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3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一○○學年度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侯雅文教授.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郭凱文 中華民國一○一年六月. v.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摘. 要. 王船山特重謝靈運詩是其特色,評選陶謝詩所採取「揚謝抑陶」的態度,與 多數文學史論者不同。本文即以此一評選的特殊現象展開研究。第一章緒論首先 對前行學者相關研究成果予以省思,從而導出本文的論題、論點與方法,並說明 史料的選擇與運用。第二章處理的論題是:「詮釋王船山選錄陶淵明、謝靈運二 家詩的作品特質及其特定取向」 ,先分析船山選評的作品在「題材」 、 「情意」 、 「表 現形式」等方面的特點,然後與歷代文人對陶謝詩評賞抑揚的結果,相互比較,. 政 治 大 陶淵明、謝靈運二家詩之評語的意涵」 ,先以前一章分析作品特質而得到的結論 立. 觀其同異,以便說明船山的編選取向。第三章處理的論題是:「詮釋王船山評選. ‧ 國. 學. 為基礎,逐條解釋船山評語的意義,並揭明其中的核心觀念:此即「二元或多元 要素對立、分立統一」。然後溯源船山的詩論與文化思想,證成此為船山一貫的. ‧. 思維模式。最後說明船山評選陶謝詩所欲對治的明代詩學問題,尤其以竟陵派對. sit. y. Nat. 陶謝詩的評選及其所關涉的詩學、文化問題為主要的批判對象。第四章處理的論. al. er. io. 題是: 「說明船山的評選結果,在陶謝詩接受史上的意義」 ,重點在於說明船山如. v. n. 何基於「二元或多元要素對立、分立而統一」的觀念,對陶謝詩的既有典律及其. Ch. engchi. i n U. 堪為典律的意義,予以改造;乃至提出新範作。在論述上,以船山的評語、詩論 中,所觸及的陶謝詩評說傳統為重心,梳理該評說傳統所涵具的詩學觀念,以為 參照知識,藉此對顯、說明船山評選陶謝詩的歷史意義。第五章則綜合、條述全 書各章結論,並提出未來研究的展望。. 關鍵字:王船山、王夫之、古詩評選、陶淵明、謝靈運.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方法…………………………………………………………………………………….15 第三節 史料說明與運用…………………………………………………………………………..21. 第二章 王船山《古詩評選》對陶謝詩的編選取向……………………………..33 第一節 陶謝詩之語言形構的類型………………………………………………………….….33. 政 治 大 二、 陶詩、謝詩的情意類型………………………………………………………………...48 立 一、 陶詩、謝詩的題材類型………………………………………………………………...33. ‧ 國. 學. 三、 陶詩、謝詩的表現形式類型…………………………………………………………..65. 第二節 王船山選錄陶謝詩的類型取向………………………………………………….…..85. ‧. 一、 「題材」 、 「情意」與「表現形式」的類型取向…………………………………85. sit. y. Nat. 二、 與歷代文人所持取向的同異…………………………………………………….……………..90. io. al. er. 第三章 王船山《古詩評選》評說陶謝詩的觀點...................................99. v. n. 第一節 王船山對陶謝詩的評說……………………………………………..…………….…..99. Ch. engchi. i n U. 一、 情意的呈現……………………………………………………………..……………….…99 二、 題材的運用……………………………………………………………..………….…….110 三、 情景的結合……………………………………………………………..………….…….113 四、 賦比興手法的運用與因利乘便的表現形式………………..………………….139 第二節 王船山評說陶謝詩的觀點與其詩論、文化思想之關係…………………….….154 一、 情景論述的基礎:心、性、情、理的貫通與心物相值而相取的密切關係.154 二、 情景相入,妙合無垠…………..………………….…………..…..………………….163 三、 把握審美本質的現量………..………………….…………..…………………….….167 四、 《易》學、史論等文化論述與「勢」論之關係……………..…………..…..171 I.

(6) 五、 詩樂關係………………………………………………………………………………..…177 六、 船山對「法」的批判與重建…………………………………………………………187 第三節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所對治的明代詩學問題………..………………………..…191 一、 門庭的弊病………..…………..…………..…………..…………..………………..…191 二、 七子、公安、竟陵等文學流派詩學主張的偏頗…………………………...…194 三、 專攻舉業之經生、古文家與詩格詩學說解詩文的缺失…………………..…199 四、 船山提出「自然」 、 「雅度」的詩學觀以為對治之道………..…..…………..…211. 第四章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在陶謝詩接受史上的意義………..………..…215. 政 治 大 一、 王船山對於歷代評說陶詩觀點的回應 ………..…..…….................…...…216 立. 第一節 王船山對於歷代評說陶謝詩觀點的回應………..………..………..……….…216. ‧ 國. 學. 二、 王船山對於歷代評說謝詩觀點的回應………..…..…….................…...…233 三、 王船山對於竟陵評說陶謝詩觀點的回應………..…..…….................…..241. ‧. 第二節 王船山對於陶謝詩典律的接納、改造與批判…..…..…….................….251. sit. y. Nat. 一、 船山對於陶詩典律的接納、改造與批判…..…..…….................…………251. al. er. io. 二、 船山對於謝詩典律的接納與改造………..…..…….................……..…..…270. v. n. 第三節 王船山提出陶謝詩可能的新「典律」與新「範作」……………..………..…276. Ch. engchi. i n U. 一、 王船山提出陶詩的新「典律」與新「範作」………………………...……..…...276 二、 王船山提出謝詩的新「典律」與新「範作」…..…………………………..…..…283. 第五章 結論………..…………..…………..…………..…………..…………………………297 附錄………..…………..…………..…………..…………..…………..…………..…………..…305 王船山《古詩評選》選陶淵明詩…………………………………………………………….305 王船山《古詩評選》選謝靈運詩…………………………………………………………….313 古詩選本評選陶淵明詩表………………………………………………………………………323 古詩選本評選謝靈運詩表………………………………………………………………………331 II.

(7) 歷代文人評選陶淵明詩統計表………………………………………………………………..340 歷代文人評選謝靈運詩統計表………………………………………………………………..346 陶淵明詩受關注作品評價傾向表……………………………………………………………..351 謝靈運詩受關注作品評價傾向表……………………………………………………………..352. 參考、徵引書目…………………………………………………………………………………35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n U. v.

(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9)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本章首先回顧、反思與「王船山評選陶謝詩」相關的前行研究成果,從中確 立本文的主要論題,其次針對各項細部的論題提出相應的研究方法,最後說明研 究所運用的史料,及選用的標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根據社會學的理論,引發行為的動機可分為兩類:一為「原因動機」 (because motive),一為「目的動機」(in-order-to motive) 。前者指行動者因過去的經驗, 導致他現在所以採取特定行為內容的動機;後者指行動者透過預想行動可能導致. 政 治 大. 的結果,而促使他現在所以採取特定行為內容的動機。1本書參考上述社會學的. 立. 用法將研究動機區分為原因動機與目的動機兩部分說明。. ‧ 國. 學. 本書以「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為題,其原因動機在於檢討前人研究此 一論題之不足或未及之處;目的動機則是接續、補充前人的研究成果,進一步對. Nat. y. ‧.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在其詩學中所具有的意義,加以闡發。. sit. 在學術史上,王船山的思想家身份較受關注,被視為「清初三大家」的成員. n. al. er. io. 之一。尤其「光緒末年入祀文廟」一事,可見官方對他學術地位的認可。2崔海. i n U. v. 峰先生指出: 「從 19 世紀中後期至 20 世紀初,王夫之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 Ch. engchi. 傳播較廣……很少有人深入探討王夫之的美學和詩學思想。」3總體來說,關於 船山詩學的研究起步較晚。迄今對於其文學批評成就的研究,雖已累積豐富的成 果,但與其他領域比較起來,仍有可再開拓的空間。4相較於傳統詩學而言,王. 1. 參考舒茲(Alfred Schutz)著、盧嵐蘭譯:《舒茲論文集(第一冊) 》 (台北:桂冠,1992 年),. 頁 91-94。 2. 關於王夫之在學術史上何時被視為清初三大家(或稱三大儒),可參見何冠彪先生〈黃宗羲、. 顧炎武、王夫之合稱清初三大儒考〉、〈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入祀文廟始末〉二文,收錄於 氏著:《明清人物與著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 年),頁 49-63,64-94。 3. 崔海峰:《王夫之詩學範疇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6 年),「附錄」,頁 296。. 4. 關於船山學以及船山詩學的研究概況及其可再開拓的結論,可參見劉春建:〈船山學研究的回. 顧與展望〉,《王夫之學行繫年》(鄭州:中州古籍,1989 年)附錄一,頁 312-326;崔海峰: -1-.

(10)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船山的詩論別具新意。當代學界對於船山讚揚曹丕而貶抑曹植,高度讚揚謝靈 運,批評杜甫詩作……等等觀點,已有不少討論;並指出船山這類觀點具有翻案 或補充相關既有詩說的意義。由此看來,王船山的詩學值得被深入探討。 根據崔海峰先生《王夫之詩學範疇論.附錄》所述,可知當代對王船山詩學 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詩論」的部分,即對船山所提出「興觀群怨」 、 「現量」、 「情景交融」 、 「取勢」……等觀念的申論與探討。前行學者們在論述時所根據、 參酌的史料以王船山的《薑齋詩話》 、 《詩廣傳》為主,另略及船山其他詩歌評選 的著作,如《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然而,這類詩歌評選的著. 政 治 大 罕見關注其評說內容與作品的結合,以及選錄作品的特殊傾向。 立. 作,在上述的研究成果中,往往只居輔助的地位,而被用來輔證船山的詩論意義;. 相較於上述既有王船山詩論的研究進路,本書主要從船山「詩歌選集」評選. ‧ 國. 學. 「詩人」的角度切入;而特就船山對專家詩評選的結果,進行研究。本書所設定. er. io. sit. y. Nat. 詩的評論,如下文所載:. ‧. 的專家詩是「陶謝詩」。其實自清代以來,已有詩論家注意到王船山對特定專家. 子船山先生初徙茱萸塘,同里劉庶仙前輩近魯藏書甚多,先生因手選唐詩. al. n. v i n 一帙,顏曰《夕堂永日》 C,夕堂,子先生之別號也。繼又選古詩一帙,宋 hengchi U. 元詩、明詩各一帙,而暮年重加評論,其說尤詳。至於古文,則始於周秦, 終於陳隋,賦居三之一,文居三之二,皆顏曰《夕堂永日》 。外則《左傳》、 《國語》 、 《國策》各書,陶靖節、謝康樂、鮑參軍、李青蓮、杜工部各詩, 劉復愚文及近代劉青田、徐文長、湯海若各集,均有評論。……時先生年 已七十有二矣。5. 《王夫之詩學範疇論》,頁 295-322。 5. 見於湘西草堂初刻本《夕堂永日緒論》後,王敔的學生曾載陽、曾載述附識三則之一。錄自[明]. 王夫之著,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長沙:岳麓書社,1996 年)第 16 冊,頁 401。此後引用《船山全書》,若為船山著作,則省略「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若為編輯 -2-.

(11) ‧第一章. 緒論‧. 上文所列船山對陶靖節、謝康樂、鮑參軍、李青蓮、杜工部等個別專家詩集完整 而原始的評論內容現已無法得見,只能由船山的詩歌選集探知他對上述各專家詩 人詩作的觀點。又參酌船山其他詩說可知,船山特別推崇謝靈運。當代學者已對 船山評論專家詩的結果,進行研究,如吳靜慈《王船山評杜詩之研究》6、張舒 雲《王船山選評三李詩研究》7等等。這類論著主要探討王船山評選杜甫、李白、 李賀、李商隱的觀點。本書乃是延續這類研究進路,主要就下列三個論題進行探 討: (一) 、船山評選謝靈運詩的結果; (二) 、船山評選陶淵明詩的結果; (三)、 船山對陶謝詩的評比。前行學者的研究雖已分別涉及上述第一、二論題,成果甚. 政 治 大 與重塑」的角度,深入詮釋王船山評選「陶謝詩」的結果;也尚未將王船山對陶 立. 為可觀,而為本文研究的參考基礎;但這類研究成果尚未從「陶謝詩典律的接受. 謝之單篇詩作的評選結果,置入歷代文士對「陶謝詩」評比的接受史中,去深入. ‧ 國. 學. 詮釋其評選的意義。這類論題是本文所欲深入探究者。有關「典律接受與重塑」. ‧. 的觀點,另於下文詳述,此處先就當代學者既有的研究成果,進行評述。. y. Nat. 首先就王船山高度推崇謝靈運的論題,稍早予以討論者有宋緒連先生的〈述. er. io. sit. 評王夫之論謝靈運〉8,其後則有譚承耕先生《船山詩論及創作研究》第五章第 四節「對魏晉南北朝詩歌的評價與研究」 ,9其中論及王船山「對謝靈運的無限推. al. n. v i n ;湯勁先生有〈船山為何獨鍾康樂詩〉 、 〈解讀王船山「自有五言,未有 Ch engchi U. 10. 崇」. 11. 委員會所整理之序例、傳記、年譜、雜錄等內容,則不省略。 6. 吳靜慈:《王船山評杜詩之研究》 (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7. 張舒雲:《王船山選評三李詩研究》 (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年)。. 8. 宋緒連:〈述評王夫之論謝靈運〉,《遼寧大學學報》1984 年 5 期,頁 81-86。. 9. 譚承耕:《船山詩論及創作研究》 (長沙:湖南出版社,1992 年)。該書共分十章,筆者將其. 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份即第一章「船山從事詩歌研究與創作的歷史背景與條件」,第二部分包 括第二至第六章,討論其文學批評(包括文學本質、社會作用、創作論、批評實踐)與詩學體 系。第三部分則為文學創作,包括詩、詞、賦等。對於船山詩論與創作間的關係多有發揮,為 其特色。 10. 譚承耕:《船山詩論及創作研究》,頁 131。. 11. 湯勁:〈船山為何獨鍾康樂詩〉,《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 年 1 期,頁. 63-64+96。 -3-.

(12)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康樂」說〉12二文討論之;黃河先生有〈格調與感悟──兼談謝靈運詩歌的被解讀 與王夫之對謝靈運詩歌的批評〉 13一文;近來有曾守仁先生〈「感傷詩人」的詩 學追索──解析船山「自有五言, 未有康樂;既有康樂,更無五言」說〉14一 文。針對王船山高度推崇謝靈運這一現象,以上諸位先生共同的論點是船山相當 推重情景相融的詩作,而論及康樂時又特別著重此點,並說「情景相入,涯際不 分,振往古,盡來今,唯康樂能之。」15以此作為船山獨鍾康樂的主要論據。除 了上述的論點之外,諸位學者另有其他補充之說:有從謝靈運與王船山二人知識 背景相近來論,認為康樂詩中多用「三玄」的典故,而船山於此亦有鑽研,故能. 政 治 大 樂在〈述祖德〉詩中所紹述的祖德正是船山所堅持的人生理想。 立. 心領神會;16亦有從二人生平的相似來論,認為他們都經歷亡國的打擊,而且康 17. 正因如此,船. 山才會對謝靈運情有獨鍾。部分學者認為這樣的偏愛是一種偏頗之見,如譚承耕. ‧ 國. 學. 先生就認為船山推崇謝靈運詩,「與他的政治思想、文藝觀、美學觀以及特殊的. 18. ‧. 身世遭遇分不開的,其中大多是由於對某一方面的強調過分,因而失之片面的。」. y. Nat. 湯勁先生認為船山因為與康樂有相似的遭遇,所以引之為惺惺相惜的對象而. er. io. sit. 已。19 以上諸位學者認為船山對於康樂詩的推重與偏愛,係出自情景相融的觀 點,這樣的推論固然有其合理之處,故未必周全,蓋過於偏重「情景交融」,而. n. al. Ch. engchi. i n U. v. 12. 湯勁:〈解讀王船山「自有五言,未有康樂」說〉,《船山學刊》2002 年 3 期,頁 27-29+47。. 13. 黃河:〈格調與感悟──兼談謝靈運詩歌的被解讀與王夫之對謝靈運詩歌的批評〉,《華僑大. 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年 2 期,頁 81-89。 14. 曾守仁:〈「感傷詩人」的詩學追索──解析船山「自有五言, 未有康樂;既有康樂,更無. 五言」說〉,《政大中文學報》第 14 期(2012 年 12 月),頁 201-240。 15. [明]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五,評謝靈運〈鄰里相送至方山〉,《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731。 16. 見宋緒連:〈述評王夫之論謝靈運〉,頁 84、黃河:〈格調與感悟──兼談謝靈運詩歌的被解. 讀與王夫之對謝靈運詩歌的批評〉,頁 88。 17. 見譚承耕:《船山詩論及創作研究》,頁 135-137,湯勁:〈船山為何獨鍾康樂詩〉,頁 64,. 黃河:〈格調與感悟──兼談謝靈運詩歌的被解讀與王夫之對謝靈運詩歌的批評〉,頁 87。 18. 譚承耕:《船山詩論及創作研究》,頁 137-138。. 19. 湯勁:〈船山為何獨鍾康樂詩〉,頁 96。 -4-.

(13) ‧第一章. 緒論‧. 忽略船山所以推重謝詩的其他觀點。如王船山在《薑齋詩話》中另外提到「唯謝 康樂為能取勢」20,故解釋船山所以特重謝靈運詩的理由時,便須追問:船山選 錄謝靈運的哪些詩作去印證此一評論?其作品的共同特質與評語如何陳述「取 勢」的概念?必須對這些問題予以深究,才能更周全地揭明王船山推崇謝靈運詩 的觀點。在本書之前,蕭馳先生便曾在〈船山以「勢」論詩和中國詩歌藝術本質〉 一文中指出:「有人不解船山何以獨心折於大謝之詩。我的解釋是:謝詩依遊覽 行旅而展開的意象世界,最能體現一持續不斷的『聲光動人』和情意屈伸婉轉以 求表達的過程。」21該文從取勢的角度切入,取詩說明謝靈運如何「取勢」。曾. 政 治 大 不可復返」的論點,指出船山推崇謝詩的原因在於其處於五言古詩之盛、律體將 立. 守仁先生則更進一步提出「詩意的神行不測」,而提出「撫今追昔:律化與古的. 興之時,船山所看重的正是那脫離上古的渾成,又未臻唐宋詩圓融老練的詩歌發. ‧ 國. 學. 展階段,「那是一個擁有最多可能、也是逐漸律化的年代」22。這些論述都對如. ‧. 何較為周全的理解、論述船山評說謝靈運詩、陶淵明詩的觀點,提供了很好的方. y. Nat. 向。不過,在這類論述中,學者們的討論多以《詩話》為主,在論點上,主要闡. er. io. sit. 明王船山全幅的詩學體系,雖有取詩作及「選本」評語為證,但大多做為理解《詩 話》的輔證23,而較少以王船山對陶謝詩的評語為中心,梳理這些看似零散而片. n. al. 20. Ch. engchi. i n U. v. [清] 王夫之著,戴鴻森箋注:《夕堂永日緒論內編》第 3 條,《薑齋詩話箋注》 (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12 年)卷二,頁 48-49。 21. 蕭馳:〈船山以「勢」論詩和中國詩歌藝術本質〉,《抒情傳統與中國思想:王夫之詩學發. 微》(上海:上海古籍,2003 年),頁 119。該文原發表於《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 18 期(2001 年 3 月),頁 189-229,後收入前揭書,頁 91-133。因作者於序文中指出收於該書的論文均經過 修改,故引用蕭馳先生的著作,若發表於期刊後收入該書者,均以該書為主。 22. 曾守仁:〈「感傷詩人」的詩學追索──解析船山「自有五言, 未有康樂;既有康樂,更無. 五言」說〉,頁 234。 23. 論述方式與此相同者尚有陶水平、涂光社兩位先生。陶先生指出「取勢」的內涵為:(一). 「取勢」首先意味著追求生動神似,使詩歌意象獲得藝術生命力(二)「取勢」乃把握詩歌審美 意象之間的詩意聯繫並實現藝術的昇華(三) 「取勢」乃對詩歌藝術語言蘊藉性與詩歌藝術結構 動態的美學追求。於各段論述中徵引船山對謝靈運的評語作為輔證。參見氏著:《船山詩學研 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年),頁 327-331。涂先生亦然,參見氏著:《勢與中 -5-.

(14)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斷的評說文字,背後反覆而集中闡明的詩觀,此一詩觀未必包羅船山詩學體系之 全部,而僅為其思想體系中之一部分,但卻為他所特別提出,用以對治晚明特定 的詩學問題。本書就是在紹承前行學者所開展的研究方向,將論述的焦點轉移到 「評語」,就船山所選錄的詩作,進行詳析,以為印證,以充分說明評語所集中 而特出的觀點義涵。這是本文在論述上,與前人略異之處。 從評語來看,王船山評陶謝詩多稱「以樂以哀」、「情至理至氣至」、「情 景相入」、「宮徵迭生」、「合不忌分,分不礙合」、「亦理亦情亦趣」、「亦 興亦賦亦比因仍,而變化莫測」等,這類文句在意涵上,雖然分別指向作品的內. 政 治 大 立或多元分立而統一」的原理。由此看來,船山正是透過作品構成的不同面向, 立 容情意、表現手法等,而未必是同一層次詩學的觀念,但均共同表述了「二元對. 即題材情意、意象運用、篇章結構等等,反覆而集中的強調「二元對立或多元分. ‧ 國. 學. 立而統一」的觀念。有時指同一面向所包涵的二元或多元要素,對立、分立而統. ‧. 一的靜態結構。有時則指同一面向所包涵的二元或多元要素,在歷程變化中,前. y. Nat. 後對立、分立而統一的動態結構。「情景」的辯證,只居其中一個面向。從這個. er. io. sit. 觀念出發,船山重新思考了「勢」、「平淡」等等已被歷代文人所使用,而具有 成義的術語,賦予它們新義。並且,在這個基礎上,思考晚明詩學的流弊。這是. n. al. i n 本書在論述上,所欲闡明的論點,而與前人略異之處。 Ch engchi U. v. 其次,相較於上述船山評論謝靈運詩的豐富研究成果,以船山評論陶淵明詩. 為專題的研究論著相對顯少,僅見王明輝《陶淵明研究史論略》第五章24,與曾 也魯先生〈王船山《古詩評選》簡析〉25,羅春蘭、李曉瑋、袁萍等先生所撰之 〈偏激中的情真之美——淺淡船山對陶淵明的解讀〉26二文。王明輝先生指出王. 國藝術》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0 年),「王夫之的『勢為意中神理』說」,頁 206-210。 24. 王明輝:《陶淵明研究史論略》 (保定: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論文,2003 年)第五. 章,頁 100,113。 25. 曾也魯:〈王船山《古詩評選》簡析〉,《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 年 5 期,頁 20-23。. 26. 羅春蘭、李曉瑋、袁萍:〈偏激中的情真之美——淺淡船山對陶淵明的解讀〉,《船山學刊》. 2005 年 3 期,頁 13-15。筆者案:該文篇名「淺淡」似應為「淺談」,此處保留原篇名,後文若 -6-.

(15) ‧第一章. 緒論‧. 船山批評陶淵明詩為「山人詩」 , 「蓋因時值明清之際民族矛盾十分尖銳之秋,時 風多偏向接受陶寄寓『忠憤』的詩篇」27,批評陶淵明詩「其量不弘而氣不勝」, 是「因為身處當時尖銳的民族鬥爭中,他及其他所代表的愛國遺民群體接受陶淵 明及其作品的期待視野自會與一般人有別,肯定會帶有濃烈的時代氣息。他們對 陶淵明最願接受的還是他的『忠憤』氣概而非他的詩歌的靜穆恬淡的主導風格」 28. 此處扣緊「忠憤」說立論,看似與船山的生平相呼應。但從船山的評選結果來. 看,可知王先生此說實有待商榷。從選詩來看,《古詩評選》中仍選入〈歸園田 居〉之二、之三、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 、 〈和郭主簿〉其二、 〈擬古〉其一……. 政 治 大 關的作品。從陶詩的評語來看,未見船山明確提及與「忠憤」相關的內容。可見 立. 等情思較為恬靜而不露激情之作,而且沒有選〈述酒〉此一與「忠憤」說息息相. 僅以「忠憤」說理解船山評選陶淵明詩的觀點,恐怕未盡完備。曾也魯先生〈王. ‧ 國. 學. 船山《古詩評選》簡析〉一文第四節「寄情山水欽謝客,戢影田園慕陶公」僅片. ‧. 面詮釋王船山稱揚陶淵明的評語,卻對船山另有「揚謝抑陶」的現象未加揭明。. y. Nat. 羅春蘭等三位先生之〈偏激中的情真之美——淺淡船山對陶淵明的解讀〉對於船. er. io. sit. 山如何評論陶潛,則有較深入的剖析。該文以情景論述及平淡中的「勢」之美作 為船山欣賞陶潛的切入點,這部分是其優點。然而,該文卻僅就船山所非議、貶. al. n. v i n 斥的「門庭」觀念,去詮釋船山對陶淵明的批評,此一論述結果則有待補充。蓋 Ch engchi U. 船山論陶之時,所以使用「門庭」一詞,主要批評對象為後世學陶之淺人、俗人, 並非直接針對陶淵明。在批評學陶者的同時,船山對於陶淵明的批評較集中在 「俗」一項。船山評〈雜詩〉之二言:「『揮杯勸孤影』,是此老霸氣語。纔有霸 氣,即入流俗,無怪乎流俗之亟賞也。」29船山認為陶淵明詩中固然有優秀的詩 作,亦有較為「俗」的成分,為淺人所賞,正是這些作品才對後世學陶者產生不 引用此文亦然。 27. 王明輝:《陶淵明研究史論略》,頁 100。. 28. 王明輝:《陶淵明研究史論略》,頁 113。此段「他及其他所代表的愛國遺民群體」一句並不. 通順,應是多一「其」字。 29. [明]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四,評陶潛〈雜詩〉之二,《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722。 -7-.

(16)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良的影響。這與船山評論陶謝高下所謂「陶詩固有米鹽氣、帖括氣,與流俗相入, 而謝無也」30的論點相互呼應。可見船山對於陶詩中「俗」的成分有其個人的體 會與批判。可惜,這一點未獲前述羅春蘭等三位先生之文詳論。 再者,就王船山評比陶謝詩的論題而言,從《古詩評選》的結果來看,船山 經常以陶謝並提。經統計《古詩評選》中評選詩家詩作數量獲選首數居前五名者 為:鮑照(36 首)、陸雲(35 首)、謝靈運(33 首)、陶潛(29 首)、謝朓(29 首) 。根據以上結果,如欲藉由詩人詩作選錄結果的比較,以深入瞭解船山對謝 靈運的品評,應當由以上諸家入手,其中以陶淵明最為適合。原因有三:(一)船. 政 治 大 這顯示船山對陶、謝二人之間評比的重視,實超過. 山評選論及謝靈運時,最常同時提及者就是陶淵明(共 9 次。謝朓次之,為 7 次,其餘均在 3 次以下)。. 31. 立. 謝靈運與其他詩人。(二)陶謝並稱與其優劣在文學批評史上有其傳統,而自宋朝. ‧ 國. 學. 以降,包含蘇軾等人在內的主流論述多傾心於陶詩,而對於謝詩採取較為忽略或. ‧. 貶抑的態度。船山面對此一傳統,採取相反的態度,對於謝詩大加讚揚,對於陶. y. Nat. 詩與學陶者有所批判。此一現象背後的動機與採取的手法值得深論。(三)船山大. er. io. sit. 力批判竟陵派的文學主張,而竟陵派古詩選本《古詩歸》選錄的作家作品中,陶 詩入選 51 首,超出他人甚多,比較《古詩評選》中評選詩家詩作數量獲選首數. al. n. v i n 居前五名者,《古詩歸》選錄鮑照詩 2 首、謝靈運 25 首、謝朓 22 C h 18 首,陸雲 U engchi. 首32,讚揚陶詩的傾向相當明顯,且謝靈運亦屬於受重視的詩人之一,與船山讚 揚謝詩,而對陶詩、學陶者不滿的態度呈現對比,可能為船山選錄陶謝詩的針對 對象。從船山評選的集中性、有意反轉並稱傳統的言論、面對《古詩歸》的針對. 30. [明]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五,評謝靈運〈初往新安桐廬口〉,《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743。 31. 關於統計的標準採取較為寬鬆的認定,在同一條評語中,凡提及謝靈運者,均將該條中提及. 的其他詩家列入統計。 32. 此處關於《古詩歸》選錄作家作品的統計,依據許璧如先生〈鍾惺《古詩歸》所選詩人詩篇. 統計表〉,收入許璧如:《鍾惺詩學理論研究》 (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年),頁 164-167。 -8-.

(17) ‧第一章. 緒論‧. 性三點而言,鮑照等其他詩人詩作並不如陶詩適合作為謝詩的參照對象33。基於 以上的原因,本書將集中討論船山評選陶謝詩的觀點。 「陶謝」並稱始於唐朝,至宋代則陶詩地位凸出,謝詩相對地位趨下。如錢 鍾書先生於《談藝錄》所云:. 淵明文名,至宋而極。永叔推《歸去來辭》為晉文獨一;東坡和陶,稱曹、 劉、鮑、謝、李、杜所不及。自是厥後,說詩者幾於萬口同聲,翕然無間。 34. 政 治 大 根據錢先生的論述,可見陶淵明的地位「至宋而極」 。除了上文所引蘇軾之言外, 立 宋人劉克莊云:「世以陶、謝相配,謝用功尤深,其詩極天下之工,然其品故. 學. ‧ 國. 35. 在五柳之下,以其太工也。優遊栗里,僇死廣市,即是陶、謝優劣,惟詩亦然。」 同時期的嚴羽《滄浪詩話‧詩評》第十條云:「謝所以不及陶者,康樂之詩精. ‧. 36. y. Nat. 工,淵明之詩質而自然耳。」37其後元代方回云: 「世稱陶謝詩,陶豈謝可比」38. n. al. er. io. sit. 皆明白指出謝不如陶。又在上述的引文中,往往將陶詩的「自然」與謝詩的「精. 33. Ch. i n U. v. 就數據而言,《古詩評選》謝朓獲選的首數與謝靈運相近,與謝靈運共同提及的次數(7 次). engchi. 也與陶淵明相近(9 次),似乎也應該合併討論,但由於王船山評論謝靈運與謝朓時,大多僅將 之並稱為「二謝」或「三謝」,並未進一步論述二人之間的關係。故本文暫不予討論,留待日後 作延伸研究。 34. 錢鍾書:《談藝錄》 (台北:書林,1988 年),頁 88。. 35. 錢鍾書先生引用蘇軾評陶之語未見於現存之蘇東坡著作,乃是保留在蘇轍〈子瞻和陶淵明詩. 集引〉,節錄如下:「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 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吾前後和其詩凡百數十篇,至其得意, 自謂不甚愧淵明。」見[宋] 蘇轍:《欒城後集》卷第二十一,《蘇轍集》 (北京:中華書局,1999 年)第 3 冊,頁 1110。 36. [宋] 劉克莊:〈戊子答真侍郎論選詩〉,《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二十八,《四部叢刊正. 編》 (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 年)第 63 冊,頁 1139。 37. [宋] 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頁 151。. 38. [元] 方回:〈秋晚雜書三十首〉之二十七,《桐江續集》卷二,頁 11a,收入《四庫全書珍本》. (台北:商務,1970 年)初集,集部別集類,第 337 冊。 -9-.

(18)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工」相比,關於這一點,王文進先生〈陶謝並稱對其文學範型流變的影響--兼論 陶謝「田園」、「山水」詩類空間書寫的區別〉一文,已有相關的說法:. 若依《詩品》所述,則謝靈運的文學質性就當非「繁蕪雕繢」這一端而已。 另外還有「清新自然」的一面,而值得觀察的是「清新自然」的說法係是 與顏延之相互論較之後得來,但是爾後在與陶淵明對舉時,則其質性又被 對顯成為「繁蕪雕繢」,這種對象、風格之間相互轉換比較的情形,實為 「中國文學觀念比較」中值得探究的現象。39. 政 治 大 根據王先生的論述,若干古代詩論家特由「繁蕪雕繢」去認知謝靈運的風格,並 立 以此辨別陶謝二人不同的家數(家體)。這種辨識的結果,可能有意忽略謝靈運. ‧ 國. 學. 「清新自然」的一面。40王先生所謂的「繁蕪雕繢」雖未必可以完全等同上述「精. ‧. 工」一詞,但由此亦可推知,上述以「精工」一詞概括謝靈運之詩風的詩學傳統,. y. Nat. 亦可能忽略謝詩另外所具「清新自然」的一面。相較於此,船山卻反其道而行,. 比較謝靈運與陶淵明二人詩作,其評論如下:. n. al. Ch. engchi. er. io. sit. 高度稱揚謝靈運詩。他在《古詩評選》中評謝靈運詩〈初往新安桐廬口〉時,曾. i n U. v. 亦閒曠,亦清宛。秋月空山、夕陽烟水中,吟此蕭然,豈不較「結廬在人 境」為尤使人恬適?乃世人樂吟陶,而不解吟謝,則以陶詩固有米鹽氣、. 39. 王文進:〈陶謝並稱對其文學範型流變的影響--兼論陶謝「田園」、「山水」詩類空間書寫的. 區別〉,《東華人文學報》第 9 期(2006 年 7 月),頁 93。 40. 關於謝靈運「清新自然」的一面,可以鍾嶸《詩品》與《南史》為代表。《詩品》:「湯惠. 休曰:『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彩鏤金。』」見[梁] 鍾嶸著,王叔岷箋證:《鍾嶸詩品箋證稿》 (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卷中,頁 267。《南史.顏延之傳》載:「延之嘗問鮑照己與靈運 優劣,照曰:『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詩若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見[唐] 李延 壽:《南史》(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卷三十四,第 3 冊,頁 881。 -10-.

(19) ‧第一章. 緒論‧. 帖括氣與流俗相入,而謝無也。41. 由以上的短評可以看出船山對於陶、謝二家的觀點,不同於前人。船山評論其他 詩人,猶有微詞,卻對謝靈運無一貶詞。對於這樣的情況,當代學者僅用「偏愛」 、 「偏見」去解釋其因,似乎不夠周全。此外,從上述引文可見船山批評陶詩「有 米鹽氣、帖括氣,與流俗相入」,卻將「閒曠」、「恬適」等常被前人用來評價、 推許陶詩的用詞,轉而用來稱讚謝詩。則船山對於陶淵明固然不乏肯定,但也時 常出現貶低的評語,而並未如前人一般全面推崇陶詩。這當中就可能涵有改造既. 政 治 大 數?此一辨別的結果如何改造既有評比陶謝家數的詩學傳統?又其對陶謝的評 立 有評比「陶謝詩」之詩學傳統的意義。據此,王船山如何辨別陶謝二人不同的家. 選是否另有順承既有詩學傳統之處?這些問題尚未獲前行學者深入研究。而這也. ‧ 國. 學. 是本書的主要論題之一。. ‧. 本書欲就王船山評選陶謝詩如何回應前代相關詩學傳統的論點展開研究。所. y. Nat. 謂的「回應」包括順承與革新。這項論題已涉及陶淵明詩及謝靈運詩的接受史。. 41. [明] 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五,評謝靈運〈初往新安桐廬口〉,《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n. al. er. sit. 因此,以下則就學界有關陶淵明詩及謝靈運詩接受史的研究成果進行評述;以. io. 42. 743。 42. Ch. engchi. i n U. v. 「接受史」乃是受到西方文藝美學中「接受美學」的思潮影響所產生的概念。「堯斯(Hans Robert. Jauss)是一位重要的德國『接受』 (reception)理論(Rezeptionasthetik 德文)先驅,為讀者導向 的批評提出一個歷史面向。在忽略歷史的俄羅斯形式主義與忽略文本的社會理論之間,堯斯企 圖找尋一個折衷方案。……堯斯援引科學哲學(孔恩)的術語『典範』(paradigm)意指在特定 時期中,科學框架中的概念與假設。『普通科學』(ordinary science)的實驗在具有特殊典範的 心智世界中進行,直到新的典範取代舊的典範,提出新的問題並建立新的假設。堯斯使用『期望 視界』 (horizon of expectations)這個術語,來描述在任何時代中讀者用來評斷文學文本的標準。 這些標準有助於讀者決定評斷一首詩歌。」參考自雷蒙.賽爾登(Roman Selden)、彼得.維德 生(Peter Widdowson)、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er)合著,林志忠譯:《當代文學理論導讀》 (台北:巨流圖書,2005 年),頁 68-69。「期望視界」這一術語又譯為「期待視野」或譯為「接 受視域」。除直接引用其他著作的情況之外,本文採取「接受視域」這一用詞。堯斯將接受視域 區分為個人接受視域和公共接受視域,所謂公共接受視域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佔統治地位的共 同接受視域,它以隱蔽的方式影響著眾人的接受視域之構成並決定著文學接受在一定歷史時期 -11-.

(20)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便對照本文論題的新意,與說明如何資取前人相關研究成果。過去學界分別對於 陶淵明詩及謝靈運詩接受史的研究成果頗多,陶詩接受史論著如:鍾優民先生《陶 學史話》43、王明輝先生《陶淵明研究史論略》、李劍鋒先生《元前陶淵明接受 史》44、黃蕙菁先生《唐宋陶學研究》45、劉中文先生《唐代陶淵明接受研究》46、 羅秀美先生《宋代陶學研究:一個文學接受史個案的分析》47。謝詩接受史論著 如陶玉璞先生《謝學史論:試論歷史如何安頓謝靈運》48、王芳先生《清前謝靈 運詩歌接受史研究》49、王豐先先生《南朝謝靈運接受研究》50等。以上諸位先 生建構陶淵明詩、謝靈運詩接受史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為按照時間順序. 政 治 大 入,如:家世生平、藝術風格、思想人格……等等,探討各議題在該時代被討論 立 介紹各階段文學家、文論家對於陶淵明、謝靈運的接受狀況;一為從不同議題切. 的情況。而且大多取「詩話」中對陶謝詩風格予以總體評述的文獻,做為論述的. ‧ 國. 學. 依據。其成果未必可以直接被本書所用。根據本文的論點所需,用來比較船山評. ‧. 詩觀點的「接受史」 ,不是歷代接受陶謝詩的全幅觀點,而是被船山所特別指出,. y. Nat. 可以明確看出他所欲繼承或新變的那些特定傳統觀點。此外,在比較船山與相關. er. io. sit. 詩學傳統對陶謝詩之評說的同異時,本書乃是以陶謝的「特定詩篇」為依據,在 同一首詩下,考察船山與前人之說的同異,因此所需建構用以比對的「接受史」,. n. al. Ch. engchi. i n U. v. 中的深度和廣度。參考自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5 年), 頁 290。接受史的著作即在這一概念的主導下對文學家及文學作品進行研究。本書受「接受視 域」的概念啟發,探討王船山在歷代的陶謝接受史中,對於前代「接受視域」的繼承與新變。 43. 鍾優民著:《陶學史話》,(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91 年)。. 44. 李劍鋒:《元前陶淵明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2002 年)。. 45. 黃蕙菁:《唐宋陶學研究》(台北:花木蘭,2007 年)。. 46. 劉中文:《唐代陶淵明接受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6 年)。. 47. 羅秀美:《宋代陶學研究:一個文學接受史個案的分析》 (台北:秀威,2007 年)。. 48. 陶玉璞:《謝學史論─試論歷史如何安頓謝靈運》 (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 年)。 49. 王芳:《清前謝靈運詩歌接受史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論文,2006. 年)。 50. 王豐先:《南朝謝靈運接受研究》(蘭州: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5. 年)。 -12-.

(21) ‧第一章. 緒論‧. 更著重於個別作品在歷代文人的評說下所累積的意義,而非那些籠統評說陶謝詩 「總體風格」的論述。關於這部分,另於「研究方法」一節說明。 至於兼顧陶謝二人評比的接受史有:黃菁芬先生《陶淵明、謝靈運思想與詩 風較論》51、白振奎先生《陶淵明謝靈運詩歌比較研究》52等。以白振奎先生之 作較為詳細。該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下篇『接受批評』篇,按南北朝、隋唐、 宋金元、明清、當代五個歷史階段的順序,看陶謝其人、其詩在歷史上的命運。」 53. 此書對於陶謝詩歷代接受史的建構有開創之功,但卻存在著以下的問題:此書. 將歷代討論陶謝詩的文獻分別介述,按不同時代依序介紹陶淵明詩、謝靈運詩在. 政 治 大 時期流變的軌跡,同時由於該書著重於個別介述,因此對陶謝的比較相對忽略, 立 斷代的接受狀況。這種介述的方式,無法彰顯「陶謝」並稱、評比的論述在不同. 同時也未必照顧同一時期或相近時期文士對陶謝評比的全貌。如論及宋金元文士. ‧ 國. 學. 對陶謝的接受時,副標題為「尊陶抑謝」,可是其內容僅引用數條宋人評論謝靈. ‧. 運及其詩的文獻,就驟下斷語認為宋人專論謝之詩藝而不論其人格;其他用更多. y. Nat. 的篇幅偏重介紹陶淵明在宋代受到的尊崇。這種論述的結果,有時會讓人誤以為. er. io. sit. 宋金元時期的文士鮮少評論謝靈運詩,就算評論,在觀點上也只限於技藝;又一 味評賞、推揚陶淵明詩。其實,謝靈運詩在宋代所受到的關注遠超過白先生的書. n. al. 51. Ch. engchi. i n U. v. 黃菁芬:《陶淵明、謝靈運思想與詩風較論》 (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 士班,2006 年)。此書處理接受史的方法與上述陶淵明詩及謝靈運詩接受史的第一類相同,即 按照時間順序介紹各階段文學家、文論家對於陶淵明、謝靈運的接受狀況。又此書並非以接受 史為主的著作,故內容涉及時代、生平、田園與山水詩風的比較,歷代接受為其中一章,因此 內容與上述陶淵明詩及謝靈運詩接受史大同小異而相對較為簡略。 52. 白振奎:《陶淵明謝靈運詩歌比較研究》(上海:上海辭書,2006 年)。. 53. 白振奎:《陶淵明謝靈運詩歌比較研究》,頁 5。另外,關於上篇和中篇的內容,作者的說明. 為:「上篇『人生思想』篇,立足於陶謝立身行事及思想觀念兩個層面的比較,探討陶淵明個體 詩意的「新自然觀」和謝靈運斷裂悖論的「天才自然觀」的成因及特質;中篇「藝術實踐」篇, 從觀務模式、詩理的存在方式、藝術境界、創作啟示四個層面入手,探究兩種自然觀的藝術實 踐」見該書頁 5。貫穿上、中篇的「新自然觀」與「天才自然觀」是作者用以分別陶謝的方法, 對於讀者理解陶謝之間的差異確有幫助。 -13-.

(22)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所述。根據王芳先生《清前謝靈運詩歌接受史研究》54以及陶玉璞先生《謝學史 論─試論歷史如何安頓謝靈運》55二書對宋人接受謝靈運詩的研究,可知宋人對 於謝詩與陶詩之間的關係,並非僅有「尊陶抑謝」一種說法;而另有其他不同的 觀點。此外,白先生認為陶淵明在船山《古詩評選》中所以受到批評,乃是因為 船山隱居生活較近於謝靈運,蓋陶詩的表現是「即世間」 ,而謝詩的表現則是「超 世間」 ,因此船山傾心謝詩。又白先生認為「船山論詩於陶謝並重,但稍加咂摸, 可窺見其情感傾向於謝靈運。」56這類詮釋皆出自白先生主觀體悟的結果,其目 的不在於就船山的評語,背後所因依的詩觀,進行深入的詮釋;也不在於將船山. 政 治 大 基於上述對既有相關研究成果的檢討,則本文的目的動機可以歸納如下: 立. 的論述,置入歷代陶謝接受史之中,見其承變。而這正是本文所欲探究之處。. (一) 、有別於過去以王船山「詩論」為中心的詮釋進路,本文採取由王船山「詩. ‧ 國. 學. 歌評選」入手,以作品分析及評語解說為中心,逆證其詩論。目的在於揭. ‧. 明或考察船山的詩論與詩歌評選之間可能存在雙向印證的關係。. y. Nat. (二) 、詮釋王船山選錄陶淵明、謝靈運二家詩的作品特質及其特定取向。. er. io. sit. (三) 、詮釋王船山評選陶淵明、謝靈運二家詩之評語所持觀念的意涵。 (四) 、詮釋王船山評說陶謝詩所持有的核心觀念,與他的詩學、文化思想體系的. n. al. 關係。. Ch. engchi. i n U. v. (五) 、以歷代陶謝詩的接受史為參照知識,對照王船山詩歌評選的特色及意義。. 54. 參見王芳:《清前謝靈運詩歌接受史研究》,「第三章. 宋代對謝靈運詩的接受」,頁. 112-151。 55. 參見陶玉璞:《謝學史論─試論歷史如何安頓謝靈運》,「第四章‧謝靈運兩宋時期的歷史圖. 像,頁 143-244。 56. 白振奎:《陶淵明謝靈運詩歌比較研究》,頁 214。 -14-.

(23)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書的主要研究對象《古詩評選》屬於詩歌選本,不同於《薑齋詩話》等偏 向觀念論述的理論性質著作,研究二者的方法與目標並不相同。若以王船山的詩 論或特定詩學觀念為主要研究對象,《薑齋詩話》與選本中的評點文字是主要的 史料,但有可能忽略評點文字與作品的關連,也無法關照船山選錄特定詩人的特 定作品的標準與態度。這正是選本研究所欲補充的面向。選本研究並非以船山整 體詩論或已知的特定詩學觀點為研究對象,而是透視船山運用「編選」與「評說」 的方式傳達的詩學觀點,此一詩學觀點應當與詩論取向之研究進路所得知的成果. 政 治 大 點是具體批評,詩話是理論結晶,環環相扣,各具特色。但這并非說選本只是材 立 相生相成。涂波先生指出:「在王夫之的文學批評活動中,選本是材料基礎,評. ‧ 國. 學. 料,而不具批評價值。船山是極富表達欲的批評家,他用『選』的方式直接或輔 助性地表達論詩觀點,極富個性,對於我們分析船山詩學極富參考價值。」57理. ‧. 解選本評語的意涵,固然可以從編選者的整體詩學主張切入,但其可能的缺失已. sit. y. Nat. 見前述。本書採取「作品逆證」的進路,關注編選者「選錄」作品的完整語境,. al. er. io. 從中釐清選錄時的特定取向,透過「作品」之語言形構理解「評語」,進一步探. v. n. 究此一選錄取向與歷代編選相同作家作品的傳統有何不同。當能補充詩論研究的. Ch. engchi. i n U. 不足之處。以下即根據各論題的需要,說明採取的研究方法。 論題一:「詮釋王船山選錄陶淵明、謝靈運二家詩的作品特質及其特定取 向」 。此處之作品特質並非已形成學界共識而不需說明的「前理解」 ,因作品經由 包含船山在內的歷代文人理解、評說時,已產生不同的立場、觀點,即不同的「接 受視域」58。為能有效彰顯船山選錄時取捨的分判標準,對比船山與歷代文人之. 57. 涂波: 〈論王夫之選本批評〉 ,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 38 卷第 4 期(2005. 年 7 月) ,頁 51。 58. 前節已提及本書受接受美學的啟發,歷代文人所產生的不同「接受視域」使得陶謝詩文本有. 多元的理解。 -15-.

(24)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間評說觀點的差異,需有對話的平台,即詩作本身相對客觀的語言形構59。藉由 分析詩作本身基本的客觀形構,再與歷代文人與船山的選錄、評說相互參照,將 可呈顯二者的差異與各自的偏向。 基於以上的認知,此一論題將在「作品逆證」的概念下,運用「歷時性」與 「共時性」的比較,呈顯船山評選的取向。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首先從「題材」 、 「情意」 、 「表現形式」等面向逐一分析陶淵明及謝靈運的總體詩作,在此一分析 的基礎上,歸納出不同的類型;藉此建立可用來比較船山評選取向的參照知識。 其次,在同一分析標準下,一方面針對王船山所選錄的陶謝詩作,逐一分析其題. 政 治 大 作品,在陶淵明詩及謝靈運詩總體所具的各種類型中,是否趨向特定類型。此為 立. 材、情意、表現形式,並歸納其類型。在此一結果上,比對、說明王船山評選的. 「共時性」的比較,此一比較的意義在於透過與船山相近的閱讀經驗,完整掌握. ‧ 國. 學. 陶謝詩的整體文本,釐清入選與未入選的作品之間語言形構的差異,獲知船山選. ‧. 錄可能的傾向,進一步作為論題二分析評語與作品的基礎。再則,觀察歷代文人. y. Nat. 評說陶謝時,所舉例的詩篇,逐一分析其題材、情意、表現形式,並歸納其類型。. er. io. sit. 在此一結果上,比對、說明王船山評選所趨向的特定類型,和歷代文人所趨向者 的同異。歷代文人評說的趨向,本書將歷代文人評論譽毀陶謝詩的結果,予以分. al. n. v i n 類,初步建立陶謝詩的典律基模,以對照船山選錄的結果,與上揭典律基模之間 Ch engchi U. 符應的程度。在具體的操作上,本書將盡力蒐集歷代評論陶謝詩的史料文獻,就. 「揄揚及貶抑的程度」與「被提及的次數」去分析、歸納這些文獻,從而呈現「陶 詩」與「謝詩」的既有典律。本書的論題中所運用的「典律」一詞,係指特定詩 人詩作,在歷代流傳的過程中,因累積諸多文士認可的接受經驗,因而具有權威 性,而成為後人創作模習或是評說的範作。60是故典律的構成,包括二個要件:. 59. 此處所言「客觀形構」屬於相對義,理解詩作之題材、情意、表現形式的思維過程無法完全. 排除研究者的主觀成分,但盡量以作品本身之語境為基礎,進行主客的對話與融合。 60. 本文對於典律的使用,參考侯雅文先生:《李夢陽的詩學與和同文化思想》,(台北:大安,. 2009 年),頁 44-45。該書對典律的界說為「具有『權威性』而足為模範之『特定作品』」,其 -16-.

(25) ‧第一章. 緒論‧. 其一,高下的評價;其二評價的觀念依據。在本項論題下,先處理高下的評價。 至於評價的觀念依據,留待論題三。具體比對的情況有四: (一) 、對於陶謝詩的 既有典律,船山亦表達重視或讚賞。 (二) 、對於陶謝詩的既有典律,船山表達忽 視或貶抑的態度。 (三) 、非屬陶謝詩的既有典律,甚至這類作品在流傳的過程中, 存在褒貶不一的情況,但船山卻賦予高度的重視或讚賞。 (四) 、若干陶謝詩在流 傳的過程中,只見貶義或極受忽視,但船山卻予以高度的讚賞。前兩種情況,可 看出船山選評時對於既有典律或順承、或改造、或翻轉的態度;後兩種情況則呈 現船山選評時對於部分有爭議、被貶抑,或極不受重視的作品給予讚賞時,背後. 政 治 大 典律或順承、或改造、或翻轉的態度,另做為論題三的基礎知識。此為「歷時性」 立 所持之詩觀與前人不同之處。上述「典律基模」的建構,與船山選評時對於既有. 的比較,此一比較的意義在於釐清船山選錄時與前人的差異,從中獲知評說陶謝. ‧ 國. 學. 詩的傳統與船山評選之間的承變關係。綜合上述「建構語言形構類型」 、 「共時性」. ‧. 比較、「歷時性」比較三方面,將能說明王船山評選陶謝詩的特定取向。. y. Nat. 論題二:「詮釋王船山評選陶淵明、謝靈運二家詩之評語的意涵及其所欲對. er. io. sit. 治的時代詩學問題」,因為船山往往未對其用來評說陶謝詩作的觀念用語,進行 明確而詳細解釋,因此有待本書詮釋。船山所用以評說陶謝的觀念用語,與其所. al. n. v i n 選錄之作品特質,密切呼應,是故在詮釋其意涵時,應以所關聯的作品語言特色, Ch engchi U. 做為詮釋的首要依據;雖然這類觀念用語,另見於詩論,彼此間也具有呼應的關 係,然在詮釋上,應居輔證。據此,本書的研究結論,當可與前行研究成果偏從 詩論闡發王船山詩學意義的進路互補,從而彰明船山詩論與詩歌評選之間可能存 在雙向印證的關係。. 基於以上的認知,此一論題將在「作品逆證」的概念下,進行「作品與評語」 、 「觀點與詩論」 、 「觀點與明代詩學問題」三方面的分析、歸納與比較。首先,援. 「 『權威性』不是來自於作品本身所涵具之絕對而普遍的價值;而是來自於作品『同一』與『不 同』時期秉持相近或不同意識型態之閱讀群體的共同認可。」這一觀點重視作品被歷代讀者接受 的過程,對於釐清船山對歷代陶謝接受史的繼承與改變有所幫助,故採用之。 -17-.

(26)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用第二章對於詩作語言形構的分析成果,與船山的評語相互對參,從中歸納船山 透過作品的選錄與評說所反覆而集中呈顯的詩學觀點。其次,比較此一詩學觀點 與船山整體詩論、文化思想的關係,由此證成船山詩論、文化思想與詩歌評選之 間的整體性。最後,論析此一詩學觀點的發生原因,即船山對治的時代詩學問題; 在具體的操作上,尤其著力於竟陵派編選《古詩歸》所特出的陶謝詩篇,分析編 選的類型取向,及其評說的觀點,以便與船山的編選結果,相互比較。本書特別 關注船山評選與竟陵派《古詩歸》之間的關係,原因在於竟陵派在當時具有高度 的影響力。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鍾提學惺》即言:「『古今詩歸』盛行於世, 承學之士,家置一編,奉之如尼丘之刪定。」61鄒漪《啟禛野乘》:「當《詩歸》. 政 治 大 初盛播,士以不談竟陵為俗。王、李之幟幾為盡拔。」 二家之說道出竟陵派《詩 立 62. 歸》在當時的影響程度極為深遠。船山對於竟陵特別不滿,認為明詩有三變,依. ‧ 國. 學. 序為七子、公安、竟陵,而「三變之中,鍾、譚為尤劣」63。涂波先生亦指出:. ‧. 「《古詩評選》中的有些評選與明代諸選本具有相當的針對性,其中與《古詩歸》. y. Nat. 的對立最為鮮明。」64又船山特別重視謝靈運,而《古詩歸》選錄之陶詩遠多於. er. io. sit. 謝詩,比較二家選錄陶謝詩的差異將能彰顯二家評選觀點的趨向。 論題三:「由歷代評說陶謝詩的代表性觀點,所構成的接受史為參照知識,. al. n. v i n 對照王船山詩歌評選的特色及意義」 C h ,這項論題主要從「觀念意涵」的角度,說 engchi U. 明船山的評說,對既有陶謝詩之接受觀點的順承與改造。而與論題二,從「作品 特質」的角度,呈現船山對既有陶謝詩接受史之順承與改造的結論,互為表裏。 若就歷代陶謝詩的接受觀點念來說,千絲萬縷,本書不可能一一比對其與船山評 61. [清] 錢謙益: 〈鍾提學惺〉, 《列朝詩集小傳》 (臺北:世界書局,1961 年)丁集中,上冊,頁. 570。 62. [清] 鄒漪纂: 〈鍾學憲傳〉, 《啟禛野乘》卷七,頁 7b,收入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綜錄. 類》 (臺北:明文書局,1991 年)第 32 冊,頁 268。 63. [明] 王夫之:《明詩評選》卷六,評袁宏道〈和萃芳館主人魯印山韻〉,《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1528。關於船山「明詩三變」的說法,參見[明] 王夫之:《明詩評選》卷四,評李夢陽 〈贈青石子〉,《船山全書》第 14 冊,頁 1311-1312。 64. 涂波: 〈論王夫之選本批評〉 ,頁 53。 -18-.

(27) ‧第一章. 緒論‧. 說的同異。而這也不是本書所欲處理的方式。本書擬提出「重要評說傳統的援用 與重新定義」65與「典律重塑與改造」的進路,去詮釋船山評說陶謝詩在陶謝詩 接受史上的意義,這就是標題所謂「代表性觀點」的意義。 首先,「重要評說傳統」係指在歷代文人評說陶謝詩的歷史中,受到廣泛討 論、使用的評說觀點。如:鍾嶸評陶詩「出於應璩」 ,宋人以「平淡」論陶詩, 《詩 品》與《南史》記載謝詩如「初發芙蓉」……等等,船山在特定詩作的評語中援 用之,顯然有回應此一評說傳統的意圖。根據前一論題分析的成果,可將評選詩 作呈顯的詩學觀點與包含「重要評說傳統」在內的評語相互參照,當可釐清船山. 政 治 大 其次,陶謝詩經六朝至清初的流傳過程,若干特定的作品,因為累積了不 立. 援用此一傳統時,是順承前人的主張,或是重新定義,加入自身的觀點。. 同觀點下正面評價的經驗,實已成為「既有典律」。王船山對陶謝詩的評選,必. ‧ 國. 學. 然回應此一「既有典律」所表徵的詩學傳統。據此,船山的評選可能順承過去已. ‧. 被典律化的陶謝詩,但是對於這類作品所以成為典律的意義,進行改造;此外,. y. Nat. 也可能忽視或貶低這類既有典律的價值,甚至提出新的範作,以取代之。唯有對. er. io. 有的特色及意義。. sit. 上述的問題進行詮釋,才能深入地呈現船山的評選結果,在中國詩學傳統中所具. al. n. v i n 在此一觀點的設定下,必須呈現船山評選對於歷代文人評說陶謝詩的傳統 Ch engchi U. 的回應、承變。首先在論題二所分類、歸納歷代文人「揄揚及貶抑」的評說基礎 下,本論題特重具有影響力之文士的評說經驗,蓋這類文士對陶謝特定詩作的抑. 揚,及其所據觀點,往往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有關歷代評論陶謝詩的史料文 獻,當代學者已有若干成果,如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 系文學史教硏室合編《陶淵明資料彙編》66、鍾優民先生編《陶淵明研究資料新. 65. 此類「重要評說傳統」係指船山評點時所提及、回應者,並非筆者主觀認定。. 66. 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硏室編:《陶淵明資料彙編》(北. 京:中華書局,2005 年)。 -19-.

(28)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編》67、陶玉璞先生《謝學史論─試論歷史如何安頓謝靈運》68附錄中之「謝靈運 資料全編」,已對於歷代有關陶謝詩特定作品的選錄、評語、擬作,進行整理。 此外,清代何文煥所輯《歷代詩話》69、丁福保所輯《歷代詩話續編》70吳文治 先生主編之《宋詩話全編》71、 《遼金元詩話全編》72、 《明詩話全編》73,周維德 先生編輯之《全明詩話》74等著作中亦有收錄評論陶謝詩的相關文獻,與前述針 對陶謝詩所編纂的史料相互參照,將可更全面掌握歷代文人對於陶謝詩的評價。 其次,將船山評選陶謝詩的觀點,與上述歷代評說陶謝詩的代表性觀點相互比 對。藉此呈現船山對特定評說陶謝詩之傳統的繼承與改造。.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67. 鍾優民:《陶淵明研究資料新編》(長春:吉林教育,2000 年)。. 68. 陶玉璞:《謝學史論─試論歷史如何安頓謝靈運》。. 69. [清]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 (北京:中華書局,2004 年)。. 70.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 (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 71.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 (南京:鳳凰出版社,1998 年)。. 72. 吳文治主編:《遼金元詩話全編》 (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73. 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 (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年)。. 74. 周維德集校:《全明詩話》(濟南:齊魯書社,2005 年)。 -20-.

(29)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史料說明與運用 本書對於「史料」的界定,參考張連生先生〈重新審視「史料」的定義問題〉 一文中所提出的定義:「史料是指反映某一特定歷史事實的原貌的材料。」 75以 本書而言,所謂「特定歷史事實」即指前述論題所關涉的歷史事實,可分為兩方 面說明。第一,反思現當代學者針對王船山評選陶謝詩及相關詩學觀點的研究成 果。此一論題所關涉的歷史事實為現當代學者的觀點,而能夠反映此項觀點原貌 的材料,即為現當代學者之著作。此類著作又可分為「以王船山評選陶謝詩為主 要論題的相關著作」以及「以王船山詩學、文化思想為主要論題的相關著作」。. 政 治 大 者研究的前行成果,從中可知本書所欲討論的相關論題已有之結論,並進一步提 立 前者與本書論題直接相關,即本章第一節中所提及的相關著作。此類史料作為筆. ‧ 國. 學. 出更明確的研究論題以及不同的研究方法。後者則與論題本身沒有直接相關,但 其論點在論述時可供援用。包含以船山詩論、文化思想為研究專題者,以及對歷. ‧. 代評說陶謝詩所關涉的詩學傳統,予以討論者。將於本節第二點補充說明之。. sit. y. Nat. 第二、分析、詮釋王船山評選陶謝詩的特質、取向、評語意涵,以建構船山. al. er. io. 評選陶謝詩之觀點,並分析其在相關接受史上的意義。此一論題所關涉的歷史事. v. n. 實為陶謝詩被創作、閱讀、評論的過程,能夠反映其原貌的材料,按時代順序,. Ch. engchi. i n U. 依序為陶謝詩之文本,歷代文人評說陶謝詩的文獻,以及王船山評選陶謝詩的相 關著作。本書以船山評選陶謝詩為題,因此首先介紹船山著作的版本,以及本文 依據的底本,其次說明陶淵明、謝靈運的詩集版本,以及本書在《古詩評選》之 外所擇定的底本,最後概述歷代文人評說陶謝詩的文獻來源。 一、古籍文獻 (一) 船山的著作 1.. 全書類版本簡介與選擇標準 王船山的著作在其生前僅刊刻《漧濤園集》,已佚。逝世後其子王敔在湘西. 75. 張連生:〈重新審視「史料」的定義問題〉,《河北學刊》2007 年第 2 期,頁 92。 -21-.

(30)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草堂曾經刊刻十餘種著作,但流傳甚少。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湘潭王氏守 遺經書屋,第一次以《船山遺書》名義刊刻王船山的著作,共收著作 18 種,150 卷。76由鄧顯鶴主持,鄒漢勛校讎。考其規模,實為系統編印船山著述之嚆矢。 77. 此後共有四次以全書的方式出版,崔海峰先生於《王夫之詩學範疇論》中提到:. 1865 年(同治四年) ,曾國藩所設金陵書局刻船山經、史、子、集四部著 作(計 56 種,288 卷) ,亦稱《船山遺書》 ;其後在 1887 年(光緒十三年) 由衡陽船山書院補刻增入六種、十卷(計 62 種,298 卷) ,這是歷史上第. 政 治 大 時有未刊的船山佚著問世。1933 年(民國二十二年) ,上海太平洋書店刊 立. 一種船山全集。此後,船山之學日益傳播,各地書肆,多取金陵本翻印,. 印船山著作(計 70 種,358 卷),仍稱《船山遺書》,這是歷史上第二種. ‧ 國. 學. 船山全集。1949 年新中國成立後,中華書局、人民文學出版社等精選王. ‧. 夫之的重要著作,重新校點,陸續出版 30 餘種。1988 年,湖南岳麓書社. er. io. sit. y. Nat. 出版《船山全書》(全 16 冊),這是迄今最完備的第三種船山全集。78. 此後,北京出版社於 1999 年「以『太平洋本』為底本,並參校了『曾刻本』等. al. v i n 重刊《船山遺書》 C h,並加以校正、訂補,以及適當的注釋。是為 engchi U n. 版本、著作」 第四次出版。. 79. 比較岳麓書社出版的《船山全書》以及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船山遺書》,筆 者將採用湖南岳麓書社出版的《船山全書》作為本文引用船山著作的主要參考文 76. 參考[清] 王夫之:《船山遺書》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年),第 1 冊,前言頁 2。不同的. 船山全集編輯群對船山所屬朝代所持的意見不盡相同,本文標示出版資訊時將依各書記載有所 不同。 77. 參考[明] 王夫之著,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第 1 冊,頁 25。. 78. 見氏著:《王夫之詩學範疇論》,頁 295。又該書提到:「王夫之的著述在清代被列為禁書,. 道光年間開始整理刊印(鄧顯鶴首次系統校刻《船山遺書》) 」亦即未將此次視為第一次完整出版 的紀錄,僅作為草創、未完整的版本。 79. [清] 王夫之:《船山遺書》,第 1 冊,凡例頁 1。 -22-.

(31) ‧第一章. 緒論‧. 獻。原因如下: (1) 、 《船山全書》為正體字排印,較能避免因正簡轉換後造成的 誤讀。 (2) 、 《船山全書》所收的船山著作較《船山遺書》完整。據《船山全書. 序例》所言:. 本版較之金陵本、太平洋本全集,其所尤為著力處凡四:一為廣輯傳世之 船山著述及前未入集之遺佚書文,以期收錄之全;二為據可信之舊鈔、舊 刻以至船山手稿,訂正兩本之白匡、墨格、竄改、刪削,以還船山面目之 真;三為力求搜齊船山著作之所有版本,取精用宏,以求校勘之善;四為. 政 治 大. 概用新式標點符號,乃至編目、標題、分章、分段,皆汰舊從新,以利現. 立. 學. ‧ 國. 代讀者之用。. 80. 比較《船山全書》的總目確實比《船山遺書》收錄較多著作。因此本文徵引船山. 今人校注之單行版本簡介與本書擇用標準. y. Nat. 2.. ‧. 的著作原則上均引自《船山全書》本。. er. io. sit. 王船山的著作中,與詩學有關者包括: 《詩廣傳》 、 《薑齋詩話》 、 《古詩評選》 、 《唐詩評選》 、 《明詩評選》等,並有大量的詩文創作。其中部分有單行點校本,. al. n. v i n 《薑齋詩話》有箋注本,對於今人之研究多有幫助,在《船山全書》之外亦可供 Ch engchi U 參考。以下分別說明之: (1) 《薑齋詩話》 因版本的不同,其所收的內容亦有差異。《薑齋詩話》之名起於金陵本《船 山遺書》81,共三卷,分別為《詩譯》、《夕堂永日緒論內編》、《南窗漫記》。丁. 80. [明] 王夫之著,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第 1 冊,頁 26-27。. 81. 筆者所據為《船山全書》中《詩譯》、《夕堂永日緒論內編》、《南窗漫記》均注為「金陵. 本題下注:『薑齋詩話卷某(依序為一、二、三)』」。見[明] 王夫之著:《薑齋詩話》,《船 山全書》第 15 冊,頁 807、819、875。郭紹虞先生則於《清詩話》之前言中指出:「 《船山遺書》 中無《薑齋詩話》之目。王氏論詩之著,有《詩譯》一卷、《夕堂永日緒論.內篇》一卷、《南 窗漫錄》一卷。《夕堂永日緒論》分內外兩篇,內篇論詩,外篇論時文。清光緒間,王啟原輯《談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800201 提存呆帳及評價損益 凡列入本期賸餘(短絀)計算內,應收票據、應收帳

16- 被訪旅客對購物服務的評價 17- 被訪旅客對公共交通服務的評價 18- 被訪旅客對環境衛生的評價 19- 被訪旅客對觀光點的評價. 20-

16- 被訪旅客對購物服務的評價 17- 被訪旅客對公共交通服務的評價 18- 被訪旅客對環境衛生的評價 19- 被訪旅客對觀光點的評價. 20-

16- 被訪旅客對購物服務的評價 17- 被訪旅客對公共交通服務的評價 18- 被訪旅客對環境衛生的評價 19- 被訪旅客對觀光點的評價. 20-

•Q :依據討論出的檢核標 準,評核這些組的內容.. •小組討論 (

所有被訪旅客對本澳的環境衛生及觀光點均有作出評價,今年第3季的旅客對環境衛生的 滿意程度較高,有73%表示滿意;

所有被訪旅客對本澳的環境衛生及觀光點均有作出評價,2010年第1季的旅客對環境衛生 的滿意程度較高,有75%表示滿意;

所有被訪旅客對本澳的環境衛生及觀光點均有作出評價,今年第1季的旅客對環境衛生的 滿意程度較高,有62%表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