶂山詩〉: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行源徑轉遠,距陸情未畢。

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蠱〉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恬知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船山評曰:「前十二句皆賦也,後又用之為興,精金入大冶,何像之不可成哉?」

「遠者皆近,密者皆通,康樂之獨致也。他人遠則必迂,密則必澀矣。」109前十 二句寫作者出遊的所見所聞,以敘事鋪陳的方式呈現。之後將整體出遊的內容轉

108 [明] 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二,評杜甫〈遣興(蓬生非無根)〉,《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956。又其中所引三句杜詩,依序為〈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彭衙行〉、〈北征〉,見[唐]

杜甫著,[清] 仇兆鰲注:〈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彭衙行〉、〈北征〉,《杜詩詳注》(北 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十四,第 3 冊,頁 1194,卷五,第 1 冊,頁 414,卷五,第 1 冊,

頁 397。其中「人少虎狼多」據《杜詩詳注》應為「人少豺虎多」。

109 [明]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五,評謝靈運〈登永嘉綠嶂山詩〉,《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7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用為觸發興情的媒介。先用《周易》蠱、履的典故110,以不事王侯的幽人自居,

故能如前十二句所言坦步山林,並在此一過程中抱一守道。船山評論此詩特別標 示這一手法:使用大量的篇幅的鋪陳,再以鋪陳的內容觸發詩人或讀者逸出詩外 的想法。評語所謂「精金」係指鋪陳的內容,「大冶」即指此一手法,如此可以 完成各種「像」。意指創作應如此詩不拘一格一法,在手法面向調和「興」與「賦」, 在情景的面向,以遊歷的過程隱含對於「幽人」的自我期許,再藉由《周易》的 典故,道出「幽人」的人格特質,二者相輔相成,完成情景的相入。第二段評語,

亦運用「遠近」、「密通」等對立性質的詞語,但未說明所指為何。詩作中有「遠」

、「密」二字,皆用於寫景,「行源徑轉遠」意謂遡溪向源頭前進,而路徑因轉折 而遙遠;「林迥巖逾密」則寫出樹林之深遠與岩石錯疊而形成的深密感。前者接 續言「距陸情未畢」,寫出其遊興不因已至水流源頭而止,還要賞玩景物。後者 接續寫出疲憊而造成方位與時間的錯覺,卻仍是將此山中各處佳景飽覽無遺。

筆者認為,此處「遠近」、「密通」當理解為「景遠而情使之近,景密而情使之通」, 形成情景的對立與相入。景之遠密,可從詩作中看出,遠景如何使之近,密景如

筆者認為,此處「遠近」、「密通」當理解為「景遠而情使之近,景密而情使之通」, 形成情景的對立與相入。景之遠密,可從詩作中看出,遠景如何使之近,密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