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解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解心理健康狀態中,心理健康(主觀幸福感)狀態與心理疾病(憂鬱)症狀的理論與相關 研究。接著,探討用心、心理資本對於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狀態之影響,用心、心理資本、

主觀幸福感及憂鬱間彼此的關係與角色,最後對應本研究假設,驗證結果。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旨在探討用心、心理資本、主觀幸福感、憂鬱及心理健康的關係,以下提及本 研究重要名詞解釋的操作型定義,茲說明如下。

壹、用心

在本研究中的用心(mindfulness),意指個體面對某項任務或問題時,能覺察當下情 緒的感受,能自我反思,並且接受不確定性,去除自動化狀態,願意從中嘗試,重新發展 新的分類或觀點,增強自己的自我控制力。

本研究所指的「用心評估量表」(mindfulness assessment scale),分為「情緒層面」

(emotional perspective)與「認知層面」(cognition perspective)。情緒層面,研究者修訂 陳金定(2009)所編的量表,包含「自我反省」(soul searching)、「體驗情緒」(experience emotional)、「包容自我」(self tolerance)。認知層面,研究者修改Bodner 與 Langer(2001)

所編的量表,含括「新奇追求」(novelty seeking)、「參與」(engagement)、「新奇產生」(novelty producing)、和「變通性」(flexibility)。越符合受試者用心的反應,則得分越高,表示其 自評對用心情況越佳。

一、情緒層面

(一)自我反省:是指對個體的負向情緒,或不愉快事件之後的想法念頭,不斷的反省 自我與檢驗,逐漸建構、調整個人的想法思維及情緒。

(二)體驗情緒:是指有意識將注意力聚焦在當下的覺察,從當下中體悟自己的情緒、

想法念頭的覺察,並接納自己的覺察。

(三)包容自我:是指以不做判斷面對自己的情緒經驗,瞭解自己經驗的描述、經驗的 分析,進而有行動改變。

二、認知層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一)新奇追求:學習和尋找機會,有助於促進對參與或個人的互動傾向,並積極參加 到環境變化。

(二)參與:有一個開放的頭腦,覺察變化,知道個體如何接近環境,也就是注意大局 的變化,再自我覺察。

(三)新奇產生:決定如何產生訊息處理的環境。

(四)變通性:樂於接受不同的觀點,在新的範疇有創造力;並對事物有洞察外,還可 以改變個體的自我觀點。

貳、心理資本

本研究所定義的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意指個體成長過程中,一種正向的 心理狀態特質,對於現在或未來有信心承擔挑戰,是由「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希望」

(hope)、「復原力」(resilience)及「樂觀」(optimism)所組合而成,是一種獨特、可測 量、可發展的狀態。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心理資本量表」中勾選,越符合受試者描述的 心理資本情況,則得分越高,表示其自評的心理資本較豐富。

一、自我效能

個體從過去的經驗累積,及掌握必要行動的過程,自己有能力應付學習的種種問題,

相信自己能成功的執行某一項任務或挑戰的信念。

二、希望

一位滿懷希望的個體,對既定的目標能更加堅定,即使面對困難的環境,也能採取正 面歸因,持續到最後的能力。

三、復原力

個體即使面對挫折,也能快速從挫敗中復原的能力,也是心理資本中表徵正面解釋過 去事件意義的正向心理狀態。

四、樂觀

樂觀是一種對未來保持正向的正面期待系統,個體面對好的事情,視為可以持久的信 念;然個體面對不好的事情,也能視為是暫時、特定、或外在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參、主觀幸福感

本研究所定義的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意指「個人以其情感狀態、心 理及社會機能觀點,來對其生活進行主觀的覺知和評鑑」。主觀幸福感包括三大因素,分 別為「情緒幸福感」(emotional well-being)、「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

及「社會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受試者在研究者修訂「主觀幸福感量表」中勾選,

越符合受試者知覺的幸福感,則得分越高,表示其自評的主觀幸福感較佳。

一、心理幸福感

強調個體在個人領域面對生活挑戰時,有意義的生活和自我潛能的實現,包括「獨立 自主、「環境掌控」、「生活目標」、「自我接納」、「與他人建立積極關係」及「個人成長」。

二、社會幸福感

關注個體在社會領域的社會關係和社會任務,表示個體在社會關係中的好壞程度,包 括「社會統整」、「社會貢獻」、「社會接納」、「社會實現」及「社會一致性」。

三、情緒幸福感

個體生活中情感的體驗,情緒幸福感來自於生活的正向、負向情緒之總和,包括「覺 察生活滿意」與「公認快樂」二個向度來測量。

肆、憂鬱

本研究所定義的「憂鬱」(depression),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於 1994 年出版的《第 四版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簡稱 DSM-IV-TR)之說明,當出現五項或五項以上之憂鬱症狀,且至少持續兩個禮拜,

而且這些症狀是原先所沒有的現象;同時憂鬱的情緒,或對事情失去興趣、喜樂,此兩項 症狀符合其中之一時,便可判定為憂鬱發作的診斷。本研究採相關研究者(余民寧、劉育 如、李仁豪,2008;劉育如,2006)所歸納的看法,認為憂鬱症是認知(cognitive)、情 緒(emotional)、身體(physical)、與人際(interpersonal)等四個面向失衡的結果。受 試者在「臺灣憂鬱症量表」中勾選,越符合受試者知覺的憂鬱傾向,其得分越高,表示其 自評的憂鬱症狀之情況愈明顯,可能需要進一步進行臨床診斷。

一、認知

指憂鬱症者可由其對自我、世界、及未來等方面看法所使用的形容詞可知,其用語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半偏向負面的、消極的特徵描述。

二、情緒

憂鬱症本身在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診斷標準上,

即被歸類為一種情感疾病(affective disorder),憂鬱情緒是指長期的憂傷、焦慮、罪惡感、

羞辱感和沒有希望、憤怒、沮喪等感覺。

三、身體

根據Jantz 與 Mcmurray(2003)依據醫學上的診斷,認為憂鬱症患者可以從身體上的 症狀尋得。

四、人際

憂鬱症患者通常會報告出有較多的生活壓力事件,特別是那些因為個人特質或行為所 引起的人際互動而產生的生活壓力事件。人際關係上的互動困難,可能會阻礙患者的治療 效果。

伍、心理健康

本研究所定義的「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根據余民寧、陳柏霖、許嘉家、鐘 珮純及趙珮晴(2010)的分類指出,心理健康症狀(mental health symptoms)(即以主觀 幸福感為代表症狀)和心理疾病症狀(mental illness symptoms)(即以憂鬱症為代表症狀)

是構成完整心理健康狀態模式的兩個測量向度(dimensions)(或兩大因素結構),每個 測量向度均是一種兩極化的變項(bipolar variable),可以再細分成高、中、低程度的不 同。經交叉分類而成九種類型,包括:

一、錯亂型(floundering type)-低幸福高憂鬱

係指混合了低度的情緒、心理、和社會幸福感狀態,以及具有某種被診斷出的心理疾 病(如:憂鬱症)的一種狀態,屬於完全心理疾病狀態(complete mental illness)。

二、徬徨型(hovering type)-中幸福高憂鬱

係指在生活中,雖然知道自己是誰,欲往何處去,也真正瞭解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期 望生活很幸福,但有時可能目標與理想有差距,致使生理出現症狀,可能具有不想與他人 往來、對什麼事都失去興趣、害怕、恐懼、胃口不好、有罪惡感等症狀,這種人即稱作「徬 徨型」(hovering type)的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三、掙扎型(struggling type)-高幸福高憂鬱

係指會覺得憂鬱,但在心理和社會機能上卻還能表現出中高水平,且對自己的生活尚 感覺滿意和快樂,屬於不完全心理疾病狀態(incomplete mental illness)。

四、愁善型(sentimental type)-低幸福中憂鬱

係指個人在生活中會感到空虛、停滯,覺得自己不太幸福,有時還會有發脾氣、生氣、

不想出門、身體不舒服、生活圈小、記憶力不好等症狀,這種人即稱作「愁善型」的人。

五、大眾型(popular type)-中幸福中憂鬱

所謂的大眾型,意指有時可能會感覺憂鬱的情緒,但在生活上有時又覺得滿足,且心 理和社會運作機能維持中等水平,這種人即稱作「大眾型」的人。

六、奮戰型(striving type)-高幸福中憂鬱

係指在生活中,體驗大量愉快情緒,滿意自己的生活,自己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能與 他人建立和諧關係,覺得自己能被社會接納,並有所貢獻,但可能生活中遇到壓力,有時 會伴隨無力感、凡事往壞的方向想、無法專心做事、心情低落、睡眠狀況不佳等症狀,這 種人即稱作「奮戰型」的人。

七、幽谷型(languishing type)-低幸福低憂鬱

係指雖然沒有任何心理疾病纏身,但是卻具有低度情緒、心理、和社會幸福感的狀態,

屬於不完全心理健康狀態(incomplete mental health)。

八、滿足型(contented type)-中幸福低憂鬱

係指在生活中,雖然知道自己是誰,欲往何處去,也真正瞭解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期 望生活很幸福,以及目前沒有心理疾病等症狀,但有時仍可能會出現擔心、煩惱、身體疲 憊、或有壓力負荷的感覺等症狀,這種人即稱作「滿足型」的人。

九、顛峰型(flourishing type)-高幸福低憂鬱

係指具有高度的主觀幸福感,以及目前沒有心理疾病等症狀的一種狀態,亦即具有完 整心理健康狀態(complete mental health)。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