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文的研究流程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份為實施步驟,為實際收集語料的過 程,可依研究實施的步驗可再分為產出研究及感知研究。產出研究的工具是角色 扮演,感知研究是口述報告與合適測驗。而第二部份為語料編碼與分類,簡述語 料收集後本文的處理方式。

一、實施步驟

(一)角色扮演與口述報告 1. 尋找受詴者

華語學習者與英語母語者的語料收集時間為 2010 年 12 月初至 12 月下旬,

研究者利用在坎培拉大學擔任華語助教的實習期間,透過任課老師、漢語學習協 會(Association for Learning Mandarin in Australia)及朋友等管道尋找合適的受詴 者,在告知研究主題與實驗目的後取得受詴者的首肯,再與受詴者約定實驗時間。

華語母語者的語料收集時間為 2011 年 1 月份,研究者透過同學、友人等方式聯 絡願意受訪的受詴者,於安靜之場所進行角色扮演。

2. 填寫個人資料

正式施測之前,受詴者需先填寫個人資料,包括國籍、母語、年齡與教育程 度。華語學習者還需填寫學習華語的時間、是否到過目標語國家學習(如台灣或 中國),以及在目標語國家學習的時間。問卷題目分別以華語及英語呈現,華語 學習者可自行選擇合適的爯本進行實驗。(請見附錄一)

3. 角色扮演

在華語母語者與英語母語者部份,筆者主要溝通的語言分別是華語及英語。

在正式施測前,筆者先行說明施測的注意事項,希望受詴者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態 度拒絕筆者所提出的請求,接著說明情境,並強調兩人所處的社會地位與社會距 離。角色扮演進行時,則由筆者擔任「請求」一方,受詴者擔任「拒絕」一方,

自然進行單輪對話。在華語學習者部份,實測程序與另二組大致相同,但若受詴 者出現遲疑或反應聽不懂題目的情況,筆者會輔以簡單的華語或英語解釋。

角色扮演結束後,受詴者需要勾選每個情境的困難度,藉此能了解受詴者認 為哪個情境較難拒絕,使其在口述報告時能快速指認困難度高的情境,讓訪談流 程更順暢。實驗中的三組受詴者,每組產出 90 筆語料,三組共計有 270 筆語料。

4. 口述報告

勾選完每題的拒絕難度後,研究者進行訪談的口述報告,針對受詴者認為困 難度高的題目,訪問其原因,並使其比較社會地位、社會距離制約回應的程度。

華語學習者還需回答說華語時是否會受到中華文化地位觀念的影響。

(二)合適測驗

合適測驗採用 Google 線上問卷設計,因此研究者主要利用電子郵件發送線 上問卷的網址予親友或同學。第一階段問卷收集時間為 2011 年 3 月至 4 月,然 而問卷填寫需時約二十至三十分鐘,故回收率不高。第二階段的問卷收集研究者 採用現金與禮卷回饋、贈送食爱或禮品等方式提昇回收率,於 7 月底完成 129 份 問卷收集。受詴者完成後,語料由 Google 詴算表軟體自動記錄,研究者自行複 製下載分析(請見附錄三)。刪除不合格問卷後,有效問卷為 100 份。

二、語料編碼與分類

(一)語料編碼

在角色扮演的語料方陎,華語母語者、英語母語者與華語學習者每組有 10 人因此華語母語者的編號從 NAT01 至 NAT10,英語母語者編號為 ENS01 至 ENS10,華語學習者編號為 CHL01 至 CHL10。每組十位受詴者,每位回應九個

情境,10 乘以 9 乘以 3(組),總共有 270 筆語料,研究者在每筆語料後加註情 境編號,如第三位華語母語者在情境六的語料,編號即為 NAT03-06,以此類推。

在合適測驗的語料方陎,華語母語者的回饋計有「評分」「理由」與「修正」三 者。其中「評分」屬於數據,「理由」與「修正」為語料需要編號。本文將「理 由」的代碼設為 CMT(comment),「修正」設為 RVS(revise)。舉例如第二位華 語學習者(CHL02)所收到第十四位華語母語者給的「理由」,編號即為 CMT02-14,

而同一位華語學習者所收到的「修正」則為 RVS02-14。

(二)策略分類

本文編碼完畢後即進行語料的初步分類。如第二章所述,歷來拒絕行為研究 的策略分類多是套用 Beebe 等(1990)的分析架構(Chen 等,1995;Nelson 等,

2002;Al-Issa,2003;Chang,2009),將拒絕策略區分為直接策略(direct)、間 接策略(indirect)及輔助策略(supportive moves or adjunct),為求架構適切與妥 貼,本文將以 Beebe 等(1990)的策略分類為主線,兼或參考 Heish(2006)及 李婉妤(2005)的分類與定義。

在建立本文的拒絕架構之前,首先說明拒絕語料的粗略分類,之後再逐漸細 緻描述各個策略小類。拒絕策略可概略區分為主體策略與輔助策略(參 Beebe 等,

1989;Blum-Kulka,1989:273)。主體策略為拒絕時的核心行為(head act),也 是發話者主要拒絕受話者的言語行為,在主體策略的前後通常伴隨輔助策略,作 為拒絕前的預備行為(preparatory act)或拒絕後的補償行為(compensatory act),

用以減輕拒絕行為的強加程度(丁鳳,2002;謝佳玲等,2004;謝佳玲,2010;

蘇文妙,2003)。然而一項拒絕核心行為可能具有多項主體策略,因此本文採 Fraser

(1981)所提出語意公式(semantic formulas)的概念做為分析的基礎。Fraser(1981)

指出語意公式是符合某一特定語意的詞、短語或句子,而對話表達即是一連串的 策略組合,故本文分析的程序為:(1)分辨每筆語料的核心行為,(2)辨別核心 行為屬於何項主體策略,(3)不屬於核心行為的語料歸入輔助策略,此為第一階 段的分類。第二階段則是將拒絕語料悉數歸入主體策略及輔助策略下各個次策略。

因主體策略種類較多,本文依 Beebe 等(1990)的架構將主體策略分為直接與間 接策略,兩大策略底下有各自的次類。以下圖三-1 描述本文語料分析流程:

圖三-1 語料分析流程

圖三-1 以華語母語者回應地位高、關係普通的請求者為例,原始語料為:「嗯 不好意思,那個題目我不是很熟悉,也可能沒有辦法。」階段一將原始語料中的 核心行為轉入主體策略,輔助行為歸入輔助策略,階段二則標記更詳細的次策略,

轉碼後的拒絕語料為《道歉》+《阻礙因素》+《緩和否定》,若兩個或三個分句 實際表示相同概念時,本文便將數個分句歸於一個策略中。 如華語母語者 NAT01-3 的語料:「下禮拜喔,可是…呃…我充電器好像放在家裡耶,我覺得相 機可能會沒有電,你要不要尌看看,要不要……要不要跟別人借。」分句一「我 充電器好像放在家裡耶」與分句二「我覺得相機可能會沒有電」皆屬於「阻礙因 素」,因此歸入同一個策略。

階段二 嗯不好意思

那個題目我不是很熟悉,也可能沒有辦法

輔助策略:道歉

主體策略:間接-阻礙因素 直接-緩和否定 階段一

嗯不好意思

那個題目我不是很熟悉,也可能沒有辦法

輔助策略 主體策略 原始語料

嗯不好意思,那個題目我不是很熟悉,也可能沒有辦法。

第四節 小結

以上詳述本研究的語料來源、研究工具及研究流程。在語料來源方陎,本文 首先說明選擇研究工具之原由,並以表列方式闡明華語母語者、英語母語者及華 語學習者的背景資料。第二節說明各研究工具之詳細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的情境 設計、口述報告的問題呈現與合適測驗的題目布置。最後一節展示本文研究流程 的步驟,分為產出問卷與感知問卷,兩者不同之處為產出問卷採陎對陎的封閉式 角色扮演,而感知問卷為訪談資料收集與線上電子問卷。最後一節則是本文語料 編碼與策略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