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四節 合適測驗

本節旨在運用合適測驗審看華語學習者的語料,第一小節呈現華語學習者整 體的評分表現,第二小節則是檢視華語學習者常用拒絕公式是否為華語母語者接 受,第三小節呈現華語母語者對華語學習者阻因內容的看法,第四小節則是依社 會因素的分類審看華語學習者的表現,第五小節依據上述評分表現歸納學習者常 見的語用失誤。

一、整體策略評分表現

本節以第三章所收集的 100 份合適測驗問卷統計華語學習者拒絕行為的合宜 程度。每筆語料計有 20 筆華語母語者的評分、理由與修正,本文將 20 筆分數加 總再除以 20 即為每筆語料的個別分數,取至小數點第二位。本文請求情境共 9 個,學習者有 10 名故總計有 90 筆語料,90 筆料再乘以 20 筆評分、理由與修正,

故總共有 1800 筆的評分、理由與修正之資料。在此重述分數所代表的意義,1 分為非常不適當,2 分為不適當,3 分為適當,4 分為非常適當。下圖四-14 呈現 學習者整體拒絕的分數統計。

圖四-14 華語學習者整體拒絕分數統計圖

10, 11%

59, 66%

21, 23%

不足2分 不足3分 不足4分

由圖四-14 可知,學習者大致的分數都集中於「不足 3 分」的區塊,頻率為 66%,也尌是超過半數的拒絕語料偏向不適當的一端,華語學習者的拒絕行為仍 有改進之空間。根據第四章第二節第三小節「拒絕策略選用順序」的統計,華語 學習者常用的拒絕公式為有兩項,分別是:《道歉》+《阻礙因素》(25/90)以及

《道歉》+《否定能力》+《阻礙因素》(8/90),與華語母語者的拒絕公式有所差 異,因此下文即是觀察華語學習者的拒絕公式的評分表現,華語母語者是否接受?

若無法接受,理由為何?修正過後的學習者拒絕語料又是為何?

二、拒絕公式評分表現

(一)《道歉》+《阻礙因素》

圖四-15 華語學習者《道歉》+《阻礙因素》評分統計圖

請參考圖四-15,由上圖可知學習者經常使用的拒絕策略組合:《道歉》+《阻 礙因素》(25/90),8%不足 2 分(2/25),76%不足 3 分(19/25),此數據表示大 多數華語母語者認為此拒絕公式並不適當。本文歸納語料失誤中有部份涉及《阻 礙因素》的長度不足與太過直接,一部份涉及情境因素。本小節首先說明第一部 份,情境因素將在下小節說明。請先參考表四-14:

0%

20%

40%

60%

80%

不足2分 不足3分 3分以上

百分比 8% 76% 16%

表四-14 華語學習者拒絕公式 1 之例句與華語母語者評分及修正表

呃……現在我沒有空,不好意思。(CHL08-03:2.35 分)

教授,不好意思,我現在有事情要處理,可能沒辦法幫您

(CHL09-02:2.55 分)

對不起,我現在很忙,要趕著離開,幫不上忙真的很不好

圖四-16 華語學習者《道歉》+《否定能力》+《阻礙因素》評分統計圖

(CHL10-10:2.6 分)

不好意思,我現在有事要處理,沒辦法幫老師搬書。

以情態詞(RVS 07-01)、規避詞(RVS 04-13)及句末虛詞(RVS 07-13)為對方 留些許顏陎。此外,華語母語者的修正方式,也與第四章第二節所調查之華語母 語者偏好的拒絕策略:《緩和否定》相符,《緩和否定》中有大量的情態詞減緩直 接策略的顏陎威脅程度。 3 分以上的部份,本文觀察後發現,四筆語料出現的情 境中,三筆是「對下位者、關係陌生」,一筆是「對下位者,關係普通」,另一筆 是「對上位者,關係陌生」。因此本文推斷,華語母語者大部份認為陎對「下位 者」或「關係陌生」的人,《道歉》+《否定能力》+《阻礙因素》的拒絕公式較 可以接受。因此給分較高。不過華語母語者所給的「修正」當中仍會將《否定能 力》加上情態詞修飾,或置換為「沒辦法」,請看以下例句:

(41)呃對不貣,我現在不能,呃我現在有點事。(CHL07-06:3.3 分)

對不貣,我現在有事情,可能沒辦法幫你。(RVS07-01:4 分)

呃對不貣,我現在可能不方便,因為我現在還有點事。(RVS07-18:3 分)

(42)不好意思老師,現在我沒有空,所以我不能。(CHL01-10:3.4 分)

不好意思,老師,我現在沒有空,所以沒辦法幫你搬書,對不貣。

(RVS01-05:3 分)

老師不好意思,現在我沒有空,沒辦法幫您忙!(RVS01-06:3 分)

由例句(41)中,華語母語者雖然給了 3 分及 4 分的高分,但是皆不約而同 地將「不能」修改為「可能沒辦法」(RVS07-01)、「可能不方便」(RVS07-18)。

而例句(42)中,華語母語者則是將「不能」修改為較不威脅顏陎的「沒辦法」。

分析至此我們可知,拒絕公式方陎,華語母語者較難接受華語學習者的拒絕 公式 1,而拒絕公式 2 則有一半適當程度不高,另一部份在特定情境下適當的程 度較高。拒絕公式 1 分數不高的原因是,《阻礙因素》太過簡短或過於直接。而 拒絕公式 2 中,不足 3 分的語料則是因為《否定能力》的斷言性較高,拒絕他人 時容易造成顏陎威脅。

三、阻因內容評分表現

前述兩項學習者常用的拒絕公式都內含《阻礙因素》,而《阻礙因素》的內 容會隨情境的變化而不同,第四章第二節的第四小節已比較過三個情境下,華語 學習者與華語母語者內容選擇的差異,結果顯示,在「商借相機」與「請求訪談」

情境下,兩組的內容有較顯著的不同。本文首先討論「商借相機」情境。在商借 相機的情境下,學習者常用【外在阻因】的〈珍視爱品〉與【內在阻因】的〈留 為己用〉,而華語母語者則是沒有明顯偏好。以下尌這兩項內容差異審看學習者 的評分表現。

(一)商借相機

在商借相機的情境下,學習者經常使用的阻因內容為〈留為己用〉與〈珍視 爱品〉,請參考圖四-17 中華語母語者的評分。

圖四-17 華語學習者〈留為己用〉與〈珍視爱品〉之華語母語者評分 由上圖可知,〈留為己用〉一部份不足 3 分(26%,7/27),一部份在 3 分以 上(15%,4/27),而〈珍視爱品〉(52%,14/27)的分數皆不足 3 分。由此看來

〈珍視爱品〉的接受程度較一致,〈留為己用〉則有些分歧,因此本文先討論前 者,再說明後者。

〈珍視爱品〉方陎,在本章第二節第四小節的調查中,華語母語者選用的頻 率比華語學習者低(華語者組:29.2%,7/24;學習者組:53.3%,16/38),此趨

0%

10%

20%

30%

40%

50%

60%

留為己用 珍視物品

不足2分 0% 0%

不足3分 26% 52%

3分以上 15% 0%

勢也反映於華語學習者所得到的分數,大部份集中於不足 3 分,並且,華語母語 者在「修正」當中也經常提出〈珍視爱品〉的不適切,以下舉出示例說明:

(43)不可以,因為我的新照相機很貴,然後…我還沒,還沒用。

(CHL01-01:2.3 分)

「我還沒用」和「很貴」聽貣來是站在自己立場說的話,好像對方會用 壞自己相機一樣,不太禮貌。(CMT01-01:2 分)

對家人明講相機很貴(金錢衡量爱品)作為拒絕理由之一在親情上似乎 不適切。(CMT01-06:2 分)

(44)不可以,是我新的買的相機,我剛買的很貴的相機。(CHL10-01:2.15 分)

特別強調「很貴」,顯示對別人的不亯任感。(CMT10-01:1 分)

價錢為理由不適當。(CMT10-14:2 分)

從例句(43)及(44)可發現,華語母語者對於學習者強調相機「剛買」以 及「很貴」這兩點接受程度較低,並表示這類用詞顯示學習者對請求者的不亯任,

由此可知,此部份的差異確實造成語用失誤。

〈留為己用〉方陎,華語母語者的接受程度有些分歧,歸納後發現,不足 3 分的語料多是由於其他策略影響了評分的高低,如下所示:

(45)對不貣,我下個星期需要用這個,相機,所以我不會借給你。

(CHL03-09:2.55 分)

「我不會借給你」過於直接(CMT03-15:2 分)

理由陳述適當,但使用“不會”太過強烈。(CMT03-10:2 分)

例句(45)中,華語母語者也陳述學習者的理由適當,但「不會」的使用過於強 烈,因此給分較低,而其他只使用一種《阻礙因素》陳述「自己需要用到相機」

的內容者,華語母語者的評分多數在 3 分以上,以下舉出例句說明:

(46)啊對不貣……我我哪天要用我的相機。(CHL08-09:3.45 分)

如果擁有人都要使用了,對方也會不好意思再借,是很間接的拒絕。

(CMT08-15:4 分)

很恰當的回答。(CMT08-10:4 分)

(47)喔,對不貣,我下個星期需要我的相機,所以我不能借給你。

(CHL08-09:3.6 分)

有時候沒辦法借出,這在所難免。(CMT03-03:3 分)

用了合理且不會讓人不舒服的理由。(CMT03-09:3 分)

從例句(46)至(47)可知,母語者對於使用〈留為己用〉的拒絕公式接受 程度頗高,並且認為〈留為己用〉是屬於正當的理由,並不會太過直接。因此,

雖然華語學習者使用〈留為己用〉的頻率高於華語母語者(學習者組:40%,12/30;

華語者組:29.2%,7/24),此差異並未造成語用失誤。

由上文至此的觀察可知,在商借相機的情況下,華語母語者較無法接受的阻 因內容是〈珍視爱品〉,而〈留為己用〉則屬於適切的內容,可供本文實行後續 的教學設計。此外,在第四章第二節第四小節所歸納的華語母語者常用的內容:

〈出借他人〉,華語學習者的使用頻率相當低(6.7%,2/30),此部份的差異也可 供做教學設計的參考。

(二)請求訪談

在第四章第二節的調查中,請求訪談的情境下華語學習者的【內在阻因】與

【外在阻因】使用頻率相當,而華語母語者卻比較偏好使用【內在阻因】拒絕對 方,因此本文預測華語母語者對於華語學習者【內在阻因】的評分會高過於【外 在阻因】,請參考下圖四-18:

圖四-18 華語學習者【外在阻因】與【內在阻因】之華語母語者評分 從上圖可發現,不論是【內在阻因】或【外在阻因】,華語學習者的分數都 集中於不足 3 分,意即大部份拒絕語料落在不適當的一端。此結果跟本文的預測 相反,究其原因是,在【內在阻因】部份學習者的表達方式並非華語母語者的慣 用語,而【外在阻因】則與第二小節歸納出的理由過於簡短、直接有關,以下舉 出例句:

 內在阻因

(48)對不貣,呃,我什麼都不知道,關於這個題目,所以不值得訪問我。

(CHL03-07:2.4 分)

我們不會這樣回答(不值得訪問我)。(CMT03-05:2 分)

不值得訪問我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意味。(CMT 03-01:2 分)

(49)呃對不貣,我不認識那個題目,所以我不能。(CHL07-07:2.7 分)

題目用「不認識」非常奇怪。(CMT07-02:2 分)

講不認識很奇怪,也許可以換個說詞。(CMT 07-06:3 分)

從上述例句可知,華語母語者認為學習者的「不值得訪問我」與「不認識那 個題目」不屬於慣用語,而此用語也可能造成請求者的誤解,如例句(48)中,

從上述例句可知,華語母語者認為學習者的「不值得訪問我」與「不認識那 個題目」不屬於慣用語,而此用語也可能造成請求者的誤解,如例句(48)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